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1400000001

第1章 生命只是一次远行抑或告别

2017年,我与故乡准格尔又做了一次深情的“告别”。这一年,我50岁。

女儿楚楚在英国读完本科、硕士后,她的母校华威大学商学院录取她攻读博士学位,她将又一次开启人生的远行。当年我就是在父母无尽的不理解和忧伤中背对故乡,一路南行的。若干年后,当我的父母为他们的儿子庆幸和自豪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远行”或许也是一种美好的亲情守望。我选择学医和终生坚守医疗行业与父亲是一名医生有关,他对专业的孜孜以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对我影响非常大,这也是我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而女儿似乎受我的影响也颇大,她的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博士的课题方向也与医疗政策和医疗制度设计有关。由此,我觉得职业选择或许也是一种“宿命”,一个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冥冥之中是命运的安排。女儿这一次远行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已经非常坚定地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个人发展和未来居住地的选择上也与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她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不再是事事都需要和父母商量的孩子,她是真的长大成人了,终将成为被放飞的风筝,行走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她的时间和空间再也不能被父母掌控,也不应该被父母掌控。以后的日子里,父母更多的可能是远远地欣赏和惦念,默默地牵挂与祝福。为此,我特地让她在远行之前和我回到故乡,回到我的出生地,回到我少年时代曾经生活过的角角落落。这既是对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做了一次观光,也是我对自己的成长历程做了一次温情的回忆,更是想让女儿永远能记住自己的家乡,永远能忆起祖先和父辈们的沧桑。

我的先辈大概在清光绪九年(1883)前后,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缺少耕地、连年灾荒(有民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为证)的山西省忻州河曲县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谋生,当他们看到一个叫做蒙家敖包的地方有一处山坡土质坚硬,且附近有一眼泉水,便在此挖了两孔土窑洞落脚安身,自此开启了家人们在内蒙古的漫长生活。

我出生在一个叫新窑湾的小村庄,那里地广人稀,基本上是一个山坡住着一户人家,记忆中除了跟着爷爷满山坡放羊以及和母亲、姐姐挖野菜,对于童年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记忆。6岁的时候,跟随做乡村医生的父亲到了一个叫黑岱沟的小镇,在那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从到准格尔旗第一中学读高中开始,黑岱沟就成为我人生中愈来愈远的记忆。每每想起曾经住过的土窑洞、安静的小院、父母忙碌的背影以及和姐姐、弟弟、妹妹的嬉戏打闹,都倍感温暖和亲切,这也成为我一路前行的精神动力和心灵滋养。

1998年,我偕妻子和女儿移居广东,这是自我们的先辈走西口到内蒙古后,第一个家庭整体离开内蒙古。现在想起来,这可以说是一次有勇气、有担当的迁移。想当初怀抱梦想、一路南下、执著前行,曾经有过的青涩与艰辛、无奈与迷惘,今天都沉淀为人生的淡定从容,宠辱不惊。在内蒙古30年的成长经历和在广东20年的人生历练,铸就了我的人生的个性和生命的品质,也让我体验到作为一个男人是应该如何的饱经沧桑和泪流满面。

在我从事医院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过程中,当有些朋友得知我爱好文学,且曾有多本作品集出版时,便想看看我曾经写过的东西,想了解一下我曾经的心路历程,加之自己确已年过半百,似乎也该来一次“人生总结”。几经思考,觉得还是应该把这20多年来写下的一些东西再回味一下,于是选取部分作品形成了这本《从北向南》的选集。

从1990年参加工作到1998年离开内蒙古,我一直在故乡的一家医院从事管理工作。移居广东后,又先后在3家医院从事管理工作,直到2007年彻底离开“体制”。17年来在央企医院、公立医院和中外合资医院等不同体制里的成长经历,在北方和南方不同环境中的生活轨迹,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赋予了我多彩的生活体验。从2007年创办医院管理咨询机构到2017年整整10年,这10年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的每一个省区市、大部分的地级市以及500多个县,近2000次的飞行,300多万公里的行程,我为230多家医院提供管理咨询,为500多家医院提供内部培训,累计授课超过1万小时。创业这10年,更多的是学习、成长、见证与感悟,尤其是作为一名咨询顾问,我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人们的生存状态,反过来再从别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这样就能在一路前行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展现人生的价值。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回忆录《一个旁观者的历险记》(中文译本名为《旁观者》)中把自己比喻为一个“旁观者”。他这样描述旁观者:“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并反复思考——他的思考,不是像镜子般反射,而是一种棱镜片式的折射”。我们的现实生活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形:想深度地参与现实生活,却很可能被现实生活远远地抛弃;想远离喧闹与嘈杂的现实生活,却又因莫名的孤独而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寻找一种虚伪的安全。我们试图努力与现实为伍,但又不想随波逐流;我们想拼命参与现实,但又不想留下伤痕;我们想逃之夭夭,却又不甘寂寞。所以,不管物质生活如何丰富多彩,并不能给人一个安宁的内心和充裕的精神世界。而文学艺术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既可以填充极度贫乏的生活,也可以平衡过度富裕的生活,最终让我们的心灵充盈而丰满。阅读与写作陪伴我度过了青春期,走到了中年,它给予我最大的帮助是逆境时不孤独,顺境时不张扬。这也是从我爱上文学那天起,不论生活如何变化,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经常要拿起笔来写下心得的习惯始终未曾改变的重要缘由。

选集中的这些文字,时间跨度比较大,有些文字今天读来自己未必能赞同当时的观点,但作为一种回忆,我并未做修改,我希望当年的我能够一直就在那里存在着,因为于过去、于现在乃至于未来,我都是无怨无悔的。

既然已经年到半百,那么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必然会有所调适,为兴趣和快乐而生活,应该是年过半百之后的状态与追求。50岁之后的人生就应该行走在山水间,游走在文字中,亲近自然,温暖灵魂。

我相信缘分,愿有缘读到我写下的文字,并能产生些许共鸣的朋友们能一起分享人生的欢乐与忧愁、幸福与悲伤。

一切随心随缘随喜。

2017年10月于广州

同类推荐
  • 王火文集·第十卷:九十回眸

    王火文集·第十卷:九十回眸

    《王火文集·第十卷》以“中国现代史上那些人和事”为主题,是作者在不同时间陆续发表在报刊、杂志等刊物上的纪实文章的结集,内容均为回忆旧时经历和见闻。全书上下两卷共十辑,分为“早年记事”、“师恩难忘”、“日伪罪恶”、“春秋钩沉”、“时光流转”、“情感记忆”、“掉亡伤逝”、“海外人物”等八个部分,为作者接触过的百余个人物的事迹,涵盖中外,其中涉及很多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的第一手见闻录。早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火就曾采写过南京大屠杀审判日本战犯及汉奸,发表了许多抨击时局的特写通讯,还采访过胡适、于右任等多位名人;作者父亲是爱国烈士,不幸在汪伪政权下遇难,书中有多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怀念。
  • 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村松园图文集

    本部作品集收录了日本画大家上村松园的12篇艺术评论和记叙文,内容涉及其艺术观、创作轶事、心路历程以及游记等。上村画笔下的人物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而她的随笔也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对传统的风俗充满怀恋,对喜爱的事物锲而不舍,对艺术的领悟触类旁通。透过上村之笔,我们定会对日本画以及她所追求的美的艺术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八千湘女上天山

    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立志改变自古以来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内容丰富,笔力深厚。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怀旧和终结

    怀旧和终结

    西方全球化的胜利喧嚣,正在引起怀疑、反感、厌倦和愤怒。同这种喧嚣音调不和并且显示出深层持久力量的,是在反思中的怀旧。美国著名学者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在以他为主撰写的《自由主义的终结》的绪论中,半是惶惑半是嘲弄地提出一个令世界为之一惊的严肃问题:“我们这个时代这么快就进入怀旧的时代了吗?”一般地说,“怀旧”很容易被理解为倒退,在人类历史中未必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概念。但是西方全球化的进程却使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含义:否定西方全球化的现实。
热门推荐
  • 御爱腹黑贤妻

    御爱腹黑贤妻

    【这是一部嫡女奋斗史,也是一个把傲娇冷爷打造成绝世好男人的故事。】楚芊芊病了,痊愈之后因祸得福,会下厨,也会给人看病了。曾因八字不好,被渣爹抛弃,后又因八字太好,被渣爹请了回去。但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懦弱无能的“她”。要她嫁人?可以呀。先把她娘亲的嫁妆吐出来,再把那个恶心的嫡母赶下台,还有那些企图抢她亲事的小白花——“你让一下,我来。”不知何时,他站到了她身后,搂紧她腰身,宣告天下,谁欺她、辱她、害她,他就灭了他。看着这个连天子都惹不起的男人,心中淌过一阵暖流,但她后退一步,坚定地说——“要我嫁你不是不行,不过先说好了,我不在乎你是不是处,但婚后我绝不跟别的女人共享一个丈夫。你答应,我就嫁;不答应,我就逃!”逃?他掐住她下颚,“臭丫头你给爷逃一个试试?”(本文主打女主的幸福生活,一对一,宠文无虐,求收藏,求留言,求带走!)推荐自己的完结文:重生复仇爽文:《宠妻无度之腹黑世子妃》微推理甜文:《侯门春色之千金嫡妃》
  • 波澜升起

    波澜升起

    自大夏一统天下已有二十五年,在这看似太平的国家里,其内部早已暗潮汹涌,在这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敏感时期帝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事足以影响如今帝国朝堂格局,同一时期北方四国迅速的统一建立了北魏帝国,北凉与帝国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断的上演,世子殿下回到北凉不久替父又走了一遭江湖,且看他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通透,看他如何世袭罔替,且看他如何挑的起北凉重担,且看他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又如何坚守北凉防线使帝国免遭厄运。
  • English Stories Orient

    English Stories Ori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了把官

    当了把官

    全厂职工大会从下午两时一直开到五时,也没有立刻结束的迹象。要是往常,人们早就溜得差不多了。可今天,谁也没有借上厕所或其它什么理由中途离去,全场秩序井然。阿明坐在靠侧门的地方。这里是害怕开会的人的必争之地。阿明通常比别人早进会场几分钟,自然很容易占领这里的一席之地。早到几分钟,早退一两个小时,不是很划得来吗?这会儿阿明可没心思开溜。刚才迟厂长关于陶瓷厂经济形势的报告很吓人。从这个月起,不仅不能指望发工资,而且还要有百分之八十的职工下岗,每个月一百三十元的生活费。
  • 逆转封圣

    逆转封圣

    原地球名牌大学毕业的柳振,因一场火灾阴差阳错的穿越到文元大陆这个读书人主宰的大陆,且看柳振如何凭借地球记忆成为名动文元大陆儒道帝圣。ps:读者交流一群:646142872
  • 农家俏医女:捡个夫君来种田

    农家俏医女:捡个夫君来种田

    一朝醒来,天朝最强中医世家传人成了软弱可欺的小农女,娘早逝爹有顽疾,家徒四壁不说,还有大堆极品来袭?滚开!没钱没屋咱就动脑子发家致富,治杂症,卖草药,修新房,撩正太,顺带手撕绿茶婊爆炒白莲花,小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爽~只是,这只突然出现的大妖孽是什么鬼?她的软萌小奶狗呢?!大妖孽贴脸:“媳妇别急,咱们这就造个你喜欢的,如何鸭?”“滚!”“好,爷就喜欢跟媳妇一块滚~”吹灯,扑倒之。
  • 娇女训夫记

    娇女训夫记

    作为一个养女,魏语芊位置摆的非常正,只想好好的逗养父母开心,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小绵羊就好。奈何,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直到遇见了某个人。在他的百般挑衅下,魏语芊直接化身为狼,笑面狼。从此,虐渣加收拾某人,就成了她的日常。只是,谁能告诉她。这突然间踢都踢不开的某人,又是怎么回事啊?
  • 浪子风流说元曲

    浪子风流说元曲

    也许我们心目中元代及元代文人是这样的——统治腐败,冤案遍地,起义不断;科举被废,做官无望,十儒九丐,苟延残喘。实际上,元代和元代文人也是这样的——赋税轻,衣食足。走入戏台瓦舍,谱通俗元曲,做个铜豌豆、水晶球,也任性,也风流;回到家,竹篱茅舍,扫雪烹茶,当个风月主人;结诗社,开书会,讴歌亡宋,抨击元朝,放浪湖海,把鱼竿逍遥游。元代文人,穿梭在市场、乡场、官场;玩的是文化,是文学,也是人生。是浪子、是隐士,也是斗士。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