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端是行伍出身,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时,与蒋介石是同学,曾在北洋军队任过军职。后来他决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门,当了扬州长生寺的方丈。长生寺是个大寺,有房百间、佛像千尊,声名远扬。可端是出名的政治和尚和风流和尚。他身入佛门,并无心念经颂佛,但凭着各种关系,政治能量很大。不妨举两个例子。当年北伐军进扬州,城里大大小小三百多寺院庵观,都被军队占据,唯有长生寺无人敢入,因为可端在寺门外竖了一块十分醒目的告示牌,上书:“奉蒋总司令命严禁驻军!”就凭这块狐假虎威的牌子,居然没有北伐军一兵一卒住进地广房多的长生寺。按照可端的修养和德性,连庙门也入不了,更何谈当方丈,可他不仅堂而皇之当上长生寺的方丈,还当了中国佛教会理事和常委,足见其能量之大。后来,日本侵略中国,能讲一口日本话的可端当了汉奸也就不奇怪了。更令扬州人耻笑的是可端是个风雨满城、妇孺皆知的风流和尚。扬州有个大盐商萧玉峰,十分富有,人称萧百万,娶了四房姨太太。萧盐商去世之后,守寡的四姨太寂寞难耐,便装腔作势念起佛来,成了佛门居士,经常出入长生寺,与可端方丈一同参禅顶礼。萧四太太既年轻又俊俏,很快便与花心和尚勾搭成奸,乃至到了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地步。他们各人都有自备黄包车,经常一前一后铃声叮当招摇过市,扬州人都在暗中讥笑。萧四太太的儿子却也是位开明之士,对她的风流韵事从不过问,且有大把大把银子给她花,只要她日子过得快活。萧家有钱,萧四太太特地出资在长生寺山门殿南面建了一座三层塔式弥勒阁,二层三层挂了萧居士和可端和尚的画像。长生寺位于古运河东岸,萧四太太住在西岸城里,她每晚从长生寺回城,都有专用的摆渡船送她过河。要是迟了,城门关了,还要拿银子买通守门的卫士,特别是遇上风雪天,渡船不开,就进不了城。大运河使和尚、居士幽会十分不便。于是萧四太太于民国十九年出资十万,将城中一家当铺和会馆买下,建了一座有房九十多间的愿生寺,作为长生寺的下院。方丈还是可端。萧四太太在寺里单独辟了佛堂,长住寺内,与可端厮混。后来,扬州地方小报上登过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以讽其事:“潇”洒徐娘,“居”然称士;风流和尚,何可名“端”?
易君左在游览过长生寺后,在他的《闲话扬州》中引用了这副颇具讽刺意味的对联。此外,他还在文中讽刺了挂在弥勒阁上的萧四太太的画像,说:“第二层那副尊容,真有点像那位耍金箍棒的。”将四姨太太奚落了一番,所以阮五太爷寄书给可端,就是要激起可端的愤怒。可端是个有能量的人物,他一定会出来与易君左较量一番的。可端却也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名声太臭,不必招惹是非。更何况他在扬州也不是能一呼百应的角色,所以没有出头闹事。
郭坚忍和可端不同,她的腰杆子是硬正的。郭坚忍出身书香门第,熟读经书,思想解放,敢说敢为。她的反封建礼教精神,扬州人人皆知。清朝末年,她便力排众议,在扬州城里创办幼女学堂,公开招生,一时间轰动全城;辛亥革命后,她带头成立“妇女不缠足会”,得到广大妇女的拥戴;民国初年她又将幼女学堂扩大为扬州女子公学,自任校长;一九二七年北伐军进驻扬州,她不仅带领师生夹道欢迎,还将一家大浴室的男客全部请出,招待北伐女子兵入池洗澡,成为扬州一大奇闻。孙中山还曾接见过她。所以郭坚忍是扬州极有声望的妇女界领袖人物,阮慕伯将侮辱扬州妇女的《闲话扬州》寄给郭坚忍,她一定会出面跟易君左较量的。
年已花甲的郭坚忍接到阮五太爷寄来的《闲话扬州》,便匆匆翻读,当读到那些有辱扬州妇女的章节时,怒发冲冠,拍案叫道:“告他易君左!”遂以扬州妇女会名义,发函邀约扬州工、农、商、学、医各界及扬属七县妇女代表,会集扬州,商讨对策。同时,她又出面邀请江苏律师公会会长、大律师戴天球等三人为法律顾问,代为诉讼,追究易君左的法律责任。一周之内,便组成了扬州人民追究易君左法律责任代表团,简称“扬州究易团”,郭坚忍为团长。因为可端名声太臭,没有邀他参加究易团。
“扬州究易团”自知凭他们的能量是扳不倒大名鼎鼎、后台十足的易君左的。郭坚忍他们在前线冲锋陷阵,幕后还有高人撑腰。一个是“上海旅沪扬州同乡会查究《闲话扬州》委员会”,由青帮大亨阮慕伯直接领导;一个是“扬州各界追究《闲话扬州》联合会”,由戴天球任主席。很快官司就又是锣又是鼓吹吹打打登场了。
其实闹起这场风波的也只是少数人,不少人是反对的。文字学家张羽屏在他当时写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时不少扬州人持反对态度,不赞成这样兴师动众问罪《闲话扬州》的作者。《闲话扬州》之所以成法律问题,是有人欲借此事出人头地。”“嗾出长生寺僧可端与易为敌,以其在书中指斥较显也。”他在日记中还写道,一些持反对态度的扬州人,“广为呼吁,求本城各团体及扬人旅居他埠者为之援助,卒以实力单薄,几至僵局,只好乘风转舵,得下台时且下台矣”。于是,只好由他们对簿公堂了。
周佛海出马说情
保住作者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