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号路右侧,有一个羌族服装店,这个店面积不大,既是服装加工厂,又是服装销售店,一件手工羌服可以卖到二至三千元左右,一件机织羌服也可卖到千元以上。就在5·12大地震不久,由这个店加工的羌服,曾赠送过菲律宾总统阿罗约。
擂鼓的夜是热闹的。这里没有城市霓虹灯的光怪陆离,更没有KTV的喧嚣冲动。当夜幕刚刚拉下时,在擂鼓的文化广场,出现了一幅迷人的景色。此时,擂鼓镇的人们一个个从板房里走出来,多数人身着羌服,开始跳起羌舞。舞者多则三五百人,少则一两百人,在这里,仿佛不是灾区,而是汉羌构建和谐奏出的美妙乐章。
蓦地,我看到了擂鼓西侧的狮子山,从山脚到山腰正绽放着灿烂的油菜花,点点花蕾时隐时现,这不正是擂鼓的春天吗?我想,这个古老的羌寨在绿的映衬下,一定会泛出新的“古韵”,羌乡儿女一定会编织出美好的梦。
6.元宵的礼花
2009年的元宵节,我是在北川擂鼓镇度过的。
正月的擂鼓尽管有着习习凉风,但在擂鼓镇参加援建的来自全区部队的22名官兵人人脸上洋溢着光彩,指挥部在简陋的板房里吃了一顿“盛宴”。
擂鼓镇,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距北川老县城9公里,距绵阳市58公里。我是两天前来到这个小镇的,这也是我2008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二次踏上灾区的土地,尽管时隔不到半年光景,但两次的心情迥然不同。
震前,擂鼓的风景是优美的;人们的生活是悠闲、安逸的。然而,无情的天灾发生了,一时间擂鼓镇一片狼藉。一度,这里成了难民收容所。
后来从陈家坝、漩平乡、老县城逃出来的人们汇聚到这里,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政府“搬迁”到这里,“板房医院”、“板房学校”建在了这里,擂鼓重新有了“人气”。
一个个板房取代了地震发生时的帐篷,在一排排整齐的板房上每家每户有贴着印有“羌”字图标的春联,很多板房上飘着朵朵“彩云”,喻示着羌族这个云朵中的民族。
晚饭过后,从板房里走出来的羌族儿女来到擂鼓的“文化广场”。广场不大,但可以容纳近千人在此娱乐。这一天,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羌乡儿女们穿着羌族的服装,我们与他们共庆元宵。
礼花绽放了,看着一个个老人,一个个孩子欢快的笑容,我真的感觉不到,半年前,灾难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礼花燃放完,人们便开始了羌族舞蹈—“莎朗舞”(汉族俗称锅庄),广场上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几位羌族姑娘走过来热情地邀请我们的官兵们,但官兵们大都不好意思起来。看着羌乡儿女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的心情顿时被这样的氛围感动着。
是的,自然界的风和雨扑不灭我们欢乐的信念。虽然在今后的岁月里仍然有大自然的怒吼和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但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有时候我常常想,怎样生活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看着曾经被毁掉家园的人们如此的快乐,我突然觉得,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活得糊涂的人,一定是那些容易满足的人,一定是那些与世无争的人。而那些“清醒”的人,是最容易得到烦恼的人。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做事太认真。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人往往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并羡慕着。
许多的日子过去了,历数记忆中的一个个“元宵”,有的是自己亲手燃放礼花的时候,有的是观看礼花怒放的时候,但更多的却是没有礼花的时候。我觉得,我走过的每一个“元宵”都是快乐的。它不仅伴着我年龄的“成长”,更让我阅读了人生,感悟了人生,选择了人生。尤其在擂鼓的这个“元宵”,让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认真思考着人生。
灾区的条件是艰苦的,我们的房舍更是简陋的,但我此时想起了一句“陋室易铭志”的话来。我想,在这个皎洁的夜晚,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一定要把心中最美好的祝愿送给我爱的每一个人!
7.吉娜羌寨
吉娜羌寨深藏在四川盆地底部。平通河、通口河从东西方向交汇于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入涧江,经擂鼓镇、吉娜羌寨汇入涪江;狮子山、盖头山、二龙山将其环绕,并构成了通往北川老县城的西羌第一寨。
吉娜羌寨是5·12特大地震后由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共同修建的。寨子共有71户,整个建筑为羌族风格,高高的碉楼将村寨点缀得如诗如画。
这是个诱人的春天,我在北川擂鼓中学陈校长的带领下,踏入这个满树梨花的寨子。寨子坐落在半山腰,山上的梨花如雪绒花一样,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的映衬下,加之那掩映在梨树中的羌家民居,顿时生出些许世外桃源的感觉来。我们来到主人王孝虎家。喝着主人沏的嫩芽“西羌雀舌”,我细细打量起这家民居。这是一座典型的羌族建筑,房前是一个小院,宅前栽着梨树,梨花正开得如云似雪。此时,院子后面几棵桃树溢着花蕊正绽放开来,看着“桃红梨白”的竞相争春,遥想起整个羌乡当初的热闹来。
听主人讲,历史上羌人住房以“庐帐”、“土屋”、“石室”最为著名。羌族大多数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每寨三五家至数十家不等,但三五十户为一寨居多。住房户型成方形,顶是平的,用乱石碎片砌成。石块之间不用石灰,只用泥土粘连,墙间不用木柱,砌得平直整齐,外观很美,民居一般修建二至三层用独木截成矩形的楼梯上下。中层住人,除卧室、贮藏室外还有火塘锅灶。一层圈养牲畜和搁置农具,顶层为贮粮室,并设神龛供“白石神”。一般位于屋顶的女儿墙正中或转角处砌筑的塔子“纳萨”顶上,多置有五块、七块、九块不等的洁白石英石。羌语称之为“阿渥尔”的这些白石,既是色调灰暗的羌族碉房的一种耀眼的装饰,更是当地羌族群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物,是神灵的化身,而中间最大一块,即为神圣无比的天神“阿爸木比达”的象征。现如今的吉娜羌寨,底层都成了“会客厅”,二至三层留有平台,平时用来休息、喝茶用。每到金秋时节,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便挂满整个平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碉楼是羌寨的特殊建筑,一般建在寨子中心或附近险要处。碉楼一般高达30余米,建为十三四层。有正方形之锥台立体,也有六角或八角形式。碉楼与羌族的各楼房之间形成了一道鳞次栉比、互通共连的具有防御功能的石头城。从羌族的碉楼看,历史上这里一定发生过不少“战事”,或外敌入侵、或野兽出没。
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爬上了楼顶。此时,阳光流金般灿烂,云天纯净而又热烈,远处高碉耸立,一级级梯田上是青青的油菜。梨树从山上到山下东一棵西一棵,梨花则是东一簇西一簇。而吉娜羌寨就镶嵌在油菜和梨花的山谷里,顺着山势看去,山脚是一条流淌的河。此时,我又一次看到了“大禹”,这个从北川走出来的汉子,多年来让涂山氏望眼欲穿。
现如今,在当年禹与涂山氏相恋的地方,和大禹治水首次实现成功的地方(威州),人们建起了“禹王祠”。
石碉、羌居、河流、梨花、油菜和对面的二龙山构成了北川的美丽、羌乡的美丽和吉娜羌寨的美丽。
8.北川的迎春花
当打开春天第一扇大门的时候,迎春花含雪款款走来。
你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芍药的百态娇媚;热情根植于你纤纤的手指间,质朴身藏于你瘦瘦的筋骨里。
北川的迎春花尤为如此。
阳光跌落花盏的声音,响成滴滴咂酒,醉倒春燕、醉开百草、醉醒远远的风、醉唤凝重的山、醉倒云朵上的羌族汉子。
迎春纷披的花瓣在人们的不经意间绽放开来,那样贴切、那样挺拔、那样自然。
一座座山的高度,就是一株株迎春花的高度。
迎春花临风而笑,携云而舞。
迎春花的花期是短暂的。当风霜肆虐的时候,她用娇弱的花蕾与傲骨的气质带给大地淡雅的清香;她用自我牺牲的方式,让百花齐放。
迎春花的生命是顽强的。当春寒袭来的时候,她用执着的厚重与崇高,无怨无悔地绽放着生命的绚丽和精彩。
9.情人节,品茶谈“情”
2月14日,是西方人热衷的一个节日—情人节。
上午同刘相海、万强、李占臣到绵阳、德阳的学校参观学习。路上,我们谈到了西方这个浪漫的节日。
午饭后,由于约好参观学校的时间尚早,坐在街边无聊,于是每人要了一杯茶,喝了起来。
我本茶盲,只知道口渴了胡乱灌上几口,一时想起《红楼梦》中妙玉关于饮茶的三部曲来,于是不禁被我的想法弄得失笑起来。失笑过后,想起了几年前读过的作家阎连科的一篇散文《我本茶盲》。他说,“自从当兵以后,才喝了人生第一杯泡了茶叶的开水,微苦、微涩,并没有感到它有多么爽口,但那杯茶是指导员给他泡的。从此,他喝过碧螺春,却忘了什么味道;喝了龙井,却记不起是什么滋味;喝过功夫茶,他觉得费时费劲;喝过多种毛尖,又觉得大同小异;喝过发霉变淡的茶叶,觉得它比白开水有味。”他最后说:“我觉得那些发现喝绿茶宜于谈诗,喝红茶宜于读小说,喝碧螺春宜于读杜牧的清词丽句,而喝白毫、紫笋适合读古文的人,实在明白人生,活出了诗意。”
我端着“九寨雀舌”正感悟着阎先生的另外一些话,“自己不知道茶的好坏和品质的优劣,但断断续续喝了二十多年茶了,红茶和绿茶之别,大多是泡在水里之后,才能分辨出来。这样的茶准,其实正如一生走路的人,永远无法分清软鞋底儿与硬鞋底儿谁更适合行程一样。”
看着绵阳大街上不远处的一个个茶馆和公园里道路旁随便摆上几把竹椅就是一个个“茶社”。我想,绵阳的茶馆,实在是一个舒服的去处。你只需花上几块钱,就可以在那里坐上半天,办你的事,说你的话,不断有人给你续水。有些地方还有瓜子花生或点心让你买来吃,有的茶馆里摆着躺椅,你还可以在那上面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只要你睡得着,没人来打扰你。
就在大家饶有兴致地品着“雀舌”的时候,自然又把话题转在了“情人”这个词汇上。有的说,“情人”如同茶叶,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味道”;有的说,西方人说的“情人”,实际上等同于国人说的“亲人”。
毋庸置疑,“情人”这个在当今中国正趋于“流行”的词,正默默地改变着国人,尤其改变着“围城”里不幸婚姻者们的传统婚恋观。
许多人说,情人是对爱情和性的一种补充。以爱情为基础的,不为名利,而是心有灵犀。这种相通犹如磁场,深深地吸引着对方。以性为基础的不叫情人,她不过是一种交换,或者说交易。这种交换或交易是庸俗的,是对情人的一种扭曲。
但国人中,部分人还有把情人理解为配偶之外的异性。
情,是一种沟通、一种牵系;人是有感情的,动了情就会向你袒露心中最软、最痛、最易碎的那一部分。
有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情人是一本知识渊博的书,让人开卷有益;情人是一幅秀美的风景画,让人赏心悦目;情人是心灵创伤的止痛药,情人是人糊涂时的清醒剂;情人是生活的味精,情人是无穷的乐趣。
其实,传统西方的情人,并不是部分国人心中理解的情人,它更应该是家人、爱人。
就观念较为领先的人而言,他们认为,情人间拥有浪漫的爱情,但浪漫不是放荡。爱情是以忠诚为条件的,这种忠诚甚至与实在相关联,这应该是国人对情人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是“杂交”的,也就是说,既有西方情人思想的一部分,更不可缺少国人传统文化中的基因。
坐在街边地摊茶馆的人极多,他们大多是平民百姓。不像内地,街边大多是大酒店,酒店往往不是专门喝茶的地方,只是作为餐饮的一个副业。而在绵阳,茶馆不但有不同的档次,而且不分男女老幼。听当地人讲,过去茶馆大多是“爷儿们”的去处。而今,各色人等,这里不乏女人和孩童。在一个个茶桌前,有的三五人边饮边聊,而更多的人则是搓着麻将,斗着“地主”,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一时,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诗“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我想,绵阳也好,广州也罢,大抵都有一种“饮茗欲忘归”的情趣吧!
10.踏青与读书
又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天气好,心情就好。我常常在想,一个人的心情究竟是个什么状态?
因人、因事、因地会表现出不同的境遇来。今天,我在这个如沐春风的日子里,又一次去感受踏青的愉悦。
擂鼓镇北侧有一个盖头山,指挥部板房就建在山脚下。所以我常常从指挥部出来顺着山势就可以体会爬山的乐趣来。
初春的盖头山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儿,它们在羌乡暖暖的春风吹拂下,不经意间竞相开放出徐徐花蕊,有的奔放,有的热情,有的羞涩,有的夸张。在阳光的普照下,构成了一幅春的羌乡图。我沿着山路前行,只觉得绿意扑面而来。那绿色,那么浓,浓得沁绿滴翠;那么鲜,鲜的耀人眼目。从树隙间举目远望,郁郁葱葱的山林覆盖着绵延起伏的峰岭,层峦叠翠,宛如卷着浪花的茫茫绿海。
我不知道人的情绪是不是同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刚才还是阳光明媚,转眼间天暗了下来。起初是一片云,接着就是更多的乌云压向山顶。山上的花仍旧开放着,她们没有因为阳光还是乌云而躲进小屋。看着灿烂的如同孩子们的笑脸一样的花儿,我没有感到乌云的压抑。或许云们也觉得无聊,只是在山顶上转来转去。
我继续欣赏着满山春色,全然不顾乌云的感受,终于这些乌云感到无趣了,大多如树倒而散的猢狲,留下了片片黑云落下的几滴“贵如油”的春雨后,也各自散去,天空逐渐开始清明。
我来到山顶一棵梨树旁。此时,带雨的梨树和开满树枝的花朵形姿如雪,把整个山顶点缀得如诗如画。
人们常常把梨花带雨比作美女。起初,我只觉得她是一棵树,一棵焕发出蓬勃生气的树,但久立其下,又开始觉得她不仅仅是一棵树。
站在梨树旁,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树的研究资料。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他曾报告出一棵树的价值。他对一棵树的价值算过两笔账。以一棵正常的50年树龄的树为例。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算,最多值300美元;但按它的生态效益算,应该值20万美元。因为同样是这棵树,它每年可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2500美元的蛋白质,还有减轻大气污染的62500美元,涵养水源的31250美元。此外,还可以为鸟类以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我不知道人们对这位教授的算法是否同意,但我肯定地说,树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木材价值。一棵树死后不管它被做成家具还是化为纸张,它都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吸收粉尘、噪声,也不能涵养水分和调节气候。
大自然创造的一切是那样的贴切,那样的色彩纷呈。看着明净、瑰丽、奇异的天空,云在远处翻滚,近处飘飞。突然想起《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站在踏实的土地上,作为“天地人三才之一”的人应该怎样活着,才能更明白、更合理、更有意义?以此,我想到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