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0400000004

第4章 正确审视内心的状态,超越“三大烦恼”

要避免“心灵的反应”,首先要做到“正确的理解”,这就是解决烦恼的秘诀。尤其是保持审视内心这一习惯,能够有效地避免平日的压力、愤怒、沮丧和担心等“不必要的反应”。

那么,“审视内心的状态”究竟是指什么呢?在此我将介绍三种方法:1.语言确认;2.意识到身体的感觉;3.进行分类。任何一种方法都能非常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反应”,请务必加以实践。

1.用语言来确认内心的状态

这是一种“用语言来确认内心状态”的方法。例如,在合不来的人面前感到紧张的时候,首先要确认“自己感到紧张”这件事。当你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应当客观地确认“大脑已经混乱,感到浮躁”“内心正在焦虑”等心理状态。此时如果你能闭目静静地思考,内心就会恢复平静。

平时在工作中,或者与家人相处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确认,现在自己的内心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感到疲惫”“感到乏力”“感到焦躁”,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内心状态。

“用语言确认”在佛教世界中有时候被称为“标记”——贴上标签。给各种内心状态都贴上一张写了“名字”的标签,进行客观确认。

在日常生活中也请进行这样的“标记”:扫除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扫除”,洗碗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洗碗”,散步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散步”,用电脑工作的时候确认“我正在使用电脑”。

只需要把正在做的事用语言如实描述即可。渐渐地我们就能养成将内心状态和身体动作如实地用语言来进行确认的好习惯。

通过反复实践,我们便能体会到,通过语言进行确认是“避免心灵反应”的有效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反应,我们的心灵便能恢复平静。

“用语言确认”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笔者非常推荐。

2.意识到身体的感觉

另一个方法则是意识到自己的感觉。这种方法对于缓解压力和疲劳都非常有效。

首先,请闭上双眼,在内心凝视自己的双手。在黑暗之中,你一定能意识到“双手的感觉”。请凝视自己的双手,同时将手抬高,此时会有“移动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意识“双手的感觉的存在”和“双手的感觉发生了移动”这两件事。

将手抬到与肩同高度,然后再放回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闭上双眼,体会手的感觉。然后将手掌朝上摊开,放在大腿上;将手握紧,再摊开。在这个过程中,心里反复确认:“握紧双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摊开双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将这样的状态重复几次。

集中精力,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同时从座椅上站起来,然后行走。行走的时候,特别注意脚部,尤其是脚底的感觉。当你有意识地“凝视身体的感觉”时,便能明白“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真正含义。

按照同样的要领,呼吸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腹部的收缩”和“进出鼻腔的空气的感觉”。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有意识地去体会这些身体的“感觉”。

这两种方法,①用语言确认,②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在佛陀生活的古印度被称为“沙提”(Sati),在禅宗世界里被称为“念力”,在冥想世界中则被称为“正念”。

我们应当正视内心的状态,增强意识,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反应,让心灵恢复平静,提高精神的集中力。

3.在头脑中进行分类

这是将内心的状态分成好几种并加以理解的方法,虽然和“用语言确认”有几分相似,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范围更广,更强调概念性的理解。内心的状态基本上可以分为①贪欲、②愤怒、③妄想这三类。

①贪欲,是指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的状态。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指过度索求、过度期待、焦虑,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不满。

这些几乎都来自于“过度索求的心”。

我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时常审视自己,是否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过度的索求”。如果被贪欲所支配,除了自己感到痛苦之外,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幸。

被贪欲驱使而过度索求的人,会被原本虚无的烦恼打败,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就宛如自己亲手在船上凿了一个洞,让河水涌入船内。

——选自《经集·欲望》

②愤怒,这是指感到不满或不快的状态。焦躁、心情不好、总是感到压力时,首先需要理解“这就是愤怒的状态”。

从“索求之心”开始的人生,“愤怒”原本就是如影随形的。不少人都会觉得“虽然找不到原因,但是总觉得哪里不满意”。

但是这样的生活,很难称得上幸福,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愤怒的存在”。并且愤怒是由“索求之心”所产生的,所以这样的愤怒本身是没有现实根源的。

而那些“明显感到愤怒的人”则需要特别注意了,尤其是那些易怒的人,为失去了某些事物而感到悲伤的人(悲伤也是愤怒的一种表现),对过往的人生还有留恋、沉湎于后悔和挫折感之中无法自拔的人,以及背负着自我否定和自卑心理的人,如果对于上述这些愤怒不管不问的话,对你们的人生来说将是一笔巨大损失。

愤怒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理解”这一心理行为来消除的。

相反,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愤怒只会日积月累。易怒、欲求不满、吹毛求疵之类的性格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越来越明显。

我们应当正视自己的内心状态。如果感到自己有愤怒,那就首先理解“愤怒的存在”,然后将这些愤怒“冲刷干净”,渐渐地心灵便能恢复平静。

请注意,那些冷静沉着的人,总是有意识地防止发怒,戒除言行举止和思维上的浮躁。他们这样做便保持了心灵的自由。

——选自《法句经·愤怒》

③妄想,是指想象、思考、在头脑中不明确地构想某个事物的状态。

“脑子里总是想些多余的事”“无法冷静地集中于眼前的工作”,这样的烦恼就是由妄想所致。

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让我们来学习一些消除“妄想”的好方法吧。

“妄想”可以说是某些人最擅长、最喜欢,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重复的、排名第一的烦恼。“幸福的妄想”或许还不错,但如果总觉得“还有一堆工作要去处理”,被“今后该怎么办呢”之类的不安情绪所包围,或者是沉湎于回忆以往的悲伤经历而陷入沮丧的心境,那就太糟糕了。

以上这些都是妄想的产物,想要摆脱这些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消除不必要的妄想”。

消除妄想的基本方法就是用语言客观地确认“此刻,自己正在妄想”,这就是之前所介绍的“标记法”。在佛教的冥想书籍中也常会见到这样的内容,但是真正实践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难。

因为妄想本身就是一种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想法,基本上我们对于“妄想本身”都是在“妄想之后”才意识到的。

进行坐禅修行的僧侣们也有这样的体会。

那么究竟该如何消除妄想呢?那就是将“妄想的状态”和“妄想以外的状态”加以区分。

例如,请现在闭上双眼,在黑暗之中,请随意地想象某个意象。比如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在电视里看到的影像等等,任何事物都可以想象。

然后睁开双眼,注视前方,看清房间内部的陈设和窗外的景色,此时你会意识到,这就是肉眼所见的状态——视网膜感受到光线后,事物显现出的状态。

此时,你的头脑中已经不存在刚才脑海中所想象的意象了。请清楚地意识到“刚才所想象的一切都是妄想”和“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视觉效果(光的物理反射)”这两件事。

将“妄想”和“妄想以外的状态”清楚地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妄想和视觉的对立,就是妄想和身体感觉的对立。然后我们需要明确“身体的感觉”和“妄想”之间的巨大差异,就如同在呼吸的时候我们能够意识到“鼻腔空气出入的感觉”或者是“腹部收缩的感觉”一样。

当我们有意识地区分“妄想”和“感觉”,通过不断练习“将意识集中于感觉上”的操作方法,便能顺利地消除妄想。

养成在行走的时候进行“心灵扫除”的好习惯

“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静心方法在“使用身体的任何行为”中都是适用的,例如在散步、练习瑜伽、登山,或者做广播体操的时候。笔者建议大家在上下班途中或者乘坐地铁的时候都可以尝试一下“心灵扫除”。

行走的时候,在头脑中以“左、右、左、右”的表达来确认脚底的感觉。站在地铁里的时候,以“吸气、呼气”的表达来确认鼻腔中“空气出入的感觉”和“腹部收缩的感觉”。

最近有个流行词叫“低头族”,就是指边走路边玩手机的那些人。说实话,我认为这样的群体其实只是“容易开始妄想”,而这些心理习惯被无意识地强化了,无所事事的感觉和空虚感慢慢地占据了内心。

如果你希望摆脱烦恼、度过充实的人生,那就应该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反应和妄想,养成“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好习惯。

烦恼总是产生于内心深处,因此摆脱烦恼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意识集中于“心灵外部”的身体的感觉。连续坚持几个月后,你就会发现头脑变得明晰而敏锐,心情变得更加放松和喜悦。

“三大烦恼”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前文介绍的所有的佛陀的思考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在“反应”之前,首先要“理解”。

·烦恼的原因是“心灵的反应”。

·“心灵的反应”的根源在于“索求之心”和“七大欲望”(特别是承认欲)。

·正视自己的内心状态:①用语言确认;②意识到身体的感觉;③贪欲、愤怒和妄想的分类。

通过这样的理解过程,我们就能消除产生苦恼的“不必要的反应”了。

人们为什么总是无法摆脱烦恼,其原因就在于“无法看清自己的内心”。例如当你始终觉得心中不畅快时,如果你未曾知晓“审视内心状态”这一思考法的话,这种不畅快的状态可能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此时,我们可以模仿佛陀,观察内心的负面情绪究竟是贪欲还是愤怒,抑或是妄想。在心中明确“我被欲望所左右”“我感到愤怒”或者“这是我的妄想”这件事——大多数情况下,这三种情绪会同时存在——只需要做到这一步,不畅快的心情就能一扫而光。这个实践过程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净化心灵的修行”。

此外,“贪欲”“愤怒”和“妄想”这三种内心状态在佛教中的表达为贪、嗔、痴,即“三毒”,也就是“人类的三大烦恼”。现代佛教倡导人们要“戒除”上述这些烦恼,但是佛陀在世的那个年代,却主张把这些烦恼当作“让人们理解内心状态的‘工具’”。

佛陀的原意是指“能够彻底正确理解万物的人”,也被称为“觉醒的人”或“觉者”。可能有的读者对佛教不是那么感兴趣,但是也请谨记:“正确理解”并不是“自己觉得正确”,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看法或思考方法进行理解”,而是要将自己的思考、判断、解释和对事物的看法彻底抛弃,承认“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以客观的、中立的眼光来理解和分析事物。

我们的内心不会对“正确的理解”做出“反应”,这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审视,不会引起心灵的动摇和思考。只有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事物,以单纯的心来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才能称为“正确的理解”。

“正确的理解”才是超越痛苦的有效方式,我想读者现在都已经明白了这一点。能够彻底地、正确地理解万物的佛陀,他所达到的境界被称为“解脱”。

“解脱”(巴利语为Vimuti、英语为Emancipation),是“自由”和“解放”的意思。因此佛教,即佛陀的教义可以理解为,“通过正确的理解,让人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理解”,人们能够找回心灵的自由。我希望每位读者都能通过实践上述方法消除心中的不满,拥有充实而积极的人生。

觉醒的人,不会被他人的见解、意见、知识、决定所左右。他们不会妄断善恶,不会因为判断而蒙蔽心灵。

——选自《经集·关于内心的清净》

同类推荐
  • 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妥协,是一种谈判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谈判过程中出现僵局,从而促使双方谈判成功。《学会妥协懂得进取》针对谈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在运用妥协策略时,如何最有效、最切合实际地去解决问题。进取,工作中最令人激动的力量,即“全力以赴”,它是推动企业进步的真正动力源泉。进取,是奋斗的目标,是指引命运之舟的灯塔:是积极的心态,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巨大的潜能,是自动自发的动力源泉;是开拓的精神,是积极人生理念;是综合的素质,是成功人士必备的要件。
  •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世界名人故事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世界名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最佳选择与放弃

    最佳选择与放弃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7天精通成功口才

    7天精通成功口才

    拥有成功口才的人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当的语言,有效地化解尴尬、争论等不利的局面,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妙语连珠,懂得察言观色,把话说到对方心里。成功的口才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本书作者精心策划、旁征博引,多角度向你展示成功口才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生意场上必懂的读心术

    生意场上必懂的读心术

    本书分别从品牌构建、客户心理、商业炒作等问题入手,以生意人要懂得的人脉心理学、客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自身必备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并结合极具代表性的事例,分门别类的讲述了有关生意人如何看透人心、操控人心的策略和技巧,教会你最易学、实用的生意经。
热门推荐
  • 《案例。》系列(第6辑)

    《案例。》系列(第6辑)

    近年来,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他们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在商业中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如果孙宏斌满足于在天津城里当地产大王,如果戴国芳不去长江边建他的大钢厂,如果宋如华专心经营一个软件园,如果顾雏军买进科龙后再不从事其他收购,如果唐万新就只专注于他的“三驾马车”,那么,也许所有的败局都不会发生。
  • 无公害蛋鸡高效饲养技术

    无公害蛋鸡高效饲养技术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这个杀手不高冷

    这个杀手不高冷

    他是一个令江湖中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他犯案累累,却又如谜一般,从没有人见过他的模样……
  • 玄神计

    玄神计

    “叮!'超级登天成神系统'正在开启中。”“1%、2%、3%……100%,超级登天成神系统开启成功,宿主可以开始你的超级登天成神之旅了!。”“嗯?什么鬼?是谁在搞鬼?什么登天?什么成神?”叶玄岳疑惑地问道。………………“哈!哈!哈!哈!这天劫就这么弱吗?敢不敢来的更猛烈一些?”叶玄岳指着乌云密布的天空,狂笑着说道:“我可是要登天成神的人!”这时,天劫就像听懂了一样,凝聚出了一道十分粗壮的龙型雷劫,在天空中,劈向了叶玄岳。“轰!……”“啊!我就是说说而已!干嘛这么认真?”………………
  • 从好人到爱人:获得女神芳心的秘密

    从好人到爱人:获得女神芳心的秘密

    你为什么总是那个“好朋友”?为什么女神总会对你说“咱们是好朋友”“我去洗澡了”,而不是“周五晚上我有空!”呢?怎样从情感上的亲密升华到肢体接触和更多?备胎是我们最讨厌的身份,那给你一条超有用的小贴士:女人是拿你当朋友、可考虑的对象还是恋人,这完全取决于你!这让人宽慰……但又让人害怕,因为这意味着你该做出点改变了!无论你即将当好人,还是已经套着备胎的身份流浪,不用怕——你没什么好失去的,反正你也还没得到真正的幸福。如果想要赢得那个她,就得愿意冒那份险!翻开本书,刷新你的恋爱观,成为更好的自己,抱得女神归!
  • 雪关和尚语录

    雪关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被大佬宠成了玛丽苏女主

    我被大佬宠成了玛丽苏女主

    萧家二小姐十八岁以前,跟“真爱”腻歪的死去活来;十八岁以后,“真爱”抱着她的“姐姐”,腻歪的死去活来。她痛快转身飞法国潇洒了五年。五年后,她回来虐天虐地虐渣渣,结果一不小心被某大佬宠成了玛丽苏女主。片段:萧小姐被车撞了住进了医院,大佬亲力亲为照顾。手术后第一天,滴水不能沾,萧小姐渴的不行,眼巴巴的小眼神看的大佬心疼的不行。“乖,再忍一忍,忍过这一天,我做好吃的好喝的给你好不好?”一听要忍一天,萧小姐小嘴一瘪,就要哭出来了。大佬心疼的抱住她小身子,非常温柔的哄着:“乖乖,只要忍过这一天就好了。今天我陪着你一起,什么也不吃什么也不喝,一起饿肚子好不好?”萧小姐被逗笑。【这本书甜的不行!宠的不行!!好看的不行!!!快来看呀~~~~~~~】
  •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是专门为普通老百姓设计的一套家常食谱,这些食谱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烹制而成,一般读者都能学会和制作成功。书中附有烹调方法、食材的选购处理及营养功效的介绍。有的菜只需更换食材、调料或烹调方法,即能变成一道新菜的“新口味”,一菜变多菜。该书内容更丰富,轻松易学。
  • 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

    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读者俱乐部推出的这本《成长心声》,是由一篇篇短小的文章组成的,里面包含了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讲述了各自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所感受到的,是一本阅读性很强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