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个罪案小说作家,最擅长的是什么吗?
描写犯罪心理?不是。
塑造各种杀手?也不对。
编织诡计和谜题?错,那是推理小说家干的事儿。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千奇百怪的死法。
举凡刀劈、斧砍、火烧、水溺、车祸、坠楼、剧毒、爆炸,乃至超现实的生化病毒、诡异寄生、时空撕裂、人间蒸发,罪案小说作家张元一都一一进行尝试。有好事者曾经做过一个罪案小说死亡方式集锦,除了域内名宿外,张元一凭借自创的几种离奇死亡方式排名相当靠前,甚至获得“死亡设计师”的美誉。
然而张元一此时却为自己选择最庸俗的死亡方式——吊死。
绳索是从楼下五金店买的,拇指粗,通体白色,盘在一起像一条优雅的白蛇。手头是一本厚厚的《绳结编法图解大全》,他照着书中的指导,打出一个不太完美的绞刑结。
对于绞刑,张元一有过系统的了解。在死刑还很普遍的旧时代,这种死亡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盛行,不过在西方世界大多数是平民阶层被执行绞刑,贵族多选择斩首,而在中国,则正好相反,因为绞刑能留下全尸,被认为是体面的死法而多被贵族们选择。绞刑有很多操作手法,其中最具技术含量的一种叫作“长距坠落”——利用犯人猛然下坠时产生的重量把颈椎扭断,令大脑瞬间失去血氧供应,最短一秒内就可致人昏迷。这样,尽管脑死亡在几分钟之后才能发生,身体的完全死亡还需要再多一些时间,但犯人不会有任何知觉,可以说死得迅速、安详。
这种听起来比较人道的死法需要专业人士来执行。
他们被称为绞刑师。执行绞刑的时候,绞刑师会事先根据犯人的身高、体重和体型计算出合适的绳索长度,给犯人留出一个足够的下坠空间,从而达到足够的下坠速度,以不大不小的力量恰到好处地把颈椎扭断。
说来简单,但这其间的分寸可不好把握,绞刑师一个没算好,犯人就会死得很惨、很难看。
除了长距坠落,绞刑还有很多方式,比如“短距坠落”“标准坠落”和“悬吊”。短距坠落基本就相当于长距坠落时绳子过短,犯人是被慢慢勒死的;标准坠落与长距坠落相似,但绳子长度固定,犯人是被勒死、断首还是瞬间昏迷完全凭运气;悬吊与坠落相反,犯人不是从高处落下,而是被从地面拉起——如果拉得动作够猛,犯人会被折断脖子,如果拉得很慢,犯人就要慢慢体味死神的降临。另外还有一种绞刑方式,是犯人跪在中间,旁边两个人像拔河一样拉扯绳索把犯人勒死。
所以,一般人想要上吊自杀很难死得痛快和完美。张元一为了自杀时能够少些痛苦,专门学习绞刑的理论知识,并用和他等重的沙袋反复实验,总算是找到最恰当的绳子长度。自杀场所是客厅,天花板上被他打了三个孔,安装了一个小型铁架,绳索就系在上面,铁架的受力程度不错,承受他的体重完全没有问题。
时间就要来临,张元一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待。对面墙壁上镶嵌着一面从天花板延伸到地面的墙壁镜。从这个角度,他能清楚地看到一根漆黑如墨的悬丝直直地从天花板插入他的天灵。
就像一个木偶,被线牵着。
这根悬丝出现在半月前,张元一遭遇意外后。
彼时,张元一刚刚和苏蓝分手,说分手不太准确,确切地说应该是被苏蓝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