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时序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山东齐鲁大地遇上了一次百年没见的大旱。从春起到五月廿三,老天不见一滴雨。古语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可如今地旱得冒了烟。千佛山一带每天祀佛求雨的人流不断。而恰恰在那时,也正到了中国社会的乱世之际。
原来,自从道光和咸丰年间,齐鲁大地就起了义和团,他们成帮结伙直接和洋人对抗,杀洋人烧教堂。官府出兵镇压,可义和团越演越烈。后来,还有捻军和大刀会也起来了。
在当时,李祥已娶妻生子。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的大儿子李连春已经独立支撑作坊,并也娶妻生子,儿子有五岁了。李连春这人生来就好交际,而且精明好学。他除了掌管家里的年画作坊外,还和当地的武师学会了武功,什么“轻功”、“搓脚”、“连环鞭”、“七节鞭”。对于儿子会点儿武功,老父亲也高兴。这一是因为在这历城一带自古就出豪杰呀。离他家不远的斑鸠镇就是唐开国名将程咬金的家。二是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有点武功可以防身哪。再就是他们画店也经常帮一些“画商”押押车,送送货,人家画商也就愿意买你的货品呀。
原来在当年,名画坊都和许多“画商”有着密切的联系。
画商,就是专门来画店批发画的商人。一到年节,他们就到画坊来,将事先订好的画货装上大车或驮子,再从这儿运往商丘、莱芜、青州,甚至更远的地方。而且,还有的画商干脆从这儿批发年画诸品,运至遥远的关东,给那些在康熙、顺治和乾隆年间北去的“流人屯”、“垦荒窝棚屯”等居住点送画。
这其间,李连春认识了一个莱芜画商,叫吴晋开。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也会点儿拳脚,所以二人很处得来。每到年节,这莱芜画商吴晋开准来取货。二人是无话不谈。
这一年的春天,过年的年画已卖完。这天,吴晋开来了。他找到了李连春说:“兄弟,我想急要五千‘保身符’!”
“这……”当时,李连春有些为难。因为这种祀福、保吉祥的图符过去他家也印过,可后来都是买的不太多,所以就不太做了。而这次朋友一下子要五千,根本办不到。于是,李连春说:“这样吧,我给你刻个版,先给你印上五百你带着。不够时,你再现印。”
于是对方就答应了。等了两天,吴晋开带上五百“保身符”和保身木版就走了。
当年有个规矩,卖者不能问买者货的用途。
但其实李连春不知道,这吴晋开是莱芜义和团的二师兄黄标的朋友,他向李连春要的“符”是义和团要和洋人官兵交战上阵时贴在胸前的“刀枪不入”保身符图,大量的义和团官兵都要用。莱芜这出名的古战场之地,在古时就是齐鲁古国长勺之战曹刿论战之地,如今正有一批义和团与直接从海上过往莱芜的一伙洋人遭遇了。当时吴晋开他们贴上了“保身符”上阵与洋人对命。
那仗打得苦哇,惨哪。
哪能刀枪不入啊。当时义和团死伤无数。洋人和官兵占了上风。
但是李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官兵收检战场时,在义和团的身上发现了这种“符”,而且上面的图章是千佛山“李秀才画坊”所制。这还了得,这不是与匪(指义和团)共谋串通吗?于是莱芜官府给历城衙门下旨,捉拿“李秀才画坊”众人,一并押入大牢。
再说当年,李秀才李祥和家人由于多年在济南地面上经营生存,也交了一些人。官衙里一个给县衙当差的师爷将消息偷偷透露给了李祥。并告知李家,来者不善,还是躲躲为好。
躲?往哪儿躲?
“上北荒吧……”老爹经过痛苦的思考作下了这样一个决定。
原来当年正赶上李连春的妻子不幸病逝,扔下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李连春心情也不好,再加上时序荒旱,李连春也萌发了离开家乡外出闯荡之心。但他担心自己一走,家父怎么办?
父亲也看出了儿子的心事,于是说:“你只管走,别管我。你一走,我就说你是给朋友印的符,与我不知。想他官府也不能拿我如何。再说,你上东北也有个扑头。三十多年前你老叔一家已闯关东去了东北。听说落脚在蒙地的一个叫六喇嘛甸子的地方。你们找他去吧!投奔他去吧。”
就这样,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冬月,李连春带着自己六岁的儿子,领着自己十岁的妹妹,含泪告别老爹,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山东老家,往北逃难,闯关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