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600000007

第7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未来社会中,社会主义制度将为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决定了其他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将是生产力发达和巨大增长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种优越的社会制度,将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无产阶级追求的公平,是要消灭、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终是要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提出未来理想社会中,社会主义应该也能够为社会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风险、社会福利等等,并指出社会保障对于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泽东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描绘新社会的蓝图和领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时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的理论思想,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三)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只是推论,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方向,而列宁则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实践,并且领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时间很短,但留下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列宁指出,共产党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并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广大农民、私人资本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列宁还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学会管理国家,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他指出:“只有比先前多十倍百倍的群众亲自参加国家建设、新经济生活建设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建成。”列宁还特别强调是要以农民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为基础。他提出应该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采取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让农民走社会主义,把农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列宁强调,社会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发扬民主精神,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列宁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列宁重视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列宁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创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都是一个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同样如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的,1964年,毛泽东在讲到自己时说:“我原来是个封建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社会推动我转入革命”。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从“过程”的视角看,大体经历了对理想社会建设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的形成、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过程。

(一)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

1920年之前。毛泽东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理想主义革命家,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社会建设理论表现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1920年前,毛泽东在日本的新村主义、俄国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泛劳动主义以及欧美的工读主义的影响下,头脑中逐渐形成一种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混合的“大杂烩”式的理想社会模式。新村主义与工读主义,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它们的观点曾流行在五四时期,反映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广大知识分子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毛泽东当时受到了这一思潮的深刻影响,并想通过亲身的实践来达到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

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曾在岳麓山与朋友共同学习生活,受当时流行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影响,他先是提倡人人做工、人人读书、人人平等的工读同志会,后又醉心于人人平等、个个自由、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新村主义,并且试图在岳麓山试验这种理想社会新生活。在岳麓山,制定了“半耕半读”的村庄计划。边学习,边劳动,过了一段自给自足的生活。

1919年12月,毛泽东从北京回到湖南后,他写了《学生之工作》一文,参考俄国的民粹主义、日本的“新村”、美国和菲律宾的“工读主义”,提出了在岳麓山建设“以新家庭新学校及新社会连成一块的根本理想”的新村设想。在那里学生一边进行农业劳动一边学习,学生创造新家庭,新家庭聚集而成为新社会,并建设公共的育儿院、学校、图书馆、银行、农场、工厂、剧院、病院、公园、博物馆等等。这个对理论社会的具体描绘,成为毛泽东晚年对理想社会建设思想实践的一次思想上的准备。

毛泽东这个建设新村的梦想还没有来得及尝试付诸实施,就被现实生活中极其紧迫的驱逐张敬尧的斗争打断了。战争暴力结束了和平无血的理想。实践证明,毛泽东热衷的“新村”理想,同五四运动前后许多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作的尝试一样,都不免归于失败。毛泽东认识到,这一切都是“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毛泽东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当他接受与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后,也逐渐认识到要想在现实社会的条件下来试验“新村”生活,是根本办不到的。“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改造是不中用的。”经历了种种尝试的失败之后,毛泽东最终从众多主义、学说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的形成

1920年,毛泽东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观,这就是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目标就是“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一直把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新中国,作为革命的一个根本目标。早在1938年7月,他在接见英、美、加拿大的世界学生协会代表团的学生代表时的谈话中就说过:“抗日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经济、农业、工业和商业都将大踏步地发展,一切企业由政府和人民所有,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农民将得到自己的土地,一切税收按累进制缴纳,对外贸易将大大发展,并将签订互利的协定。”在这里,他指出了要建立一个共和国的理想。

随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社会情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精心描画、构思和实践。他设想了理想社会应分三步来实现: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并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社会有了很好的阐述。他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当然要由工人阶级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但实现社会主义也应有一个过程,要分两步走:“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毛泽东指出了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是个长期的过程,并指出在中国要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使新民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并在共产党领导下基础上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还在科学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他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在土地问题上,主张耕者有其田,经济上,重视工业的发展。与经济纲领相配套,毛泽东还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他们共同成为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化纲领。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对一个新社会的设想,说明了毛泽东新的理想社会观的形成。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这样,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有了更全面准确的思想,即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强调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毛泽东重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并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他以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告诫全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因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7年12月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他说:“中国人民的任务,是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对一个新政府性质、目标、任务的确定,使毛泽东社会建设的思想更进了一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理想社会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标志性着作中。

(一)《论十大关系》中的社会建设理论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崭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这一时期,初步实践了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的建国大纲,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这一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借鉴了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取得的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很快就暴露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是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相适应,限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领导我党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3.4月,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召集34个经济部门负责人来汇报工作、讨论问题,为中共八大召开做准备。毛泽东在听取各部门情况后,认真分析思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各部门的意见及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论文,并于4月25日和5月2日先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做了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

《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和理论,对当时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1.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

在建国初,毛泽东就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他要求必须处理好各阶级、政党、民族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应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总结社会建设中的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并且围绕这个基本方针讲了正确处理十个方面的关系,即十种矛盾。

2.提出了正确处理我国社会重大关系的原则

同类推荐
  •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青年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他们已经把参与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准确把握、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责,实现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2014年度的青年工作蓝皮书确定以“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为主题开展研究。《中国青年工作蓝皮书(2013-2014)·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工作蓝皮书课题的最终成果。
  •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紧密结合文件精神,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案例、图片和相关链接,可读性、指导性强,可作为各地各级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参考读物。
  •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这本由新华社资深记者李锦撰著的40年职业生涯的纪实书,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深层解读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由来与实施,以及广大人民生活多层次的变化。在这近40年的记者生涯里,作者始终活跃在改革前沿,曾经长期单骑下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用事实说话,并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论总结一系列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实践经验。一度引起媒体同行乃至40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为此作出批示。《深度》即从个人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作者长期职业生涯中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历,进而展现中国改革与现代化发展不断突破困境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人物传记。
热门推荐
  • 倾国太后

    倾国太后

    一穿越过来就要入宫殉葬,摊上这等大事,怎能束手等死?爹娘无情,要以她的生命换取一家荣耀,家族凉薄至此,她必须奋起,为自己铺垫一条康庄大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哈利波特

    重生哈利波特

    简介:当哈利头上带上分院帽那一刻,分院帽就尖叫出声:“阿兹卡班!”哈利:(?ω?)作者书友群:211561269
  • 夜色撩人:娇妻,别惹火

    夜色撩人:娇妻,别惹火

    【甜文,不虐,放心入坑】初次见面,两人都带着面具,都没有看清对方的脸。再次见面,他身穿一身白色衬衫,她带着一副黑色大眼镜,一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样子,但是他还是捕捉到了她眼底的狡黠。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原来会这么幸福。
  • 纨绔女配:以师为夫

    纨绔女配:以师为夫

    他可称为诡医丹师,那她就可称毒女罗刹!两人并称为毒医双绝!纵横天下!沈长念只是一个穿越而来的女配,她毒舌、狡猾、奸诈,身怀绝技,却被一个妖孽坑蒙拐骗,让她当徒弟是假,当媳妇是真!他性格时冷时温,绝世无双,风华正茂,身边美人如云,可他偏偏只爱一个人,愿为其一世倾心!沈长念没有绝世容颜也没有天赋异禀,不过她有一个好运气!灵宠纷纷来敲门,灵器丹药统统塞腰包!男主在手,天下她有!“相公?又有美女找上门!她说想要抢走你!”“娘子提刀我护法!”“好嘞!”(男强女强,不弃文!)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奇闻异录

    奇闻异录

    不知你可曾听过,老人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着的,那一个个关于妖魔鬼怪们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你只当这是故事,可你不知,这些,就在你身边。
  • 别了,夹边沟

    别了,夹边沟

    1958年8月28日,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小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上午8点多,押解我的公安战士来到我家催我上火车站。王静正坐月子,还没满月。老岳母匆匆为我整理了行装。我刚刚迈出院门,“哇——”,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我回头一看,刚满两岁的三儿子杨澍淌着满院子的泥水跑了过来,他紧紧拉住我的手不放,哭着说:“爸爸,我也要去哩!”我说:“爸爸有事,不能带你去呀!”他哭着喊着不让我走。我抱起孩子亲了亲,泪水滴在孩子的小脸蛋上。他边哭边喊:“我跟爸爸上街哩。”
  • 天下无双只在倾刻之间

    天下无双只在倾刻之间

    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遇到个陌生的人,突然发现这个男人……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妖女闯江湖

    妖女闯江湖

    愿你拔剑千山过,归来仍是少年。可惜千山过后,一切不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