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0400000003

第3章 烦恼始于“反应”,“反应”源于“七大欲望”

很多烦恼都是从“心灵的反应”开始的,这是我们“理解”

的第一步。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碰到厌恶的事情而感到不爽”的时候,不爽的理由其实一目了然,那就是碰到了“厌恶的事情”。但是在人生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应”的事情。有的人会通过占卜、心理咨询等方式寻找“理由”,但其实透过佛陀的智慧,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例如,假设你现在有如下烦恼:

·最近你对周围的人总是看不顺眼,他们的一举一动你都觉得碍眼;

·亲戚的言行,很早以前就让你觉得不快了;

·最近在职场中对同事和朋友也有不满情绪。

说实话,你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如果找周围的朋友聊天,大家可能这样回答你: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你啊,就应该活得洒脱一些。”“你也太无中生有了,这样对身体不好。你多想想别的愉快的事儿吧。”

确实,朋友说得也没错,但你就是无法排遣内心的积郁。每当你回到日常生活,就又会陷入“总觉得看谁都不顺眼”

的状态。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调整这样的状态呢?

佛陀把现实人生比作“激流”

对于这种看似找不到根源的烦恼其实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反向思考“产生反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于人们内心的不满和不足,佛陀是这样说的:

我们需要理解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痛苦。

带来痛苦的,就是不停追求快感的“索求之心”。

——选自《初转法轮经·相应部》

佛陀认为“索求之心”(Tanha)就是“不断做出反应的心灵的能量”,这是始终流动于人们心底的意识。产生“索求之心”后,它又分化为“七种欲望”。借助现代心理学的知识,这七种欲望可以解释为:

①生存欲——想要活下去;

②睡眠欲——想要睡眠;

③食欲——想要进食;

④性欲——想要交合;

⑤懒惰欲——想要放松;

⑥感乐欲——想要体会听觉和视觉等感官上的快感;

⑦承认欲——想要被认可。

我们的心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欲望,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理解人生。

①我们都有“索求之心”。

②它会产生“七种欲望”。

③我们被这些欲望所动摇,产生反应。

④当这些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喜悦。

⑤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这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由“索求之心”构成的充满了喜悦、悲伤、失望、不满的人生,被佛陀比喻为“激流”或“奔流”。笔者认为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

“索求之心”激荡起轮回的洪水——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化作奔流,让我们的心随之动摇。于是人们深陷于无法跨越的欲望的泥沼之中。

——选自《尼波多经·战手》

我们该如何面对“不满的心”

在佛教世界中,“索求之心”被称为“渴爱”,它是指“不断索求、总是感到饥渴、无法满足的心”。这也符合我们的实际感受。

重点在于,我们必须理解人类的心灵就是这样构造的,人心永远都在索求,因此才永远感到饥渴。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对“索求之心”不停地做出反应的话,就会被不满所驱使,不断寻求“人生的变化”。比如常常回忆过去:“最近总觉得很空虚,以前的时光可真快乐啊!”或者对工作感到不满,频繁跳槽;或者沉溺于出轨这样危险的快感之中;又或者永远也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变成傲慢的人。

通过索求,我们有时候确实能够找到“前进的可能性”,但是佛陀的教义却告诉我们:“不断索求却总感到不满足,这就是人心。”过多的心灵的反应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可能有的读者会认为这种“没有梦想”的思考法很无聊,但是当我们理解了“人心永远都在索求”这个真相以后,心境就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也就是说,类似“维持现状的话似乎不妙”或者“总觉得有什么不满意”等这些不知晓根源的失落感、焦躁感和内心的饥渴情绪都能得到平复,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生原本就是如此”的事实并且接受它。

烦恼的真相在于“承认欲”

对于刚才我们提到的“对周围人总觉得看不顺眼”的问题,让我们通过“七种欲望”来思考一番。这样的不满,究竟来源于哪种欲望呢?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最切实的主题是“承认欲”——希望得到认可的欲望。据说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欲望,动物没有这样的欲望。

承认欲在我们幼年时体现为“希望被父母喜爱”的朴素想法,随着成长,又逐渐演变成“希望得到表扬”“希望成为优等生”“希望受欢迎”等自我意识。

当我们成人后,承认欲又演变为“希望从事受人尊敬的工作或者获得那样的地位”“希望通过磨炼工作技能而提升职业素养”等上升欲望,以及“希望自己比他人更出色”

的优越感和自尊心。

当然反过来,承认欲也可能变成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之类的消极感或自卑感。

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源在于“希望他人认可自己”“希望他人关注自己、喜爱自己、给自己好评”的承认欲。如果这样的欲望让心灵对外部世界“产生反应”,总觉得“周围人都不怎么认可自己”,那我们就会感到不满或不足。也就是说,“总是对他人的细小行为看不顺眼”的烦恼源在于“希望他人更加认可自己”的承认欲。当然,这也与成长环境有关,幼年时比较孤独的人,内心这样的想法就会更加强烈。

佛陀思考法的第一步就是“理解”。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原来如此,我之所以感到不满是因为承认欲的原因”,“这样的不满是来自承认欲的不满”。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承认欲”这个词替换成“欲求”“欲望”等字眼。当我们通过语言的客观性对此进行反复理解时,“心灵的反应”就会渐渐趋于平静。

在之后的章节中笔者也会进行说明,承认欲就是人们在意他人的看法、嫉妒心、喜欢和他人攀比、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等各种烦恼的根源所在。如果无法理解“烦恼的根源就是承认欲”,人生就会陷入在意他人的看法、被嫉妒心驱使、喜欢和人攀比、情绪起起伏伏,以及心灵时常动摇的恶性循环。

首先我们要谨记,“存在”的事物始终是“存在”的。当我们坦诚地接受自己有承认欲的时候,这些不满、愤懑、空虚、寂寞等负面情绪竟然不可思议地消失了。

我们只需要弄清楚“内心饥渴的真相”,也就是承认欲,就能摆脱这些不满的状态。

只要我们明白了承认欲是“反应的原因”,内心就能变得特别放松。

我们终于能够开始冷静地思考:“我得到那个人(家人或社会)的认可,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仔细想来,确实是,有什么意义呢?

特别篇

“苦恼”转变为“希望”的那一天

如果不清楚烦恼产生的根由,那就会一直为烦恼所扰。相反,如果能正确地理解烦恼的来源,烦恼就会变成“能够解决的课题”,也就是“希望”。将苦恼不断的人生转变为“希望”,这就是本节有趣的内容。

那位女士和我初次见面的时候,即将迈入八十岁。由于四十来岁的大儿子有家庭暴力倾向,并且愈演愈烈,所以最后将他的母亲——也就是这位女士——赶出了家门。他将门反锁起来,谁也进不去。女士在人生的暮年时期变成了一位无家可归的人。

幸运的是,她申请到了政府的生活援助,搬进了一间小小的公寓。我第一次去那里是在盛夏的午后,女士说:“如果今天我仍然找不到答案的话,我就在这里上吊自杀。”

女士慢慢地讲述了此前的人生经历,从中我可以看到大儿子在经年累月中对她的深深怨恨。女士的娘家有兄弟姐妹共七人,她的父母唯独没有让她去学校念书,而让其留在身边服侍。女士结婚后有了两个孩子,但是父母又命令她将两个孩子送给亲戚抚养——“你作为女儿的工作就是照顾好这个家!”因此女士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幼年时代是如何度过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大儿子始终认为“这个人不是自己的妈妈”。

关于母亲最初的记忆是在他六岁那年生病住院的时候。大儿子一直趴在窗边,等待母亲来看望自己。母亲虽然来到了医院附近,但是又离开了。“为什么母亲不进病房来看我呢?”据说这就是大儿子对母亲最初的记忆。

这位女士面庞清瘦,看起来端庄谦和,似乎心中并没有太深的苦恼。但是长时间以来,她和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更苦恼于大儿子日益加剧的暴力倾向。但是最痛苦的是,她始终不清楚这一切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始终找不到答案。

我渐渐地体会到:在当了母亲、年岁渐长之后,女士的内心却始终还是向着她自己的母亲的。在她心底,始终期冀来自母亲的关爱。她之所以成为和孩子“距离遥远的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房间的灯光熄灭,她问我:“那我今后能够找到出路吗?”

“当然有出路。”

她又问:“那我该怎么做呢?”

我的回答是:“你需要正确地理解。正确地理解才是解决人生苦恼的最有效的‘智慧’。”

通过今天一天的时间,我终于理解了她心中的苦恼是什么。我告诉她需要将过去的体验、今天一天的所感、每天的见闻,在心中仔细地进行体会和思索,并且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未来。只要做到这一步,很多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

此时,女士态度坚定地发表了宣言:“我明白了。我会正视自己的内心,跨越痛苦就是我今后人生的课题。”

当我打开房间的灯时,女士的脸上又显现出了生气,她的目光也更加坚定。她已完全理解了自己的内心,从苦恼中彻底解脱出来。我目睹了一个人“成佛”的瞬间。

随后这位女士前往养老院,申请做养老院的志愿者。比起被人照顾,她更想照顾他人。她希望实践佛陀所说的“仁慈”——祈祷他人的心灵幸福。

没过多久,她在她家附近的步道上遇到一位修剪花草树木的高龄男士,于是主动表示愿意帮忙。没过多久,她又和附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变得熟悉起来,于是又主动帮幼儿园修剪草坪。她在电话中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我现在的人生非常幸福!”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大多数人都希望将“不断苦恼的人生”变成“充满希望的人生”。掌握“正确理解的能力”,我们就能实现这样的“重生”。

人们应该正确地理解苦恼的真相。应当斩断苦恼的根源。应当前往没有苦恼的境地。应当找到相应的方法并不断实践。我坚信,只要做到这几点,便能脱离苦海。

——选自《佛陀最初的说法·大品》

同类推荐
  • 快乐的人生是场修炼

    快乐的人生是场修炼

    《快乐的人生是场修炼》是塞缪尔·斯迈尔斯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晶,作者如同一位失散多年的挚友,与我们畅谈人生、追逐快乐。书中,他从教育、家庭、气质修炼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阐述了良好心态培养的重要性,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将那些曾在世间生活过的最优秀的男女的高贵而壮丽的人生图景展示在读者面前,力图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该书自问世以来,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畅销130多年而不衰,直到今天,仍然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 非常女人味

    非常女人味

    非常女人味是女人昧的至高境界。它既包含了自然而然的女人味,同时也实现了精神上的独立。她们既能够追求自我价值,又愿意保留作为女人的柔情和依恋,她们不再犀利、不再刻意去和男人竞争,这是一种经历过博大之后的宽容,是一种对于生命本相的尊重和从容。这一境界的女人,她们开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她们身体里所散发出来的女人气质,使她们愈加的美丽和芬芳,与她们所生活的环境融为最和煦的一体,她们成为地球生物中最与生俱来的部分。《非常女人味》教你修炼自己每个阶段所特有的女人味。《非常女人味》由王晓阳编著。
  • 有出息 成大器

    有出息 成大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迷茫、彷徨、困惑、孤单、挫折和泪水,也会体验到激情、信心、勇气、力量、憧憬和欢笑,就这样,我们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我们一路收获着、品味着成长的果实。青春的成长不需要“软垫”式的援助,因为这是阻止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只有把它踢开,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成长的甘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启迪成长智慧的书籍认真阅读吧!
  • 优秀员工自控力修炼

    优秀员工自控力修炼

    本书通过十个章节对自控力进行层层剖析,让你更加全面了解自控力的特点,用生动的职场案例教你如何修炼自控力。相信在看完全书后,掩卷体会,你将收获良多。在职场上循此而付出实践,你的自控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翻开书卷,开始你的自控力修炼之旅吧!
  •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鬼谷子》虽然是奇葩精品,但它毕竟年代久远,文字和内容深奥,现代人阅读相当困难。为了让这部古代精品童放异彩,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我们竭尽努力,把《白话鬼谷子》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傲娇相公求抱抱

    傲娇相公求抱抱

    我一个女的当什么驸马?——陆扶摇内心抓狂,这个想法一直维持到大婚之日。看着眼前盖着红盖头的新娘,陆扶摇猛咽了一口口水——她可以悔婚吗?而红头巾下的公主正在咬牙切齿,想他堂堂一个大男人,居然要沦落到嫁人!一会儿要是那人敢动本宫,本宫就踹死他!
  • 紫钗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紫钗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紫钗记》是16世纪中国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的一梦,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本书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
  • 霸道总裁的契约女友

    霸道总裁的契约女友

    他是一个从来不相信爱的人,但是这个契约女友的出现却是让他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相忘师

    相忘师

    天门十三英之首燕紫瑶发现了一个犯了大禁忌的终极秘密,但是却执意要将它揭露出来,受到正邪两道势力的共同追杀。逃亡中遇到肯拜她为师的黄金龙。遂和他相处三年,传授相忘师的学习技巧。但是就在她即将把自己一身艺业倾囊相授的时候,六大杀人王同时来到,与她展开激战,两败俱伤。她自锁冰棺之中,嘱咐黄金龙寻找她的心上人。可惜她给黄金龙的心上人画像上,却画着天门十三英所有人的样子。黄金龙肩负使命,投入大陆最好的相忘师学府南北天门,试图寻找师父的心上人,同时渴望成为一名自由自在的相忘师。
  • 凡心小医仙

    凡心小医仙

    七代行医,一代不如一代,或许这是最后一代。要么成神,要么废医,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选择。
  • 末世遍地虐炮灰

    末世遍地虐炮灰

    回到末世来临前,顶着女神这让人蛋碎称号的湛蓝很忧伤!储备物资,发现囊中羞涩!寻找男人,发现正被人追杀!带着空间……成天下雨阴晴不定喜欢作死时而精分的奇葩空间真的有用?最重要的是,这个伪开朗阳光实则腹黑吃人不吐骨头的男人,真的是前世那个深情信奉沉默是金不说光做的男人?
  • 问道

    问道

    极情于剑,然后执剑,而后我以剑问天下,是否有道!我原本以为,复明之后,我睁开了眼便能看清这个世界,可当我睁开眼之后,我却发现更无法看清这个世界了,我想要活着,活到,我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时候。又或者是,我问道巅峰,奏一曲金戈齐鸣,镇尽此世不羁之魂!
  •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二群11062259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御医义妁的传奇人生一部全面揭露神秘中医文化史诗般小说!一部可以治病的小说!一部让你灵魂震撼的小说!一部可以改变你命运的小说一部让你在绝望中产生希望的小说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义妁天资聪敏,对医术情有独钟,立志成为一名大夫。无奈生为女子,又加之养父的坚决阻挠,只得偷学医术。养父在瘟疫中献身,临终前告诉了她的身世。悲痛中更加坚定了她做一名德行高尚的大夫的决心。此后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悬壶济世,一时间被誉为女中扁鹊。为学习更高的医术,进入宫廷,几经倾轧与迫害,几经牢狱之苦,不卑不亢,先后做过乳医、女医、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群14921679与大家一起讨论。
  • 毒妃横行:妖孽王爷请让道

    毒妃横行:妖孽王爷请让道

    穿越成废材怎么办?无权无势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生活勉强够父女两温饱该怎么办?忘恩负义的渣男一家退她的婚还烧了她的房子怎么办?林若水表示:呵呵,烧的好!她如果不弄死对方,她就他喵的给对方舔鞋底!且看无用废材林若水如何问鼎最强妖师!不过……三皇子很厉害她知道啦,但是真的有那么难相处吗?林若水不解,回忆起昨晚给她捏肩膀的某人,怎么看都是暖男一枚啊,哪里难相处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