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1500000002

第2章 金庸

稀奇古怪

黄蓉想出来的食谱稀奇古怪,而作者金庸先生的饮食习惯却很正常。

“我和蔡澜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都很相同。只是对于吃的,他叫的东西我一点也吃不惯。”有一次和金庸先生去吃广东粥面,他就这么说。

海鲜类金庸先生也没有兴趣。他爱吃肉,西餐牛扒绝对没有问题。一起去旅行时,到中国餐厅,他喜欢点酸辣汤,北方水饺也吃得惯。

上杭州餐厅和沪菜食肆,金庸先生不必看菜单,也可以如数家珍地一样样叫得出来。

至于水果,金庸先生最喜欢吃西瓜。这也是江浙人的习惯吧。我小时候就常听家父说他住上海的时候,西瓜商家是一担担买来请伙计吃的。不这么做就寒酸了。当年没有冰箱,把西瓜放进井里,夏天吃起来比较冰凉。

说到酒,据说金庸先生年轻时酒量不错,但我没看到他大量喝。来杯威士忌不过不加冰,净饮倒是常见。

近年来他喜欢喝点红酒。每次脱下眼镜后细看酒牌,所选的酒厂和年份都不错。有时喝到侍者推荐的好酒,也用心记下来。

吃饱了饭,大家闲聊时,金庸先生有些小动作很独特。他常用食指和中指各插上支牙签,当是踩高跷一样一步步行走。

数年前,经过一场与病魔的大决斗之后,医生不许查大侠吃甜的。但是愈被禁止愈想吃。金庸先生会把一条长巧克力不知不觉地藏在女护士的围裙袋里面。自己又放了另一条在睡衣口袋中,露出一截。

查太太发现了,把他睡衣口袋中的巧克力没收了。但到楼上休息,金庸先生再把护士围裙袋里的扒了出来偷吃。本人稀奇古怪。不然,他小说中的稀奇古怪事又怎么想出来的呢?

和查先生吃饭

我们最尊敬的大师查良镛先生八十岁了,胃口还是那么好,真不容易。但是对食物,有固定的那几种,不像我那样什么都尝试。

“我和蔡澜有很多同好,吃则完全相反。”查先生曾经那么说。

查先生大方,曾经邀请我欧游数次。有一回在伦敦,我建议到黎巴嫩菜馆。吃了生羊肉,各类香料用得很重的菜。查先生微笑地陪伴着,坐在露天茶座,天气热,额上流汗,不举筷也不作声。当时我见到了真是不好意思。从此一块吃饭不敢造次,永远是由他决定吃些什么。

查先生为江浙人,当然最爱吃江浙菜。广东菜也能接受,但只点大路(注:粤语,“大众化”的意思。)的,像蒸鱼、炸子鸡等等。北方人喝的酸辣汤也喜欢。

粤菜馆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家,港岛香格里拉酒店的或者国际金融中心的,吃惯了较为安逸。

至于日本料理,会来金枪鱼腩、两块海胆寿司、一大碗牛肉稻庭面。铁板烧也经常光顾。

说到牛肉,可是查先生的至爱。西餐店的一大块牛扒,吃得不亦乐乎。

每回都是查先生埋单。有时争着付,总会给查太太骂。总过意不去。但有一次,倪匡兄说:“你比查先生有钱吗?”说得我哑口无言,只好接受他们的好意。

查太太一直照顾着查先生的饮食。查先生年纪大了,医生不让吃太甜。而这刚好是查先生最喜欢的。我每次和他们吃饭,买了数瓶意大利MOSCARTO D'ASTI甜葡萄汽酒孝敬。查先生喝了对味,查太太也允许。就不再喝我们从前都喜欢的丹麦威士忌了。记得当年一起吃饭,都爱叫一杯,查先生只在中间加了一块冰。白兰地倒是少喝了,这点与倪匡兄又不一样。他只喝白兰地,不懂得威士忌的乐趣。

席上,倪匡兄总是坐在查先生一旁,他们两位浙江人叽里咕噜。大家记性又好,把三国水浒人物的家丁名字都叫得出来。

常客之中有张敏仪,她也最崇拜查先生。每次相见都上前拥抱他老人家一番,才得罢休。也知道查先生最吃得惯江浙菜,常在上海总会宴客。那里的菜已不用猪油,但火筒翅是这酒家创出的,又香又浓,查先生喜欢。查太太与我则注重环保,不尝此味。

熏蛋也做得好。查先生喜爱的是饭后的八宝饭,煎过的最佳,一定多吞几口。

也不是所有的上海菜都合老人家胃口。曾经到过一家老字号,做出来的都走了味。查先生发了脾气,从此我们就不敢建议到那家店去吃了。

也有一回来了几个国内的名厨,表演淮扬菜。大家吃过之后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查太太带我们转到那酒店的咖啡室,叫了几客海南鸡饭,查先生吃了才笑了出来。

每到一处,总有酒店经理或闻风而至的书迷带着金庸小说来请查先生签名,老人家也来者不拒。兴之所至,还问来者之名,用来题上两句诗。这种即兴的智慧,更令大家佩服到极点。

“天香楼”还是最信得过的杭州菜馆。查先生进餐地点大多数集中在他居住的港岛,不太过海来吃。但“天香楼”是例外。每次去,都叫老伙计外号小宁波的过来点菜。查先生如数家珍:马兰头、鸭舌、酱鸭为前菜,接着是烟熏黄鱼,或熏田鸡腿、炸鳝背、咸肉塌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东坡肉、富贵鸡、云吞鸭汤。

正在等上菜时来杯真正的龙井,啃白瓜子。食前上一碟酱萝卜,也极为精彩。这里的绍兴酒一流,查先生就不喝洋酒了。

吃得饱饱,最后上的酒酿丸子。里面还加了杭州少有的草莓,色泽诱人,酒糟味浓,可口之极。查先生爱的,都是甜的。

到了夏天,查先生最喜欢吃西瓜。我也曾冒着被查太太责备的危险,从北海道捧了一个特大的。全黑色,打开了鲜红,是西瓜之王。查先生也很乖,只吃几小块。

秋天的大闸蟹当然也吃。常在家里举行蟹宴,查太太一买就是几大箩。她本人也极为喜欢,但为了给查先生增寿,戒食之。拼命劝人多来几只,自己不动。查先生其实对大闸蟹也只是浅尝,喝得多的是那杯加糖的姜茶。

一次刚动过小手术,查先生在家休养。咸的当然是一点也不能碰,每天三餐只吃不加盐的蒸鱼。有日夜三班的护士照顾之下,身体复原得很快。

差不多恢复健康时,照样不准吃甜品。查先生偷偷地把一小条巧克力放进睡衣口袋,露出一小截来,给查太太发现了没收。甫入睡房,查先生再从护士的皮包中取出一条,偷偷地笑着吃光。

何铁手

在墨尔本查先生的家里作客时,刚看完新出的大字版《碧血剑》。

“你最喜欢书里哪个女子?”查先生问。

我毫不犹豫回答:“何铁手。”

查先生笑盈盈:“想想,何铁手的确不错。我也是蛮喜欢。”

《碧血剑》里,男主角袁承志的身边出现五个女人。他说过:“……论相貌美丽,言动可爱,自是以阿九为第一,无人可及。小慧诚恳真挚,宛儿豪迈可亲。青弟虽爱使小性子,但对我全心全意,一片真情……”

对何铁手的印象,总是“艳若桃李、毒如蛇蝎”这八个字。当然,何铁手身为五毒教教主,没遇到袁承志之前的生活背景,一定令到她那么古怪。自小为了练功,给父亲斩下一只手掌,本来更应变得不近人性才是。但个性开朗,这种女子娶了之后才不会有麻烦。

何铁手是个好学之人,见到功夫比她强的袁承志就一心一意要拜他为师。对他的那几个女朋友都叫师母,解开她们的醋意。

何铁手虽然只剩一臂,但书上说她凤眼含春,长眉入鬓,嘴角含着笑意。约是二十二三岁年纪,目光流转。又说她说话时轻颦浅笑,神态腼腆,全然是个羞答答的少女。

金庸小说的男主角,往往对女人优柔寡断,常被他喜欢的小气鬼女友打一巴掌,脸上出现红红的五指掌印。袁承志也不知爱谁才好。

还是何铁手干脆,大胆向他提出:“师父啊,这世上男子纵三妻四妾,事属寻常。就算七妻八妾,那又如何?”

她叫袁承志把他爱过的女人都娶了,但她自己却不敢表白情意,做他的五奶。看得读者为她惋惜不已。

“和袁承志睡睡,那多好!”我说。

查先生点点头:“你这个建议很有趣。反正依照她的性格,不会在意。”

叽里咕噜

上午九点五十分的国泰航班,直奔韩国首都首尔。汉城改了这个名字,总是叫不惯。

到铜锣湾去接倪匡兄嫂,过隧道,时间还早。没什么车,交通畅顺,倪匡兄称赞公路的设施。到了机场,不停地说伟大,伟大。对于我们这种已经看得麻木的人,听着他的称赞也觉得不得了,伟大,伟大!

各自过关。倪匡兄嫂已是美国公民,但没带香港身份证,不能排永久居民那一行,和洋人游客混在一起慢慢等。

走进候机楼,有三鲜包、豆浆、三文治、面包等早餐。倪匡兄爱吃粥,吃了三大碗皮蛋瘦肉粥。又称赞伟大和好吃。

闸口在七十一号,需乘无人驾驶火车。我问要不要租一架电池车送他,倪匡兄摇摇头。到达了才知遥远:“我在旧金山十三年,加起来也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

广东谚语说“文人多大话”。大话者,谎言也。路途遥远的形容,我只觉得是文学夸张而已。

查先生夫妇也到了。老友见面,聊个不停。

没有遇到不稳定气流,在机上又吃吃东西喝喝酒,看了一部电影,很快抵达首尔。

十二月天,当地气温只有零下一至三度。查太太为查先生准备了一件很厚的皮大褛,头套的边缘有兽毛,穿起来像个爱斯基摩人。倪匡兄穿件轻巧的羽绒外衣,也够温暖。

从机场到市中心要一小时。一路上倪匡兄看到很多旷地,说韩国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汉江江水清澈,他对这个从来没到过的国家印象良好。

查先生对韩国历史了解很详细,倪匡兄的记忆力也好。用上海话谈论,谈得很开心。

“很久没看到你们两人叽里咕噜了。”查太太说。

查先生笑着说:“我讲什么事倪匡都搭得上嘴。他对历史的批评是严厉的,也够胆识。别人虽然也讲上海话,但不能和我叽里咕噜。”

刁钻

陪同查先生到台北参加“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究会”,为期三天。

大会在台北图书馆举行,由汉学研究中心、中国时报和远流出版社主办。有来自中国、日本、以色列、法国、美国、荷兰、越南、瑞士、澳洲的学者共两百多名出席。

大礼堂的旁边附设展览,主题为侠者风貌。展出许多年来金庸小说的各种版本,包括原著的、盗版的和最近线装版。另介绍电脑网络,集中了作者的一切资料。

先把发言的学者的论文交出,事先让参加者阅读。然后每篇论文再以十五分钟的时间作更深的报告,再由另一位学者以七分钟来讲评。最后由大家自由发问,金庸先生自己讲几句话终结。

研讨主题有:一、作品分析与人物研究;二、社会、政治结构研究;三、宗教信仰、民俗及文化研究;四、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数学等探讨金庸小说。

在第一天,数学家洪万生研究了“全真道观与金元数学”。这位台湾师大数学系的教授引述了古代文献,指出《射雕英雄传》中讲过的一套数学理论应由李治发明,李治是离开黄蓉几十年之后才出现的人物。

查先生很虚心地接受学者的指正,说今后的版本将作修改。

事后和查先生一齐吃饭时,他调皮地说:“也许是黄蓉先想到,后来才传到李治的耳中去的呢!”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稀奇古怪,都是作者一个人的幻想,也就是说都是他本人。有个在座读者曾经出过刁钻的问题:“要是黄蓉考联考(香港的会考),她的成绩会如何?”

查先生笑笑:“成绩怎样不知道。有一点能肯定,那就是黄蓉一定会出猫(广东方言,即考试作弊)。”

金庸茶馆

金庸先生这次去台湾卷起的旋风,让市民在每天听市长选举的疲劳之中得到闲情。

传媒除了电视、报纸和周刊之外,还有一种香港还没有的报道——是由世界各国的金庸迷上网,同时向作者发问问题。

过程是这样的,《中国时报》副刊中每星期有一版《金庸茶馆》,发表学者的阅读心得,并集中网友资料刊出。在十一月七日星期六那天,由《中国时报》、中视二台、远流出版社的网站举办电视节目:《夜探金庸茶馆》。

曾在茶馆中发表过文章的专家三百多人得到邀请出席。电视直播这两个半小时的集会。不能来的人可以一面看电视,一面上网,网址为 Yons.直接来踢馆吧。

金庸先生坐在台上,主持人黎明柔拿着无线麦克风到处跑让现场观众发问。间中台上落下一片银幕,打出网友问题,由最多人发问的问题排列而下,一下子数百条之多。金庸先生笑着一一应付。

从前我们读完一本小说,都觉得颇有心得,想发表一下意见,但没有门路。科技的发达令同好集中在一起,大家都不寂寞了。尤其是身在海外的读者,能一下子和那么多人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

上网次数的统计已超过三十三万。金庸旋风那几天每日有一万人上网,茶馆那晚更是打得爆掉。

网友都有别号,什么令狐情人之类。负责收信的工作人员也各有名称,像茶馆店小二、风骚掌柜等。我有机会看到风骚掌柜本人,长得高高的还蛮漂亮。网友与她不见面,但也能感觉到。

两个半小时的集会很快完毕了,观众全体拥到台前要求签名,一时应付不了。查先生兴致大增,请大家排队,一一签之。真是名副其实地签到手软。

新旧版本

学术研讨会的同时,有趣的是“金庸小说版本展”的举行。

先是展出作品首印剪报。在最早的连载于《新晚报》的《书剑恩仇录》至《明报》的其他作品的剪报中,除回目外,每日附有小标题,并有云君插图。

“云君是不是早一天读完才画的?”我问查先生。

他回答说:“不。当天要写什么,打电话告诉他大意。文字和插图同时刊出。”

再下去是旧版绝版书区。是我当年读过那本薄薄的书籍,每星期集后出售。这部分也包括台湾禁书时代的版本。

另有金学研究丛书和在《中国时报》副刊中的《金庸茶馆》集成的书籍。

海外译本中有泰文、越南文、英文到最近的日译版。漫画金庸里有早在一九八四年区晴的作品。多媒体展示中金庸展出电视连续剧、电影、电动游戏、网站、舞台剧、有声书的海报、剧照和各种其他资料。

学术研究会中,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林保淳还发表了他的论文——《金庸版本学》。

在一九五九年,台湾实行了“暴雨专案”,全面查禁与共产党有关的书籍。一听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即刻联想到毛泽东词中的“射雕”,马上禁止。这时盗版版本出现,把书名作者名都篡改掉,《射雕英雄传》变成《萍踪侠影录》,作者是绿文。欧阳生的《至尊刀》就是《倚天屠龙记》,该书的人物名字也改了,张无忌变成葛万阳。《鹿鼎记》则改为《神武门》。真是荒唐。

金庸经过十年修改,新旧版本有何不同?

林保淳的论文是下过苦功研究的。举出:一、文字修辞的新旧版本对照;二、情节的改变;三、历史意识的强调;四、金庸版本学的意义何在等等。并非一般的戴高帽,可读性极高。

学术研讨会

参加金庸作品学术研讨会,有一点和其他会议不同的是,在网上的网友也能得到第一手资料。

会议进行中,网络记者不停地将各位学者发表的言论打成文字输出,世界各地的金庸迷即刻在网上看到。英文的研讨会也许采取过这个方式。中文的,这应该是首次吧。

研讨会分九次进行,每次讨论三篇论文,共三天。每次有一名著名学者当主持,评介及控制时间。最后一场圆桌会议由观察员发问。

金庸先生天天出席,直接回答疑点。这是学者们最高兴的事,他们说从前讨论已经去世的作家或科学家,死无对证。

武侠小说能成为各路学者的讨论对象,是件认真的事。刘绍铭讲《鹿鼎记》的英译、张小虹问金庸情是何物、Metr Shahar说小说中的“气”、Robert Chard的草菅阶层军事研究、柳存仁讨论全真教等等。

学者林富士的《武侠世界中的医者》中提出,像周伯通的双手二用,实际上是极有可能的事。这位学者曾经临床实验过左右脑中间被切除的病人,发现他左脑想上街,一直穿衣;右脑想休息,一直解纽扣。

还有一位学者讨论“不伦之恋”。问及道德水准,金庸先生回应:“凡是法律规定的乱伦是不可行的,其他像教授和学生的恋爱没什么伦与不伦。”

另外有许多是以比较文学的观点来看作品,经常引述一些很偏门的外国作家理论,听起来就相当地沉闷。我个人对比较文学有偏见,认为要比较的话,自己的小说比较别人写得好就是。金庸先生笑笑,私下对我说:“上次去美国科罗拉多开的学术研究也有许多是比较文学的讲者。六个女生出来讲,个个都比较漂亮,所以不闷。”

射雕英雄宴

和金庸先生来台北,我是名副其实的“掹车边”(广东方言,即“搭顺风车”的意思。)如果说有点小贡献,那就是促成西华饭店主办的“射雕英雄宴”。

事先远流出版社社长王荣文打电话给我,说出这个构想,要我组织一下。就找到了“镛记”的老板甘健成。

甘老板拍心口:“你说什么都听你的。”

这个承诺可不简单。我在他那里把菜试了一次又一次,忙得他团团乱转。

最担心的是西华饭店的主厨不能配合。甘老板先派弟弟来台一次视察环境,发现当地大师傅烧的是粤菜,都是由香港来的。而且还在“镛记”的大厨手下拜过师。一切便容易解决。

材料问题,甘老板亲自来台北的街市看过,就地取材可也,只担心做“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金华火腿了。这一道菜最刁钻,是黄蓉引诱洪七公的绝招。要把豆腐镶进火腿之中煮出。不被压扁吗?这是读者即刻想到的。

甘老板和我研究了又研究,最后结论是依足书上写的,不会离谱。先把整只金华火腿在三分之一处开了盖,再用电钻挖出二十四个小洞。用雪糕器具扒出圆形豆腐,先以火腿汤浸数小时再镶入火腿之中,铺上三分之一的盖。整只放入大蒸炉中炊之。上桌时掀开,热腾腾地挖豆腐来吃,十二人每位两粒。至于火腿,按照书上所讲——弃之不食。

酒由西华饭店调配,称之“九花玉露液”,取自黄药师之配方。其他菜港台二地合作,计有“英雄豪杰响叮当”、“矫若游龙掷金针”、“玉笛谁家听落梅”、“荷香飘溢叫化鸡”、“驼山西毒五蛇羹”、“北丐降龙十八掌”、“岁寒三友聚一堂”、“独步天下蛤蟆功”、“桃花岛上百花开”、“碧海潮生曲”。

宴会一开,连台北市市长候选人王建煊和马英九等人都引来。算是厉害。

金语录

金庸先生这次在台湾回答记者的问题,有些是值得录下的。

关于射雕:并非毛泽东首创,汉时李广即有射雕之名。唐朝王维诗中有云: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关于电视剧《神雕侠侣》:制作人把黄蓉也改为坏人。这好像我把儿子放在人家家里寄养,这个人天天打我的儿子。看得心痛。

关于自传:根本就不值得写。

关于一生影响最大的事件:被当初在上海任职的报社派来香港。

关于何时开始看武侠小说:八九岁就沉迷。

关于新派武侠小说:自己还是喜欢看传统的。新派的去太空漫游,武侠变成科幻,无法接受。

关于有没有被古龙影响:我写小说时古龙还没有出道。

关于女权分子研究的“问世间情为何物”中的“物”是否为“信物”: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物”不是“物”,是“什么是爱情”罢了。情不是物,情是唯心的。

关于武侠小说里最喜爱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最喜爱的人物:都喜欢。历史人物中最推崇范蠡和张良。

关于自己的性格像不像书中人:我本身的个性和自己作品中的每位人物都不像。其实我对爱情的理想就是像杨过和小龙女一样,只是我自己做不到。基本上,我写武侠小说的乐趣在于我要书中的俊男美女做什么,他们就必须做什么。做什么也好,不要做韦小宝。

关于把写武侠小说的绝技传给下一代:没有人肯拜我为师呀!

小金庸迷

不得不承认,香港的中文文化水平低过台湾很多。

像金庸小说,在这里看的多数是漫画或者电视连续剧,读原著的人很少。我还听过有些人说:“那是古文,我怎么看得懂?”

唉!

台湾不同,每个年龄层都有金庸小说迷。年轻的由八九岁就开始阅读了。到了十一二岁,已经可以和你讨论金庸。这次的会场中有许多十二三岁的读者发问,问题也绝对不是“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那么笨拙。

拿书请查先生签名,认识的人怕太麻烦他,自己也想要一本但是开不了口。反而是他们的子女所托的,就厚着脸皮:“请问你可不可以为我小女儿签个名?”

查先生在书上写着某某小妹妹或小弟弟的,不知多少。

一般上都是父母爱看,就介绍给下一代。有些太过年轻,便由漫画读起。

“夜探金庸茶馆”那晚,有位少女带了一个小金庸迷老远地由台中赶到。

“你几岁了?”查先生问。

“六岁。”

大家都惊讶。

“是怎么看的?”

“我姑姑念给我听。”

接着小孩回答了几个问题,都头头是道很有条理,证明他对作品消化得彻底。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物?”

“杨过。”他回答。

“那你会不会像书中的杨过爱上小龙女呢?”查先生问。

六岁小孩冷静地说:“书上的小龙女不是杨过的真姑姑。我的姑姑是真的,怎么可以爱上?”

同类推荐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观照

    观照

    《观照》是诗人柳文龙的一本诗集,作者用这么大的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诗集,体现了他与一般江南诗人在写作抱负上的差异,走上了形而上的路子,一个与世俗价值观拉开了距离的写作者,他必然是纯粹的;一个对周遭美学情趣富于警惕的作者,他必然是浩大的。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 花间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清词中的别样风华

    花间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清词中的别样风华

    本书选取了从清代顺治年间到道光年间的十三位词人的传世佳作加以评析。“不辞冰雪为卿热”的纳兰性德,“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的张惠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龚自珍,“青衫弹泪入琵琶”的蒋春霖,是本书写作的重点。作者以醇雅深秀的语言解读清代词人的儿女情、风云气,充分展示了清词倾城倾国,不逊两宋的风华。品读清词,了解从顺治到道光年间最具性情、最富才华、最有特色、你最想知道的十三位词人的传奇人生。
  • 每一次分开都要好好告别

    每一次分开都要好好告别

    这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珍惜的书。人生就是不停地告别,与亲人、与朋友、与过去、与自己。面对每一次的别离,我们都要好好告别。因为每次分开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相见时,要心存感激,像第一次那样。书中记录了50余个生活中的平凡故事,从这些朴实的文字中,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不论是爱情、婚姻还是亲情,都需要我们有耐心并付出时间去探索、去守候、去珍惜。生命原本是一场远行,谁与你相知,谁与你相爱,谁与你相处,谁与你擦肩,都是一场美丽的缘分。缘在,珍惜。就算终有一散,也不要辜负彼此的相遇。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宿主太爱吃

    快穿之宿主太爱吃

    【1V1】排骨:宿主,你的主要任务就是感化一个人!加油!我相信你!顾清熙:好的!………………排骨:宿主太重口腹之欲,呜呜……吧唧吧唧,拦都拦不住,呜呜……吧唧吧唧,好想换个宿主怎么办?(╥_╥)艾玛,这小鱼干也太好吃了,呜呜……吧唧吧唧……腹黑同桌:“教我做题,密制小鱼干,想吃吗?”顾清熙:“不想!”才怪!呆萌小编辑:“清熙大大,你快把这篇稿子画完,我就给你做红烧肉吃……”顾清熙:“不画!打死不画!”红烧肉吃的正香…逗逼小竹马:“清熙,亲我一下,有糖醋小排哦!”顾清熙:“不亲!”吧唧~纯情大师兄:“师妹,我们练功吧,有煎饺…”顾清熙:“不练!”嘿咻~嘿咻~吃货宿主的各色饲主,本以为各拥后宫美男,却到头来独宠美男(白亦舒)一人!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文学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文学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磅,麦琪的礼物,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维特的烦恼,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伊利亚特,奥德赛,大力士和车夫,罗密欧与朱丽叶,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各种各样非常小的“难题”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既影响了心态也影响了我们应该享受的快乐。其实这些问题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略微思考一下,生活中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高手》从理财,购物,生活中的诀窍,生活中的禁忌,休闲娱乐,家庭烹饪等诸多方面编写了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实际性的办事窍门,望能给读者帮助和启发。
  • 夜醒血后

    夜醒血后

    她,冷血残酷无情,却没人晓得她的经历残酷,因父母异族之差,留下她。。。。
  •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主角:我叫庄风,我要吟诗一首“魂穿异世得系统,装逼升级打天下!逍遥之路万里长!唯有老子最疯狂!”作者:“2018都市巨作,嗯,是吹牛的味道!……不需要细品,咸淡适中!”读者:“确认过眼神,看就完了!”
  • 菜根谭每日读

    菜根谭每日读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语句有着楹联般的工整、诗词般的合韵、歌赋般的唯美和警句般的睿智,只言片语,便描绘出了世态人情。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 The Illustrious Prince

    The Illustrious Pri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能量:正面情绪改变自己和他人

    正能量:正面情绪改变自己和他人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打量别人手中的报纸足足40分钟,一直挣扎于想借读却又怕被拒绝,最终没敢向对方开口?面对心仪女孩不敢努力争取,而是寻找各种自己不为女孩接受的理由,而且这些理由看似那么的充分,甚至觉得自己不配享有天下美好的事物,结果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面对事业上的贵人,只要开口为自己争取就能将名誉之门打开,但又觉得人家地位高不可攀而羞于开口,最终错失机遇,让自己延长了好几年的奋斗期?……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顺从着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犹豫、怯懦、慵懒、怀疑、退缩……任其肆意蔓延,总是认为事情不可做,不如等等再说,总是担心万一有不利的事情发生,最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每天生活在瞻前顾后之中。
  •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

    无论任何时代,作为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一番顶天立地的事业。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得到他人的尊重。然而,并非每个男人都能获得成功,毕竟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种成功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都是汗水、泪水,乃至血水的结晶。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男人,是风华正茂的年代,是事业成功的起点,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希望。然而,这一切只造就了一种成功的可能,要想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必须具备一些其它的资本。
  • 网游之至高法神

    网游之至高法神

    意外获得神格的小法师在游戏里混得是风生水起。对怪物伤害加成,对自己的伤害减免,小小的优势在他的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小妞还在为和别人抢怪而纠结吗?爷带你迅速成为排行榜上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