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1300000001

第1章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星期六

来源:《芳草·文学杂志》2008年第06期

栏目:作家手记

作者简介:王必胜,湖北省荆门人。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现为高级编辑。有《邓拓评传》、《梦中风景》、《缪斯情结》、《雪泥鸿爪》等文学评论、随笔集出版。

四年半前,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近日,翻看当时的零星日记,往事不堪回首,但又想起那浓浓的友情,那些给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的朋友们。情动于衷,感成于言。点滴残片,流水账单,难报涌泉之恩。

——二〇〇四年四月

发病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好端端的生命,有时脆弱如蝼蚁,渺小如草芥,瞬息倏忽间,就烟消云散了。人的命,有时就是一种流动的物体,抓它很困难。于是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就变得更为有理了。

没有想到有些事摊到自己头上,躲也躲不及。

今天在中国作家协会大楼开过了一天的会。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省作协共同召开的会议,讨论两部长篇小说,上午是《茶人》三部曲,下午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利用双休日,上下午各研讨一部作品,这种“连会”不太多。外地同志来京讲效率,也是为了请人方便,偶尔为之。研讨会在时下虽不少,去多了也耽误事,可有些是熟人好友,也是工作,各方面关系所需,身不由己。

双休日真好,路上不堵,离九点开会还有十多分钟我就坐进会场了。遂看到通常有的场景——人们围成一大圈,除了主席台外,大家随意找地方坐。会议没开之前,又有多少个小圈,许久不见,都是老熟人,严肃地寒暄着,随意地就调侃着。会议的规模较大,体现了组织者的能量,想来少说也有五六十人,有浙江方面、有北京方面、有文学界和新闻界的,其阵势为此类会议中较大的。

上午会议仍是“老三样”:介绍,官员讲话,然后发言研讨。这样的会议程序有定式,气氛也雷同,各路诸侯高谈阔论,人人既是听者又是说者。因会场上人多,自由主义好产生,说者谆谆,听者藐藐,然后,说了的也有没说的,都伺机到外面一间休息室里聊天、放风、过烟瘾。我中间接了黄育海兄的一个电话,从上海打来。他原来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当副总编时,曾抓了这次讨论会上的一部作品,还为推作品促作者奔波于京杭两地,同两位被讨论的作者也熟悉。他打电话来,也算关心吧,只不过,他已去了另外单位,恐怕也是出于我们这些老朋友们还到场,想起了往事,一点感怀而已。另外,有哥们潘凯雄和林建法兄自上海一大早坐飞机赶来,我们也好久没见了,特别是建法在沈阳来去匆匆不常见。这个会上,他们结伴自上海直奔会场,机会难得。那时候,我的烟瘾还挺大,听得乏味了又经不住外面烟香的诱惑,不由得加入其中。于是,这样的反反复复,一上午就过去了。

中午,会议在楼内单位食堂聚餐,餐毕休会两小时。因为都是熟人,我即随李炳银、林为进到了他们在六楼的办公室,各自找沙发躺下。同去的还有朱晖、贺绍俊。坐下后,随便说了几句,看还有时间打发,林为进来劲了,说,这不是“三缺一”吗?平时里,有机会聚会就来几下“游戏”。林为进的招数不少,他找来扑克,教我和贺如何玩算输赢。没想到这兄弟二○○三年冬天因淋巴癌晚期,四十多岁就离开了我们。大家都以为他年轻、身体好,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小林,可是发病没两个月,就惨遭病魔击溃。那天在八宝山送他,想起了以往他常常叼着烟卷,用大多数人听不懂的广西腔说话,急公好义的情形,让送他的众兄弟不胜欷歔。

当时,真正的“三缺一”,贺、林和我。几番来去,约半小时,后轮到我出牌。在我对面观战的朱兄,看了他近旁林和贺的牌,又看我有些犹豫地琢磨着,想来我有一手好牌,不轻易地抛出。而正在他向我诡秘一笑时,我忽然觉得大脑一片空白,两眼发黑,没了感觉。事后听朱兄说,他看我的眼神恍惚,摇晃着把手中的牌扔在地下,人往沙发上一窝。他发现不对头,赶快问怎么样、怎么回事。也就在他们急火忙乱之时,我也说了一句,我怎么了?清醒的疑问和糊涂的反问,让几位觉得我真是不行了。

几位弟兄还算有点经验,尤其是朱兄,早先曾见过如此急发的病人。他说,不动,千万不要动,平躺着。这才让众人有点眉目,他立马按我人中,绍俊揿我双腿的穴位。大概是听到这边有点动静,还是有人去找了当时会议的主持者、作家协会的书记陈建功兄,他立即过来,也说不能动的。

就在一阵惊乱之中,我也完全清醒了,说:我的头有点发晕。还说,我有半天不知咋的。朱兄说,看你忽然就不行了。我问,多大一会儿?朱说,五分钟吧。贺还有李、林几位都说,是呵,你都不知道吧。

这边说着刚才的危急情景,按住我躺着,那边咚咚的有些声响。原来,有人已经叫来了急救车。穿上白大褂的大夫们跑着过来,我还不太清醒,看这架势,我要被送医院了。事后才知,炳银也有经验,他曾有一次脑缺血的经历,他知道这种突发病的危险,急着打了120。大夫来后,说可能是脑子里问题……医生的话,证实了炳银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几位,早年或插队当知青在矿区生活过,或在部队当兵多年,见多识广。众弟兄们及时把我送去求医,赢得了时间,让我活下去了,他们功莫大焉。这是后话。

医生急急地催促把我抬出。当时,头痛难忍,精神有些恍惚,但大脑还清楚。医生说担架上不了电梯,只好让人抬着。当时在场的朱晖、绍俊、炳银、为进(我都没看清还有谁了)……几位在建功的指挥下,跟着医生,把我坐的沙发当担架,几位平时也不太干力气活的兄弟,把连皮带毛一百又五十斤的家伙,硬是从六楼抬下来了。我这时已十分清醒,可是心头发闷且胃里难受极了,憋不住呕吐,弄得走道里很不是个事儿。几位一路小跑,在救护车的警笛声中,我生平第一次成了抢救对象。

入院

好像是建功吧,问我合同医院在哪,我想了想,就去朝阳医院吧。虽然,协和医院也是合同单位,那里的名声大,可是离单位和家都远。我当时也不知自己什么症状、什么病,只考虑着进出方便,家人好照看,而且从发病处去那儿也快些,十几分钟就可到。

在车上,我迷迷糊糊的,但清楚记得车子拐进二环又出二环,响着汽笛,飞快开着。我觉得身体发汗,头痛得厉害,直想呕吐。大概是朱晖用手抻着一个塑料袋接着,我放了几口,慢慢的,我的头感觉昏昏沉沉,不知到了何方。等我有点清醒后,才知已躺在朝阳医院的急诊室。

医院方面很有经验,护士、医生都很沉稳。这类病经常有,急症室里多是一些被抢救者,有外伤的,有命悬一线的……人来人往,在拥挤、杂乱的过道里,我被大夫们指挥着、拨弄着。查验后,要拍CT、化验,才确诊为脑血管瘤病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俗称的中风。送我来的建功、朱晖、绍俊三位,忙得跑前跑后,交费取药,与医生联系,还有我从会场上带的一些资料,我进入病房后要换的衣服……绍俊心细,腿脚麻利,上楼下楼送化验,交费;朱晖镇定自如,却不忘细节,连接尿端屎的夜壶也跑出去采购了;建功是总指挥,他先让我给家去电话。当天正巧是周末中午,家里习惯休息时拔掉电话,没人接。后来打到邻居张文那儿,让她敲门告知。怕老婆、儿子着急,只是说我得了急性肠炎什么的,让立即去医院。也是建功,不忘给我们的老总许中田去电话。他只是在会上曾与老许有过接触,不知他怎么就找到了电话号码,建功是个有心人。

自己得病,本不想惊动他人,可当时大家看到我那样子恐疑有个三长两短的,就把此事通报了单位的主要头儿。而老许又告诉了部门的蒋元明兄,大概当时的情形让这些闻讯者,都有不安的感觉,我得病的消息就传开了。

很快的,约摸下午四时,先是元明来,后来老许亲自来了。他和建功他们说着话,问了些情况,安慰我。老许是四年前才从吉林调至我们单位的,曾具体管过我们部门。虽然现在是单位主要头儿,但是为人亲和,特亲民,单位的人多把他视为朋友,也与他常说点心里话、家常话,甚至开点小玩笑。他特受下属的拥戴,工作也很有章法和能力。不幸的是,二○○二年因心脏病而壮年早逝,令单位的人甚为痛惜。要说我与他相识较早,还是他在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任上时,因吉林文学朋友宗仁发、张未民诸位的原因,后又共事七年,自以为还有点熟悉,引为朋友。故在他过世不久,我以《朋友许中田》为题,写过一篇怀念文字。现在,他离世两年了,期望他的在天之灵,再接受我的感念和尊敬。

建功他们三位本来下午还有会议的,可都耽误了。看我还算稳定,他们几位先后离开。而朱晖兄觉得他应当留下,这位仁兄,从我发病起,一直到我出院,近一个月的时间成了我的治疗顾问和高级保姆。有时候,早上像上班一样出现在医院,晚上则比通常下班还晚才离开,还有几天是整夜值班看护。

一会儿,凯雄、建法也来了。他们是从下午的会场上来的,本来他们中午在一个地方休息,以消解一早从上海飞来的疲劳,可到下午开会时,听说了我的不幸。据他俩说,会上有不少人都知道了我病得危险,成了大新闻。半年后,我在张懿翎家里,见到南京来的傅晓红,她很惊讶我还好好的。她说,当时传得较为邪乎的说法是我已完了。看她当时说话的神情,一点不像是开玩笑。

朱晖、建法、凯雄他们在建功、绍俊走后,为早点让我住进病房,跑上跑下,像接力赛似的同医院联系。大概六点左右,医院给安排到神经外科,住进了三○八号一个大病房。我也记不清了,是到了病房,还是刚送到急诊室的时候,我就交由了主治大夫孙永权先生,结识孙大夫,我成了他的病人,他成了我的朋友。

进了六个病床的大屋,大夫很快把我全副武装上。插上吊针,吸着输氧管,胸口有心跳和血压的测量仪,从里到外的监视器,防范随时可能的不测。这些“行头”,让来探视的朋友,想象着我在生死鬼门关上挣扎,见面后不忍多看。自发病后,我头痛迷糊,时好时坏,痛时难耐,就昏昏沉沉的,也睡不着,没了思维。稍好一些,又很清醒,谁跟我说点什么,谁谁来了,都很明白。晚上,李辉、应红听说了,急急过来,带来饮料、食品。应红心细,说我应多喝鲜果汁,她当即到附近的商店去买西瓜汁,好像没有现成的,她又到一个大宾馆买了。正好我嘴里不是滋味,很解渴,喝了个痛快。后来,李辉、凯雄家里的水果大多都成了我的口福。潘夫人曾莉还专门买来一个榨汁机。她的刚五岁的小儿也知道,是为了有病的王伯伯。

到了晚上,约是七、八点时分,安排停当,几位弟兄们被劝走了。可建法说他也没有什么事儿,要在这里守夜,他明天回沈阳,要在这里帮忙一下。可我爱人齐小光不同意,我不知她如何说服建法的。被说服后,回去了,可第二天一早,他又来了。在我住院的近一月内,他三次从沈阳来北京,令我感动。

送走了他们,吃了药,想眯呼一下,可也不成。邻床的有几人是车祸外伤,要么因呼吸机发出声响;要么因疼痛难受,大呼小叫高分贝。还有,六个病人加上陪护的,十多人一屋,空气浑浊不堪,冬夜寒冷,不能开窗透气,只好痛苦地忍受。稍好一些,就思考自己这莫名其妙的病状。我是怎么了,得这个病,可没有一点征兆呵!

是的,之前可没有什么感觉。细想也就是稍早前,头上总觉得有些痒,还以为是头皮脏,要洗头,或者偶在下午有点头胀,再就是自己的血压十五年前略有点高,这些年,也没有发展,就没在意,这也并不能构成突发暴病的原因。而大夫说,这类病因现在也不详,也许早就有了病灶,没有发作,目前还说不清,可能与身体条件有关。是不是一个富贵病呢?也不像。但对于我这样的,平时不太注意自己身体的人,也敲了一次警钟。孙大夫说,这样的病很普遍了,他一年也接触过数十人,已趋于低龄化。就在我之前,孙大夫接治过一名十七岁的男孩,那孩子没有能治好。这些话是当时孙大夫对我的几位弟兄们说的,是齐小光后来转述给我听的。我自发病一番折腾到现在,自己还是懵懵懂懂的。要说,对这个飞来的劫难,有些后怕,但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及,总以为,自己的命运之绳,早在阎王老子那里,人不可违抗。我这样的唯物论者,大事不糊涂,对自己放宽一点,搞点唯心迷信也罢,所以,对这次得病,也就随天意顺其自然了。

听着邻床大喘气的呼吸声,我有时也烦躁,头痛仍一阵阵的厉害。晚上,小光也多次给我喝水、喂药,从血压和脉搏上观察我的动静。稍稍好些,就看她伏在椅子上,并没有睡,也不好睡。想来,一个人病就得有多少人的侍候,人得病就那么的突然,一个人救治了,可也有人为之要辛苦付出。人活着是容易,还是艰难?人有了病活着是好是坏?不好说,人有时是最为脆弱的,早上还是活蹦乱跳的,而下午就成了医院里囚徒。人之肉身,生之宿命,似不可测定。

然而,想得最多的是——我这样子,惊动了众人,麻烦了兄弟,吓坏了亲友。有人说,在本命年时容易有个小灾小病,可是算来,我刚过了生日,与本命年少说还有一年,就这样的不可理喻。看到身上那副装束,冰冷的器械、长长的管子、闪着蓝光的监视器……听那夜半沉寂中一声声凄厉的喊声,我的头剧烈疼痛,心有紧张,倒不是有死亡的恐惧,人早已在这大半天的折磨中,没了精神,也不知命运何往。自进了这病房里,喝了点果汁,算是进食,见了这些平时里最为熟悉、亲近的哥们朋友,还有何不舍的。当然,也不就以为从此运交华盖,命犯不幸了。

胡思乱想也容易过活,夜深了,头还是隐隐的痛,实在忍受不住就大声地喊,哼哼,发出声音也挺怕人的。稍好,也再寻思这病状,觉得医生的药是不是还不够劲,让人睡不了,也平静不了。如此这般,重复地胡乱思想、重复地喊叫。也可能是用脑过度,也可能是病灶的放松,一会儿似睡非睡的,也做起梦来。朦胧中,好像大脑有一条虫子,钻进去,兴风作浪,让人不得安身。

同类推荐
  • 粉红战争

    粉红战争

    故事讲述女主人翁王小艳与温锐在分手四年后相遇并闪婚,蜜月期间,她在书房发现了五张美女艺术照以及温锐的两张裸体画,因此,她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活动,要把温锐近几年里所谈的女朋友一一挖出,个个击破,以此了解温锐的精神世界,解决自己对婚姻、对爱情的困惑。由此,她查到了画裸画的美校研究生、多情的酒吧女歌手、积累小说素材的女作家、驴行者的广告白领、美女律师与温锐各有一段浓情秘史;并惊奇地发现了多年前温锐与自己相恋同时期的神秘女友。原来,从8年前开始,一场场争夺“优秀男人”的粉红战争早已打响……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辛亥革命,大浪淘沙;民国初年,风云际会。激烈的血战,惊天的权谋,让民国历史更显悲壮!孙中山角力袁世凯,双峰并峙逐鹿中华。宋教仁创建国民党,功业未成身先死。对于过往之事,蒋介石为何极力掩盖?首义元勋恃功生骄,黎元洪暗施黑手。身居总理高位,唐绍仪弃官私逃为哪般?巨匪白狼流窜各地,北洋名将全力围剿……大民国时代,英雄辈出,乱云飞渡。熙熙攘攘的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在长河深处,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 不得不动心

    不得不动心

    宝玲是在拐角的非机动车道上看见于红的。于红扒在把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隔开的那种抹了一层蓝油漆的铁栏杆上。铁栏杆有点年头了,上面早已锈迹斑斑,露出灰黑的生铁的本色来,显出一种老城区的沧桑。那会儿雨下得有点飘,于红的头发有点湿了,一层一层的,像刚上了啫喱膏或喷了摩丝一样,头发卷的花儿翻转着,像一颗又一颗的葡萄,妩媚而别致。宝玲握着车刹停了下来。“你在这里干什么?”宝玲有点严厉地问。自己的女儿,一个大姑娘家,在雨地里,就这样整个身子伏在光天化日的四道栏杆上,太丢人现眼了。于红的身子仍歪在栏杆上,凄楚地对宝玲说:“妈,我肚子疼,难受死了。”宝玲看了看表,再耽搁下去,她要晚了。
  •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他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没有说我想追求你,没有说我喜欢你,更没有说我爱你,他只是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从未在她面前露出这样焦躁不安的样子,这样的袁景瑞让董知微感到陌生与心软,之前的战栗被一种深切的悲哀替代。“不!”她在自己窒息之前开口说话,阻止他任何进一步的动作。她不是不知道他深爱着她,不是不知道他用情多深,只是在受过伤后,她不再勇敢、不再自信。她能做的,只能是拒绝与逃避。而这些,他不懂!
  • 环太平洋

    环太平洋

    我们总以为外星生物来自其他星球……事实上,它们来自深海。在太平洋底部,两大地壳板块之间的裂缝连接着一个平行宇宙——虫洞。这里正是外来生物的巢穴。2013年8月11日早晨七点,第一只怪兽穿过虫洞登陆旧金山。此后数十年间,不断有怪兽从海底冒出,攻击洛杉矶、澳大利亚、香港等太平洋沿岸城市。怪兽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攻击次数越来越频繁,破坏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人类世界始终笼罩在死亡与恐惧的阴影下。
热门推荐
  • 刹那行年

    刹那行年

    秦锦秋遇见林嘉言,是她生命中一场最美丽的意外。林嘉言被寄养在小镇的奶奶家,秦锦秋和他青梅竹马地长大。少女初初有了懵懂情怀,他却突然离开了小镇,消失了音讯。
  • 河上柏影

    河上柏影

    王泽周出生在岷江山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他们家坐落在江边五棵老柏树下。这几棵岷江柏是王泽周的自然课堂,也是母亲依娜精神信仰的依靠。作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汉藏混血儿王泽周从小一直充满着对身为木匠的卑微木讷的父亲,曾因家世沦落被男人欺凌的母亲的怨恁。后来他离开家乡到城市读大学,在学校里也因为出身而承受了来自同学贡布丹增的欺侮和歧视。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回乡,因工作关系又与贡布丹增有了交集,在对生态自然、旅游发展的理念上博弈对峙……与此同时,他与父母的感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由怨恁不满到温情依恋,人世纷争和烦恼在对父亲的谅解中、亲情的回归中慢慢融化……
  • 重生之木偶皇后

    重生之木偶皇后

    意外重生之后的穆冰从,灵魂附生到了一个木偶身上,从此她有了日日夜夜相伴梦中人——方承宁的机会。一个木偶皇后,一个痴情皇帝,一段奇缘,一场爱恋。
  •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祭会疑案

    秋祭会疑案

    南袴市蓑石村两年前成了无人村。村子里的人慢慢老去,最后寿终正寝,于是共同体终于瓦解,以致消亡。我站在一个高坡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块正被疯长着的、生命力强劲的野草覆盖着的荒地,以及夹杂其间的旧铁皮屋顶和裂痕处处的沥青路。这个村子并没有死去。“醒来吧,蓑石!”这一呼唤人们走进无人村的运动已持续了一年多,虽然陆续有十四个家庭迁入,但仍然满眼荒凉,只偶尔能看见新车的白色和路上玩耍着的孩子衣着的粉色。“这里变得越来越有人气了!”同事观山游香的声音里含着笑意。
  • 心灵解码:心理学趣味测试与自我调节大全

    心灵解码:心理学趣味测试与自我调节大全

    本书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精心挑选了245套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荟萃了性格、人格、学习、能力、思维、情绪、职业、社交、交友、智商、情商、心理、健康、财富、理财、恋爱、婚姻等17大部分的心理测试题目。在大多数测试的开头,配以富有启示意义、引导意义的导读以及一些小故事、小寓言;每个测试的结尾除了配以必备的测试结论以外,大部分还有精当实用的心理分析。这些分析都力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帮助得分不尽人意的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 天才皇后,驾到!

    天才皇后,驾到!

    且看现代火爆女特种兵,如何在异界求财生存,如何训兵晋级成为铁面女教官,如何攻克后宫这座坦克连……唐琳居高临下之姿,看着眼前这批站姿不合格的侍卫,冷眉蹙紧,“还没断奶是吧?连站都站不好,怎么当大内侍卫?今天谁不绕着皇城跑完一圈,谁他妈的就给我滚回老窝,听我口令,起步,走!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为了生存下去,唐琳盘下酒楼经营生意,却被大内高手相中,邀请她去报名参加大内侍卫选拔赛,结果经过层层选拔,凭借出色的本领,最后从侍卫演变教官,从此,她成了士兵们噩梦的开始……有一天,唐琳万万想不到,她教出的最出色的一名学员,竟然是……标题:史上最强女主角:天才皇后,驾到
  • 初中九题

    初中九题

    小学六年级的第二学期,班主任杨老师告诉我们说,小学考初中叫初考,初中考高中叫中考,高中考大学叫高考。这些,我们以前是不懂得的。以前我们只知道小考和大考。杨老师还说,初考,学生不填写志愿书。成绩一般的,是按家住址就近分配。成绩突出好的,都被大同一中录取。成绩突出地不好的,哪也不录取你,你就回家坐着吧。常吃肉说,站着不行吗?非得坐着?杨老师一点也不为常吃肉的这句话生气,她笑着说,站着也行,常吃肉你能站行你就好好儿站着,站乏了再坐。同学们都笑。杨老师真是个好老师,跟学生开玩笑。
  • 农女小萌妃

    农女小萌妃

    【传说中的文案】风华绝代的墨王爷十分纯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下了雨丛林中会长蘑菇,小红萝就屁颠屁颠挎着小篮子去采。顾府的墨王爷喜欢吃蘑菇,小红萝又欢欢喜喜拿到王府门口去卖。一回生二回熟,王爷见她机灵可爱,叫她进了王府做烧火丫鬟。你来我往,又见她心灵手巧,就让她做了陪寝丫头。陪寝就陪寝呗,像她这样赔上自己小命的,也只是少数。风呼呼在耳畔回响,她脸朝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往事如浮云飘过。娘啊,这种时候还能出口放狠话的,一定是还没死到家!!!【一墨二红第一话】白衣公子:“是谁,惊扰本君梦境,还试图掰弯本君命根?”红萝:“叫什么叫,本姑娘只是来采个蘑菇。”白衣公子:“噢,原来是个不知死活的小丫头。”红萝:“吼什么吼,虽然本姑娘年纪尚小,但命中注定很有姿色。”白衣公子:“我的蘑菇不许你采。”红萝:“好,不许南山采,就去北山采。”白衣公子:“大胆!”【一墨二红第二话】红萝:“王爷,你不要和飘飘姑娘好,飘飘美人儿是个坏坯子,早就有男人了,她跟着你,只为分你的家产。”顾墨:“那小萝箩,你跟在我身边,又是为了什么?”红萝:“万一家产都分完了,我就乘火打劫,把你捡回去。”顾墨:“万一家产没分完呢?”红萝:“那我就死赖着不走。”顾墨:“…”【一墨二红第三话】红萝:“墨墨,大王妃说她不喜欢我。”顾墨:“哦,为什么?”红萝:“她说没我长得漂亮,嫉妒我。”顾墨:“小萝箩,她讨厌你,这很正常。”红萝:“可是她说要干掉我!”顾墨:“萝箩,她干不掉你,只有我才能…嗯,欺负你。”红萝:“…”【风流君的话】风流君又一抽风作品,走的是时下最流行的暖萌路线,但不慎走偏;思绪跳跃得厉害,偶尔脱线;有时故作正经,煽煽小感情,涉及朝堂之争。身心干净,至于结局…红萝说:“本姑娘福大命大,又长得如此美貌,王爷只让我一个人侍寝,侍寝一辈子,你说是个什么结局?”
  • 佛说阿耨颰经

    佛说阿耨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