登陆注册
1050000000006

第6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4)

傲慢自负,盛气凌人,故而傲慢的表现有多种,佛教哲学有七种、九种之分类,不管如何分类,傲气十足的人,必然引起周围的人反感而被孤立。拥有权势或许认为,权势足以压抑别人的不满,然而人生非一帆风顺,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失势之时,周围的反感便会激烈地爆发,而无人伸出友谊之手来。在位时受到尊敬,要知道,尊敬的不是你的人品,而是你的地位或职位。很多当官的人,一旦退下来,失落感油然而生。再者,在很多单位里,经常看到自己认为能干者,这种人大多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炫耀和傲慢的态度,难以获得他人的好感而成为一个无人支持者,又怎么能成就大事呢?一个有才华又有成就的人,常会把自满的态度表面化,并认为是自尊。自尊心人人均应该有,不可过于置于表面化,否则就是傲气。

对一个人而言,自尊和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者,做事或立学,才能笃定进取。但是,自尊心是维护自己立场的,使自己得立公平地位于世间,自信与自尊如果过渡的发展,助长“傲气”的产生,将带来反面的结果。孔子年幼的时候带有几种傲气,一次他遇见老子,便向他请教,老子说:“良贾深藏若空,君子有威德容貌若愚。”老子告诫孔子,傲、欲、气、邪念过多,这对你有害无益。我想说的,便是引事而已。当孔子离开时,老子又语重深长地说:“送人,富者以财物,仁者赠以言语,吾非富者,至少要模仿仁者。”然后赠送了孔子这样几句话,其大意是:虽然有的聪明又富有观察力,但都会遭到死亡的危险,因为有太多的人批评他。即使是雄辩博学之士,也有死亡的危机,因为他惯于揭露他人的隐私之故。要想安然生存于社会上,千万莫要过度自作主张。

孔子受益非浅,乃尽排除心中的傲气,而以谦虚处之。孔子周游列国,无论走到哪里,均是备受礼遇。这是为什么呢?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人得之。”

“温”为温和;“良”为坦率;“恭”为恭敬;“俭”为谦虚;“让”即为有分寸和节制,正因为孔子具备这种完善的人格,而能在春秋时代受到各国君侯的尊敬。这五种美德均与傲气相反,克服了狂傲,就养成了以谦和待人的胸怀。谦为众善之基,傲为众恶之魁。如有谦和的态度。便能增加各种善因,而傲只会聚集各项恶源而已。所以弘学老师的客室挂有副名联为“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藉以戒骄。傲骨则不其然,是内涵气节的形容词。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人的肌质大体一样,懦夫汉奸的骨头和民族英雄的骨头从组织成分来讲是没有分别的,从气质上来讲则完全不相同。**将军在牢房中高唱: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种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给你自由!

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把我和这口棺材一起烧掉,

我能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这就是傲骨!还有文天祥的《正气歌》,都作为高尚而伟大的人格而表现出来,而叛徒汉奸等民族败类,像哈巴狗一样乞怜于皮鞭或刺刀之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文天祥、史可法、赵一曼及《红岩》里的英雄们,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而洪承畴、吴三桂、汪精卫等人,作为历史的反面教材被载入史册。据说有一位姓秦的人,游杭州西湖至岳飞坟前,留下了“我到坟前愧姓秦”的感慨。没有傲骨的叛徒汉奸留下的耻辱,也同样的深远而难以洗掉!因此“傲气不可有,傲骨不能丢!

三、知足常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欲望与渴求,这些希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很高兴,得不到满足,则非常沮丧。于是,智者就常常告诫自己或他人,“知足常乐”。古人提倡“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并非无欲,只是将心中的欲望减到最低的程度,使心绪保持在最平稳的状态。心态平静祥和,就达到了养心的目的,便能获得一种至高的精神快乐。

据佛教哲学解释“欲”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于喜欢的境(对象)生起希望为性,努力追求为业(行为)。也就是对喜欢的事物产生希望欲求的作用,对顺境(好的)希望得到,对逆境(坏的)希望脱离。欲这种心理活动能通善、恶、无记(不恶不善),这要根据所渴求的具体对象的是非标准来恒审思量。任何人都会心生欲望,也正因为人都有欲望,才会有进取而求发展,从而导致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大乘佛教的“六度”,其中精进度就是以激起善欲的增长,不懈地致力于人格的自我完善和社会文明的前进。所以善的欲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前进的原动力。而恶的欲则不然,有很大的危害性,很多人坠落到犯罪的深渊,就是恶欲所造成。

人不可能完全排除欲望,并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断欲”是绝对错误的,而且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出家的僧人,也心存欲念,那怕善欲多而存一些杂念,也是无可非议的。如果强迫自己去达到“无欲”的境界,反而会造成身心的不平衡,带来反面的结果。所以,对欲的“知足”,而达到的目的是“常乐”,其具体的实施办法就是养心和寡欲。

自觉地限制自己的欲望,是养心的主要法宝。欲望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不知足的人永远无法满意现状,为了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的,只会使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常说“希望越大,失落越大”就是这个道理。高度的欲望蓄力待发,有成功的可能,但也有失败的可能,适度的调整欲望,就可永恒地保持平衡的心态。

儒家经典《礼记》里有句话叫做“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古人说“纵欲危也”。纵欲就是过度的欲,欲的包括面很广泛,前面讲寄情山水不要流连忘返,实际上包含有不要纵欲的意思,是从狭义而说广义。心有所好,必有所执;有所执,就有所偏;有所偏,就有所缺;有所缺,就有所失。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如对异性的爱,应该是和谐、牺牲和奉献,而不是过分地追求性爱,两个人的心灵溶成为一个,没有比这更崇高的爱了。过分追求食欲也不对,人带有二分饥很有医学的道理,病也会减少,对糖尿病、减肥、健身都很好,饱食过度也会伤害身体。对财欲的渴求,则有“无横财而不富”的说法,“横财”往往与“横祸”同时而至,造成家破人亡。所以盲目地追求无止境的欲望,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纷乱的心使自己的生活也难以平静,贪官的落马,多是横财导祸所至。虽然寡欲也常被误解,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方式。其实这种心境,正是现实生活中所必要的智慧,会让社会在进步中仍然保持着一种谦让平和的气氛。

四、学与思

学习是很重要的,孔子说:“学犹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就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怕失去,这生动地反映了勤奋好学的态度。

学习的目的在于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佛教称之为般若。至于为学之道,佛教提倡闻、思、修。闻指学习五明(声明、声韵学和语文学;工巧明,技艺;医方明,医学和药物学;因明,逻辑学;内明,佛教的经、律、论),从而获得智慧。多闻就是要靠灌输和刻苦的学习,《华严经》里记载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就是多闻的范例,向不同的人学习,知识面一定很广,故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在交往的人中,总有我们的老师,也有我们反面的教员。所以,佛家在闻所成慧之后,紧接着提出了思所成慧,依闻慧而进行深思熟虑,前面提到的放浪形骸不要离经叛道和交朋结友不要盲目崇拜的两项原则,都是从思所成慧出发的。通过闻的获知,通过思的选择,然后付诸到生活的实践中去验证。这就是修所成慧。理论上的东西。在生活实践中不一定能行得通,要通过实践来证明,这是很重要的。在儒家的经典《中庸》一书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德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心明,虽柔必强。”将这段话译成白话,就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的辩论,切实的实行;除非不问,要问而没有问清楚,绝不放弃;除非不实践,要实践而没有实际获得结果,绝不放弃。别人学一遍就会了的,我学它一千遍。果真这样做,即使是笨人,也会变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为学之道虽然有这些步骤,但关于思考则是重要的一环。“学而不思则罔”这句名言就是教导我们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有思考,才能对知识有较深刻的把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吸收并消化其内核。依循正确的方法来得到高深的造诣,就是要求人自觉地有所得,并能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知识就是要蓄储得很深,取之不尽,使用起来左右逢源。所以,人要自觉地有所得。同样的事物,一个人的识趣(即领会事理色蕴的意趣)不同,情操断然不同。《菜根谈》中说得好:“事理因人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安闲)。”

高雅的琴、棋、诗、剑、书、画之术,情操高雅之士以养性为灵,而俗庸之徒尝其迹,甚者以收徒传艺为名,暴敛钱财;山川云雾之秀丽,高人以助学识的增长,而俗夫只说其好而已。可见事物是无定品,随人见以高下。故读书学习以识趣为先,因此世间事事皆有学问,不要停留在其现象的表面,而应深刻了解其本质。

思在佛教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业力因果学说,唯识思想中的“业感”原理,而其内容就有“业即思”的说法,因为思有三种,即内审、决定和发动,就其思的发动而有具体表现于语言、行为,即口业和身上,一切思的过程都是意业,所以三业的理论价值决定于思,从而推动着业力的轮回。

人要谨慎其身,自身的修养则要坚持不懈,做到“慎厥身,修思永”。古人很注意情绪的自我协调,藉以避开世间纷繁的矛盾,知烦恼而达到超脱、轻松的境界。要学会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能获得超尘脱俗的趣味,人处危而不惊,闹中能反静,便是安身立命的真功夫。

人在无事之际,便要思是否有闲杂邪念;在处事中,要思自己是否有浮躁意见之存在;得意时要检查骄矜辞色;失意时不能有怨望情怀。孔子说:“吾日三审吾身。”时常反省自己,协调自我的情绪,便会轻松自如地生活、学习、不断进步。

修身养性之道,对人对物皆不可轻动感情。“士君子涉世,于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对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

人与人之间交往不是一接触就能了解的,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要了解对方,必须要有深般若。有些人深藏不露,有些人专会迎逢,甚至很长的时间不暴露,这除了对方的奸狡之外,就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没有高层次的智慧,自己的情绪不注意控制,被人牵着鼻子走,识人是很重要的,识人的方法很多,时间的长久不是绝对的条件,而关键在于考察其言行,通过思——深般若的分析。

人的修养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尚书》中提出了九项标准,就是:宽密而坚粟;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警慎;训服而又刚毅;正直而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合宜。要具备这些标准,决非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从理论上接受佛儒哲理的教导,获得知识;从修持上进行坚强的禅修,以增长智慧。要深知,以戒资定,以定发慧,以慧断除烦恼!要断除烦恼,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的。认清禅修之目的,转烦恼为菩提,其转烦恼的具体方法就是培植善根,完善自己的人格。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从10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关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所有的青年学习和思考;而佛家以出世的眼光处理人世的问题,往往会更高明、更彻底、更到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参考和借鉴。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黎明只是离明

    黎明只是离明

    在湛蓝的天空下,期盼路灯下的接吻,卧室里的温馨。只可惜,当第二天的黎明来临,尘归尘,土归土。。。。。。
  • 匣中曲

    匣中曲

    第一次见,她骂他无礼;第二次见,他因兄长之命给她送了只猫;第三次见,他便生了不该生的念头。没皮没脸的闲散王爷怎么能栽在一个女子手中,更何况这个女子还是他皇帝二哥所爱之人。你冷若冰霜那又怎样,我扛冻。
  • 努力工作,不折腾

    努力工作,不折腾

    本书传达了许多极具指导意义的观念和想法,也引入了些引人入胜的例子,相信可以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使用而富有创意的忠告和建议。阅读并思考本书,它将为你扫除心灵迷雾,指引成功之路。相信只要“努力工作,不折腾”,你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你定会取得更加令人羡慕的成就!
  • 山木有枝,君不知

    山木有枝,君不知

    情景一:上元佳节,万家灯火明灭。长安大街之上,是千盏天灯祈愿。她心想,“我心悦的那个人啊,我只愿你一生安乐,一生被爱,一生走过一切皆如你所愿。”情景二:雪地中,是极为刺眼的红。她躺着他怀中,回忆着自己可笑的一生,如走马观花,似恍惚浑噩无所追求,但都,止步于此时了。情景三:古董街上的一家店里,她盯着一个玉簪看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转头欲问价格时,瞥见一人,怔愣的道,“这位先生,我是不是在哪见过你,好像……”好像,只一眼,就已千年。
  • 腹黑狂盗之邪王太撩人

    腹黑狂盗之邪王太撩人

    凌珞羽,二十四世纪一代怪盗,全球通缉的小贼,竟然因为一条手链穿到了一个玄幻的世界。你说穿就穿吧,还是身穿,身穿就身穿吧,可从手链里出来的某位大爷,你老缠着我是怎么回事(?o?)还有那一群不靠谱的小伙伴,额????无语了。女主是个怪盗,很绅士(当然,这是我想的设定,至于后期人设会不会就不是本人控制的了。)男主妖孽不渣。没有痴情男二。没有强大的白莲因男主屡次加害女主,而且男主还暂时不能动那个白莲。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不喜勿骂,非常感谢。各位读者,请看完第一章的时候评论一下啦!
  • Mr. Gladstone and Genesis

    Mr. Gladstone and Genes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木偶奇遇记(奇迹之旅)

    木偶奇遇记(奇迹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皮诺曹是个调皮的木偶。他天真无邪、头脑简单、好奇心强,但是又缺乏主见、没有恒心、经不住诱惑。他曾经想好好读书报答父亲,但是他游手好闲还逃避上学,结果差点儿搭上性命。在吃过许多纯属自找的苦头以后,匹诺曹终于觉醒了……
  • 赚钱其实没那么难

    赚钱其实没那么难

    本书精选作家迩半坡先生在各个名刊上发表的文章40余篇,其中多篇被大量转载和入选进各种书籍,篇篇文章以当下国内外的创业明星为榜样,以时尚前沿的商业模式为蓝本,截取最新锐热点事件和现象,通过系统化研究,揭示创意创业、实现梦想和改造世界等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囊括富有鲜活动力的人物精神和创新意识,揭秘创意创业的商业智慧,带给你全新的启迪借鉴意义和实战经验价值。
  • 渴望决战:林彪对决白崇禧

    渴望决战:林彪对决白崇禧

    本书描写淮海战役后,国民党还有白崇禧、胡宗南、汤恩伯三大军事集团分别驻防中南、西南、华东。其中国民党头号名将、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部,拥有22个军35万兵力。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几经争取,白崇禧仍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命令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消灭桂系”。林彪率四野主力和二野陈赓兵团90余万人马直扑中南地区,寻机与白崇禧主力决战湖北、湖南。本书记叙林彪率领四野主力以金戈铁马的雄姿、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挥师南下,解放安阳、新乡,发动宜沙、湘赣战役,解放南昌、武汉,促成长沙和平起义,浴血奋战青树坪,全胜衡宝战役,飞兵广州,挺进广西,大战粤桂边,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壮丽的战争画卷。
  • 闪闪奇遇记四:土拨鼠先生

    闪闪奇遇记四:土拨鼠先生

    《闪闪奇遇记四:土拨鼠先生》因为一个普通的捕鼠夹,闪闪在睡梦中邂逅了土拨鼠先生,重新认识了土拨鼠的世界,当人类闪闪被土拨鼠法官残忍地定了罪,她也开始认识到人类曾经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