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天哪料到天机会下如此毒手,此际根本猝不及防,结果正被天机的飞镖射中咽喉哽嗓。老道两眼一翻跌倒在地,吭也未吭一声,登时绝气而亡!
可叹陶洪天,最终还是死在天机之手!
天机道人暗算得手心下得意,腾的起身跨步欲走,却被集贤拦住去路。
集贤哈哈一笑,拍掌道:“好!好一个阴险毒辣的天机真人,贫僧真是自叹弗如啊!”天机并不认得眼前和尚,只瞪眼斥道:“和尚,我与你远日无冤,近日无仇,你最好闪退一旁,否则休怪贫道翻脸无情!”
集贤冷笑道:“贫僧若不肯让路,你又能奈我何?”天机道人怒道:“你若不肯让路,小心你的秃头!”
集贤嘿嘿一笑,摇头道:“贫僧的脑袋从小扛到大,可从来没觉得多余过,想取我的脑袋,你得拿出真本事才行!不是我小瞧你,你若能在我面前走上五十回合,就算我输!”
天机道人气得蹦起多高,怒骂道:“秃驴!休得口出狂言!看我如何摘下你的秃头!”说着抡掌便打,集贤更不搭话,撇着嘴挥拳迎敌,一僧一道战在一处。
集贤口出狂言绝非一时心血来潮,只因他的武功早已今非昔比!自从得到《易筋经》后,他便依照里面记载的图谱潜心修炼,结果发现这套图谱非同小可,原来正是少林绝学“混元佛影掌”的掌谱!
此掌法乃少林历代掌门心口相传之密宗武功,当今武林只有弘泰会用,只可惜弘泰早死,此功至此失传。没想到竟藏在《易筋经》中,难怪《易筋经》如此神秘珍奇,江湖人都想得到它!
集贤学得此功真是喜出望外,待坐稳主持之位后,便心无旁骛日夜苦练“混元佛影掌”。因此只短短几年时间,掌法突飞猛进,刚猛无比!加之方才天机道人与陶洪天打斗之时,集贤已看清其掌法变化,对战胜天机自是成竹在胸。
闲言少叙。单说天机与集贤甫一交手,老道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只见那和尚掌法惊奇、内力深厚,非是一般僧侣,急借过招之际询问道:“和尚,你是哪个庙里的,敢不敢报上法号?”集贤哈哈一笑,说道:“贫僧乃少林寺主持——集贤!”
天机闻听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下暗道:“不怪那和尚说出此等大话,原来他就是少林寺主持集贤,果然来头儿不小!他的武功远在我之上,看来我的飞仙掌定胜不了他,这该如何是好?”
老道眼蹙眉琢磨半晌,忽然眼珠儿一转计上心来,眼见与集贤打到四十个回合,突然虚晃一招跳出阵外,口中喝道:“集贤,贫道急着要走,你我改日再战!”说罢,扭头便逃!
集贤立功心切,岂肯就此罢手,口中呼道:“哪里走?”一塌腰在后头紧紧追赶。天机知集贤来追不由得心下暗喜,老道听音辨位料知和尚就在身后两丈,猛地回头一抖手,又是一道寒光直奔集贤哽嗓!
其实集贤早料到天机会有这一手,见状心下暗笑:“天机啊天机,你也不打听打听我集贤是何许人也!我这辈子净算计别人了,想跟我耍花活?哼哼,你还嫩着点儿!今儿个若不给你来点儿绝的,你倒也不知道我的厉害!”想到此,集贤也不躲闪,疾探右手两指,“砰”的一下,竟将那飞镖擒在指间!
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就这一手,天机道人登时惊出一身冷汗,老道牙关紧咬,说道:“集贤,你想捉贫道的活口万万做不到!”说着忽地双脚弹地,身子高高跃起,“嗖”的一下跳下谷底!
集贤手掐飞镖正在得意,没想到天机竟飞身跳下万丈悬崖,和尚没抓到活的气得一跺脚!只摇头自语道:“天机,算你聪明!你如此死法也算是拣着了,否则有你的罪受!”想罢转身扛起陶洪天尸体,飞身下了白石山。
其实集贤可没那么好心替陶洪天收尸,但他们两个是一起上来的,一个人下去不好交代,因此才做了个顺水人情。
待集贤落到山下,见大队人马早已离去,白石山下只剩两个和尚和两个老道在此候着。那两个年轻和尚非是旁者,一个是戒清,一个是静虚,这二人前文多有提及,在此不再介绍;只说另两个道士,皆是十八九岁的年纪,一高一矮,正是陶洪天的两个随行弟子,高的叫王石剑,矮的叫尤奉砼。
这四人也想爬上山顶察看动静,但无奈他们轻功有限,那高山光秃秃的,藤条断断续续,实在上不去,因此只能留在原地焦急而待。
等了多时,先见一个老道跌下山头儿坠入山涧,猜是刺客不敌集贤、陶洪天被击落深渊,四人无不欢喜。又等片刻,见集贤扛着陶洪天落下山来,王石剑、尤奉砼便是一惊!二道疾疾跑上前,只见陶洪天双眼上翻,口角溢血,咽喉上钉着一只飞镖,已经绝气而亡!
二道瞧罢抱住陶洪天的尸体,嚎啕大哭道:“师父啊,你死得好惨哪!师父啊,是谁害了你呀?师父啊.....呜呜呜......”方才还是满心欢喜,转眼已是悲痛欲绝!
目睹此情此景,集贤心里也不是滋味,只叹道:“陶道长遭了天机暗算,不幸死了!不过你们大可安心,天机妖道被我击败,已经畏罪跳崖了!还请二位小道长节哀顺便!”
戒清、静虚也一同规劝,王尤二道哭罢多时终于止住悲声,人死不能复生,也只得认命!
王石剑抹干眼泪,对集贤道:“集贤大师,发生如此不幸之事,我等无法再随皇上奔赴泰山了,我们想即刻返回霍童山为师父料理后事,还请大师代为转告皇上!”
集贤一想也好,带着一具尸体终不好赶路,遂点头同意。王尤二道抬起陶洪天尸体,悲戚戚返回霍童山。
集贤率弟子追上大队人马,将事情经过向真宗皇帝如实禀报,宋真宗听罢一声哀叹,但此时赶路要紧,暂时无暇处置陶洪天后事,只命队伍加快前进。
简短解说,封禅队伍又走了七天,十月二十日这天终于来到泰山脚下。此时只见仪仗、士卒遍列山野,两步一人,十步一旗,从山下一直排到山顶,气势着实宏大!
宋真宗斋戒三天,十月二十三日清晨,他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在群臣簇拥下登上南天门,于岱顶神庙祭拜天地。
次日,又举行了隆重而繁琐的仪式,封祭浩天上帝及五方诸神,礼毕下山。再以同样隆重仪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后登上朝觐坛,接受百官、外使和众僧朝贺,上下传呼“万岁”,振动山谷!
大典告成后,宋真宗下诏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加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后晋号为帝,泰山七里内严禁樵采。其后,又撰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摩勒岱顶大观峰,又立碑山下,以纪封禅之典。
“泰山封禅”礼毕,朝廷追封陶洪天为“忠义先生”,赐黄金万两,派人送往霍童山;又加封集贤“忠国法师”,此时集贤身居少林寺主持之尊位,又领受“忠国法师”头衔,一时风光无限,已达人生之巅峰!
自白石岭遇袭后,宋真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此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皇宫守卫愈加森严。但他仍然不放心,又派人到白石岭谷底寻找刺客尸身。
可派去的人下到谷底找了一圈儿,并未发现有人尸身,只找到一把浮尘、几根白骨,便拿了回去复命。宋真宗见到拾物,料想刺客尸身应已被狼虫吃尽,总算安下心来。
撂下天机生死不表,只说王石剑、尤奉砼护送陶洪天尸首返回霍童山,棺椁停入鹤林宫三清殿。
前文屡次提及霍童山,此山便在福州长溪县。据汉《列仙传》载,周时有一名叫霍桐的仙人居此,故名“霍桐山”,唐时改为“霍童山”。
据史书记载,自周至唐有韩众、茅盈、左慈、葛玄、郑思远、王玄甫、褚伯玉、陶弘景等二十余位著名道家修练于此,该山因此声名显赫,故有“未登霍童空对仙”之说。
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到此山炼丹,著《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洞天中之第一霍桐,又名霍林洞天。”
山中深幽僻静,云雾缭绕,景色揽人。宋余复有诗赞:“霍童山峰凡六六,不知仙子在何方?秋风万里一黄鹤,返照半林双白鹇。长剑气冲霄汉外,飞泉影落画图间。自怜懒作朝端客,访道寻真日往还。”
霍童别峰有高盖山,洞天在其上,常有紫云覆之。桃花洲之西有鹤林宫,建于梁大通二年,为霍童派弟子修炼之地。
闲言少叙。单说三清大殿静穆无声,马玄松、翁定谷、施宝鉴、邵大山、华川、方碧贤、司徒云中、陶马章、乌索龙、丘长风、甄学平、蓝宝、尤奉砼、王石剑、宗诗琪等百余个弟子门人皆垂首肃立,无语默哀。
众道士之中唯独有一少女十分显眼,只见她约莫十七八岁年纪,头上梳着双平髻,身上穿着云罗裙,面白如玉,一双乌溜溜的眸子泛着晶莹泪光,神情哀怨,愁眉不展!
书中交代,此女非是旁人,原来正是陶洪天的女弟子——谢欢!
说起谢欢,并非头回出场,陶洪天四年前应玉清真人之请到澶州对付天机时,此女便随行。一过四年,谢欢已长大成人,如今出落得亭亭玉立、清丽可人,其美貌驰名江南,被冠之以“霍童圣女”之美誉!
只是这一回,圣女面带哀容,满眼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