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6500000161

第161章 崇祯失据

北京城,由于九门封闭,城门外堵着大批北面各州县的流民。清兵再次入关,大肆掠夺,家家户户的粮食和值钱的物件都被抢光了;只有一些偏僻的村落得以幸免。六十多万灾民本来想到北京城逃难,结果京城也封禁。事发的开始几天,内城封闭,但外城还开了救济粥点;后来结果顺天府的一看人太多,救济不过来,把外城的七个城门也关了。

有些有门路的人家,便拖家带口的继续往南边逃难;但更多的人故土难离,继续滞留在京城的城门外等机会。

清兵的入口,使得京城的各部公卿惶恐不安。一些消息灵通的大户人家,根本没等朝廷戒严就自己关闭家门,并用重物堵死。每逢战乱,城内的都会有些人引发一些骚乱;有的人是为了抢点粮食,有的纯粹是非作歹,出来趁火打劫。

总之,大难临头,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各自寻找自己活路。

八大胡同的小巷子里,姜老瞎子师徒三人在巷子里也在琢磨着整个事情。他眯着眼睛,慢慢的把手里陶碗里的面糊喝完,然后舔了舔,不舍的放下碗才说道:“傅师弟,都怪师兄连累了你。如果一个月前,咱们随刘老弟离开,咱们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那曾经和刘星交过手,后来又和刘半仙成了好友的傅姓阴冷男子,把师兄吃完碗筷一收拾,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事也不怪师兄,咱们哪知道事情会这么严重。再说,刘老哥说话神神秘秘,只是说京城近半年会有一番劫难,让咱们出京避一避。这种含糊的话,让人怎么能信。再说,行子在这里安身了这么多年,贸然到外地去也人生地不熟。只是,这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

姜老瞎子说道:“是啊!坊市因为戒严已经关门了。听说,那粮店的粮食也被官府征了去,这私底下的麦子卖到十两银子一石!哎!这磨好的面粉和干粮就甭说了”。

“不过,正式如此!将来你务必要和刘老弟交好!刘老弟能在一个月前得到清兵入关的消息,就是手眼通天的人。这里头的事情透着邪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他背后的那位东主只会他的,那位刘公子不是一般的能人。师弟啊,听师哥一声劝告:你孤身一人,有机会就加入刘老弟那个行当吧。通过此事可见一斑”。

傅姓阴冷男想了想,点头说道:“好!不过要躲过这一劫才行,刘老弟的那班人,听他们的意思,很多已经提前从京城撤走了。这事,等他回来再说吧。这几天,我抽空和行子出去转转,弄点粮食”。

那叫行子的弟子扒手闻言笑着点头。他除了孝敬自己瞎子师傅,就是最佩服自己的武艺高强的师叔了。

......

宣府,西北军大军行辕。曹文诏接过圣旨时候,对传旨的太监塞过去一锭足五两重的金子。这些年的历练,让曹文诏少了些锋芒,多了些老成。

召集所有游击参将以上将领,曹文诏转达了皇帝勤王圣旨,并说道:“张总兵带两万兵马留守宣府一线,凌副将带两万人马守大同一线;其他各营即可随我进京。此去京城勤王,绝非短时日内能回西北,军中诸事,皆由张总兵裁断”。

交待完部将的安排后,曹文诏对坐在左守边高个子太监说道:“李公公,此次进京。宣大留守大军的事情就麻烦您了!”。

可话音刚落下,一个尖细鸭子一般的声音响起:“威远伯!此事不妥,圣旨说道要尽起宣大兵马进京勤王。这尽起二字说的明明白白,就是七万兵马都要带回京去勤王。威远伯!咱家必须把这说明白了!”

说话的人,正是才来不久的传旨太监高公公。作为太监,他们对皇帝的话记得比谁都清楚。至于其他人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才不管呢;只要照着皇帝的意思做,那怕外面洪水滔天都行。

曹文诏自然记得圣旨里的话,他好声好气的招待这位宦官比就是想打个马虎眼吧,没想到,这死太监金子拿了却没认账。曹文诏不得不耐心解释道:“高公公,大同北面的互市已经被哈察尔的一万五千兵马占领了,他们对大同虎视眈眈。宣府北面的关口外也有科布多部和科尔沁部的三万人马。如果我们把西北大军全撤走了,整个晋北四府二十二县不出一个月会全部失陷。那时,就是南边的太原和上党,都不一定保得住!。所以,必须把四万步军留下防守。本将率全部的三万五千骑兵,可以四天时间就到京畿附近!不会干碍王事的”。

“那也不行,咱家只管圣旨!圣旨上写的明明白白!曹总兵,你敢抗旨吗?”,高太监不依不饶的喝道。这连称呼的口气的变了,威远伯的尊称改成了曹总兵。

曹文诏虽然爵位封了,但是官职还是大同总兵,宣大总督的职务是由留守在京城的兵部尚书杨嗣昌遥领。崇祯只是让曹文诏代理总督之权,文官任总督和巡抚来节制武将,皇帝和文官对这个原则从来没松手过。

这白白胖胖的高公公这话引起来众怒,除了几个总兵和副将,其他的都是老军户。他们的家族的人,都世世代代生活在宣大防线当军人,现在京城危机就要放弃了宣大防线的防守,不管他们家人和整个山西百姓的死活了。“刷”的一下,所有将领全部逼了过去,对高公公怒目相视,就差拔刀相向了!

曹文诏心里哀叹,看来皇上慌了分寸了,要不然不会下这样的旨意。要不然,这姓高的太监也不会对这问题死咬着不放。其实,在曹文诏看来,清兵即使是到了京城;以京城高达五丈的城墙和六万兵器甲盾精良的五大营军对,就算不能击退清兵,守城也无忧。

曹文诏招了招手,众将退回原位。众将摄于曹文诏的这几年的权威,不再对传旨太监动武,但脸上的神色将他们态度表露无遗。谁赶全部带走兵马,他们就向谁翻脸。即便是曹文诏亲自下令也不行,就算他们勉强同意了,出去军营后立即引起士兵哗变!

曹文诏只好向胖太监继续说道:“高公公,皇上的目的,是要我们率军回去勤王。是要咱们打败清兵,如果我将四万步军也带回京,这光路上的行军就十天,这延误的战机,谁也承担不起!再有,如果我们都走了,关外的蒙古军攻陷了整个山西省。曹某敢肯定,即便我们在京畿打败了清兵,完成了勤王军令。我们也必死无疑!”

“因为山西失陷,六万百的百姓或死于鞑子刀下,或者流离失所,或者延误了春耕导致夏秋是闹饥荒而死。天下官员们一定的会弹劾问罪,这最先被杀头问罪的,就是我这个西北守将和您这位传令的太监!我们两个一定死在所有人前面!”。

曹文诏这番话,把高公公说懵逼了。他是一个目光狭隘的太监,哪想过这么,不过这里面的道里说清楚后,他也懂了。封建时代,谁都有错可以问罪,唯独皇帝永远是神圣的,皇帝永远是对的。那向谁问罪?当然是大臣和太监了,而太监,就是天生为皇帝背锅的角色。

他高公公这两年才得王承恩大总管赏识,得以进入皇上法眼;但这日子刚有前途,就这么不明不白死了,他也不乐意!

再加上,刚才武将们一副要对他生吞活剥的眼神,着实让他害怕。即便,他现在对曹文诏嫉恨,但现在也不敢发作。于是,低声道:“既然军务上事情,曹总兵最清楚,那曹总兵就看着办吧。不过,三万五千骑兵,要四天到京城的期限,您可别忘了!”。说完,他转过脸去,对谁也不搭理。

坐在一边的监军李公公,知道曹文诏把这个姓高的给得罪了。这要是熟悉官场规则的人,不会当面反驳这些宫里出来的人;而是私下里把人家请到一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惜,即使学慢慢学圆滑的曹文诏,对这些文官的套路还没学到家。

这李公公本名李舒,就是出生宣府蔚县,因家穷养不起,被送进宫当了太监。这个李公公,和臭名远扬的大太监王振是同乡,但人品却截然相反;他监军西北的四年,暗地里帮过卢象升和曹文诏不少忙,从没给他们添乱。

想到这里,李公公起身对高公公行礼说道:“高公公,他们都是武将;这直来直去的臭脾气,我这几年都习惯。可他们对朝廷的忠心,李某敢向高公公保证;大家都是为了朝廷的大事”。

有了李公公的一番话,这胖太监也有了一个下台的台阶,脸上的怒气少了三分。曹文诏和其他将领也感激的看了李公公一眼,他们是武夫,但人家这份好意他们岂会不知。于是,他们都向高公公赔了罪,这才把事情说成。

同类推荐
  • 疯狂的厨师

    疯狂的厨师

    隋末唐初,局势动荡,身处乱世,英雄辈出。张一鸣,从地球穿越而来,从一个211高等院校毕业生变成了张家堡的一名厨师。拿起菜刀是厨师,握住笔杆是书生,下海经商是富贾,玩起阴谋是政客!不怕厨师会做饭,就怕厨师有文化。知识改变命运,厨师也可逆袭!
  • 黄月英有一身毛病

    黄月英有一身毛病

    诸葛亮:”月英,我家主公名字其实挺好听的,你就不能考虑一下?“黄月英:”姓名控不管,让他改名。“
  • 一寸河山一寸血2

    一寸河山一寸血2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2册,主要讲述了1933年到1937年,日军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历史。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三国战纪之汉家风云

    三国战纪之汉家风云

    穿越,在这个年代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穿越到一个不出名的家族,还想再这片三国之地闯出名堂,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天方夜谭又如何,万般险阻又如何,四世三公又如何,我不求这做那江山主人,只愿这天地的势力,这汉家的风云之争都在我的掌控之下,只愿守护这天地间的平静。阻我霸业者,天地共诛。PS本书并不是正经的正剧类历史小说,会有些许仙侠玄幻成分。
热门推荐
  • 填词杂说

    填词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之传奇大圣

    西游之传奇大圣

    这是一个光明的西游,这是一个干净的西游,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这里崇尚的一切就是付出就有回报,人性本善
  • 高产

    高产

    刚过春节,夏天就急不可待地赶了过来,太阳一天紧似一天地热了起来。在高大的井架前面,一幢新式办公楼的三层办公室里,苏兴坐在桌前已经老半天了,杂志和报纸在手上换来翻去,也未能看进去一个字,而身体里却流动着一股烦躁的东西,使得他感觉到房间昏暗,时间昏暗,自己也昏暗。事实上,阳光带着高强度的亮光从西面打过来,正好对着他,几乎将他完全覆盖。他把窗帘拉上了,只不过窗帘比较单薄,根本挡不住阳光以及它们带来的热浪。空调的风量已经打到了最大,温度设置在十六度,两个排风扇排出来的气流似乎并不凉。这个下午的时光像是长了情绪,臃肿绵长,挥之不去。
  • 女人与猫

    女人与猫

    有的人是狼,还是个白眼狼,你对他再好,也喂不熟他。有的人是狗,还是自己养的那种,不管你怎么对他,他都死心塌地的对你好。有的人是猫,是家猫也是野猫,你必须对他好,他才理理你,可是他永远不会为你主动付出。猫是最没心没肺的动物,女人亦如此。
  • 岷山深处

    岷山深处

    从远古的某个时候开始,白马人和大熊猫相遇了,从此相伴而行。他(它)们在共同的地域,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在大熊猫在经历了猎杀、竹子开花、滥伐森林、栖息地因为交通而割裂等等灾难之后,今天,广大范围内的植被在恢复,熊猫数量稳中有升,人与大熊猫的关系得到调整和重建。虽然隐忧还不少,但仍值得欣慰,希望还是有的。白马人是古老民族的活化石。大熊猫是古老动物的活化石。他(它)们是平武之宝,也是中国之宝。
  • 狐妖乖乖碗里来

    狐妖乖乖碗里来

    【精品·先小虐后大宠】“我等了五百年,终于等到你了。”在她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一个轻柔又深情的嗓音飘进她的耳朵里,刻进脑海。**“你,你谁啊!!”纯莲盯着在自己身边的人,一脸难以置信,眼睛瞪得老大,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的人!………他十分无辜地眨眼示意她放过他的尾巴,嘴角噙着宠溺的笑,身后九条毛茸茸的尾巴随风摇摆。传闻这只狐狸嗜血成性,冷酷无情。她不以为意:这破狐狸整天除了卖萌以外还会干点啥?【狐妖若是动了心,岂是凡人能比?】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迷姝

    迷姝

    她,姊妹情薄,母女缘浅,可是她却聪明绝伦,上辈子将自己深爱的男子送到了帝位上。。这辈子重来,她发现,自己深爱过的男人,手帕之交的姊妹,慈爱尊贵的长辈,统统都变了样子。。。重来一次,她这个迷姝,一定要活明白一次!
  •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附十往生经真伪决疑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附十往生经真伪决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酷妃掠夫

    酷妃掠夫

    新文《错爱残婚》月夜,断崖边——亲人的鲜血染红她的衣衫,她绽开一个凄美绝伦的笑容,挥剑斩情丝,三千青丝零落成风中飘絮。她道:“发断,情断!我夜曼殊今日以此断发起誓,再见之日,必取你心头之血。”她转身,跳下山崖。“不!”他飞扑过去,却只抓住了零落在风中的缕缕断发……这一转身,便是天涯!这一转身,便成陌路!夜曼殊——镇东将军之女,年方十八,尚无一人上门提亲。传言她相貌丑陋,面如夜叉;传言她疯野成性,刁蛮无理;传言她目无尊长,枉顾礼教;传言将军为了嫁女,不惜倒贴千金!然而,一切皆只是传言……凌御寒——曼殊,告诉我,错过了一时,便真要错过你一世吗?是不是这一生,我都失去了牵住你手的机会?凤千烨——我憎恶这森然的命运!为何要在我放弃所有,失去挚爱之后,才告诉我,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而我的人生,亦不过是一场可悲的笑话……风逸轩——你若前行,我为你劈开道路上的荆棘,填平道路中的泥泞;你若后退,我的怀抱永远在你的后方为你敞开;你若想飞,我为你插上自由翱翔于天空中的翅膀;若有一日,你倦了,我陪你泛舟江湖,看天边云卷云舒……萧陌狄——我可以给你万千宠爱,给你一生荣耀,却惟独给不了你要的自由。但我还是想自私的把你禁锢在我的身边,直至生命的终极。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注定要在这泱泱乱世上演。待到最后,谁是谁的劫,谁是谁的殇,谁又是最终和谁相伴一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