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蓝是张元一的书迷。
大约一年前,张元一在《潘朵拉之窖》的签售会后认识了苏蓝。
签售地点是在一个书城的一楼大厅,排很长的队伍,队伍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身着校服的中学女生,也有穿着职业套装的OL(白领女性)。这是张元一出道以来的首场签售会,来之前还忐忑不安地担心现场没几个人会很尴尬,却没想到火爆程度远超预料。看着队伍中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觉得有些恍惚。在此之前他从未了解过究竟什么人会读他的故事,偶尔猜测的话也会将自己的读者描画为年纪不大、有猎奇倾向的男性青年,却没想到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经过主持人的简短介绍之后,签售开始。每个人都拿着一本书走过来把自己的名字告诉给张元一,有的甚至会期望能得到一两句祝福的话,例如永远快乐、逢考必过什么的,张元一也都一一应允。偶尔会有读者在他写字的时候告诉他某本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和最想不到的情节,张元一连声道谢。
两个小时后,签售结束,张元一甩着酸痛的手腕离开,心里却满满都是感慨。
他住的地方距离签售会现场乘地铁五站,因为是周末,地铁上人不是很多。
张元一一迈进车厢,就看到对面门边斜倚着的女孩儿,手里正捧着《潘朵拉之窖》聚精会神地看着。
他猜想可能是刚刚从签售会离开的读者,便走过去,心想如果对方注意到他,可以给对方一个惊喜什么的。然而他站了半天,女孩儿依然专注地看着书,丝毫没注意到身边一个男人在偷偷打量她。
既然没被发现,张元一不免认真去观察这位书迷。
女孩儿看上去二十七八岁的样子,165厘米左右的身高,穿着黑色衬衫、黑色的裤子、黑色的帆布鞋,乌黑的头发长及脖颈,脸有些瘦,线条凌厉,鼻梁挺直,长睫毛,点漆的眸子,纤细的右手拇指上戴着一枚卷曲羽毛造型的戒指,上面还有一个点金的飞鹰标志。许是全身的黑,衬托出她的皮肤异样的白,像霜一样,透着一股寒气。
越过肩膀,张元一发现她似乎正看到女主逃脱的情节。那段是他全书中写得最顺畅也是最满意的段落,紧张感和压迫感都非常强。果然,效果不错。只见她眉头微皱,呼吸似乎都停了。几页之后,女主逃脱,暂时安全。女孩儿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张元一知道这是自己搭讪的最好时机:“这本书好看吗?”
“啊?”女孩儿有点儿被吓到,瞪大眼睛。
“对不起,我没吓到你吧!”
“噢,没事儿,我刚刚看得太入神,”女孩儿囧了一下,立刻欣喜反问,“你也喜欢这个作者吗?”
“呃!”张元一有点儿尴尬,看来对方不是刚刚参加签售会的读者,“对,我看过他的不少作品。”为了不让对方觉得自己是没话找话的猥琐男,张元一只好顺势伪装成自己的书迷。
“真的吗?我看过他目前出版的所有作品,除了《铃兰之歌》。”女孩儿说。
《铃兰之歌》是张元一八年前的第一本书,因为没什么名气,所以印数很低,大概只有几千册,勉强达到印刷厂的开机最低限。负责出版发行的公司也很弱,据说即便是只有几千册,他们也就只卖出一百多本的样子,剩下的库存都在公司破产的时候化为纸浆,可以称得上出版即绝版的最佳典范。以至于多年后,张元一小有名气时,那本书竟然成了收藏品一般的东西。在贩卖旧书的网站上,甚至有人堂而皇之地以上千元的价格出售。
这令张元一想起美国恐怖小说大师爱伦?坡的早期作品《帖木儿及其他诗》,同样的印数极少(似乎不到一百本),同样的籍籍无名。但在爱伦?坡死后品相稍微好点儿的《帖木儿及其他诗》的价格已然飙升到几十万美元,还一书难求。
算是与有荣焉,以至于有出版商想要获得《铃兰之歌》的新版授权,都被张元一拒绝。
目前市面流通的《铃兰之歌》至多也不过几十本,当年出版商赠送了张元一五本样书,他曾将其中的四本签名送给好友,目前还有一本在自家书架上。
“真巧,我有《铃兰之歌》。”张元一鬼使神差地说出这句话。
女孩儿激动地一把抓住张元一的手臂:“真的吗?可以借我看看吗?”
这次轮到张元一吓了一跳:“可,可以,不过要走去我住的地方。”
女孩儿开心得差点儿欢呼起来。
十分钟后,两个人从地铁里出来。
张元一看着女孩儿美丽的侧脸,再次确定:“你真的和我去取书吗?”
“不然呢?”女孩儿诧异反问。
“你不怕我是骗子、坏蛋什么的?”
“啊,你提醒了我,”女孩儿驻足,前后左右地寻找着什么,随后松了一口气,“放心吧,你不是。”
张元一莫名其妙:“你是怎么确定的?”
“我有特异功能。”女孩儿一边走一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没一会儿又开始抱怨起来,“究竟在哪儿啊你家?真够远的。”
“前面不远就到了。”张元一双手插兜往前晃,把女孩儿的抱怨当耳边风。
行至楼下,女孩儿的戒备之心似乎终于苏醒,借口说腿酸不想上楼,要张元一送下来。
张元一独自上楼取书,等电梯时,暗骂自己真是没事儿找事儿。取书下来,女孩儿迫不及待地夺过去,前前后后地翻看。
“你知道这本书现在的价格吗?”张元一把在脑海中盘旋半天的话说出来。
“你不会要收我钱吧?”女孩儿不答反问。
“万一你借了不还怎么办?”张元一理所当然道。
“小气鬼,”女孩儿撇嘴,随后从包里翻出钱夹,“喏,这是我的名片,这是我的身份证,这五百块钱当押金好了。”
张元一接过名片,只见上面写着“文身师——苏蓝”,电话:139××××××××,地址:石鼓巷293号。身份证上的名字也是苏蓝,还有籍贯和出生年月日,似乎比之前估算的年龄还要小个一两岁。
“钱就算了,你快点儿看,看完好还我。”张元一把身份证还给苏蓝,名片留下。
“喂,我还不知道你叫啥。”
“张兀。”
“呃,什么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