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3600000003

第3章

我心很安。我不会丢失你。

得知朋友的哥哥为爱人的背叛自杀死掉。想起在萨冈的故事里,她总为不能兼得的不能持久的爱情遭遇而苦恼。但背叛,她懂在巴黎的塞纳河畔,洗去伤悲。

今天感觉到你的心情低落。

你还有无限可挥霍的夜晚。

离愁也是一种祈祷,把苦味调适成甘甜,缺了离愁,九成的诗歌将成哑语。

你活在你的气息里,你不紧张。你擦了口红,就像你跟你的外表多了一重暧昧的距离,这暧昧是美的,但不完全是你。一般男人说的情人很没谱,你不会是那种意义下的男人的情人。

你有时是呆呆的,想跟自己同步地做一件事情,哪怕是多微不足道的东西。

你不是你的生活补充,不是你的生活的假期,你是你的生活。

早上阵风,吹落不少花瓣。

留心看,不是花瓣,是带两片小叶的种子,在风里旋,尽量飞远,像离歌。

开始读卡夫卡的书信,以前一直不读,为了避免以他的人生诠释他的小说的诱惑。他的小说是不该被诠释的。我还是过虑了,他的书信,还是一转转小径。写信是什么呢?他说:是与鬼魂相会,他人及自己的鬼魂,在鬼魂面前袒露自己,书写的亲吻未被送到目的地前,便被鬼魂喝掉了。

我极少问你具体的不开心的事是什么,因为我来,只为让你知道我,想念着你,你快乐或者难过时都一样。我也有无故难过的时候,说无故,也是托词,看着蒲公英飞絮飘过,我想,我没有向阳花能送你,自有阳光伴你,让你在阴凉处时,也温暖。

我不是洛丽塔,我不想干扰、左右你的轨迹,我只想你需要暖意时,有能力给你一点,你没能量时,给你补充点。

我不相信惊天动地的事,祈望水到渠成。四季起落,自有它的节奏。

想见到你,又不想你见到我。

有些事情,细想便犹豫,克制反而轻松,比如现在,你是在北京、武汉,还是在别处,不会远了,不会近了。

安藤忠雄说二十岁是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期,他那时从日本关西的小格局,开阔到现代建筑。从事写作的,大概总回溯到更早。

刚读了本Capote的小书,他濒死前的一句话是:Buddy,我很冷。他一直是个七岁的小孩。

长大有很多愁苦事,心里的、身体的,如轻舟、如断叶。

难过是不能阻挡的,便让它尽情抒发。事情或者还有很多转折反复,留也磊落,去也磊落。可以难过,不要不安。凌虚踏空,害怕失丧的焦虑时,可以喝一杯很苦的咖啡,睡一个很长的不稳的觉。

花木四时变化,每天都不一样,野草长得很凶,还未有打算怎样应付好。

我希望你沉在无言里休息。

你把写作看成是喝药。春暖始终还在路上。

在路上,无目的地在路上的意象似乎西方独有,中国人的浪游或放逐,总心有所系。

看JMW Turner的画,他是19世纪的英国画家,后来的印象主义从他身上取灵感;他的画,没见过一幅有晴朗的天空的,画布上是烟,是云,是折射的光,还脾气很坏,我以为是英国人故有的阴沉。

读Hamsun的小说《饥饿》,保罗奥斯特很推荐,但小说不怎么样,失望,比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差多了,虽然据说卡夫卡的灵感本来自Hamsun。

初读夏目漱石是他的《梦十夜》,为之倾倒,顿时知道鲁迅的《野草》并非先河,心里很得意,但实在没读懂多少,只是觉得他联想奇特。

本在看他一些别的作品的,偶然见介绍提到他写《梦十夜》时四十一岁,嗯,好奇拿出来翻看,看他写,“之后自遥不可知天际,滴下一滴露水,花朵随之摇摇摆摆。我伸长脖子,吻了一下水灵灵的冰凉雪白花瓣。当我自百合移开脸时,情不自禁仰头遥望了一下天边,远远瞥见天边孤单地闪烁着一颗拂晓之星。此刻,我才警觉:原来百年已到了。”感觉很不同往昔。

喜欢《恋恋笔记本》里不时抓狂的艾莉,她陪诺亚首次访那所旧宅,两人烛光下面对着一件件褪去衣裳。诺亚对艾莉轻描淡写地引了惠特曼的诗说:没有什么会失去,没有东西能够失去。那是《草叶集》内的一首,诗名叫《延续》,失去其实是容易的,诗人才因此写逆命运的诗。

也去看了林徽因在徐志摩死后写的纪念文章,说徐出事前一晚和林会过面,分手后他还回来访林不遇,留下字条写了“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

所以,诗人不该写谶语。

青春期时特别想尝试抽烟,拿到烟很容易,因为是轻微的出轨,大概也是这种好奇感觉,便偷偷尝试了几次,后觉得抽烟很虚无,一下便停了,可能觉得,死去的已经死去,我自己就是自己。你对着我,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发呆,可以赌气,可以随意穿着,你觉得舒服,我便喜悦。

早上吃的是蜜糖水、牛奶、鸡蛋、咖啡、朝露、晨光,小汽车刚出炉的笛声,大巴士的蹒跚,不愿上班的人烤焦了沮丧,踏单车的小孩追逐踏单车的男人,他们不知路是否展开到厨房,浴室,还是马儿不回来啃叶子的荒原,嗯,荒原,荒原是一组诗,和一个不存在。

Godard的电影不同于一般的,他把电影看成政治媒介,用来打破貌似平安的生活幻象,很多人受不了他,中国人过了几十年政治口号下的生活,可能更受不了他;看他的电影看不下去的话,是时代的问题,你朋友说你太年轻,很对。但也可以找他的《Breathless》看看的,片里的女孩,不巧是拍20世纪60年代那出《你好,忧愁》的女孩。

面前有红酒,开始忙的时候喝得特别多,有伦敦书评,里面介绍去年布克奖入围作家叫加纳伯的女诗人写的诗,我发现完全不对劲,有一个苹果写的时候已经被我咬了一口,有小兔子牙签筒眼睛亮亮的像害羞。

耳朵听的是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乐,心里听的是我们说的第一番话,可是什么话我回想不起来了。

夏目的《其后》,小说的开端是这样:一看,枕边的铺席上落了朵复瓣茶花,昨夜,分明听到它落地的声音,也许是夜静的缘故?因了确定,右手搭在左胸前,仔细数着心跳是否正常,随后,便睡了。

你可以用手心,听我的心跳。

早晨烤了红薯,还有小面包,泡了绿茶,你说自己吃的是小牛、小猪和绿池塘,你把它们都吃了,还自言自语了良久。

你的舞步,一步一步贴在心上,你不匀称的心跳依你的字句的节奏,它在你的嘴唇,锁骨,和手掌上的速度不一样,就像衣物在你身上晃动的节奏也不一样。对你的想念节奏也有缓急的,有时很安静,像午后喝咖啡那样想你。有时巴不得把你抱得很紧,喘不过气。

咖啡、奶茶、芝麻水,各喝一杯。外婆说你穿的衣裳比她还要老气,你对她说你也不知为何跟大家总格格不入,你觉得自己甚至跟乡村的小猪都格格不入。

朋友来短信说有一本书要送给你,问及才知是《邮差》。你看过。那男人拍完电影后还未来得及剪辑就死掉了,你胡想,如果你也死掉,他将多难堪。

情人节对我来说是一颗空洞的牙齿。就像《成长教育》里的珍妮忽然明白过来:其实,我没有老,依旧天真烂漫。

我的夜浓重了,夜凉还是投入衣裳的,虽然冬天的气息几乎全退却了。你十三岁时倔强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当时即使有大姐姐劝说你,你大概也是我行我素。

想起你在红酒杯旁边的样子,你大概是像父兄那类周到啰唆的性格,胡想了一通,忽然想看今夜月亮的形状,下雨天,当然是没有月的,朝半空搜索了会儿,浮想的是《死亡恶疾》,心里激动了一下,路上的灯光很曲折。

想读些小说,故意不看萨冈或者杜拉斯,在那些畅销的美国小说中随便选了本,看了几页看不下去,小说作品真多,能读下去的真少,我决定回到两百年前的小说堆里,那时是小说这种文体的幼年,我想看它长大的轨迹。

一天阴雨,现在玻璃窗外雨丝仍绵绵,默默无声,早前看那出《无音曲》的电影,片里的父亲是失聪的,他问女儿,下雪是什么声音,女儿说,是无声无息的。怎样向听不到的人说听到的人听到的无声无息呢?我觉得很微妙。

看BBC介绍英国雕塑的节目,对石雕,特别是古典时期和新古典时期的很着迷,好的雕塑是周密浓缩的,像一段能繁衍无数意义的断句。

也重新读起王尔德的话剧,他的妙语连珠是很逗的,他心底里害怕生活,不信任现实,他的自相矛盾的句子是织起重重他好躲进去的迷宫,我肯定他迷路了。

回家时很累,情绪也低落,情绪低落怕是种慢性病,就是那种水蚀过鹅卵石,画出平行的断痕的慢性病。

继续看雕塑节目,今天说的是威尔士的Nash,他用的是木料,对木料没有多大好感,大概我很执着活泼泼的树,对从树身上砍出、切下、割断的动作,有心里流露出来的恐怖感,但Nash的确很棒,他的木展品,是活的,不是树木那种活,是向死的活,或者是死向往活,他有一个叫Ash Dome的群组,看着很受感动。

我以为我是大理石,可能我错了,但我总该是质料,你是写字的女人,粒粒的字当当的声是你用的质料,不过,我想当的素材,最好是不发声的。

睡醒了,精神恢复了,情绪也恢复了,看昨晚的消沉,消沉时字句的排列不一样,响声也不一样,在你眼下是无所遁形的,我知道。

想起简·奥斯汀的小说,她的故事挺无聊的,但她的文句真美,轻读着,很怡人,这些在翻译本里都没有了,便不值得读。

策兰有首很有名的诗里决定节奏的重复句是“早上的黑牛奶我们傍晚喝”,是首不祥的诗,我的酒瓶暗黑,红酒有时看不出红,便把酒杯载了白的牛奶,觉得它这样特别吉祥。

桌上还有鸢尾花,都枯了,待会儿把它们清理去,花园还冷,不然枯花草随便放在篱笆下便坦然,那天用上莫内的池塘,他画的鸢尾花也美得不行。

我觉得你外婆是特别慈悲的人,她相信你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我不相信人生一定会好,生活有时挺没谱的,像你那吃着饭听你说倒胃口的话的朋友的遭遇,挺无奈。

我只愿你好,不一定每一分钟每天都很好,但就是好。

一个啰唆的男人是难堪的,我只喜欢懂沉默的男人,至少他懂得何时该沉默,何时该说气候,爱意,日常。

早年看《西尔薇娅的小镇》,那个穿红色吊带的女人背着麻布的包走在城中街边,很美,那时我想钻进电视里去,和她并排走路,抽烟,找一间摆满仙人掌、龙舌兰的咖啡店坐着谈喜欢的书。我可能会从书包里拿出日记本让她写下喜欢的作家名字。我也会给她写一些:杜拉斯、萨冈、卡夫卡、塞林格、卡尔维诺、卡佛、萨特、凡高、纳博科夫……

我需要的不多,也很多—不要装作自己喜欢做一件事情(写作),又显得很忙的,不写(写不出)。

我现在常常关注一些小事情,比如蜘蛛打网有多快,黑蚂蚁进屋的路径和节奏。

同类推荐
  •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这是一代人隔着数十年历史,对另一代人的怀念和回想,这是作者对“家族”一词的重新感知,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切理解。这是一个儿子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想象:回忆,叹息,感慨,愧疚,迷惑和内心的疼痛。载着超重的记忆,这一本书如同一叶扁舟,飘流江湖。该作首次出版后获得广泛赞誉,并获得华语传媒文学大奖。
  •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的时候,历史又欣喜地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文化大革命”中重灾区的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禁锢,文艺界拨乱反正的步履也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艰难。当时担任中宣部部长的张平化,因与华国锋曾同在湖南工作,以及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的直接领导,使他在思想解放的潮流和“两个凡是”的交锋中,只能选择后者。
  •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系我国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的回忆录。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七七事变”后,积极为《申报》、《南京晚报》撰稿。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台湾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享年98岁。
  •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这是一系列治愈风格的关于爱情的小故事与小领悟。每个时代男女的爱情心态,都是这个时代的图腾。全书由慧黠的短章组成,上谈文人掌故,下涉尘世生活,笔调自由出入想象与现实,轻松剖析中国当代都市生活中男与女、爱情与饭票、精神与物质等话题。文字幽默犀利,立意不落窠臼,是一个都市女子对爱情独立且不失温柔的解读。在这些属于中产阶级的小品文中,因着作者悲悯的情怀,使整本书仿佛冬日午后的阳光,在俏皮幽默中也充满了爱意。
  • 姜椿芳文集(第六卷)

    姜椿芳文集(第六卷)

    本书收录了《半年来日本的战时经济》、《日本的经济及其对外贸易》、《中国必胜》、《日本侵华的代价》、《三月份中日战事鸟瞰》、《抗战插话》等45篇政论时评。
热门推荐
  • sms舍子花(四)

    sms舍子花(四)

    巨大的庄园一望无垠,隐没在森海中的巨大宅邸,在树冠之上探出了飞檐。这里是万澜山家的私人土地,大小比十片标准的足球场地加起来还要大一些。如此的规模与其在商界的实力成正比。作为日本商界的三巨头之一,万澜山家有着深厚不可动摇的名望。在这里面,万澜山家的大小姐正在自己的办公间里接待一位“客人”。大小姐名为万澜山苍莲,黑长直发,相貌端庄,是一位大和抚子般的女生。而站在她身前的是一名约莫四十岁的男人,近一米九的身高搭配上健硕的躯体充满了压迫感,像是巨轮的黑刚桨叶那般坚硬,让人不敢接近。
  • 天地圣龙决

    天地圣龙决

    【新书医流战神,欢迎新老书友试毒。】少年叶无双,为觉醒圣龙武灵,受尽白眼,一朝觉醒,龙腾九天,苍穹寂灭。男儿当如龙,腾九天,临天下,战苍穹。书友群:598501735。
  • 九王爷独宠小王妃

    九王爷独宠小王妃

    檀谷中醒来,却只记得姓名。一方檀谷却也成就了她。他与她如何识得,他装病,只为等她来看病,殊不知一颗心早已沦陷。
  • 血族夜姬

    血族夜姬

    一个生而不凡的血族夜姬,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血统和高贵的地位,她的命运既如同血族之神宠幸般的幸运,但也如同被撒旦抛弃般的不幸……
  • 幸孕成婚:老婆,乖一点

    幸孕成婚:老婆,乖一点

    男友劈腿,一夜宿醉,居然一不小心惹上了沈氏集团的太子爷——沈耀。沈耀是何等人物,却被拒之门外。如此上等的人物,却偏偏缠上了她,景夕怕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嘛,麻溜的带着球逃之夭夭。从此,消失在他面前。再次相遇,是在三年后,她已经蜕变成圈内第一名模,身边男人无数不说,还多了一个软萌的团子。这些男人是什么鬼?这个小团子又是什么鬼?沈耀怒了:“沈太太,这颗心,你还要不要?”
  • 佛说灌佛经

    佛说灌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殿下桃花朵朵开

    殿下桃花朵朵开

    凤族战神凤姬因爱上冷清上神月荏被人陷害受罚,等她从回昆仑山的时候等待她的却是哥哥重伤,命悬一线的消息。温柔如水的明镜,冷清的月荏,与她有不寻常关系的崔珏,禁欲关系的谢必安,这一个个优秀的男子,到底哪个是她的真命天子呢,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
  •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本书从历史人物的较量中得出:博弈精神的核心,就是策略的选择;进退是人生的策略,攻守是人生的战局;历史对局中的博弈,扣人心弦又发人深醒。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传声筒

    传声筒

    莫言、余华、王安忆、梁文道推崇备至的作家、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万字长文逐句解读略萨,一本书读懂西方现代文学经典。本书是香港作家西西继《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之后的又一本读书笔记,在形式和写作上依然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重述了西西心目中最优秀的西方现代小说代表作,包括马尔克斯、略萨、米兰·昆德拉、伯尔等大师的经典作品,这是一本小说家的读书笔记,更是一位优秀的汉语写作者以个人风格改写西方文学的大胆尝试,读者既能读到西方内核的故事,又能体会到中文叙述之魅力。全书最后一卷,西西更是以万字长文逐句分析略萨经典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第一章,让我们得以从小说家的视角阅读另一位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