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1700000001

第1章

十三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人们说起痛苦这个词,那时我刚刚来到镇上的中学,和母亲一起住在操场边的小平房里。在此之前,我一直在乡下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天,一高一矮两个女人在星期天的阳光下晒被子,我则站在水池边洗袜子,她们中的一个挤着嗓子自以为声音很低地说:“没想到徐老师的女儿是这个样子的。”另一个声音稍大一点。“长大了该有多痛苦啊!”她的声音拖得很长,饱含感情。

我假装没听见,我知道她们说的是什么,无非是指我脸上的烧伤。我在想,为什么我长大了会痛苦呢?为什么要长大以后才会痛苦呢?

“什么是痛苦?”

洗完袜子,我回到家里问正在批改作业的母亲。母亲是这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她头也不抬地回答:“痛苦就是难受,心里头说不出的难受。”我“哦”了一声,正准备去生炉子,母亲又叫住了我,像在课堂上那样对我说:“痛苦分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痛苦,一种是精神上的痛苦。”我又“哦”了一声,心想,不知道那个女人指的是哪一种痛苦。我很快就不再去想这事了,生炉子看上去是个粗活,实际上它是细活,必须集中注意力,还要瞅准时机,否则不仅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木屑,还会弄得浓烟滚滚,招来母亲的斥责。洗袜子,生炉子,扫院子,这是母亲分配给我的家务。父亲周末才从县城回来,他一度把母亲喊作徐老师。“徐老师,兰兰一来你就解放了,你再也不用干那三件脏活了。”我们家人很分散,父亲在县城,母亲在镇上,我们姐妹三个,从小都跟村里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长大一个,就往父亲或是母亲那里输送一个。母亲干家务不太在行,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分散居住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我很快就生好了炉子,把蜂窝煤稳稳地架在红色的火头上,我喜欢看着蜂窝煤一点一点燃烧起来的样子,我喜欢看火,特别是那种没有火苗的浑身通红的火屎球。据说我的脸就是被这样的火屎球烧伤的,那时我还小,还不太会走路,奶奶要去做饭了,她把我绑在火塘边的椅子上烤火,自己去了厨房。一个人要是命中注定非得受点什么伤害的话,最好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因为那时发生的事情根本记不住,也就不会有什么惨痛的记忆。奶奶刚一走进厨房,就听到了撕心裂肺的哭声,我不知怎么扑倒在火塘里,绑得紧紧的椅子反扑在我身上,据说把我救起来后,爷爷血红着双眼,提着菜刀满村子要追杀奶奶,当然,奶奶最后被救了下来,因为人家提醒他们老两口,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尽快把我送到父母身边,送到城里的医院。这当中奶奶犯了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她看着我大半张脸不是燎泡就是破洞,急中生智在我脸上贴了几块黑膏药。这药在村里是万能的,不管是被刀砍伤了,被荆棘挂破了,还是肚子痛,脑壳痛,发炎等等,全都根据伤患大小,剪成各种形状,黑乎乎地贴上几块,用过的人都说贴上去后清凉清凉的,顿时就不疼了。据说后来医生瞪着眼睛气急败坏地训斥了奶奶,把她训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因为当黑膏药揭开的时候,我的大半张脸的皮肤也跟着揭下来了。还听说妈妈当时就晕了过去,她后来几乎不能见我,一见我就咚地一声倒在地上。又听说奶奶准备跑到僻静的山林里上吊自杀,幸亏被一个砍柴人发现。我很幸运,这些我都不记得了,我不记得倒在火里有多可怕,不记得皮肤被揭下来时有多疼,也不记得被绑紧手脚仰面朝天躺在医院里一个多月是什么滋味。我什么记忆都没有,就像我生下来就只有小半张完整的脸一样。

奶奶是打量我最多的人,因为她觉得我好看。只有她一个人觉得我好看,夸我好看。经常是这样,她干完活的时候,坐在地里歇息的时候,就在草帽底下静静地打量我。“兰啊,你是你们三姐妹中长得最好看的,你的脸最饱满,你的鼻头最高,你的皮肤最白,你的眼睛最大……”我回报给奶奶满足的笑,好像我真是最白的,眼睛最大的,鼻头最高的,总之,好像我真的是这家里最好看的,是这村里最好看的。

这时我多半在地里捉蚂蚁玩,地上有很多黑蚂蚁,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孤孤单单,我把它们捉起来放进瓶子里,放到庄稼叶子上,放到树枝上,有时也放到水里。奶奶似乎连蚂蚁也心疼。“你把它们捉起来干什么,它们在赶路,你会耽误它们办事的。”听奶奶这样说,我就捉起一只蚂蚁,飞快地跑到路的另一头,我想这对于一只蚂蚁而言,无疑相当于坐了一次直升飞机,既快又节约时间。可那只蚂蚁不领我的情,我刚一放下它就开始往回爬,真不知道这个笨蛋是怎么想的。有时我会撕掉一条蚂蚁腿,它没流血,我想它可能不知道疼,干脆把它拦腰掐成两截,可没过多久,它的身边来了许多只蚂蚁,它们围着它爬来爬去,有的还趴在它身上翻滚,难道它们是在嚎啕大哭吗?难道它们也会伤心吗?

奶奶还在打量我,还在唠唠叨叨。“兰啊,你看你穿得多好啊,奶奶一辈子都没穿过一件鲜亮的衣服,你再看看村里,哪个小姑娘有你穿得好?”

我又笑了,我知道,村里的女孩个个都羡慕我,我从大路上走过,她们全都提着打猪草的篮子望着我直发愣。她们都穿裤子,还打满补丁,我不仅不用打猪草,还可以穿着妈妈买回来的玻璃纱的裙子。我还记得那裙子的颜色,天蓝天蓝的,上面开着两圈白色的花。我还有粉红色的皮凉鞋,跑起来的时候叮咣作响,十分气派。村里人有时需要出去走走亲戚,得装装体面,妇女们就会来找奶奶,借我的裙子,借我的皮凉鞋。

母亲安排我就在村里上小学。我的同桌叫燕,她似乎还是我们家亲戚,因为她把我的奶奶叫作大奶奶。刚上学那阵,有男同学在一边小声喊:“疤子!疤子!”燕冲上去就骂:“你才是疤子!你全家都是疤子!”燕就这样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把这事告诉奶奶,奶奶去把燕喊了过来,表扬她做得好。“这才叫亲戚,这才叫一家人。”事后我问奶奶:“疤子能不能治好呀?”“治它干嘛?”奶奶理直气壮地说,“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告诉你,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谁都要带点败相的,带败相的人能辟邪,不带败相的人将来迟早得遭点殃。”

奶奶接着把我的同学都拿来分析了一遍,她们果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燕,她脸上虽然没有疤,但她个头小,比我整整大一岁,个头却只及我肩膀。比如那个叫琴的,长着一副大龅牙,牙根露在外面,见人就捂嘴,还不敢吃鱼,因为她吐不出鱼刺。又比如那个叫芳的,不仅脸上有刀疤,还有哮喘病,她的座位底下总是湿漉漉的,因为她总是不停地咳嗽,一咳嗽就像螃蟹一样往外吐白泡泡。最最好笑的是那个骂我疤子的男生,不仅他父亲是个跛腿,走起路来像在斜坡上赶鸭子,他奶奶还是个青光眼,什么也看不见。经奶奶一说,我也觉得他们真丑,丑死了,于是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奶奶在家又是杀鸡又是宰鹅的,原来是请客。爷爷去请来了小学校长,还有其他老师,连专管给老师烧饭的炊事员都请来了。那顿饭吃了很长时间,我吃了一半就溜下了席,后来我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地上摆着两只空酒瓶子,爷爷满身酒气,呼呼大睡,奶奶蓬着头发在清扫厅堂,地上全是吃剩的骨头。“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老师。”奶奶的声音很大,语气也很硬,一副心里有数的样子。我来到学校,第一节课至少有两个班在自习,据说老师们都病了。我在心里想,他们可能跟爷爷一样,不是喝醉了,就是还没醒。

说来也怪,从那以后,似乎真的再没人喊我疤子了,老师们有时给我开点小灶,有时在大会上表扬表扬我,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上台朗诵,唱歌跳舞,越来越自信。我把父母带给我的糖块分给轻易吃不上糖的同学,把母亲给我买的新衣服脱下来,借给她们穿上几分钟过过瘾,她们则邀请我参加她们的游戏,踢键子,跳房子,大家高兴得满脸通红,声音嘶哑。久而久之,我渐渐忘了我是个疤子这回事,每天每天,我奔跑在操场上,奔跑在田间小路上,高声大嗓,得意洋洋,完全不管母亲精心替我设计的妹妹头被风吹得翻了过去,大半张没有皮肤也没有眉毛的红红白白的脸暴露无遗。后来,我作为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一员,到公社参加调演。我们一路踏着鼓点,舞着红绸,走得欢天喜地,有农民在地里喊了一声:“连疤子姑娘都上阵了!”路边围观的人响起一阵哄笑,可我一点都没有觉得不好意思,相反,我觉得那笑声透着亲切,一点没有恶意,我甚至跟我的同学一样,扭过头去偷偷笑了起来。我想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个学校真不赖,连疤子都能上阵跳舞。

也许是那两个晒被子的嘀嘀咕咕的女人给我带来了坏运气,也许是初中跟小学本来就不一样,要不就是爷爷奶奶跟母亲毕竟大不相同,我在镇上中学过的日子远远不如在村里上小学时那般快活惬意。首先是作业多了,其次是中学同学不如小学同学亲热了,再就是我得干家务,而在爷爷奶奶家,我什么也不用做。奶奶总是说,别动别动,别把你的手磨粗了。别动别动,这哪是你干的事。而母亲总是说,你得学会干这个,你得学会干那个。好像她马上就会把我赶出家门,让我自立门户似的,要不就像是她马上要离家出走,撇下我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独立自主似的。

不仅如此,母亲还嫌我在奶奶身边养了些坏毛病,她得下大力气帮我一一革除。她批评我爱出风头,指责我不应该报名参加田径队,不应该报名参加植树活动,课间操的时候,也不应该主动站出来去当领操员,课间十分钟更不应该到操场上跑来跑去,到教室外稍稍活动一下就行了。她还说我像个没人管教的野丫头,既多话,嗓门又高,下课铃一响,整个校园都能听到我的声音。“你为什么不知道羞呢?”母亲点着我的鼻子说,“真是奇怪,我要是你,我就不那么起劲地跑,也不会扯开嗓子大喊,难道你想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你身上来吗?”我老老实实地挨着训,心里却在想,当一个人跑起来的时候,喊起来的时候,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呢?

上课的感觉也跟以前大不相同。我也是母亲的学生之一,看着自己的母亲在教室里给自己上课的同时也给别人上课,是种非常古怪的感觉,这感觉弄得我经常分心。看着她衣服上的折痕和污迹,我会想起她洗衣做饭的情景。看着她说个不停的嘴,我又会想起昨天晚上我们吃过些什么。看到她非常克制地挠痒痒,我会升起帮她一把的冲动,我知道她那里有一个癣疮。当她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很难为情地,我会悄悄想起无意间瞥见过的她的身体。我似乎总想找出那个不苟言笑的外表下的真实的母亲。她有时也点我的名字,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到黑板上写点什么,我也觉得别别扭扭,好像我们在做戏一样,好像我们在装模作样做给旁人看一样。

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师办公室,母亲就把作业本抱到家里去批改,她经常一边改一边摇头:“兰啊,你不是一个好学生,你跟那些好学生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

这我知道,班上的确有些了不起的好学生,他们不仅其他科目的成绩比我好,作文也比我写得好,母亲经常激动地把他们的作文当范文念给我听。看看人家的描写,看看人家的遣词造句。有一次,我的一篇作文甚至把母亲惹哭了。我记得那是个星期天,母亲是在吃过中饭后开始批改作文的,快到傍晚了,她还没批改完,还坐在桌边发呆,见我进来,就向我招手,我注意到她的眼睛红红的。那次她布置的作文题是“我的理想”。其实我从没想过关于理想的事情,但为了应付这篇作文,我就临时去想了想,我觉得跳舞似乎不错,我小学时跳过舞,台下的人都指着我嚷嚷:看这小丫头的腰!看这小丫头的腿!看这小丫头的胳膊!我知道那是在表扬我。于是我就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舞蹈演员。可母亲却拉着我说:“兰啊,我得跟你谈一谈,我们先不说你的作文写得好不好,我觉得你的理想不太切合实际,你知道吗?要想当一名舞蹈演员,那得从小开始刻苦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天都不间断,还要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来严加指导,可你看看你自己,你都十三岁了,太迟了。”我想,不过是一篇作文而已,也值得这么认真?就没吱声,顺便翻起了同学的作文,我吓了一跳,真看不出来,原来他们一个个志向远大得很,有的要当科学家,有的要当天文学家,还有的要当文学家,连成绩最糟糕的那个家伙也要当飞行员。我点点那些作文本不满地咕哝:“我这算什么,你看看他们,他们比我还不实际呢。”

“你跟他们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我哪一点不如他们?”

母亲倏地转过头去,很久很久,才回过头来对我说:“兰啊,你跟他们真的不一样,都是妈对不起你,妈没把你照顾好,你一定得学会认清这个现实,你早晚会有认清现实这一天的,你真的跟他们不一样,很多事他们可以去做,但你不行,就算你能做你喜欢做也不行,比如跳舞,你这辈子,永远不可能去当一名舞蹈演员。”

我有点懂了。我想起了那两个晒被子的女人,她们说的话现在应验了,我真的有点说不出的难受,这就是她们所说的痛苦吗?这么说,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吗?

“兰啊,除了跳舞,这世上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你完全可以找到你喜欢做也能做的事情。”

我开始流泪。可母亲的原则是“今日事今日毕”,这六个字她让我们写在纸片上,贴在课桌的右上方,天天对照着检查自己,所以她不管我是否在流泪,也不管我是否难过,要求我必须在今晚睡觉以前重写那篇作文。我哭着分辩:“只是一篇作文,作文本来就是可以虚构的,难道我现在说要当舞蹈演员,将来就非得去跳舞不可?难道那些人将来真的会去当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

“我说过了,你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说大话,可以闭着眼睛吹牛皮,你不行,你一定要改变这种华而不实的态度,你现在就要学会面对现实。”母亲一手拿着我的作文本,一手不停地点着我,跟在课堂上一模一样。

“那我下一次改不行吗?我明天改不行吗?非得今天晚上啊。”我觉得母亲太不近人情了,写一篇作文得多长时间啊,我还要扫院子,洗袜子,难道我可以不睡觉吗?

“不行,不睡觉也得给我写出来,今天不教训教训你,不给你留下点深刻印象,将来你还会犯这种错误。这样下去,迟早要吃苦头的。我是你妈,难道我还会害你吗?快点写,现在就开始写,什么时候写出来什么时候睡觉。”

“凭什么?我不写,除非你让那些人也重写。”我突然给自己找到了理由,大家都在瞎编,凭什么我就不能?

啪!我有点没反应过来,有点晕头转向,好像是母亲甩了我一巴掌。

“你凭什么跟人家比?你跟人家能一样吗?你自己到镜子里去看看你那张脸,还想跳舞?还想吃天鹅肉?就你这样的,将来能找个饭碗就不错了!”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跑出来的,我只听到我的身后响起了一串惊天动地的声音,瓷盆翻了,椅子翻了,杯子砰地掉到地上了,咕咕噜噜滚了一圈又一圈。后来母亲告诉我,我像突然发了疯似的,在屋里横冲直撞了一阵,撒腿就往外跑。

天完全黑下来时,我跑到了五里以外的奶奶家。我嚎啕大哭地讲完了自己的遭遇,奶奶从门背后摸出拐杖说,“走,我们找你妈去!”

这有点不像奶奶,她居然没问我肚子饿不饿,居然没有给我弄点吃的,就直接拉着我上路了。一路上,奶奶都没有吭气,也没有问我更多当时的情形,她的拐杖点得飞快,三只脚在路上发出急迫而好听的声音。

我们赶到学校时,有些人家已经关灯睡觉了,母亲还没睡,她甚至还没洗澡,看到我和奶奶,也没有显出吃惊的样子,好像她知道我们会一起出现似的。

奶奶和母亲互相盯着对方,我以为她们一见面就会吵起来的,我以为奶奶一定会先开腔的,可我万万没想到,她们只是这样不怀好意地互相盯着对方,盯了好久,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奶奶咚地一声跪在母亲面前,与此同时,母亲哇地哭了起来,接着又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巴。然后,她们两个就抱在一起了。奶奶边哭边说:“人家欺负她也就罢了,我们怎么能再欺负她?”除了这一句,她们两个再也没有说过别的,只是哭,哭到最后,转成抽泣,转成擤鼻涕。

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母亲不再逼我重写作文,奶奶也不打算替我声讨母亲,母亲去打来一大盆水,让我站到浴罩里洗澡。“看我们兰这身条儿,就是跳舞的身条儿。”已经是大半夜了,除了哭过之后的软弱,奶奶的声音里竟然没有一点疲乏的意思。

“她不可能去跳舞。”母亲仍然没有丝毫让步。

“啧!”这是奶奶的声音。

“现在宠着她谁不会?将来呢?将来你死了,我也死了,谁来宠她?我们现在宠她等于是害了她。”

“依你说怎么办?现在就把她扔到盐水里腌起?扔到苦水里泡起?正因为想到将来,现在才要对她好一点。”

屋子里安静下来。整个夜晚,整个中学,死寂一片,只有我一个人脱得光光溜溜的,站在浴罩中抹着自己的身体,溅起的水滴发出些乱七八糟的声音。

我去镜子里梳头。我把多年不变的妹妹头梳起来,在深夜里露出我的真面目。说实话,如果不烧伤的话,我的脸也许并不难看,这一点,我那残存的小半张脸可以作证,但这只是假设,这种假设是永远也不可能变成现实了。我对着镜子往伤处敷胭脂,这胭脂是我在一次跳舞时从老师那里偷来的,我记得那个给我化妆的老师曾经说过,我的脸敷不上胭脂,因为没有皮肤,也就没有皮脂,胭脂无处粘附。我抓起胭脂往脸上抹,胭脂无声地掉下来,桌上立即红了一片,真的敷不上啊,可是哪个演员上台不敷胭脂呢?尤其是我,如果我不借助胭脂上台,我肯定会把人家吓跑的,但我不能再像小学时那样,光着一张脸上台,小时候可以那样,长大了就不行了。看来,我想跳舞也许真的不现实,且不说我能不能跳舞,就算我真能跳,我也不能上台,因为我几乎无法化妆。

我不知道是长途跋涉和洗澡让我兴奋,还是敷不上胭脂的事实让我心里十分震惊,总之,我睡不着了,我慢慢揉烂了一盒胭脂,泪水滴在胭脂上,桌面被我弄得绯红一片。然后,鬼使神差地,我在子夜时分开始重写自己的作文。

我想,既然跳舞不行,科学家之类的显然也不适合我,因为我的成绩不太好。天文学家更不行,我一想起公转自转的问题就头疼。文学家也不行,我连作文都写不好,再说我也不爱好它。飞行员更不现实,人家都说,身上有疤的人,根本不允许上飞机。除此之外,我一时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理想,还有什么是适合我的理想,我本来准备写营业员写医生写教师的,但又觉得它们只能是职业,不能算是理想。思来想去,我突然想起曾经见过的一个裁缝师傅,他脖子上挂着软皮尺,手拿一把大剪刀,一剪子下去,崭新的布匹霍地变成两片,变成无数片,变成前襟后襟和袖子,那种大胆和果断让我既害怕又羡慕,于是我马上决定,长大后去当一名裁缝师,用自己的手艺去打扮每一个人。我写完了,把作文本轻轻放在母亲的床头,明天早上,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现我已经重新确定了自己的理想。

刚一上床,我就看见了一个人,她酷似母亲,但比母亲温和、慈祥,她衣衫干净整洁,面带微笑,她身上还有一股香味,不是化妆品的香味,而是食品的香味,像焙干的瓜子,像新出锅的米饭,像甜酒,还像刚洗过的衣服在大太阳底下晒干的味道。她对我说:“兰啊,你不要想那么多,你往前走就是了,你将来既不会去跳舞,也不会去当裁缝师,从你下地那天开始,你的路就在你的脚板底下,你在哪里,你的路就铺到哪里。”我正要问她是谁,她像太阳下的一小块冰一样,慢慢消失不见了。

似乎没睡多久,我就被母亲吵醒了,她挥舞着我的作文本,一脸的兴高采烈。“兰啊,这篇作文我可以给你打个优。”她大声说,“不是你写得好,而是你的想法很好,你真的想去当一名裁缝师吗?这很好,我支持你,你就应该去做一个朴实的孩子,不虚荣,不羡慕浮华,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幸福。打个比方,一个跳高运动员,他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一米八,结果他奋力一跳,跳到了一米九,他该是多么惊喜啊,可是,如果他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一米九,甚至定在两米,他还会有惊喜吗?没有,他有的只是沮丧。”

望着母亲,我想起了昨晚出现过的那个人,她肯定不是母亲,那她到底是谁呢?她跟母亲那么相像,想法却完全不同。

“你有姐姐或妹妹吗?”早餐桌上,我盯着母亲明知故问。

“没有,我只有一个哥哥,我连表姐妹都没有。”

“那么,她就是我做的梦了。”我这样想。

后来,我碰巧又看到了那个裁缝师傅,那个瘦瘦的中年男人,他无精打采地走在小镇的街道上,两边耳朵上各夹着一支香烟,手上提着很小很小的一刀肉,以及两个萝卜、一棵白菜,我心里有什么东西轰地垮了,我想起了我那篇作文,被母亲大加赞扬的我的理想,难道这个人的生活真的就是我理想的生活吗?难道我活着的意义就是向他靠拢吗?母亲为什么喜欢我去过他那样的生活呢?

我后来悄悄去问姐姐梅:“你的理想是什么?”梅那时已经在读高中了,她毫不犹豫地吐出三个字:“外交官!”我吓了一跳。“妈知道吗?”我又问她。“她当然知道了。”梅说完就低头去看书。她爱看书,而且口齿伶俐。

我又去问妹妹竹。竹也在上初中了,她只比我小一岁。“女翻译官!”竹不假思索地说。虽然才上初一,竹已经对外语显露出非同一般的热情,似乎那些字母和语法是她上辈子曾经见过的东西。我已经有点泄气了,但还是问了一句:“妈知道吗?”

“本来就是妈告诉我的,妈说我在语言上有天赋。”竹习惯性地白了我一眼,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得意。

我突然想哭,我跑到水池边,跑到那两个女人曾经议论过我的地方,她们说得对,长大了该有多痛苦啊,看来我现在已经算是长大了,因为我已经开始感到痛苦了。原来母亲早就看出来我不如姐姐,也不如妹妹,她给我定的标准远远低于她们,她早就知道我跳不到姐姐妹妹那么高,早就知道我不能当舞蹈演员,所以她一再暗示我要“学会面对现实”。

从这天起,我慢慢安静下来,我不再大喊大叫,蹦蹦跳跳,我微微低着脑袋,让我的妹妹头严严实实地垂下来,遮住我的大半个脸。我在“面对现实”的态度中读完了初中,读完了高中,又很平静地面对了高考落榜这个现实。

那个夏天,我有点茫然,好像我该走的路都走完了,前面突然没了路标一样。我回到奶奶家,奶奶说:“你别太担心,就在我这里好好玩,告诉你,有福之人不用忙,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急也急不来。”可奶奶这一套已经安慰不了我了,我甚至对她的安慰感到厌烦,光说这些自欺欺人的话有什么用呢?

燕也过来陪我,她考上了一所省属中专,全家欢天喜地,在当时,考上中专,意味着可以转户口,可以跳农门。燕很高兴,喜滋滋地对我说:“我终于可以跟你一样,不必插秧不必割谷了,你知道吗?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下到水田里去,等蚂蟥过来吸我的血。”

奶奶也在一旁说:“这就好这就好,城里就是好,你看看我们家的兰,她走城里大马路走惯了,昨天从车站走过来,这么点路,脚上居然打出了血泡。”我想声明我的脚上并没有血泡,可奶奶冲我使了个眼色。

“有什么好得意的,她怎么可能跟你一样呢?”燕走后,奶奶愤愤地说:“你是天生就可以不插秧不割谷的,你连这条路都不必走,她考取了又怎么样,考取了她也比你隔泥巴近。”

奶奶又开始自言自语:“人啊,千万别跟谁比一时的长短,以后的事情谁料得到呢?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我在奶奶的絮絮叨叨中扭过头去,看村里的山和水,我心里清楚得很,我跟燕并没什么不同,从小到大,我们在这些小路上奔跑,我们喝一样的水,吃一样的饭,我甚至还不如她,她马上会去读书,而我却再也没有书可读了。

同类推荐
  • 躲在衣柜里的时光

    躲在衣柜里的时光

    该怎么和你说呢,这日子会像是无数的日子在同一时刻聚拢在一起。而所有我想说和已说的、未曾言尽的岁月都在里面。我羡慕会歌唱、懂得乐器的人,羡慕在心中就可以种植一切的人,我们靠着在心底那点种植的东西存活,在阳光以外,我每和这大地上的任何一个人相逢,和他们的目光碰撞,我就遇见了你。我所能用的只有这字,我用它奏乐,用它渗入你所不认识的目光,用它闭上双眼,不断在记忆和现实之间散步。有时我从未预料过的东西会在一瞬间用它全部的力量跑出来,那是比杀戮更恐怖的事件。
  • 夜还年轻

    夜还年轻

    《夜还年轻》关注的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的爱情,人性的挣扎和对自我的寻找。
  • 那些个黄昏与黎明(二)

    那些个黄昏与黎明(二)

    本来分红现场一直很安静,让四队的人一搅和,秩序有点儿乱起来。有人随声附和,开始称赞起四队的队长来。戴队长坐不住了,“四队种的是啥地?我们都是沙溜子、王八盖子地,还能打多少粮?叫我当四队队长,保准比他分得多!”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还是抱怨戴队长没本事,不像四队队长有脑瓜儿,上年秋天就动员家家搭新炕,队上又统一供应新土坯,把旧炕坯和炕烟土全部运到粪坑里沤肥,第二年运到地里的肥料顶多少年上的粪。戴队长急了,“那好吧,谁愿意当谁当,我不干了!”他忽地站起来,两手推搡开身边的人,三步并作两步推门而出。
  • 愿你不被生活辜负

    愿你不被生活辜负

    《愿你不被生活辜负》是超人气暖心作者钱饭饭的首部作品集,钱饭饭的很多文章在微博、微信千万次转发和阅读,感动并温暖陪伴了无数人。《愿你不被生活辜负》里记述的是毕业的姑娘的故事,关于奋不顾身地投入、关于孤注一掷地勇敢、关于歇斯底里地坚持,你在哪一个故事里看到了自己?毕业的那年夏天,亲爱的姑娘们一个一个离开,原以为青春就此散场。但几年之后,一群姑娘迎面走来,或明媚,或洒脱,或安静……她们熠熠发光、她们光芒万丈……作者以真实人生和故事为出发点写了20个毕业后的姑娘的故事……
  • 大地之眼

    大地之眼

    从密林里看湖,船只从一片叶子驶向另一片叶子。——题记,眼镜蛇是世上最无耻的蛇。它大概想成为这片湖滩的唯一主人,竟然反目为仇,狠狠咬了牛子一口。牛子去年就认识了这条蛇。牛子老了,话也多了。他给它讲了好多故事,鄱阳湖上“百慕大”的故事,沉海昏起吴城、滂鄡阳浮都昌的故事,英国佬在姑塘设海关的故事,鳡鱼精完吞日本运输舰的故事……他还学着都昌的杨八斤,吊起眼皮,抖动深深凹陷的眼眶,翻起眼白,抽搐颧骨上的肌肉,唱了一段段鼓书。那时,孤独的眼镜蛇是牛子的忠实听众。
热门推荐
  • 有间书坊

    有间书坊

    他家世显赫,天资不凡,十四岁即任弘文馆待诏,是别人口中的天之骄子,却偏偏远离官场,独居杭州,不与人往来;她是芥堂掌舵人,金牌女书商,看透世情,身负振兴家业之重任,却活在家族遗传病的阴影中,人生一片黑暗;一个外表风光无限,内里却早已尝尽孤独,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一个看似世故而坚韧,实则天真而柔软,害怕有天成为旁人负累;当面冷心热、傲气十足的他遇上冷若冰霜、孤僻强势的她,他的世界有了伴,而她看到了未来。
  • 种田修仙的幸福日子

    种田修仙的幸福日子

    【前方高能,不喜慎入!!!】齐清涟估计是最倒霉的修士了......花了一千年的时光好不容易修到了渡劫飞升的境界,挨过了九重天雷,正要飞升仙界,开启那高大上的神仙日子时候!尼玛倒霉催地被从天而降的火球给砸进了空间隧道,落到这个鸟不拉屎的莽荒大陆。一身修为归零不说,还被强制性地绑定了一个辣鸡地不能再辣鸡的鬼系统......硬逼着娇滴滴,一身修为全废的她去帮助这个未开化的兽世进入文明时代,要不然就会被抹杀。好吧,不就是教化一群未开化的野兽么?姑奶奶她忍了!只是身边一大群围绕着她,要她生崽的美男是个什么鬼?哎,那个遛鸟的美兽男,麻烦你穿上衣服好不啦!
  • 脑洞禁区

    脑洞禁区

    本书架构“烧脑、有趣”,带神话,民间等多种元素,打破现有小说故事的常规,十分新奇!
  • 甲申闻见二录

    甲申闻见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供货商是主神

    我的供货商是主神

    唐辕被主神选中,然而还没成为轮回者呢,就突然发现自己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名为“720安全卫士”的未知程序,把主神当成病毒给“杀”了,同时还将主神的某些功能给剥离出来并安装到了他的脑海里……他可以在主神那里兑换物品,也可以利用主神前往各个轮回世界……从此,他成了一个不受主神限制的“轮回者”……然而他并不想成为什么最强王者,也不想成为什么曰天曰地曰空气的浑身是肾的标准男主……他只想成为一个奸商,在各种各样的世界里和各种各样的人做交易……而他的供货商,是主神!【无敌流,轻松向,不虐主】【书评区一旦有无故骂人贴,粪青贴,直接删除+永久禁言,别问我为啥,我不想说。】
  • 华严经决疑论

    华严经决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喜劫良缘:嫁给东厂都督

    喜劫良缘:嫁给东厂都督

    梁京城最近出了两件怪事。第一件事情,一年多前被御医诊断已经死掉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入殓下葬的安国公嫡女沈青黎竟然又活过来了。第二件事情,这个沈青黎一活着回来,就拦住了东厂大都督陆淮起的去路,自荐枕席,要给他一个公公做妾。陆淮起一直觉得他一个男人冒充公公当上东厂都督已经够奇怪了,可他新收的小妾似乎比他还要奇怪……
  • 心灵延续

    心灵延续

    心理者,需内心强悍,先炼己,后助人,方可称为心理者。然人心变换只是瞬息,本就不可掌控,为此心理只为无限探索人之心灵。
  •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读心理故事,品心理智慧,用最短的时间最全面地了解心理常识,心理入门,人际心理,职场心理,爱情心理,调节情绪,透视人心,操作心理,搭建人脉。
  • 修邪

    修邪

    一道白色遁光飘然降至城主府外,落下一个白发白袍的老者,老者手持拂尘,仙风道骨,一身卓然仙气,望之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