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700000004

第4章 民主与法治必须同在同行(1)

载《学习时报》2008年8月25日、9月8日两期。

毛泽东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民主的信奉者,在革命时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所为何来?就是为了争得民主,或曰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革命的本意,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动力。毛泽东本人更是人民民主的倡言者和实践者。

1945年7月,当时作为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参议员的黄炎培先生一行访问延安,曾与毛泽东彻夜长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几天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来,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了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则越加复杂起来,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听了黄先生的话,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转引自陈舟、沈晓阳:《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1-212页。

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被后人称作“窑洞对”。在黄炎培,显然是说,共产党取得天下看来是早晚的事了,但能不能保得住这个天下,实现长治久安,即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就得看共产党有没有新招——新路了。毛泽东不假思索的回答,则说明了这样一点:新路已经找到,那就是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这个新路、甚至是一整套关于民主的设计,在毛泽东那里已经是酝酿已久、成竹在胸了。这一点,读过毛泽东写于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写于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的人都会知道。

民主与法治必须同在同行

实践提出的问题

问题是,单靠民主,我们就能建设一个长治久安的新国家吗?或者说,固然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能够反过来说,有了民主就一定有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吗?

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意愿的问题或理论的问题了。这是一个需要实践来回答、也只能由实践来回答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近60年了,这60年的实践构成的历史,也已经作出了回答。答案是:只有民主还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巩固,还不能保证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甚至也不能保证民主本身。除了民主我们还必须有法治。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才是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

建国初期,我们在思想认识和制度安排上,是重民主而轻法治的。尽管我们搞了五四宪法和其他少数法律,但那主要是为阶级斗争和革命秩序服务的。而且,1957年以后,我们自己就把那一点法治彻底否定了,我们的领导人甚至公开提出了还得靠人治的观点。转引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党的八大闭幕之后不久就接踵而至的反右斗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都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个人决策。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生产、生活的所有秩序都打乱了,任意揪斗,随便抄家,武斗横行,冤狱遍布,生命失去保障,灵魂受到煎熬,部长陷于囹圄,元帅死于非命,手里拿着宪法的共和国主席仍然免不了挨斗和死亡。而这一切却都是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在这样一个大民主的氛围里,领袖意志支配一切,群众要求天然合理。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的毛泽东,对他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对解放以来前30年的描述就是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虚无主义。他认为,从解放初到“文革”前的一段是法律实用主义或叫法律工具主义,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法律不要有体系,立法也不要求完善、完备,有一些法律够用就可以了;二是法律也不要太复杂,条文不要太多,简要的内容就够了;三是法律不要太约束人,不要捆绑自己的手脚,法律只不过是行动准则的参考。总之,法律成为一种不太重要的工具。江平:《中国法治六十年走过四段路》,转引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总第1513期,2008年6月24日出版。及至到“文革”期间,那就是法律虚无主义了。什么宪法不宪法,法律不法律,统统靠边站了。只有一个领袖的声音,那可是最高指示,真可谓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只有一个打着大民主旗号的无法无天的群众运动。这就是没有法治的民主所导致的悲剧。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段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虚无主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法治的民主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依靠人治主宰社会的少数人,可以借民主去办到一切,可以把民主变成一切,却唯独没有真正的民主。这一段实践产生的真知还告诉我们:没有民主固然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治社会主义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需要有民主与法治的同在同行,也即民主与法治必须同时存在和同时发展,它们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在我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段民主与法治关系上弯曲的历史呢?我想,一是我们有几千年封建专制的人治传统而缺少法治意识;二是我们能从马克思那里获取的在社会建设方面关于民主与法治关系的理论资源不多;三是我们从苏联老大哥学来的也大体就是法律工具主义的那些东西;四是我们有革命胜利的豪情和以党治国的过分自信。这或许就是我们发生这一段曲折的主要原因。

反思与觉醒

“文革”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正是在这种反思中,我们觉醒了。邓小平是这一伟大觉醒的代表。

1978年12月,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147页。这显然是针对没有法治的民主、没有法治的社会必然导致灾难的一种思考和纠正,同时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同提并论的先声。

1980年8月,邓小平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和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这里谈的实际上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到底是实行人治还是实行法治的问题。

邓小平还分析了我们长期靠人治的原因,那就是“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在刚从“文革”的灾难中走出来的最初几年里,法治如何与民主配套同行,显然是邓小平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他的结论是:“民主与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吃够了动乱的苦头。”“我们好多年实际上没有法,没有可以遵循的东西。……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象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页。他再三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并且反复重申:“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9页。

邓小平在民主与法治关系上的这种反思与觉醒,应当说也是广大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思与觉醒,而这种反思与觉醒也正是我们从“文革”中获取的最大教益。显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之后,我们比起毛泽东当年的认识大大地进步了。这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必须同在同行的认识,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开端。

30年的进步

从那时以来的这30年,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有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也有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更有了长足的进步。要详细描述这种进步,需要很长的篇幅,不是我们这篇短文所能容纳得了的。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的某些片段作为例证。

先从理念变化说起。从邓小平1978年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起,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直到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们对民主的认识一直是很高的。同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先是恢复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在1982年宪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到党的十五大则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也是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转变。随后,我们党宣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人民政府也庄严宣布实行依法行政,并以建设法治政府为依归。在民主与法治的结合上,继邓小平提出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治之后,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表明,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原则与核心内容。应当说,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进步的总的脉络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备社会主义法治相统一的政治文明国家。

同类推荐
  •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本书主要收录了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表现、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精神发展的阶段、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等内容。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本书堪称当代国外学术界少见的博学之作。它把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重要主题置于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说确立了现代性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热门推荐
  • 重生绝品狂仙

    重生绝品狂仙

    一名重生后的先天高手来到了擎天大陆上,开始了自己的修炼之旅……靠自己前世经验一步一步的境界朝上狂奔,为擎天大陆创造无数传奇!
  • 女人健康密码

    女人健康密码

    呵护女人身体的健康密码,让女人不生病的实用健康手册。向身体做投资,向健康要幸福。健康的身心、红润的容颜以及优雅的气质离你不远。中医、国学等名家教给你最实用的养生经验,一生健康,爱护自己。
  • 王爷偏要娶我

    王爷偏要娶我

    一朝穿越,某女表示,她只想带着儿子江湖潇洒,却不想,招惹上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鬼具遮面,她在各种阴谋阳谋里翻云覆雨,却总被某人拿捏的准准的。风云诡谲,他身处中心,却只是为了给她铺一条路:“你不是想报仇吗?”某天,她大怒:“你能不能不缠着我?”他幽幽一眼:“拉了本王的手,夺了本王第一次,有了本王的孩子,怎么,现在想走人?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贼之任务果实

    海贼之任务果实

    探险家意外穿越海贼世界,冒险精神一发不可收拾,寻找伙伴,探索世界,就这么简单(寻找吃货,作死冒险,吵嘴干架,无所不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个人太孤单,伙伴去哪了?喵,本喵一直都在啊,喵!伊斯特,给本小姐站住,你想干嘛,想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啊?————PS:您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PS:新书《勇者迷宫》已经上传,中二病患者林勇,在回合制的迷宫世界,会遇遭遇什么奇葩的冒险?一切尽在《勇者迷宫》。
  • 梦中缘

    梦中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入君心

    深入君心

    苏临笙不知道自己还在娘胎的时候,就被许给了东临第一大将军。*初次见面,一场误会,她心生警惕“此人琢磨不透,离远点好。”*听闻他箭术精湛,令敌人闻风丧胆她笑言:“这将军莫不是妖怪?”某战神将军:“……”*后来,她机关算尽,却不曾想到会把自己算到他身边成了他得力的军师他笑意深深:“苏军事深得我心。”*再后来,她发现自己到哪里,哪里都有他她眼神狐疑:“你莫不是算命的?”他哭笑不得,敲她的额角“你就没想过,我是你夫君?”她:“……”
  • 等一个人的南方

    等一个人的南方

    那年化学课上他捧着一个装有毒液的容器凑到她跟前,就种下了一颗相恋的种子在心田,从高中到大学,凌简与宿钰用真情虐了不止一个校园。然毕业前夕,两人却分道扬镳,含糊不清的决绝辞别,给所有人一个迷一般的结局,让人措手不及。每逢雨天,她都会想,不知你是否还喜欢在细雨中不撑伞,那个站在地狱看天堂的少年。每逢晴天,他都会想,不知你是否还喜欢在阳光下撒欢,那个处在冬夏盼春秋的女孩。他说,等老了,我带着你,退出红尘,远离冰冷的繁华,只做自己。他说,爱你爱了十几年,就爱不上别人了。她说,自从心里有了你,就再也住不进别人。她说,不管你在哪,我都在南方等你。
  • 山海八荒录

    山海八荒录

    没落的蛮荒巫族,一名少年悄然继承了失传多年的祝由禁咒,入大晋世家,搅动八荒风云。扎个草人,咒死敌手,金蝉蜕壳,斩仙飞刀。佛道相争,世家暗斗,门派激战,各族称霸。(本书诗词皆为原创)文青版简介:生命如此孤独,而在如此孤独的路上,孤独的你我彼此交错。从此,一个人的脚步有了另一个人的声音。
  •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原名《吃货小仙妻,赖定美厨神》张奎无意中救了一个小吃货,结果把自己要定亲的戒指都给弄丢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关键天上还掉下一个儿子,两个吃货,可怜家里穷,都快被吃光了。认识这小吃货,她自己来历不明不算了,弄到最后张奎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历不明了。有丈夫有小孩了,怎么死不承认,还来纠缠不清,怎么张奎自己内心处好像也被这小吃货给迷惑了。到最后这才发现,这是自己前世种的因,到现在来要还掉自己的果。如果张奎不说,也许她的身份就永远不会被拆穿吧。就算有沐青会去调查,但是张奎还是相信,没有人能知道她真实的身份的,到最后却被自己的妹妹给破坏了,让张奎差点失去了她,也确实失去了,但是他相信他一定能把她找回来的,不管天涯海角。
  • 渊骞

    渊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