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0700000003

第3章 在海口,韩少功丢文稿

没想到,这诸多来信中,最早的一封是来自遥远的海南作家韩少功兄。

他写道:

必胜:

近好。

回北京一路可顺利?寄来五百字以内的散文观,你看能不能用。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认识你很高兴,对你木讷之下深藏着明敏和幽默有很深印象。还盼以后在什么好玩的地方重聚。颂顺适。

少功

93.3.6

另:你为贵报约写散文一类的事,我找了找,寄上一篇未曾公开发表的,不知是否合用。不用掷还,不必客气。

少功的字是用海南省作家协会的三百字稿纸写的。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单位公用稿纸。字写得秀气流利,还有点行书味。坦率地说,从书法角度看,不是很有特色,当然,这十多年后,他,包括这篇文章所涉及的诸位,可能潜心或不经意地成为书法高手,也未可知,在这里,仅以当年的书信文字解读和诠释。若有不妥或不恭,包涵了。

信写得很家常,看出他是个很细心的人。少功对我的几句评价,也没客套,令我感动。更主要的是,这寥寥百十字,却是这一组书信的开篇。

与韩少功兄相交,是在海南后的一个笔会上。那是1993年2月21日,当时从安徽到海南的作家潘军,在海口经商有了点实力后,以他们公司的名义举办了一个“蓝星笔会”,其阵营较为庞大,约二十多人,记得领衔的是汪曾祺老及他的夫人施老师,还有文坛上甚为活跃的诸才子们,以北京、南京、武汉、广州方面的为多。那天我从上海飞到海口时,作家刘恒到机场去接我时穿一白衬衫,而我从北边来,一身厚实的皮夹克,极为反差,至今记忆如昨。有何志云,他和我同住一屋。这两位仁兄,在北京就熟悉,海口几日多有相处。还有南京的苏童、叶兆言、范小青、赵本夫、俞黑子、范小天、王干、傅晓红;北京除刘恒、何志云外,还有王朔、陈晓明;上海有格非;海南有韩少功、蒋子丹等;广州有张欣、范汉生、田瑛等;武汉的方方前半程参加,后去了另一个会,提前离开;吉林宗仁发;天津闻树国;安徽沈敏特。真正是天南海北,群贤毕至。为写这篇文字,想查找当时参加笔会的人名,可没有原始的记录,只凭印象,大约还有几位。

那几天,作为东道主,潘军用他能够想到的办法,让这些来自各地的作家们,坐镇海南谈文学,把这个蓝星笔会弄得像模像样。对这个会议,印象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作家们感叹这变化之快,有点出乎意外,会上,就文化的商品性与市场化也多有涉及,记得开了两个半天的会,在一个圆桌似的会上,大家都认真,说三道四,有大言滔滔,有随意即兴,对当时商品经济和市场化的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敏锐的感悟。会议好像没有太集中的主题,也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结论,有点神仙会的味道,其本意是主办者想借此活动,让大家聚会海南。无论怎样的初衷,这有点民间味道的笔会,在当时以较大的阵营和规模,形成了影响。日后几天到三亚发生的小插曲,更是让这次笔会增加了谈资,让人难忘。汪曾祺老先生那时酒量很在状态,酒后多有妙语,他几次同范小青、张欣等女士比试酒量,虽有夫人在旁管束也无妨,常常是兴味盎然,酒意阑珊。最可记忆的是,在三亚一个好像叫唐朝或是唐都的酒店,凌晨时分,在睡意沉醉之时,同住一屋的叶兆言、格非,突然被闯进的蒙面者喷了迷药,眼睁睁地看着被抢走了两块手表,所幸人没有什么伤害。这样一个正规酒店却被人拧开门锁盗窃,闻所未闻,虽然获赔了,但凌晨惊魂,让笔会结尾时有了高潮。

在这次笔会上,也是地主的韩少功,几天的会都参加,记得还邀请大家去他家做客。那时候,他从湖南到海口,住在海南师院。可能以前在什么会上,我们见过,却没有深入交往,但在海口一见如故。在他家我向他索稿,他答应要挑出文章在我回程时带走。过后,在宾馆的会上,他说好拿来文章的复印件,可是,不小心放在摩托车后面弄丢了,他说是在上楼的一会儿工夫,被小偷当宝贝顺走的。

这样,本来当面给我的文章,被小偷拦劫后,改由他邮寄,就有了这封信件。因祸得福是也。让我感动的是,他重新把那感言文字回忆下来,随信寄来了三百字的“散文观”。可惜的是,当时排版印刷都是手工,原稿送到车间拣字后了无踪影了。

少功写的“感言”,还有个题目《不敢随便动笔》。文字不长,照录如下: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是最迫近日常生活和最不讲究法则的文体,也就是说,是技术帮不上多少忙的文体。散文是心灵的裸露和坦示。一个心灵贫乏和狭隘的作家,有时候能借助技术把自己矫饰成小说、电视剧、诗歌、戏曲等等,但这一写散文就深深发怵,一写散文就常常露馅。如同某些姿色不够的优伶,只愿意上妆后登台,靠油彩博得爱慕,而不愿意卸妆后在乱糟糟的后台会客。

造作的散文,无非就是下台以后仍不卸妆,仍在装腔作势,把剧中角色的优雅或怪诞一直演到后台甚至演到亲朋戚友的家中。

这样看来,散文最平常也最不容易写好,成败与否完全取决于心灵本身是否具有魅力。

我本庸才,因此从来都不敢随便动笔写散文。

韩少功提供了两篇作品:《作揖的好处》《然后》。这两篇散文风格各异,前者以说理为主,从五个方面来论及作揖这个当时被热议的一种礼仪的“好处”,行文犀利明快,简捷思辨。后一篇是怀念莫应丰的文字。“然后”,是他的同事作家莫应丰在弥留之际“冒出的一句疑问”。而这个“然后”的疑问,包含了什么,对此,少功追问:“然后什么?逝者如川,然而有后,万物皆有盈虚,唯时间永无穷尽,……岁月茫茫,众多然后哪堪清理,他在搜寻什么?在疑问什么?”从莫应丰与命运的抗争,到他不幸染上重病,到最后的归去,他感叹:“命运也是如此仁慈,竟在他生命的最后的一程,仍赐给他勇气和纯真的理想,给了他男子汉的证明。使他一生的句点,不是风烛残年,不是脑满肠肥和耳聩目昏,而是起跑线上的雄姿英发,爆出最后的辉煌。”少功对莫应丰的“然后”,进行了解读,也是对亡友的怀念与纪念。虽是人生的几个片断,而一个耿直纯真的小说家,跃然而出。这就是少功散文的力道。

散文可说是韩少功的副业,他认真,“不随便动笔”,却成绩卓然,仅列举篇名就可知他的收获,计有:《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夜行者梦语》(上海知识出版社,1993年)、《圣战与游戏》(1994年)、《心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灵魂的声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韩少功散文》(两卷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完美的假定》(昆仑出版社,2003年)、《阅读的年轮》(九洲出版社,2004年)等。

少功的散文作品,我以为,当年的《灵魂的声音》《完美的假定》以及晚近的《山南水北》几部,较突出地反映了其散文特色。他多是以思想性见长,从日常生活、平常故事写人生,有人文精神的贯注,信手拈来却含英蕴华。他的语言讲究,精致而不干涩,典雅而不浮华,有张力,多智性,重文气,不太引经据典,也不掉书袋。可以说,韩式散文已有某种特定的范式,换言之,大众情怀,人文视角,理性思辨,构成了其散文底色。散文于今,乱花迷眼之中,多有诟病,无论如何,期待散文的知性和理性,识见和文气,是当下散文界的共识。而这恰恰在少功的作品中相当充盈。这多年来,如果将小说家散文排行,他的创作,不仅是蔚为大观,也是名列前位的。

之后,与少功兄也是在某个会议上打照面,见面很少,但他这些年每有动静,还是很关注的。他小说创作中继续着先锋的锐气与寻根的厚实,两条路数并立而行,常有佳作,并时不时有较大声浪。90年代初他较早翻译的米兰·昆德拉,成为一时话题,日后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更是有争鸣与争议,以及他到湖南汩罗乡下有如梭罗式的田园耕读生活,都曾在我的视野中捕捉。近十年来,每年我们都编一套年度优秀散文随笔,他的作品也常在选中,偶或与他打个招呼,或者也先斩后奏,以为是熟人就没多介意,自作主张他也不计较,默默中感受到他的美意。

只是这年头电脑挤兑了笔,人也懒了,好多美好,只能在回味和怀想中重复。

同类推荐
  • 祖母绿

    祖母绿

    本书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长篇小说。讲述一个江西偏远山区男孩离家出走,走上偷盗之路,因为天赋高,开锁技术精湛,成为江洋大盗;因为同伙出卖落入法网,在狱中著书立说,出版《防盗手册》;出狱后运用智谋和技术,拆穿昔日同伙官商勾结的阴谋。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送奶工徐富贵无意中发现市长史国有“女儿”的秘密,引发了一系列官场骚动,他自己的生活一夜间也险象环生。先是被奶场辞退,并差点祸及正准备高考的儿子,幸好有朋友和善良人伸出援手。小说从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视官场奥秘,故事生动好看又耐人寻味。从鸣春苑出来正要上车,旁边闪出一个瘸子扑到车前。因为腿瘸,扑得太猛,平衡没把握好,一身子就趴在了奥迪的引擎盖上,史国着实吓了一跳。办公厅主任储贤达和秘书江长如反应敏捷,立刻扑过去,将瘸子架到一边,其他陪同调研的人员包括记者瞬间也都扑了过来,形成一道人墙,横在了瘸子面前,把史国护卫起来。
  • 平行秘境

    平行秘境

    莫云天报名参加了网上一个神秘的“驴友”招募活动,他与网友西子、蓝鹰、听雨和铁猫组队开始了在四川峨边金子沟的探险之旅。这一路,他们遭遇了大雾、山魈、大蟒,而更奇怪的还在后面……
  • 十城记

    十城记

    长篇小说《十城记》以近代天津百年史为广阔背景,以中、犹太、日三个家族三代人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天津人与犹太人携手共进的百年生存、奋斗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的人道主义情操。作品以“十城”为深刻寓意和象征符号,以天津犹太人聚集区和“河豚计划”两条线索展开故事,塑造人物;以充沛的地域文化气韵和优美的散文文笔,突出女性作家的审美个性,是一部题材新颖、风格独具的长篇小说。
  • 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像花儿一样

    本书绕着某军区文工团舞蹈队里一位令人瞩目的女演员杜娟的情感命运展开。她在收到了两封求爱信,同时面对两个男人,三个人,两份爱情,一段曲折的别离情在深秋里种下了它的种子,再现了绿色军营里的悲欢离合,质朴感人。本书已拍摄成同名电视剧,由孙俪等主演。那一年秋天,文艺兵杜鹃同时收到了两封求爱信,一封来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白扬,另一封来自少年沉稳的文化部干事林斌。同时面对两个男人,美丽的杜鹃犹如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每一条路都诱人,每一条路也都莫测。现实没有给入犹豫的机会,杜鹃选择了两条路同时走。然而人是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的,错误的开始将导致怎样的结局?等待着她的,将是那一年深秋里的苍凉。
热门推荐
  • 深夜物语

    深夜物语

    这是一本写于无数个深夜,也将在未来更多的深夜与你相伴,安心于归宿的书。这是一本睡前读物,你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也可以从任何一页结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能回到最初的自己。200多篇隽永短文、直指内心的句子、意蕴丰富的插图,涉及爱情、友谊、工作、生活等话题。作者用极其细微而又深刻的笔触,写出我们和这个世界复杂而又隐秘的联系,揭穿我们在这个年纪的疑惑、孤独与欲望。
  •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她的写作,还是她的生活,都可谓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太多的人,沉醉于她笔下的故事中,却忽略了那些故事的背后,她若隐若现的寂寞身影。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张爱玲的众多作品,追溯了张爱玲似若传奇的一生,并挖掘出了诸多关于张爱玲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年少恐怖的遭遇、结实炎樱、成年后与胡兰成的爱情、五光十色的成名经历、大洋彼岸与赖雅相识相恋、老年孤老他乡……比期现有的对张爱玲的各种记述,本书更为完整、详细、清晰,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张爱玲。作者用凄美的文字还原了那个民国第一奇女子的一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将独属于她的时光,刻成一段新的传奇。
  • 鬼王的特工狂妃

    鬼王的特工狂妃

    她,贵为丞相家的大小姐,却是爹不疼娘不爱的主,被迫替妹出嫁不止,新婚夜,还被一妖孽掐她脖子,某男玩味一笑:“敢鱼目混珠,你想怎么死?”她闻言,素手同样掐住了男子的脖子道:“和你一起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庚子国变记

    庚子国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性感总裁的绝世保镖

    性感总裁的绝世保镖

    【火爆新书】秦浩强势回归都市,打最肿的脸,泡最美的妞!
  • 矛盾的足迹

    矛盾的足迹

    推理作家碰头了,可是,冬天的第一场雪中,有一个作家却陈尸在她的小屋中,足迹宄竟是谁杀了她?他们能通过这次真刀实枪的考验吗?想不到,别墅有这么大。外壁为粗圆木建筑,构造虽不甚讲究,但上下楼台起来,将近有一百坪之多。庭院相对就感觉不怎么大了。但若把屋前蜿蜒展现的那须高原,当做是自家庭院的话,情况就大为改观了。这一幢别墅并非一人所有,而是我的数名推理作家朋友共有的财产。说来那已是五六年前的事。
  • 因为我已触碰过天空

    因为我已触碰过天空

    2131年1月人曾经是有翅膀的。独自坐在基里尼亚加山顶金色宝座上的恩迦赋予人类飞行的本领,这样他们便可够到树木最高枝上的多汁果实。但有一个人,吉库尤的一个儿子,也是第一个人类,他看到老鹰和秃鹫在高空乘风翱翔,便伸展翅膀,加入它们。他盘旋得愈来愈高,很快便远远凌驾于所有飞行生物之上。这时,恩迦突然伸手抓住了吉库尤之子。“我做了什么,你要抓我?”吉库尤之子问道。“我住在基里尼亚加山山顶,因为它是世界之巅。”恩迦答道,“没有哪个人的头可以高过我的。”
  •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ce and Art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ce and 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拐个王爷回山寨

    拐个王爷回山寨

    上京来了个女土匪,身长八尺,面相丑陋,肩扛九孔大刀!屠娇娇其实不太明白,别人穿越是公主小姐,她穿越居然是个土匪头子。而且那山寨的名字也很拉风,叫“黑风寨”!哈哈,她是寨主,听说上京有回去的办法,她告别了一众兄弟,去了上京,办法没找到,却救了一个小崽子,他爸是摄政王。救了摄政王的儿子,惹怒了皇帝,还被王爷认为是奸细。恩,一夜之间她的小命就像小草一样在风中摇摆,大刀悬在她脖子上了,还是传说中她扛着的那把九孔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