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8900000002

第2章

火生长到18岁了。

火生有个诨名:潲桶仔。这诨名也是母亲打卦婆取的。

我们那地方,差不多的人都有个诨名,都是依据形体和特性而取。比如干牛肉、双下巴、塌屁股、疤眼皮、五仔螳螂、二癞子。火生的特点是饭量大。特别大。小时候,打卦婆的奶水是很足的,两坨奶子胀鼓得像猪尿泡,轻轻一点,奶汁就像箭一样射出来。可是还不够喂毛毛。另外还要加喂一碗米汤。稍长,火生弃奶吃饭,饭量大得吓人。打卦婆从墟上买回一只粗瓷海碗,给他专用。海碗很大,直径能有半尺,一碗盛得下半斤米饭。半斤米饭又哪里够?火生三扒两扒,也不要菜,转眼就没有了。打卦婆就将自己碗里的饭再减些给他。一边减一边唠叨:“饿痨鬼!这样的吃法,只怕要把一个家都吃穷去。”光吃点饭,是不至于把一个家吃穷去的,打卦婆的责骂里其实更多的是怜爱。他们家不富,但也不是很穷。那时候她的男人做点小生意,收入不高,但是稳定。而打卦婆身怀绝技,会打卦(她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说来真是神奇,她只凭一筒米,一枚铜钱,就能把冥冥中的一些事情算得清清楚楚。哪家丢失了东西,哪家走失了小把戏,哪家的老人病了还能活多少时日,哪家的媳妇偷了什么样的野老公,请她打一卦,就能算得出来。(不过最后一种她是不给人算的。她说,那种事不能做,缺德!)每次算卦,酬金不少,主家都会塞给她一个红纸封包。此外她还懂挑疳结。小把戏闭食,或是整夜啼哭不止,都来找她。每回人请,不论她是不是正忙,起身就去。到了,撑开小崽崽的嘴巴,看看伸出来的舌苔,点点头,从袖子上拉下一根针(她的衣袖上长年别着几根针),在火上燎一燎,叫大人把小崽崽抱紧了,自己攥住了小崽崽左手,大拇指顶在小崽崽中指第一节的节环上,使针在指尖上轻轻一点,一滴血冒出来。那血紫黑。第二天,主家道谢来了,随手还带点礼物,那礼物都是很轻的。两只鸡蛋,一筒米,一包点心,一个嫩南瓜,或是半个猪心。如此而已。打卦和挑疳结的事不是天天有,但也隔几天就有一回。于是打卦婆家的饭桌上,隔三岔五地就会添上一盘炒鸡蛋,或是一碟火焙鱼。火生刚刚吃了两年米饭,家里出了点变故,父亲死了。父亲一死,家里立刻断了经济来源。那时候打卦婆的绝技已经不能再干了。政府找她去训了话,给人算卦属于封建迷信范畴,必须禁止。如果再干,严惩不贷。打卦婆知道,“严惩”的意思就是开批判会,戴高帽子游街。她当然不会去找时背。可是他们还得生活。她得把儿子养大成人。打卦婆悲痛是悲痛,却能想得开。她知道这就是命。人活一世,有时候是要认命的。她也不打算再嫁人了,就靠自己的一双手,要把俩娘崽的生活托起来。天地这样大,她不信会混不饱两个肚子。鸡都能找到食,鸟都能找到食,何况她这样一个大活人哩。打卦婆咬咬牙,把生活的担子挑起来了。她真是像一只勤快的麻雀子,到处扑了去找食吃。她槌石头,挑河沙,背竹子,给人舂米。县城附近的钟水河,有一段急水,上行的船常常搁浅,她也去帮忙背纤。她挤在一群年轻后生里边,一样地斜着身子,躬腰出力,一样地喊着号子,一声不落。春天,她上山扯野笋,捡蘑菇,捡地衣,挖地菜子(她把地菜子和碎米子粉做成粑粑,香气冲人)。秋天——秋天真是个收获的季节,她去捡稻穗,捡棉花,捌红薯,捌花生。冬天,她踏着大雪进到十几里路以外的南岭山上,摘毛栗子。她把毛栗子用文火煮熟了,晾干。晚上,她在县政府门口的街边上摆个小摊,卖毛栗子。她跟前的团箕里,满满一团箕的毛栗子上面,插了一只小竹筒。一竹筒毛栗子,卖一分钱。一个小把戏跑过来了,手里举着一张一分钱的黄票子。打卦婆抄起一握毛栗子,哗哗地倾进竹筒,堆得溜尖了,然后,一手接过票子,一手把毛栗子倒进小把戏两手合起来的手掌里。打卦婆看着小把戏颠颠地欢喜地离去,她心里也好欢喜。她还在猫公岭下开出一块荒地,按季种上白菜,茼蒿,茄子,大头菜,南瓜,苦瓜,丝瓜,还有葱、蒜、辣椒。这样,她家的饭桌上四时都有了新鲜菜蔬。她照旧给小毛毛挑疳结,还是随叫随到。但是她不再收受礼物。收钱。三角钱,五角钱,多少不拘,但得是钱。偶尔也有人偷偷来找她算卦,她一口就回绝了。她觉得世道这么好,天地这么大,只要肯出力气就找得到钱,何必还去做政府禁止的事情。她也不想发横财,只求人能敷出,身上穿得暖和,一日三餐能吃饱肚子,就满足了。她一门心思,就是要让独伶崽火生吃饱穿暖,赶快长大成人。她真是把儿子当作了掌上明珠。可是她又不能像人家一样,时时把儿子在手里捧着。她得每天出门做事,得赚钱。于是每天出门前,她煮好一鼎锅米饭,舀出来在米筛上摊开晾着(我们那里,很多人家习惯早晨做好一天的饭,摊放在米筛上——米筛系竹子编就,有密密细细的洞眼,透气通风,不会馊饭)。米筛在饭桌上摆着,让火生随时可以取食。一锅米饭,按说俩娘崽一天都够了。可是傍晚打卦婆回到家,米筛都空了,一家人的饭,让火生两顿就吃光了。后来粮食紧张,不能每天一锅白米饭了,打卦婆就在米筛旁边再放两个烤红薯,或是一碗萝卜丝。每次火生仍然吃得精光。连烤焦了的、黑黑的、硬硬的红薯皮都没有留下。打卦婆觉得这儿子的肚子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有时不免会又爱又怜地唠叨几句:“崽啊,崽啊,你这肚子哪里装得下那么多东西喽!这真是跟门口的潲桶有得一比啊!”

潲桶仔这个诨名,就叫起来了。

潲桶仔很对得起他的母亲。他的身体,像化肥催着一样,看着看着长起来了。奇怪的是,他那样能吃,身体却并不胖,只是长高。十几岁时,就长到一米七几了。身材颀长,四肢匀称,皮肤黝黑,眉眼清秀,一点不像母亲(打卦婆是一张圆脸,两道粗眉,一坨蒜头鼻)。潲桶仔七岁发蒙,后来又上了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不好,总是排在班上最后一名。刚上小学时,他的算术不错,心算尤好。老师说出两组数字,别的同学还在纸上加减乘除,攒眉计算,他却已经在心里把答案计算出来了。他对数字天生有一种敏锐。进了初中,一学代数,他就蠢了。他脑子里就像一团乱草,那些数字和公式怎么也理不清。读书不如人,他的劳动却是强项。学校里每个星期有两天下午是劳动课,每学期还有半个月的学农活动。挖土,锄草,种菜,种烤烟,平整操场,培育棉花钵,打农药……他都一学就会。他常常还反过来当老师教同学们怎么做。可是劳动好毕竟替代不了学习成绩。他勉强读完初中,再升不了学,就回家了。

潲桶仔没有考上高中,打卦婆倒也想得开,没有说他一句重话。她觉得不读书了,回家找点事做,照样过日子。

打卦婆去找了居委会,找了搬运队,找了竹棕社,找了铸造厂,他们都同意让他去。但不是正式的,是临时工。潲桶仔跑去几个地方看了。一看之下,大为丧气。搬运队是什么?拉板车。铸造厂做些扒锅鼎锅,也叫“厂”。竹棕社一色的老头子,看一眼都烦,成天坐在一起做事,人都会死。再说,他受不了按点上班下班的规矩。他想着自己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得如一枝柳树条,随便插在哪块地上都能发芽长叶,活得有滋有味,摇曳生津。

他给自己找了个事:挑煤炭。

这是件自由职业,是个体力活。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烧煤饼。可是县城里不产煤,挑煤要到去城十五里的张家煤矿,途中还要过一趟钟水河。县城里有闲劳力的人家,一般是自己去挑了煤回来,做成煤饼,自产自烧。但更多的人家是买现成的煤饼。这种煤饼,此地独有。煤饼的做法也是别处少有的。煤炭先要过筛,把块煤筛出来,另作他用,然后,在煤粉里掺入黄泥少许,浇上水,赤了脚在上面反复踩踏。这也有说法,叫:踩煤炭。我们那里也有专以帮人踩煤炭为业的。踩煤炭也是要有一点技术的。但更多的是要有韧劲。一脚跟一脚踩过去,翻转来,再又踩一遍过去。如此七八遍,直到煤泥不沾脚了,就是和匀了,踩黏了,再把煤泥耙拢到一堆,一个个团成饭碗大小,拍在墙壁上。是好把式的都会在煤饼上留下清清楚楚的巴掌印,五指张开,深浅有致。巴在墙上的煤饼,往往要三五天,甚至七八天,才能风干,才干得透。所以,在县城小巷里的一些砖墙上,长年巴满了煤饼,形成一道黑乎乎并不太雅观的风景。外地人到这里,总要驻足观看一阵,捉摸不透那满墙的煤饼是做什么用的,又是怎样巴上去的。县城里有一帮没有读书的半大孩子,就是以挑煤炭卖煤饼为生的。潲桶仔经常看到他们挑着一担煤炭,满头大汗风快地走进城来。经常看到他们打平伙,在丰和墟坪的小摊上吃馄饨,吃油炸糍粑,偶尔还喝酒,快活得不得了。

潲桶仔这个年纪的人,都向往快活,向往自在。

打卦婆是个开通的人,想想儿子到搬运队铸造厂那些地方做临时工,实在比挑煤炭好不了多少。虽然那样名义上好听一点,可是他们这种人家,要这种名义做什么呢?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能赚钱,有饭吃,就行。

她带着潲桶仔到墟上去挑了一担箩筐,一根扁担。

潲桶仔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挑煤炭的情景。早晨5点钟,按照约定的时间,他同伙伴们在城边的义公祠门口会合了。一行人挑着空箩筐,出城门,过石桥,走过一条石板路,进入山边小道,往张家煤矿走去。那时候已经是秋天,空气很清凉,天空很高,很蓝。有风吹过,路边的树叶、庄稼叶,就沙沙沙地响。露水下来了,头发上,脖颈上都润润地,满含湿意。到了钟水河边,一条木船停在渡口,一个船工拄着长竹篙坐在船头上。他们一个一个跳上船,把箩筐并拢放下,坐在架起的扁担上。船工过来找每个人收了过河费,拔下篙,把船往对岸撑去。船工长得很瘦小,年纪也不小了,身手却很敏捷。船工在船帮上来回蹦跳着,一根竹篙在他手里提起,又戳下,提起,又戳下。河水撞击着船身,“哗嚓——哗嚓——”地响。

河水好清亮。

上了一道岭。那岭叫猫公岭。岭上乱石峥嵘,杂树丛生。站在猫公岭上,就看见了张家煤矿巨大的煤堆。一群人像风一样地刮下山去。

潲桶仔还清楚地记得卖炭赚到钱时的兴奋。他在墟坪上刚刚站下,买主就来了。买主是个中年妇女,微胖,穿一件三个口袋的干部装。过完秤,潲桶仔随口报出一个钱数。中年妇女在心里默了一阵,点头说:“没错!——你这后生算数好快啊!”就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钱来,一张一张数给他。一张一块的。一张五角的。一张一角的。又一张一角的。又一张一角的。最后是一张五分的。潲桶仔一张一张地接过钱来。接住~张,心就兴奋地跳一下。以前他都是拿钱出去买东西,这一次是自己赚钱回来了。他把钱接完了,攥在手里,心还咚咚咚地跳了好久。他在心里算了算,这一担煤赚到了一块一角六分钱。

他把赚到的钱给母亲买了一顶大斗笠。母亲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有张大斗笠,给她好遮风雨。

潲桶仔挑煤炭挑了快一年了,已经很熟练,很自如了。初上道时,他只挑80斤,很快就能挑一百斤了。他也跟同伴们一样,学会了一些小小的偷奸耍猾的技巧。他在煤矿装煤时,会把块煤先码在箩筐底下,上面再盖煤粉(块煤比煤饼的价钱贵很多)。他知道块煤该怎样码才能躲过检查的铁钎。过磅秤时,他知道把煤筐放得尽量靠后,或是用脚尖偷偷地顶在磅秤后面,这样,一百斤煤往往能多出一二十斤分量。过渡时,他不再按规矩交船工五分钱,他会用花言巧语,装穷叫苦,说得船工只收他三分钱。但他不坑买主。有的人为了多赚点钱,故意把煤饼做得又厚又大。厚大的煤饼很难干透,重量也就不一样。也有的人的煤饼不是风干的,是晒干的。晒干的煤饼里头还是潮湿的。还有的人,干脆就直接在踩煤炭时多掺黄泥。这类花招,他都不做。打卦婆把新扁担新箩筐给他时,就嘱咐过,我们是本分人家,靠出力赚钱,那种事做了缺德,千万不能做。潲桶仔也觉得不能做。他年轻,有的是力气,只要多跑一趟张家煤矿,那点小利就赚回来了,何必哩!所以,他做的事情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清清楚楚。卖煤时,他会让买主挑出任何一块煤饼敲开来看。看干没干透,看黄泥掺得是不是适度。过秤时,他总会让秤杆尾巴翘得高高的,让买主欢喜满意。

潲桶仔长到18岁时,居委会主任把他的名字编进了基干民兵排。基干民兵是要持枪的。(是真枪哎!)他跟随民兵们去操练过几次。每次操练,他把枪扛在肩上,跟着队伍操正步。“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大家走,他也走。大家喊,他也喊。还练卧倒。练瞄准。练突刺——刺!他觉得很兴奋,神气极了。

可惜每次操练以后,枪都要收回去。每次他心里都感觉怅怅的。

同类推荐
  • 孝心不打折

    孝心不打折

    本书精选了名作家孙瑞林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中,发表的39篇故事,约十四万字。每个故事或颂扬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或把深奥的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其中的《孝心不打折》获得“2005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故事”优秀作品奖第一名、“首届中国故事节银奖”,并被改编成电视剧;《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新故事创作)入围奖。
  • 嘉陵江记

    嘉陵江记

    嘉陵江几乎是至今可以认定有两个源头、而以草书方式一泻千里的唯一江河。站在重庆朝天门的码头看去,一脉浩荡从左向右,把最后、最为抒情的一笔作为她最优美的收势,插入长江的腹中。这是一幅人文的漫长书卷,一次精神的长途跋涉,经陕、甘、川、渝三省一市,一路惊涛拍岸,一路风花雪月,而这最后的落笔,却是我生命的记忆,是我的永远。我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嘉陵江的涛声。在嘉陵江汇入长江之前一公里处,江水平静、舒缓,偶尔几处急流险滩,也不曾改变她终年修成的婉约和神秘。岸边有一个厂的名字很响亮,它叫长安,一个厂居然可以与唐朝的皇都同名。
  • 红粉剑

    红粉剑

    小说以天堂镇为主要背景,描写了天堂镇这个农村小镇三个家族之间的矛盾、纷争。三个家庭男女主人公发生的奇特的性交配的怪事,正是这样不寻常的男人和女人交媾的奇事,他们生育了一批传奇式子女。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她”、“你”、“我”三个女人身上发生的奇特、精彩的故事,女扮男装的剑艺比赛,政见不合手足反目成仇,红粉剑的姑娘个个身怀绝技……大革命,抗击日寇,国共内战等等,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郑兴剑、陈浴瑶、郑莹秋、刘玉秀、许东妹、骆红凤、张梁华等众多的女性形象。三个家庭男女主人公发生的奇特的性交配的怪事,三个家族之间的矛盾、纷争。
  • 约会神器

    约会神器

    高大帅气有钱途的托德是个人渣,但是仍有那么多姑娘渴望着能从他那得到爱。身处精英云集华尔街,到处都是创业成功身价亿万的美国男人,是选择奋斗成为女强人,还是在三十岁之前努力把自己嫁出去?且看本文中的各位小妞如何虐男人/被爱情伤,如何战胜事业/被工作压迫,只有杀出重围窥破一切假象,才能赢得事业爱情双赢!
  • 命运之星

    命运之星

    《谢尔顿作品:命运之星》讲述昔日的小镇姑娘,怎样变身纽约地产王国的女皇?她是大众膜拜的偶像,是不择手段的商人,是迷,是传奇,也是渴望爱的女人。稳重可靠的男助手、横跨黑白两道的保护神,究竟是她的坚强后盾还是引发毁灭的导火索?不堪回首的童年,早已为她的人生埋下了最大伏笔。当获得完美的爱情时,她的世界也悄悄滑向了前所未有的险境……
热门推荐
  • 养肺就是养气

    养肺就是养气

    雾霾笼罩,原本吐故纳新的肺成了藏污纳垢之地。这时,免疫系统第一时间暴露在敌人面前,免疫力消耗很大,人极易生病。本书根据支修益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权威机构工作30年的丰富经验,结合大量临床案例,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肺部健康基本知识,如9种常见肺病征兆、12类需养肺特殊人群,还详细介绍了国内最权威胸外科专家总结的15种食物养肺法、13种运动养肺法和10套常见肺病康复餐,内容丰富、实操性强,旨在让人日常轻松养肺、防治肺病。
  • 猫爷的报恩

    猫爷的报恩

    当有一个酷酷的人说他是你的人时,你什么反应?反正我们女主是......“别跟着我,我不认识你呀!”他,来报恩,但干嘛宣誓主权?!很强词夺理哎!“听着,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你也就是我的人!”
  • 饮食细节决定健康

    饮食细节决定健康

    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告诉我们:食物是最好的医药!可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却不知如何正确使用我们身边熟知的食物,不知如何在饮食细节中学会养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事实上,只有吃对食物才能治对病。为此,我们借鉴了很多医学专家的建议编著了《饮食细节决定健康》一书,本书的宗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饮食细节,以在食物中获得合理的营养。因为只有获得合理的营养及掌握正确的饮食细节才能有效增进人体健康,而不注重饮食的细节就会引起疾病。全书布局合理,内容真实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是广大读者梦寐以求的一部食用宝典。
  • 最初的体验:帕斯捷尔纳克中短篇小说集(百读文库)

    最初的体验:帕斯捷尔纳克中短篇小说集(百读文库)

    《最初的体验:帕斯捷尔纳克中短篇小说集(百读文库)》包括帕斯捷尔纳克的《最初的体验》、《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第二幅写照:彼得堡》、《无爱》、《柳维尔斯的童年》、《中篇故事》、《帕特里克手记》等13篇小说,也即除《日瓦戈医生》之外作家的全部散文体小说。这些作品多角度地表现了作家青年时代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心理体验,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思考,以独特的诗学方式传达出对时代风云的沉思,高度关注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个性、特别是当代女性的遭遇,清晰地显示出书写一代知识者的命运、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的鲜明意向。
  • 此生唯你

    此生唯你

    苍白的过往宛如淡然消逝的时光,如今的生活该是令人向往和平淡的。面对似乎近在咫尺的点滴幸福却不知所措,散落在遍地无法拾起的痛楚,抹去受伤血渍。人总要经历一段美好的时光,即使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袭来只好任它摆布,有些事冥冥中注定的真相让人彻底绝望。
  • 排大戏

    排大戏

    昨夜的一场大雪把红安村捂得严严实实。在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伴随下,太阳缓缓升起,照得整个村子就像一堆堆、一簇簇的白灵菇,若不是一缕缕炊烟升起,很难辨清这是一个三百多户的大村子。新闻联播一结束,大喇叭就响起了村革委会主任张大发那浓厚的山东腔。按着老习惯,他先对麦克风“嘭、嘭、嘭”敲三下,再“噗、噗、噗”吹三口,然后开始广播:“贫下中农同志们、社员同志们,注意了!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特大好消息,为庆祝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重大胜利,上级要求我们过一个革命化春节。大队革委会决定排一出大戏,叫《沙家浜》,这可是大事噢!一会儿吃完饭,小学老师、共青团员、基干民兵都到大队部开个会儿,研究研究。大姑娘、小伙儿乐意排戏的都来啊,来晚了就没有角儿了,黄瓜菜可凉了。我再播送一遍……”
  • 幽明录

    幽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终级兑换商店

    终级兑换商店

    某一天,当李道如往常般准备离开宿舍的时候,却发现在那灿烂的天空中,一艘遮天蔽日的星际巨舰正在摧毁地球……又在某一天,当李道推开浴室门时,却发现门背后居然是另一颗星球……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级黑科技引领人类进步!无敌机械大军拯救丧尸末世位面!这是一个普通人逆袭白富美的故事,也是一个英雄拯救万千位面的故事!qq书友群:225499896
  • 超级脂肪兑换系统

    超级脂肪兑换系统

    新书《医路彩虹》已发,求收藏、推荐票、打赏! “贼老天,我愿意用我这一百多斤该死的肥肉换今年的风调雨顺!”随着陈致远这一声充满不甘的怒吼声,脂肪兑换系统从天而降!脂肪这种现代人避之不及的东西,在陈致远眼中那就是宝贝,万金难换的宝贝!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好吧,只要我脂肪足够,我能成为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身为三流医学大专毕业的陈致远有一个医生梦,所以兑换了医术技能,内外儿妇中西医结合无所不能。身为一个前胖子的陈致远同时也是个吃货,所以兑换了食道技能,古今菜肴无所不会,各式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治病。但这一切都需要脂肪,所以:各位胖纸们,来减肥吧,只要签下了契约,肥肉将要彻底离你远去。新书械医以发,直通车在作者推荐里,跪求收藏、推荐票!
  • 一字奇特佛顶经

    一字奇特佛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