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9700000001

第1章

来源:《芳草·文学杂志》2009年第01期

栏目:中篇小说

作者简介:陈冲,辽宁海城人,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天津。一九五一年毕业于上海圣芳济中学后参军,一九五四年复员。一九五八年当右派,一九七九年改正。一九八三年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一九九七年退休。曾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现为河北省作协小说艺委会主任。著有长篇小说《腥风血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往哪边吹》、《车到山前》,中篇小说《无反馈快速跟踪》、《厂长今年二十六》等,短篇小说《路灯下》、《亚克西》,以及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等共约五百万字。其中《小厂来了个大学生》获一九八四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虽然是在最后一节车厢,王昌义还是听到火车头大喘了几口气,又长长地出了一口大气,像在宣布已经把蒸汽放光,不往前走啦!

王昌义往车窗外看了看,果然黑黑的,车没有靠月台停。

十分钟以前,营部通信员来到这节车厢。一节车厢装两个排,通信员把八排长刘大勇、九排长王昌义,都叫到车厢中间,传达了赵营长的命令:下一次停车就是目的地,全体做好下车准备;停车后,各排带到车厢下面原地待命,不要少了人,不要落下东西。通信员走后,刘大勇问王昌义:几点了?王昌义掏出怀表看了看,说:差一刻十点。刘大勇就哂笑着说:后晌在禹城一停五个多小时,我就知道快到目的地了。王昌义揣好表说:别瞎参谋了,快回去传达营长命令吧。说完就朝车厢一头走,一边走一边大声吆喝:各班班长到我这儿来!

他心里有点紧张。他从来没当过排长,压根儿没带过兵。半个月以前,他还是师后勤部的正排级军需员。他对铁路军运的种种规矩倒是一清二楚。火车到目的地,必须是夜里,而且不停靠月台。退回两年去,下了车甚至不许有明火。现在虽然是和平时期了,部队终归是部队,所以营部命令里根本不说那个目的地是哪省哪县,还要走多长时间。按部队的说法,这些事用不着他这一级操心。他现在只操心排里这四十一个人,和他们所带的东西。他对这临时拼凑的一排人,包括各班的正副班长,都没有多少了解,有的战士连大名都没整明白,只知道外号。但是既然编到了他的排里,他就得对他们负责,顺顺当当地把他们带到宿营地,不能出任何纰漏。他倒不担心会少了人。又不是去前线,没人会开小差。他只是不想有人丢东西,最好是一针一线都别丢。人们都带了不少东西,都是大包小包好几个。当兵的攒下这点家当不容易。以往每次上前线都要轻装。所谓轻装,就是把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当全扔掉。你带的东西必须打在一个背包里。此后行军作战,这背包都是你自己背着,比别人重半斤还是轻八两,你自己合计——谁敢说会不会因为多了一点点累赘就把命搭上?入朝之前,情况有了改变,咱也有了后方嘛!就有了命令:轻装下来的东西可以打成包,捆好,写上营连排班姓名,统一交留守处,胜利后谁的还是谁的。但是在王昌义的印象里,好像没什么人太拿这当回事。当时他所在的那个军,刚从中国的南头回到北头,人们攒下的闲东西还不多,更没什么好东西,扔了就扔了。人们扔惯了。交留守处?是啊,胜利是会胜利的,这个军好几年没打过败仗了,可谁知道胜利那会儿还有没有自己?真能活到那会儿,东西再攒嘛。不过现在已经是一九五三年了,人们已经又攒了不少七零八碎的玩意儿,有些还是从津贴费里省出钱来买下的。回家当老百姓,哪样用不着啊!

很快有铁路上的人过来把车厢门开了,人们开始一个挨一个地下车。王昌义跳到一个坐椅上,扯开嗓子喊:别落下东西!叽里旮旯都好好检查检查!他本来想好要多喊几遍的,可是只喊了一遍就不喊了。他看出来了,人们自个儿都经心着呢,用不着你当排长的闲吃萝卜淡操心。

他最后一个下车。他也有大包小包好几个,比班长战士们的只多不少,只沉不轻。下车之前,他站在车门梯上朝列车前部看了看,借着从车厢里泛射出的灯光,他看到别的排下车后都没有列队,便吁了一口气。原来他一直犹豫:虽然营部没有命令,但按正规化要求,部队下车后应该列队集合。问题是一列队,人就得和自己的大包小包分开,黑灯瞎火地容易出错。这下好了,人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个最恰当的办法——以班为单位,一个班凑一堆。

火车很快就开走了,周围顿时黑下来。天上有云,不算厚,但月光很暗。二百多米开外有一片灯火——那儿是车站和月台。只能看着那边挺亮,却借不着那边的光。好在也没什么事要做,就是个等着。按部队习惯,下车以后怎样行动,在车上是不会有命令的,通常都要等下车以后,这段时间就叫集合待命。王昌义更明白,他们现在的情况还要不同。在车上,他们归东北军区管;下了车,就归华东军区管了。这会儿,肯定是送他们来的营长,在向当地负责接收的单位做交代。即便不是正式的交接,简单交代一下,也得有点儿时间。各班已经有了一帮瞎参谋乱干事,猜测这里是哪省哪县的地界,是鲁南还是苏北,鲁南和苏北的民俗民风有何不同,老百姓好不好打交道,女人漂亮不漂亮,封建不封建。除了胡说八道,就是凭空想象——四野南下作战根本没从这里经过。但王昌义也不想去制止,就自个儿站在一边,掏出烟荷包和卷烟纸,卷了一支又粗又长的“大喇叭”。刚要点火,却见营部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步过来——营长叫你!

赵营长把他介绍给一个瘦高挑干部,说:这是九排长王昌义,这位是孙参谋长。王昌义脚跟一磕敬个礼,孙参谋长还了礼,又伸出手来跟他握握,然后很直截了当又很含糊其辞地说:是这样王排长,我这里还有十七个女兵,下午坐票车到的,已经在车站等了四个多小时了。十七个人,编一个排人数差太多,再说里面又没有排级干部,就编了一个班,算你那个排的四班吧。你这就把她们带过去,待会儿跟你们一起行动。见王昌义只把眼来直直地瞪着,又笑了笑说:赵营长介绍了,你们九个排长里,八个大老粗,只有你是个有文化水儿的,还是师部机关的,你说吧,这个女兵班,你不带谁带?说完,也不再等王昌义有何表示,扭头朝旁边下了命令:警卫员!带王排长去接他的女兵班!

警卫员在前,王昌义在后,迈着大步朝那片灯光走。穿过月台时,王昌义看到了站牌上写的站名:官庄。对自己微微一笑,心想无意中还真捡了个便宜,九个排长里他最早知道这个车站叫什么。三拐两拐,进了车站的候车室。他们刚进候车室,就有一个女兵迎过来。警卫员一见,就开始传令:柳班长,这是王排长。孙参谋长说,你们女兵班编在王排长的排里,四班,九排四班。就这样。嗯,我回去了,你们谈吧。说完就走了。

王昌义目送警卫员出了候车室,心想这小鬼,是真的忙着回去跟孙参谋长,还是怕跟女同志说话?可是等回过头来,看到柳班长那有些茫然的眼色时,自己心里猛然间也有些紧张起来。师后勤自然会有一些女同志,论级别,有比他高的,也有比他低的,可就是没有直接管他的,也没有直接归他管的。妈巴的,孙参谋长也不交代一下,一个男排长跟手下的女班长说话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怎么着——咱们?”他问。

“我正在等你下命令呀!”

“我哪有什么鸡——命令……嗯,孙参谋长命令,让我把你们四班带到排集合点,待会行动时全排统一行动。”

“远吗那地方——集合点?”

“不远,两三百米吧。”

说这些话时,王昌义始终眼看着地,等了会儿,没听见回话,这才抬高些目光,发现对面没人了,目光再抬高,有了新发现。原来柳班长已经在她的女兵们中间了。这间候车室本来就不大,也没几个候车的旅客,可女兵们还是集中在一个角落里,聚集得很紧凑,坐得很规矩。不过,下一瞬间,她们便纷纷站起来了,开始收拾东西了。王昌义想了想,决定就在这儿等。往妇女堆儿里扎,肯定不是好事儿。再说他觉得自己已经站了好一阵子,后腰都在隐隐作痛了,就在近处的候车坐椅上坐下,点着了那支卷好了没来得及抽的大喇叭。等一支大喇叭只剩下一截细细的烟屁股时,柳班长领着她的女兵们过来了。王昌义赶忙站起来在前面带路。这会儿他有点着急了。他离开自己的排已经时间不短了。万一这时已经有了行动的命令,他不在,他那个排咋办?

“排长!”

听见后面柳班长叫,他站下了,回身看,发现走在女兵们最前面的柳班长,也已经被落下了十来步远。只好耐下心来等。

“女同志们杂七杂八的东西多,”柳班长跟上来以后,抱歉地说。

王昌义拍了拍脑门,说:“把你的东西给我一样吧。”

“不用,我自己能行。”

可王昌义还是伸手截下了她手里的一个网兜。这个“伸手”,多少带点“夺”的意思,她嘴上说着“不用不用”,却很快就松开了手。这倒让王昌义觉得自己的动作有些鲁莽了。然后他发现,原来基本上并排走着的柳班长落下了。不过她很快又赶了上来,手里却多了一只别人的小帆布旅行袋。

“挺知道爱护战士呀……”

“我比她们有劲。”

王昌义看了她一眼,说:“你可算不上身强力壮。”实际上这时他才发现,她的身材高高的细细的,按老百姓的说法,得叫“苗条”了。

“抬担架练出来的。抬不动也得抬,咬咬牙,反而倒抬得动了。”

说着话,路显短,时间显快,就到了排集合点。王昌义给女兵班在最北头指定了集结地点,比另三个班之间的距离稍远一点,但又在能招呼到的范围以内。然后,他就回到离开前一个人站着的地方,仍是一个人站着。他很快发现,原来那三个班都有些异样。有一阵他思谋着要不要跟三个班长说一声,可说什么呢?就说咱排有了个四班?或者更彻底一点,把四个班的正副班长都叫来开个小会?这时他心里哎呀了一声,怎么忘了问问柳班长,她们班总该有副班长吧,班大,说不定还有两个班副呢。可想着想着,心气儿一松,急个啥?黑灯瞎火的,别再弄出啥纰漏来,明天再说吧。

忽然,他看见了柳班长。她也一个人站着,离他六七步远。这时天上的云薄了点,月光下能隐约看见她的脸。她人朝另一边站着,脸却时不时朝他转过来一下。这让他又有点紧张,甚至觉得这样的一种“情况”——有“问题”。一男一女,离得近不算近远不算远,叫个啥?这时候——这时候得有个果断,该咋的咋的,不能含糊。于是他果断地走过去,然后发现她也正迎过来。打交道以来,他们第一次这样正面地脸对着脸,眼对着眼,而且一点点靠近。这时候他发现她的脸原来很漂亮。不是那种美丽、俊秀的漂亮,而是一种生动的、端正的漂亮。不过,到离得很近时,他说出来的却是很公事公办的话:

“怎么不在班里呆着?”

“班里有副班长。她们嫌指定的地界偏,让我瞟着点排长,免得一个招呼不到,把我们落下。”

“不会的。怎么会呢?”觉得应该让气氛松快一点,加了一句:“太小瞧我了吧?”

“我们可不敢有这种想法。其实是我们自己胆小。”

“有啥好胆小的?”

“排长想必听说过,什么人最容易当俘虏?——女兵。”

“有这话。”

“什么人最怕当俘虏?——也是女兵。”

“是啊,战争本来就是男人们的事。”

“可战争又总是离不开女人。我参军那次,就是专门招的女兵。”

“你是哪年参军的?”

“五〇年底。”

“是吗?进步得挺快呀。”

柳班长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与其说是拿自己的命拼来的,还不如说是拿战友的命换来的。”

王昌义也被说得心里一沉。当兵的都知道这个事实。哪个部队伤亡大,那里能活下来的人就进步快。

这时响起了尖锐的哨子声。王昌义张望了一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部队从吹号渐渐改为吹哨,是一个谁都说不清的过程。可能与部队行动由分散到集中有关吧。王昌义一直觉得这是一种退化,比如现在他就说不清那是个什么哨。吹号有号谱——起床号、开饭号、集合号等等。吹哨呢,就那么一声:瞿——,人们得根据作息时间,来判断那是起床哨、开饭哨还是集合哨。

虽然说不清那是什么哨,但他知道要行动了。

他对柳班长说:回班里等命令吧,落不下你们。

王昌义的怀表指着差三分十一点时,行动开始了。这之前,有一个被安排得很紧凑、但给人的印象又有点乱哄哄的过程。到这个过程结束时,他明确了自己的新编制——华东军区训练一团三营一连三排,下面的四个班是七、八、九、十班。见过了他的连长和副指导员,再由连长派给他四辆由老乡赶着的铁轱辘牛车。连长说,离宿营地还有二十多里地,每个班一辆车,除了拉东西,有体力较弱、行动不便的,也可以坐车。又专门对王昌义说,你们十班情况特殊,需要的时候,排里统一调剂一下。

实际上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包括四班——现在是十班了——在内,需要坐车的人都能坐上车。王昌义心里有底。这伙人里,至少在男兵里,没有真正身强力壮的,可也没有多少真正行走不便的。身上有几个疤瘌的不稀奇,真正一个疤瘌没有的才是稀罕物,可疤瘌也就是个疤瘌,啥都不碍。他知道二班有个厉阿富,在球场战役把左眼打瞎了,现在是装的义眼,大概要算排里最重的伤号了。可那小子的右眼贼他妈亮,别人还没看见的东西他先看见了。再往下,就是有几个打掉一根、两根手指头的,三班还有个打掉半拉耳朵的。反正就是诸如此类的伤残吧。真正需要坐车的可能倒是几个病号。也不是有多重的病。像一班的李狗娃,在一次说不清道不明的遭遇战里,不知怎么一弄,被三个李伪军堵在一家朝鲜老乡的院子里。按李狗娃的说法,那院墙完好无损,严严实实,院门也关了。好嘛,一个院子四个人,三对一,谁也不开枪,拼开了刺刀。李狗娃说,姥姥,四野的人能怕拼刺刀?李狗娃还说,想当年全排比掰腕子他拿过第三。等他把第三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小李承晚”摆平,他自己也哇的一声喷出一口血来,躺下了。李狗娃说,那个遭遇战打完,如果是敌人打扫战场,他八成就醒不过来了,幸亏最后打扫战场的是咱们,他才捡了一条命。命是捡了,可从此以后,李狗娃始终面黄肌瘦,那一副高高大大的骨头架子,闲站着都像在摇晃,弱不禁风似的。说是受了内伤,也不知伤着了哪个“内”。果然,队伍差三分十一点出发时,王昌义瞥见李狗娃已经坐在车上了。

队伍是朝北出发的,也就是朝火车开过来的方向。这样一来,他们排就成了全连的“尖刀排”,十班就成了他们排的“尖刀班”。这让王昌义心里有点不舒服,可再一想,管它呢,这又不是真正的作战行军,说白了就是个“走道儿”罢了。出了车站地界,再往北走出没多远,队伍就朝东拐下去了。月光还是那么不明也不暗,四下里观察地形,虽然看不出多远,能看到的却真是一马平川。很快有人从赶车的老乡那儿问出了这儿归哪省哪县管,但也就是知道了那是山东省的一个县而已。走了二十多分钟,整个队伍完全安静下来,几乎没人大声说话了。后来七班那儿出了点动静,王昌义过去看了看,原来是李狗娃不肯坐车了,说再坐下去他那身骨头架子说话就得给摇晃散了。他这一说,另外几个坐车的也要下车,七班长就跟赶车的老乡商量,把车停一下。老乡说他这头拉车的牛又老又瘦,万一停在了坑儿洼儿里,说不定就拉不出来了。这时王昌义来了,拍拍脑门笑着说,这么多人呢,帮你推出来嘛!老乡说可是的,就把车停下了。

这些事,王昌义出发不久就有预料。他们走的是“大路”,可所谓的大路也就是丈把宽的土路,而真正让这种铁轱辘大车走的,也就是土路中间那两道又深又窄的陈年累月压出来的车辙。从车行时的颠簸摇晃看,那车辙的底部也是高高低低坑坑洼洼。路不行,车也不行。全是又旧又破的车。说是“铁轱辘车”,其实那轱辘是木头做的,只不过有几块铁皮箍着包着,经过不知多少年的磨损,那木头轮辋凹一块凸一块,让人担心会不会在哪一次摇晃中,一不高兴就散了架。至于拉车的牲口,除了十班那辆车上的牛稍微精壮些,其余的全是又老又瘦,谁也别笑话谁。不过,王昌义也知道没啥可抱怨的。作为多年的军需员,他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如果老乡们支援部队拿出来的东西不够好,那么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更好的了。

王昌义的怀表将近十二点时,整个队伍已经彻底没了人声,只有牛车们欠膏油的车轴不时发出的尖锐的吱吱声。王昌义估计,这一个小时,他们最多走出了五里地。这是牛车的速度;现在是人跟着车走。余下的十多里路,牛车还会保持差不多的速度。牛有耐力,这点路不至于越走越慢。人却不行,到最后那四分之一,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跟上,没准会是个问题。这可不是一支精兵,再说还缺觉。已经有人玩开了边行军边打盹的看家本领。四野的老兵都会这个。这是四野的特点之一:行军走路东倒西歪,打仗冲锋猛虎下山。可说到底眼下并不是一支作战部队,人们又确实已经给耗得够呛。从黑龙江北头的拉林县出发,在火车上整整耗了三天四夜。刚上车时,人们还为坐上了票车乐不可支,说这就离共产主义不远了,岂不知票车虽然坐着舒服,却不如闷罐车可以放平了睡觉。

此后的两个小时里,王昌义两次在七、八、九班各跟着走了十多分钟。他不能跟着十班走,每次都是把柳班长叫到队尾,问问情况,嘱咐几句。唯一让他安心的是不用为喝水发愁。毕竟老兵多。老兵知道一有机会就把行军壶灌满。但另一个发现却让他沮丧: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实际上都做不了什么。他说不好真正的排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想,他用的是军需员的思维。现在他手里什么都没有。人家有困难,你手里有东西,才能帮人家解决困难。手里啥没有,只能一边儿歇着。

当他的怀表指着三点的时候,果然就成了“黎明前的黑暗”。有个成语,叫“人困马乏”。不过这儿没有马只有牛,牛还真是不显乏,就格外显出了人困。这时队伍正走在一道沟里,沟两边都是又高又陡的坡,挡住了本来就不明亮的微光,沟里显得格外黑。以他走南闯北的经验推想,这种平原上的沟,多半是河流改道后留下的旧河床,用来做车道,可以不占耕地。问题是这种沟底的路下雨时存水,车碾人踩,格外不平,车难走,人更难走。王昌义开始放慢脚步,心里犹豫着要不要找跟在后面一排的连长请示一下,组织个收容组啥的,以防有人掉队。正犹豫着,他忽然听到了歌声。有人唱歌。而且是女声。在往年的作战行军中,他经历过这个——在行军路旁,有文工团员做鼓动,喊口号,数快板,唱歌。啊,女兵班!循着歌声抬头看,他看见在沟边的坡上站着六个女兵,站在最前面的正是柳班长。唱得不算多好,甚至都不怎么齐,但是在这“黎明前的黑暗”里,由六个女兵发出的歌声却带着一片光明——

山那边哟好地方,

一片稻田黄又黄,

大家唱歌来耕地哟,

万担谷子堆满仓!

大鲤鱼呀满池塘,

织青布,做衣裳,

年年不会闹饥荒!

刹那间,王昌义觉得自己的眼睛湿润了。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这次行军,不管是不是一次真正艰苦的行军,却肯定是他部队生涯的最后一次行军了。他会一辈子记住这最后一次行军,记住行军路上女兵们的歌声。这时候他刚好走到女兵们的正下方,抬头仰望,那又高又陡的坡反而挡住了视线。不过他还是看见了靠前站着的柳班长。这事儿肯定是她发动的。一个好同志呀!一个很好的女同志呀!他忽然心里一动:就要回家当老百姓了,千好百好,最好能娶到这样一个女人做老婆。在男人们遇到困难而又束手无策时,一个女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且能干,那就是一个比金子还金贵的女人。不过念头一转,他却想到了另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住下以后得问问她,这又高又陡的坡,她们是怎么爬上去的?

同类推荐
  • 斗战胜佛

    斗战胜佛

    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石头有些冰凉,他才意识到正坐在一块石头上。拍拍屁股下的石头,就想起过往。从石头中来,是否要到石头中去呢。天宫里的石头看上去总是亦真亦幻。他坐在一块石头上,看久了云淡风轻,这一点也不像他。他是个猴,或者至少像个猴吧。他决定像个猴,就猴模作样起来。端着两臂,手自然向下弯曲,脑袋向胸腔里缩。小腿一用力,身子轻轻一跃,跳将上来。他跳到更高的一块石头上,反手搭凉篷极目远眺。小手弯弯像个月牙,放在额头上,用来挡强烈的阳光。眼前一片迷蒙,什么也没看到。连南天门也看不见,他开始一如既往地沮丧。
  • 小王子

    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 好友陆世

    好友陆世

    朋友的“朋”字,是两个月亮所组成,其意必须光明磊落,相互光照。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好朋友是不可多得的,但我肯定的说:陆世便是我人生中这不可多得的好朋友中的一个。——摘自时光里的日记。近日在朋友的微信圈里疯转着一篇题为《陋石铭》的短文,说是写得有味,也蛮深刻。那夜在楼下的湘水畔乘凉,时光里突然又想起这件事情来,忙打开手机从微信里找出一读,便觉得此文风很是熟悉,“譬如奇石,深埋甚久。自暴自弃,自惭丑陋……”还只读了一节,他就忍不住与陆世通了电话,一问,果然是出自他的手笔。
  • 珠玑巷

    珠玑巷

    《珠玑巷》是以珠玑巷为原点、以“再生人”罗伟琳回忆自己的前前前世的贵妃生涯为切入点而展开的一部长篇玄幻历史小说。作者温燕霞结合详实的史料,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历史和现实两条线,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发生于800多年前宋朝的那段生死攸关、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珠玑巷人的南迁历史,以及主人公们的前世今生的种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同时,油然生出身临其境之感,一呼一吸扣人心弦。
  • 梦回辽河

    梦回辽河

    长篇小说《梦回辽河》主要写女人。无论东西方,历史有不同,过程有差异,但将女人与城堡土地与其他生物作为战利品,却是一曲共鸣乐章。书中的主人公,无论苏珊,叶子,还是上一代的孟哲,苏陈氏,都美貌绝伦,聪慧过人,但无论怎样,即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难逃婚姻或者说男人那道关,反被生活的磨难勒死,或者窒息。本书结构上采用“套层”,如同散文的隐喻,诗的意象,或繁或简,层出不穷。这样的笔法和故事,可以让你痛彻心扉地感悟文学的魅力。
热门推荐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不对孩子过分严苛、约束,更不要阻止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自主的行动,让孩子顺应天性成长。学会赏识孩子,别吝啬自己的鼓励,强化孩子的优点.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信任和爱。不随便以爱的名义约束孩子,否则只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潜能。要学会尊重孩子,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鼓励孩子做个诚信、善良的人,说到做到,对有困难的人要给予同情和帮助。妈妈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 豪门玩宠

    豪门玩宠

    【玩的是你宠的还是你,且看腹黑毒舌男如何成为感情孙子】五年前因为一场收购案,她沦为他的棋子悲愤离开。五年后,她成为造型界神话女王凯旋归来,身边不单有个身为GAY男性朋友,还有N只苍蝇在周围飞舞。当她牵着个漂亮得如水晶般的女娃娃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蓦然发觉自己心爱的女人变得……【精彩片段】某女骄傲地说:“想要和我重新开始,不是不可以,但我先警告你,我不喜欢乱吃飞醋的男人。”话落,坐进一辆帅哥开来的红色法拉利,绝尘而去。*某男死皮赖脸地追到她家,发现一屋子人群魔乱舞,她正穿着宫廷系华丽长袍,稳坐女王宝座。他气急败坏地问:“苏芷珊,这又是什么情况?”某女不屑地回答:“没看见吗?我们正在开主题派对!”*“顾弦夜,要不要去做一做运动?”某男狂喜,谁知此“运动”非彼“运动”,她将他带到五个猛男面前。云淡风轻地说道:“上吧,你不是说你的跆拳道很厉害吗?那就表演给我看看。”【宝宝版】“夜叔叔,你今天来不来我家?我给你准备了一道招牌菜哦。”小公主看着半醉的迷糊妈咪笑道。“妞妞的招牌菜,夜叔叔恐怕没法恭维。”上梁不正下梁歪,他深有体会。“夜叔叔,妞妞给你准备的是酒酿妈咪,你不要我就转送给兰西叔叔,或者霆霆叔叔、大海叔叔……”某男的心肝一阵乱颤。【文文先有小虐心,后有暖暖的大爱,文风唯美,偶有小轻松小清新,结局一对一,喜欢的亲亲赶快打劫收藏哦!】◆☆★◇◆☆★◇◆☆★◇◆☆★◇↖(^ω^)↗【吐血推荐】鎏年《婚色撩人》姒锦《强占,女人休想逃》沐云清《重口味老婆,饶了我》:陌爱夏《一日女友十八万》:花卷儿《总裁,不可以》: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攻妻不备:老公的心尖宠

    攻妻不备:老公的心尖宠

    为了他,被逐出家门多年未见父母为了他,隐忍所有挑剔和侮辱却换不来一句承诺死心逃离他的身边,却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再次相见,她冷眸凝视,勾唇浅笑。他难掩激动,化身追妻忠犬。却多了一枚拦路小恶魔。“我是你爸爸!”男子放缓神色,试图抱住小人,眼睛却瞄着女子。小人儿红唇一勾,与男子相似的俩上带着甜美的笑容:“你是第一千一百一十一个这么说的人,想娶我妈咪,得拿出诚意来!”男子无奈一笑,手中的财产转让书递了上去。小人儿眼睛一亮:“通过!”男子扬起自信的笑容,他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然而,走进内室,脸色彻底变黑“第二百五十个人通过,这是你的号码牌”小人儿笑容灿烂的递上牌子,贼兮兮的笑了,想娶她妈咪,想得美!
  • 孟获立志传

    孟获立志传

    梦想成为小霸王孙策的主角,不幸变成了小蛮子孟获,由此展开了号称史上最衰之穿越的悲情旅程……
  • 这重生有毒

    这重生有毒

    重生回到末世前,带着异能回来的林兮愿望很简单:找出父母的死因,努力提升异能,和那个不太给力的男票分手!只是……为啥某人,不对,某死人,也不对,某丧尸王也跟着重生了?林兮:(炸毛)泥奏凯,离我远点,你这人有毒!某前丧尸王:(一本正经)明明是你有毒,我甘愿被毒倒……林兮望天:明明是这重生有毒,否则堂堂丧尸王为什么这么不要脸……作者还著有《重生之整形师》《末世点心师》 新书(重生之大灵医)求收藏
  • 男主拯救攻略

    男主拯救攻略

    穿越到星际文明的宁熹光,在挖了三年矿后终于“刑满出狱”。可惜,还没来得及享受自由,就得知恩人傅元帅精神受损,昏迷不醒的消息。英明神武的主脑大人告诉宁熹光,作为与傅元帅基因配对指数最高的星际女性,她需要进入不同世界,对元帅受损的精神力进行安抚、引导,并将他唤醒,暂时将这项任务定名为“元帅拯救计划”。宁熹光:她不过是个体质c级,精神力b级的二级残废渣……
  •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地方官员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只有把国家政策弄懂弄透了,把国家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搞明白了,才能紧紧抓住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机遇,打开争取项目工作的好局面。企业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做到合法经营就必须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创造条件享受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各项鼓励和优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往往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特点,因此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制定适当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界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读懂国家的政策环境都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 我欲成神

    我欲成神

    大陆沉,天道灭,紫幽世界七十二洲谁比我狂?十二圣尊榜、七界昊仙谱,九霄三十二重楼,一楼一重天!青阳仙派里,被封印的十阶圣尊聂云天在各种势力庞杂之间,殚心竭力夺取天才地宝,同时,他也在为如何摆脱师妹们的死缠烂打而暗自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