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900000003

第3章 百家之言,百种人生(2)

函谷关令尹喜在夜观天象时,发现东方有紫气缭绕,越来越近,形似蛟龙,便知这是有圣人要来临的祥瑞,于是斋戒沐浴在此静候。

几个月后,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尹喜见后惊喜万分,诚恳地请求赐教,好让老子的思想得以流传下来。老子见尹喜气宇非凡,学识和修养都非常不错,便留下了“五千言”,然后出关而去。至此,没有人再知道他的下落。而他留下的这“五千言”,便是《老子》一书,世称《道德经》。

《老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德经》,阐述了宇宙的根本和天地变化的规律;下篇《道经》,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进退的方法。书中包含了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才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是无为而无不为、以自身为法的本体存在。

老子虽没有说过“无为而治”这句话,但他却是最早系统论述这一哲学思想的人。

老子生活在一个战祸连年的时代——小国不能自我保全,大国又互相争霸不止。他亲眼目睹了时势的此消彼长,又深受当时思潮的影响,知道以暴制暴、动用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而提出了“无为”“无事”“无欲”的政治思想。

他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认为,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统治者个人私欲的膨胀,也就是“有为”政治。因为君主要满足自己的野心,所以才战祸连年,因为君主要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才会增加赋税徭役……因而他强调君主要清心寡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这里所谓的“无为”并不是不要任何作为,而是顺其自然不妄为。

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百姓有所听从,这样统治才能巩固。也就是说,“无为”的结果恰恰是“无不为”。在此,他作了一个比喻: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不能过多地拨动,否则鱼就会被搅烂,这就是“无为”;可是,鱼还是要烹制的,国家还是要治理的,而且还要烹得好,治得好,这又是“为”。如果能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顺其自然,便可以把鱼烹制得很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典故。

老子还主张君主要以民为本。百姓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是达官贵族得以存在的根本;无民,则国家无政权可言,是以有“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观点。

除了对君主的要求,老子对常人也有一套人生修为哲学。他常劝人要知足,强调“不争”的好处。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认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泽被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名利,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却更接近“道”。所以,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居下,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只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也正因为这样,才有:“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正是因为它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引申到统治者治理国家上,就是说:想要在上面治理百姓,就必须到百姓当中去;想要先于百姓享受,就必须身体力行先为百姓考虑。因为你不争抢,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什么能和你争抢的。

《老子》对我国春秋以前古代辩证法的发展,作了历史性的总结,不仅是道家的主要著作,还为一些儒家和法家的人物所津津乐道。

◎老子(一则)

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2];其政察察[3],其民缺缺[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5]?其无正[6]也。正复为奇[7],善复为妖[8]。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9],廉而不刿[10],直而不肆[11],光而不耀[12]。

【注释】

[1]闷闷:迟钝、不清楚、不夸夸其谈的样子,含有宽厚宽泛的意思。

[2]淳淳:淳朴厚道的样子。

[3]察察:看得清楚,非常计较的样子,有严厉、苛刻的意思。

[4]缺缺:狡诈,不满足。

[5]极:终点、尽头。

[6]无正:没有标准,不能下定论。

[7]正:正常的。奇:奇怪的,奇特的,不正常的。

[8]善:善良的。妖:邪恶的。

[9]方:方正,有原则。割:坚硬,使人不舒服。

[10]廉:清廉、自律。刿:伤害到别人。

[11]直:正直。肆:胡作非为。

[12]光:光芒,做事有个性、有锋芒。耀:刺眼、耀眼。

用爱己之心爱他人

◎以德服人,顺应天命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中,孔子是唯一一个生卒年可考的人。

他一生的事迹,大多人都了解。他的先世为宋国贵族,其曾祖父为了躲避宋国的内乱,逃到了鲁国。父亲是鲁国出名的勇士,母亲生孔子时,因曾在尼丘祈祷,所以起名为丘,因为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世人又称其“孔老二”。

孔子年少时,家境不是很好,为了养家糊口,他做过很多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低贱的工作。他学无常师,曾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后来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他做过鲁国的司空,当他做上鲁国的司寇时,已经年近五十岁了。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他认为“仁”即“爱人”,仁,即是做人的道理。“仁者人也”,做一个人须要能尽人道,能尽人道,便是仁。因此,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即自己都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自己,那就不要以同样的言行对待他人。

这就是所谓的“恕”。从积极方面说,就是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就是所谓“忠”。综合来讲,“忠恕之道”正是孔子推行为仁之方。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说起来很容易,实行起来困难,因为人们都是有欲望的,常常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宣扬天命论,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把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并列起来,认为三者都是可敬畏的,人的生死、贫富,以及成功、失败,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承认有天命,顺天命而行,就不需要求鬼神的帮助保护了。

《论语》记载,有一次孔丘病了,他的学生子路向“上天”祷告,请求帮助保护。孔丘病好后,问子路有这件事没有,子路说有。孔丘说:“丘之祷久矣。”意思就是说,他向来做事都是合乎礼的,他畏天命,顺天命,这就是祷告。他一直都在祷告,所以无需在有病时祷告。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活了72岁,这段话,讲了他70岁以后的精神境界:“从容中道,圣人也。”也就是说他的精神完全达到了自觉的程度。

◎教书育人,万世师表

孟子说,孔子的时代是一个“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这个时代的大致情形,就是“天下无道”的样子。所以孔子才来回奔走,想要把无道变成有道。他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十三年,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后来他见时势不合,根本没有行道的机会,便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创造了一整套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强调“学”与“思”的重要性,总结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他认为,学习时,首先应该采取虚心的、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次学习的知识面要广泛,学习的途径也要多样化;同时,学与思两者缺一不可。有学无思,只可记得许多没有头绪条理的物事,算不得知识。有思无学,便没有思的材料,只是胡思乱想,也算不得知识。

在著述方面,孔子也有诸多建树,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并删定《礼经》《乐经》,为《周易》作序,还编修了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使其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贤人者七十二。现存的《论语》一书,便记载了他和这些弟子的对话问答,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史料。

自西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世人认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赞誉其为“天纵之圣”“千古圣人”,后世又尊称其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论语(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1]吾身:为人谋[2]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5]不习乎?”

子曰:“弟子[6]入[7]则孝,出[8]则弟,谨[9]而信,泛[10]爱众而亲仁[11]。行有馀力[12],则以学文[13]。”

【注释】

[1]三省:三,这里是多次的意思。古人对于频率密集,或是数量多,而且持续时间久的数字,都会用“三”来表示。省:检查、查看,这里是检查自己的作为,查找自己的缺点并改正的意思。

[2]谋:谋的本义是考虑、谋划。这里当作办事讲。

[3]忠:本义是尽心竭力,忠诚无私。这里是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在文中,“信”的意思是指能够按照礼制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守信用。“信”被儒家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5]传:这里作名词讲,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6]弟子:这个词在文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年纪小,身为儿子或是弟弟的人。在这里,采用第二种解释比较合适。

[7]入:古时候,父母和子女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入”就是进入父母的住处。

[8]出:是相对与上面的“入”而言的,即走出自己的房间,或是出外求学。

[9]谨:在《说文解字》中,“谨”被解释为“慎”。文中带有谨慎、少说话的意思。

[10]泛:广泛。

[11]亲仁:亲,亲近。仁,指有仁德的人。

[12]行有馀力:有剩余的精力、闲暇的时间。

[13]学文:这里不单单指学习文字,还包括古代文献,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君子成人之美

◎孝义行天下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他在16岁时拜入孔子门下,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曾子,是鄫国太子的后代,先祖是治水有功的夏禹,姒姓。大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于鄫地,建立鄫国,后为莒国所灭,所以,其后代用去掉偏旁的“曾”为姓氏,表示离开故城之意,这也是“曾”被用为姓氏的开始。

曾子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行著称,是有名的孝子,而其父曾点则被后人称颂为教子有方的典型。

曾点,字皙,太子巫的曾孙,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拥有狂者的气质,行为不拘一格,敢作敢为。曾点对儿子寄予厚望,从小就对他严加管教,不仅传授他“六艺”知识,还常带他去田间劳作。

一次,曾子在地里锄瓜,不小心铲断了瓜根。曾点认为他做事不认真,很生气,用棍子把他打倒在农地里。曾子起来后,没有丝毫怨言,还询问父亲是否因为教育自己,而气坏了身体。随后曾子又弹琴唱歌,向父亲表示自己身体健康,并没有受伤。

这件事被后人传诵下来,于是有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典故。此外,“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故事,讲的也是曾子孝行的事迹。

曾子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勤学好问,遇到任何事理,都要千方百计地弄明白。孔子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参也鲁”,意思就是曾子秉性质朴、憨厚。孔子曾问自己的弟子,他的思想怎样能做到“一以贯之”。曾子答道:“忠恕而已矣。”孔子非常满意,认为曾子得到了自己的真传。

作为后入门的弟子,曾子的思想学说比孔门其他弟子的学说成熟得晚,但他沉稳的性情与不懈的坚持,又使得孔子的学说得到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孝”与“礼”等思想就是在曾子时期发扬光大的。他说:“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

除了主张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外,曾子还十分重视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他认为个人的修养与学习是分不开的,提出了“修齐、治平、省身、慎独”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他说:“我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反省很多次,是否竭尽心力去帮助别人了?是否对朋友真诚相待了?对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温习了?”

和孔子一样,曾子也是主张积极参与政治的。他认为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所以孔子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德政的重任,入仕为官。但是他的仕途和孔子一样,充满坎坷。

此时,他想起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把自己的主张应用于政治,也就是参与了政治,何必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于是,他退居故里,专心讲学,晚年仍坚持践行孔子的思想,做到老年著书、病中教徒、守礼至终三件颇具影响的事。

曾子离世前对弟子说:“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而小人爱人,则是没有原则的宽容,我能够合情合理地死去,还能有什么奢望呢?这就足够了。”

一代“宗圣”曾子,在留下他对老师的敬仰和《大学》《孝经》等儒家传世经典后,就这样故去了。

到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得到了空前发展,而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儒家学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后世儒家将他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并称为“五大圣人”。

◎《大学》《中庸》里的生存智慧

《大学》和《中庸》都是《礼记》中的文章,相传《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

《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中庸》同《易经》相似,但是没有《易经》影响大、涵盖面广。宋朝以后,它逐渐成为儒家学者的研读重点,很多儒学、理学的概念和命题都出自《中庸》。许多思想家也都坚持“中庸”的信条,开始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问题。

这以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为主要代表。他们两兄弟竭力尊崇《大学》《中庸》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加之后来,南宋哲学家朱熹又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直至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后人将《大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之道”的总纲,意思就是,做治国安邦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有关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是一步步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思想……思想端正了,才能完善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完善了,才能让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有序了,才能国家安定繁荣;推而广之,达到天下平定。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下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下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其实就是懂幽默

    其实就是懂幽默

    怎样的建议才更有效?如何回应才能摆脱尴尬的场面?怎样拒绝才能不伤人?本书告诉你,一针见血的真心话,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严肃地说出来,轻松幽默地表达,效果会更好;面对他人的出言不逊,与其暴跳如雷、针锋相对,不如用一句幽默而颇含深意的话让其有口难辩;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时,不需要强硬,用幽默的话语加以暗示,既能博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幽默能打破思维定式,穿越情绪的防火墙,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把黑白的语言变得多彩。幽默,是化解困境的有力武器。
  • 人生就是放下

    人生就是放下

    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热门推荐
  • 风雷烈

    风雷烈

    一个是风光无两的少帮主,却不料惨遭灭门,从此亡命天涯。是谁让他家破人亡?背后又有什么惊天阴谋?他能否报得了血海深仇?一个是来自农村的普通少年,却阴差阳错进了宫,从此青云直上、封妻荫子。宦海沉浮,屡遭陷害,他究竟会何去何从?
  • 武林帝国

    武林帝国

    元末周初,西北边陲的偏远小镇上,黑瘦矮小的孤儿元封被马肉铺子老板收留,过着平淡孤寂备受欺凌的生活,一切从他以精湛的刀法杀死马贼头目的那一刻开始改变……曾辉煌一时却又顷刻间覆灭的神秘王朝究竟和元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年轻的西凉王如何一步步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继而揭开一个旷世大秘密……
  • 槁木逢韶华

    槁木逢韶华

    如果人的一生仅有十二个月,那所谓的韶华应该在四月吧!而我所期待的四月,恰如珙桐花开,洁白繁茂,似白绫裁成,垂于苍翠欲滴的桐叶间,美丽奇特,恰如白鸽舒展双翅穿梭绿荫,尽管途中遭受风雨摧残,但仍能不忘初心地去追寻十月的果,以求重生。我期待着我的一生,我期待着的......
  • 豪门冤家,冷酷总裁对对碰

    豪门冤家,冷酷总裁对对碰

    飞机上相遇,她清冷眼中却又带着一丝哀伤的犹豫吸引了坐在隔壁的他。再次相遇却发展她站在一个与他同样优秀的男人身边。莫名的合作伙伴让自己协助找人,却没想到照片上的人还是她。好似从相遇那一刻起她像是一个宇宙黑洞不断的吸引着他……她愿为他抛弃一切,却不想换来的是心痛,家族的命运,上一代人的纠葛又让本该在一起的人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伤害,一切误会解看,受伤的两个人还能在一起吗?本文男强、女强,男主女主都不矫情
  • 异能豪门弃妇

    异能豪门弃妇

    十年爱情,三年婚姻,换来的只是被怀疑!姐很小白,不是娘家派来你家的卧底!既然不信任,我要离婚~意外的读心异能,事业风生水起。拥有读心异能的女人,必将无敌 ———————————————————— 弄了一个企鹅群:160151236 欢迎大家来坐哟,敲门砖:书中任何一个你喜欢的角色名字哟
  • 愤怒的小祖宗

    愤怒的小祖宗

    ‘滚!’男人不耐烦的一声怒吼,吓得她身子一震。‘你一点也没喜欢过我?’女人忍住眼泪,痴痴的看着他。‘没有。’‘你别闹了,我们好好的。’男人温柔的在她耳边说到。‘好。’可是,这里,碎了。摸着胸口,这里,碎了;她不敢相信任何话了。
  • 法军侵台档案补编

    法军侵台档案补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宫女

    大宫女

    宫女女强文!女主绝非宫中善类,成长型!她曾立誓【即使是一粒尘埃,我也要写下它的历史。即使是做一个老死的大宫女,我也要写下长孙清的历史。】入于宫,死于宫,葬于宫,魂归宫。喝下绝孕药,断了鸾凤梦。她们从此便是-------大宫女!长孙清,壅圣王朝时期,大宫女的代表人物。历史曾评价她是一个出色政治家,权术家,一个比太后还要有权的-----大宫女!她,先后侍奉了二代君王,为壅圣帝指点江山,辅佐新帝登基,且守下这一片疆土!这样的女子,乃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野史也曾暗自猜测,更记载:她是壅圣帝独宠一生的女子,是亘古一帝的生母。野史也记载,这个颇受争议的女子,她以双手血洗整个后宫女子,且霸天下,独天下。。。实则。。。。。。长孙清,她是个。。。。。。【此文,女主穿越,但绝非善类!!但结局。。。。。。】强力推荐_____随意风优选宫廷文风风处女文<废后重生>己完结风风的连载文(大宫女)连载中风风的新文<替妃洞房>更新中友情链接老友黙白的新文:《圈宠三夫》风恋音的文文:《乱世极宠》老公的新文:《皇后白胖胖》小白的文哦:《爆妃五号》清和的新文:《低调二手妻》
  • 仙结

    仙结

    一场清梦两滴泪;三生守望三生石。那一世的因果,结成了错,这一世的情缘,谁舍得?
  • 魔女成长的日记

    魔女成长的日记

    对帝国感到失望的寒伊决定离开帝国,前往绝境森林中独自生活,五年的时间,他在绝境森林内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庄园,过着愉快的隐世生活,他本以为自己会一直一个人个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在外出采集食材时,遭遇了一头黑色野兽,以及一名即将被黑色野兽吃掉的小女孩,在救下那名小女孩后,寒伊才得知她原来是一名魔女......本书是日常文,是日常文,是日常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过也会写一些战斗的情节。本书将会以两个视角来写,一个是作者视角,一个是主角视角,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