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900000007

第7章 处世:世道多坎坷(1)

知进退是种大智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

【意译】执求不止而想事事满足,倒不如罢手。锤砺不止而使之尖锐,不可能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没人能守得住。富贵而骄傲,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患。功成身退,才符合自然之道。

有人说,为官之道,除却人品,亦是智慧。老子云: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为政者事业成功了,名誉得到了,就此退去,合乎自然规律,也是一种为官的大智慧。

历史上,看清时势,成功功成身退的人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被后代人称为“商圣”的范蠡了。范蠡出身贫贱,但是胸怀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却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识。当时,南方的吴国和越国争霸,在槜李之战中,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为了给父亲报仇,他在夫椒与越国决战,越王勾践大败,带领仅剩的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毛遂自荐,来到越国,与勾践献议和之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的断言,被勾践赏识,拜为上卿。然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做了吴王夫差三年的奴隶。

三年之后,范蠡、勾践归国。范蠡先与勾践的另一个谋臣文种制定了兴越灭吴的战术,把越国美女西施献给夫差,让他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之后,范蠡又辅佐勾践制定了富国强兵的策略,恢复经济,发展军队。在范蠡的帮助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年,打败吴国,使夫差兵败身亡,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

就在举国欢庆的时候,范蠡悄悄向勾践“递了辞呈”,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他辗转来到齐国,带领儿子和与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范蠡经商很成功,几年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作为一个富商,范蠡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深受相邻的敬重,于是被齐国人举荐,做了齐国的相国。再次走向政坛,范蠡却感叹:我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百姓,做官做到了相国,治家积累了千万家产,已经达到了极点,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三年之后,范蠡再次辞官,散尽家财,又一次来到山东定陶西北。

在定陶这个“天下之中”非常适于经商的地方,范蠡根据时节、气候、风俗民情治理产业,不久之后又成了一个“富豪”,人们称呼他为“陶朱公”。后人称赞范蠡:忠诚能保国,智慧能保全自己,经商能够致富,天下闻名,是一个不凡之人。

范蠡的智慧之处在于每当达到顶点,后退一步,以退为进,再次前进。与范蠡一样,同为勾践臣子的文种,也是兴越灭吴的最重要功臣。只是,文种不知进退之间的关系,学不会范蠡的洒脱,下场也不如文种那么好。

勾践在吴国为奴的期间,文种主持国政,实行爱民之道,并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讨伐吴国的九条策略。在打败吴国的事情上,文种也立下了赫赫功劳。范蠡隐退时曾经给文种写过一封信,信中说:“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范蠡的意思是吴国已经灭掉,是谋臣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文种得到范蠡的书信后,没有隐退,选择了假装生病不上朝以保身。但是正如范蠡所料,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谋反,多疑的勾践就赐给他一把宝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九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三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六条在你那里,你用这六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最终,文种被逼自杀。

实现了抱负,不贪恋权位,急流勇退。面对进退流转,清醒地认识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这就是进退的智慧,也是范蠡和文种两人留给人们的经验与教训。后世以此为戒者的人很多,但面对高官厚禄诱惑的时候,真正做到功成身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点上,秦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张良绝对令人敬仰钦佩。

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秦始皇统一六国灭掉了韩国之后,他国破家亡。为了恢复韩国,他收买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行刺失败后,张良成了通缉犯,他隐姓埋名,后来得到高人指点,潜心研读《太公兵法》,学习谋略。秦末农民起义,张良跟随了刘邦。攻打咸阳时,刘邦与项羽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张良献计刘邦,助刘邦抢占先机,灭掉了秦朝;鸿门宴上,张良设计让刘邦溜走,转危为安;鸿门宴后,项羽恃强凌弱,自封为西楚霸王,张良建议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昌”,成功挥师东进……

经过三年的“楚汉战争”,大汉王朝终于建立。刘邦登上帝位后,总结汉之所以的天下,关键是任用了萧何、韩信和张良“三杰”,他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论功行赏,刘邦封张良为“万户侯”,却被张良拒绝。张良曾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位列侯,此布艺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表明自己深知进退之理,希望功成身退。后来,他脱离了政界,学习道家的修身之道,有人说他得道成了仙,当然只是无稽之谈。

作为一个人,不能长期在名利、权势中角逐,要懂得进退得失,知足知止,宠辱不惊。像张良这样,轻功名利禄,功成身退保全名节,是中国古代一直以来追求的一种操守,也是一种自我修养力图完美的人生境界。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深谙这一道理,在即将卸任之际,她坦然告诉媒体自己即将退休,称自己的退休叫“裸退”,无论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团体,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并表示“希望完全把我忘记”。退休后的吴仪,心思用在了自己的爱好,研究中医药上。

回顾吴仪的人生旅程,从炼油车间的技术员,到炼油厂的副总工程师、副厂长;从北京市副市长,到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从国务委员,到国务院副总理,再到兼任卫生部部长,国务院防治非典指挥部总指挥……在每一个节点上,她都精力充沛,准备随时上阵,不管面临的是何种挑战,多次被冠以“铁娘子”、“时代女性”、“拼命三郎”等称号。她以杰出的工作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并在69岁的高龄,选择告别政坛,华丽转身,留给人们的是深长的意味。她的淡然、洒脱与从容,也让人们对她的尊敬愈显强烈,国内外的人士都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谦让一下海阔天空

◎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

--《止学·释怨卷八》

【意译】君子不计较以往的恩怨,计较以往的恩怨会损害君子的德行。小人有怨必报,这样只能自我毁灭。讲和而不争斗,这是谋略首先要考虑的。

生活在大千世界,各种摩擦,矛盾时有发生。若发生争执后,两个人都不愿吃亏,无理辩三分,争强好胜,结果又能怎么样呢?只不过成了一对冤家,。还有一些人习惯看高不看地,对于学问比我渊博的人,我尊重他;对于官位比我高的人,我巴结他;对于钱财比我富足的人,我溜须他。而对于条件比自己差、不如自己的人,就不予理会,甚至瞧不起人家。其实对于这些事情,完全在于自己的心态,心胸宽广、豁达开朗的人看到的便永远是积极向上,阳光明媚的一面,而心胸狭窄的人,只能面对消极落寞、忧郁阴霾。若能用包容的心态看世事,凡事退一步,迎接到的将是海阔天空。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但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事件中,蔺相如冒着生命危险,保全了赵国的尊严,使赵国摆脱了被动的局面。立了这个大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置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到处跟人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还说如果碰见了他,必定要当面污辱他。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驾车出门,远远地看见了廉颇,为了避免碰见,就早早地躲开了。

这样时间一久,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对蔺相如说:“您的官位比廉颇要高,反倒这样惧怕他,您这样胆小懦弱,连我们都感到羞耻。”

蔺相如摇摇头,他问众人:“廉将军与秦王比起来,哪个更可怕?”众人回答说:“廉将军当然没有秦王可怕!”蔺相如又说:“这就对了。秦王那么强大,各国诸侯都畏之如虎,我却敢在朝廷上当众责骂他。秦王我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只是我考虑到,强横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赵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两人能够同心协力地对付秦国。如果我们两人争斗起来,那就必定给秦国造成可乘之机。我避着廉将军,是以国家的安危为重啊!”

蔺相如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听后恍然大悟,既感动又惭愧,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就按照古人最隆重的礼仪,光着脊梁,背着荆杖,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他跪在蔺相如的门前说:“我是个没有见识而又气量狭小的粗人,没想到您能宽恕我,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也很感动,亲自把他扶起来。从此“将相和”,两人成了好朋友,更加相互理解尊重。

在蔺相如和廉颇的同心协力下,秦国在之后的10年内,没敢发兵攻打赵国。试想一下,若当时蔺相如与廉颇互不相让,那后果又会怎样呢?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私仇,做到了后退一步,造就了一个海阔天空,取得了一个完美结果。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有志者不在一时一事。体谅待人,放弃钻“牛角尖”,用宽阔的胸襟勇敢地作出一时之退让,不仅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而且能让关系更和谐。

唐朝时有个叫子弘的大臣,好学博闻,为人忠厚,而且性情宽宏大量。皇帝非常器重他,时常给予特一些特殊的礼遇,但子弘依然车服卑俭,忠厚谦让。

子弘的弟弟叫子丑,人如其名,子丑为人凶悍,经常酗酒闹事。有一次子丑喝醉了酒,就将子弘出行用的马给射杀了。子弘从外面回来后,他的妻子迎上前来对他说道:“小叔酒醉后耍酒疯,将马射死了。”

子弘听了,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家人将马弄去卖了。子弘的妻子对子丑杀马很不满意,就又和丈夫说这件事。子弘说道:“我已经很清楚了。”好像对弟弟杀死自己的马很无所谓似的,他脸色温和,拿起书卷又继续读书。

妻子见丈夫如此大度,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也不再提子弘杀马之事,而弟弟也因此收敛了不少。此后,子弘家门内一片和气,没有任何人说闲话。因为子弘谦虚退让,他不但家庭也十分和睦,在官场上的交际也很好。

人生在世,有时候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蔺相如和子弘一样有如此宽大的胸襟,并能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而这些人的一生,收获的往往是悲剧。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羽扇纶巾、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个诸葛亮,他比周瑜更为有才华,更有谋略。当两人相遇时,周瑜开始嫉妒诸葛亮,并陷在嫉妒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终于,周瑜发出了发出了“既生诸,何生亮”的悲叹,吐血而亡,结束了他本该辉煌的一生。

造成周瑜悲剧的最大根源,就是不能退一步。如能退一步着想,正确认识自己,从对诸葛亮的泥沼中走出来,或许周瑜就能迎来他的海阔天空了,他的一生也不会如此结束。

与周瑜同命运的还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林黛玉与贾宝玉本来两小无猜,柔情蜜意。猝不及防地,薛宝钗出现了,打破了二人关系的和谐。林黛玉认为薛宝钗圆润、隐忍,讨人欢心,相比之下,自己冷傲、任性,拒人于千里之外。在她的认识里,自己虽然清高,但不讨人喜欢,终究是比不上薛宝钗的。就像周瑜陷入对诸葛亮嫉妒的泥沼之中一样,林黛玉也陷进了对薛宝钗的嫉妒泥沼之中。在听到宝玉大婚之后,黛玉便彻底伤透了心,并一睡不起。在林黛玉的内心,相必也存在既有“木石前盟”,何来“金玉良缘”的愤慨吧!

黛玉如若放下心中执念,退一步,相信她还有机会,未来的路还会很长,也不至于沦落到香消玉殒。

是啊,退一步海阔天空,说来容易,能做到的确实如此之少啊!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便在此了。做到了,能获得成功,赢得世人欣赏;反之,则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亦或抑郁终生,终不得开心。所以,在失意时,在面临无归的断崖时,选择回头向后行,后退一步,或许就将看到一个希望的彼岸,发现自己的海阔天空。

宽容绝不是纵容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意译】有人问:“用恩德来报答仇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直道报答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儒家思想尚“仁”,提倡宽容待人,大部分人也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儒家的思想,其实错了。“以德报怨”出自《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主张。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他一向来主张“以直抱怨”,赞成宽容而不纵容的处世态度。在儒家思想看来,如果那个人德行很好,他对你也很好,那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倘若一个人的德行很糟糕,而且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你用坦荡的胸怀对待他就可以了。

不可否认,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大度。“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官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叶家在建造新房时院墙超越了两家的中间过道,产生了纠纷。张家人不服,急忙修书给张英。张英阅罢家书,深感忧虑。他提笔回复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家消除隔阂,也由此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曰“六尺巷”。

“让他三尺又何妨”是一种高尚的修为境界,在为人处世中,学会礼让、宽容,少一分针锋相对,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和谐。善于宽容者,方为大勇者,也只有宽容了别人,别人才能宽容你。否则,自己将融不进大家,处于孤立的境地。

宽容固然重要,但是宽容是有原则的,它不同于纵容不是放任,不是不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消极地无所作为。如果犯错的人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如果这个错误触及到的是道德的底线,触及到了法律的原则,这个时候的宽容就是软弱,是妥协,甚至时帮凶。这种宽容就演化成了纵容。

《新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娄师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当太守,上任前向他辞行,请教他为官之道。娄师德说:“凡事要多忍耐,要以忍化怨。”其弟回答说:“如果有人骂我,无论他怎么骂,我都不还口。即使他向我的脸上吐吐沫,我也与他计较不骂他,自己把吐沫抹掉就是了。”娄师德认为弟弟的涵养还没到家,他说:“这样做并不好啊!你把它擦掉,会给人家难堪啊!而且他泄愤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因此他就会更加怨恨你。你应该让吐沫不擦自干,脸上还要带着笑容。”

同类推荐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热门推荐
  • When the Lights Went out
  • 女人生活圣经

    女人生活圣经

    你可以看到许多女人的故事,她们如何在情爱中浮沉、如何营造幸福的家庭、如何维系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如何摆脱不堪的回忆拥有快乐的人生、如何在职场中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以及她们对待美、对待金钱、对待性的态度。《女人生活圣经》以诚恳、轻松的笔触记录了女人在生活中的体会和感悟.希望每一个读过《女人生活圣经》的人都能够平和、快乐、幸福、无悔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的女人最懂生活,懂生活的女人才最有魅力!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爱你是平凡的温暖

    爱你是平凡的温暖

    沈文清、何思语在家门口捡到第一个孩子沈语夕,两年之后领养了第二个孩子沈思文,后来又领养了两个孩子沈念薇和沈子静,四个孩子长大后各有各的缘分。
  • 萝莉太狂野

    萝莉太狂野

    女子柔软如棉的声音发出一个冷漠的单音:“嗯。”墨镜男一阵为难,却又不得不问:“大姐,哪些方面要改进的。”如棉的声音,带着冰窖般的声音响起:“时间太紧,我要休息两个小时,订婚宴我只出席一个小时,其他你自己看着办。”墨镜男依旧为难着:“可是,瑞克先生那边……”夙魅忽然停下脚步,那双带着黑色墨镜的眼,忽然盯着身边的墨镜男,明明她带着墨镜,看不清她的眸光,然……
  • 寻尸人

    寻尸人

    有许多的人会因为这种或那种的境遇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即使至亲之人伤心欲绝,可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又能去哪里找寻呢?平庸少年张进宝,他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异禀,帮助了许多客死异乡的人们回到故里……而张进宝也在之后的寻尸之旅中,遇到了神秘大师黎叔和他的首席大弟子丁一,他们一路上和张进宝并肩前行,一同走上了一条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 八卦医学史:不生病,历史也会不一样

    八卦医学史:不生病,历史也会不一样

    从医学角度,犀利晓畅地解读了一系列中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文学作品人物,在浩瀚的历史中探求真相,在香艳的八卦中普及医学知识。即使你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文史爱好者,在你熟悉的文史领域里,有着你所不知道的、与疾病有关的历史。可能,这些医生都不一定知道。书中所写看似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实则处处流淌着医者的人文情怀。
  • 老婆,我们复婚吧2

    老婆,我们复婚吧2

    3年前,她离他而去,成为别人的妻子。3年后,她离婚,还带回了个儿子,而他即将成为她姐姐的老公。她以为他只是她的姐夫,想不到他狂妄的要她为他生个孩子……
  • 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过一个人

    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过一个人

    那时,我爱你,不计代价,不计得失。那时,我爱你,心无旁鹫,百折不挠。那时,我爱你,只是爱你,没有什么目的。我们每个人都曾奋不顾身爱过一个人,或许是初恋,或许是暗恋,或许是其他。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我们如何成长,他们永远鲜活在我们的心中。流年老去,她/他,依然是我们曾奋不顾身爱过的人。
  • 后来都没有你

    后来都没有你

    后来当李梓再一次遇到谌辰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了。十年没有联系的人,再见面也成了陌生人。看着外面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回想起她们上学时候的岁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越走越远。曾经对自己而言特别重要的人,如今遇到连说一句“好久不见”都说不出口。余生应该也只是,各自成家,毫无交集了吧。终于李梓还是失去了他。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