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0800000006

第6章 教育为什么需要人道主义

饭间和儿子聊天,说到讨厌舞蹈课。我很奇怪,讨厌文化课可以理解,怎么也讨厌艺术课呢?他说:“你不知道,某某同学将舞蹈老师列为‘七大恶人之一’!”我继续问:“七大恶人都是哪些人呀?”儿子回答说都是老师。“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老师都打人或罚人的。”原来儿子不是讨厌舞蹈课,而是不喜欢舞蹈老师。这个答案有点让人紧张,原来学生讨厌学习不完全是因为学习内容,还因为学科老师。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以将一个原本十分有趣的学科搞得兴味索然,拒学生于千里之外。教师的长相不受学生欢迎,那是无法选择的事情;教学能力不足,无法吸引学生,也是难以保证的事情;但是不打骂、不体罚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事情。习惯于打骂、体罚学生的教师,为何要将自己所教的学科弄得面目狰狞呢?

这样一个疑问,一定会引来很多的唾沫,因为当下的教育实在太难,做老师实在不容易。当今社会存在一个有点滑稽的现象,若是有人发表责骂教师的言论,一定会有很多的拥趸,若是有人驳斥这种言论,也会出现很多的叫好声。责骂派显然不是教师,也不是教师的家属;驳斥派一定是教师,或者是教师的家属。这种论战近乎菜市场小贩的口水仗,对于改善教育质量或减轻教师压力毫无意义,但类似的论战特别容易引人关注。微信上流传一篇《不能再对孩子让步》的文章,署名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某某某。文章一出,在微信上尤其是教师的圈子里迅速流传。文章主要观点不外乎提醒大家不要放弃惩罚的手段,不要相信教育是快乐的,并以自己为例说明小时候挨骂挨打照样没有变傻,言外之意其实是说正是打骂教育让自己成功了。某教授是季羡林的弟子,商业上据说也比较成功,经济富足,生活有品位,上过百家讲坛,是学术明星,他的自信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他在基础教育上到底有多少研究不得而知,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在梵文、巴利文和历史研究方面有专长的学者,在教育领域的言论未必就是学者级的,大家实在不必带着顶礼膜拜的态度。

“吃得苦中苦”的教育和“棍棒教育”目标明确,都是指向现实利益,其“恨铁不成钢”的焦急心态众目昭彰。某教授自觉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自然要为这种教育代言,但是,感受此种教育伤害的人呢?实际上,多数在这种教育下获得了现实利益的人,未必就真的得到了这种教育的恩泽,假如当年自己接受的是快乐教育,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成就呢。何况,以成就论人生成败本身就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达尔文小时候曾在寄宿学校里读书,校长十分推崇“棍棒教育”,教师们的“执行力”也很强,达尔文深受其害,十分厌恶这所学校,后来终于从这所学校里逃了出来。这么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一些人拿来作为达尔文成才的必要条件。事实上,达尔文的成就,压根就不是这种教育的结果。和钱教授一样的很多人自认为从“吃得苦中苦教育”和“棍棒教育”获利的人,其实是认错了恩人。美国“虎妈教育”很有市场,但粉丝们都光顾去看“虎女”们的荣耀去了,没去注意“虎女”们的眼泪和智商。“虎女”的前提是先得是“虎”,如果是一只猫,再怎么打也成不了虎!不管她们今后的成就如何,但我想以欢笑营养的“虎”总比以眼泪喂养的“虎”幸福得多,她们给世界的影响也会阳光得多。如果欢笑和眼泪都可以作为“虎”们的食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眼泪呢?

“吃得苦中苦教育”和“棍棒教育”带有十分庸俗的功利色彩,追逐个人现实利益,而不是人生幸福和社会和谐进步。一旦将教育功能狭隘地定位为现实获利的工具,原本简单的不再简单,原本复杂的也不再复杂,教育就走上了一条不尴不尬的路。教育学者、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就曾尖锐地指出:“教育是一个利益问题。”两千三百多年前孟子就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余音未绝呀!当然,人要生存,要养家,必要需要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如果将教育的功能完全或者主要地放在获取现实利益之上,恐怕就不再是一件好事。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克里希穆那提在写给学校的书信集《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中说“学校不仅要在学业上非常出色,而且要比这多得多。”“学校要培养完整的人!”振聋发聩。如果能将教育的功能定位为获取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进步,那么获取现实利益也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棍棒教育”和“吃的苦中苦教育”重则表现为罚打,轻则表现为压迫。不管学生的能力差异,搞“一刀切”,凡不愿做都强迫做,凡不能做也强迫做。强迫学生做厌恶的事,无限度地布置作业,让优生越来越自信,让多数学生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如此,则不但在成绩方面,就是在其他方面也都将出现明显的分化。

“棍棒教育”和“吃的苦中苦教育”对人的情绪和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或者引发受教育者的敌视和对抗,是以牺牲人的部分能力和幸福感为代价的。“快乐教育”对人的情绪和能力却具有唤醒、强化作用,增强人的幸福感。“痛苦教育”有悖人道主义,“快乐教育”依循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自由、幸福,教育应当服务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进步,教育应当坚守人道主义。

马克斯·韦伯将西方近代思想的发展轨迹概括为“世界的解魅”,这一概念代表着人们对“客观知识”的追求,中国的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没能脱这个俗。作为科学的教育学追求“效率”,只讲一种价值尺度,一种评价方式。此种潮流与追逐现实功利的教育观念一经结合,立即魔高一丈。针对这种现状,北师大肖川教授呼吁“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说“人文学者的任务就是要去关注、批判、纠正一切不公正、不合理、不人性、不人道的思想、制度、规则和习惯,去建立一个公正、合理、阳光明媚的社会”。言论可谓空谷足音,然而效果堪忧,表面上一呼百应,实际上“挂羊头卖狗肉”者比比皆是。

现在的教育改革十分注重课程改革,然而,布鲁纳说:“课程本身改革不能回答现在学校面临的社会问题。”现在的课程建设更多的关注“如何教”,而对“教什么”的问题思考不够,改革不够。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20世纪末在其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说:“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指出了现实教育的弊病,她还说“任何教育,如果只重视一部分人类能力并且围绕它们来组织课程教学,那么就不可能成为面向所有人的最好的教育”,论述切中肯綮。可以那么说,没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就很难有人道主义的教育,因为一种尺度的教育很难让人从容。人们在教育面前倍感焦虑,忧心忡忡,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在所难免。

我们并不反对拼搏和奋斗,我们反对的是提倡或强迫学生做非人道的拼搏和奋斗。苏霍姆林斯基大声呼喊:“不能把‘成年人’社会学的概念和法则搬到儿童世界里来”,“不要让拳击桌子声和责骂声冲进你那人道主义的复杂实验室里来”;还谆谆告诫教师和家长:“邪恶既然创造了他们,医治他们就要靠善良、人性以及乐观主义,这个有魔力的小提琴和有魔力的指挥棒。”我还牢牢记得少年时代所看电影《少林寺》里方丈被活活烧死的那个情节,对明知对方作恶却不做丝毫反抗的方丈的行为大惑不解。后来读了佛经中地藏王菩萨发下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宏大誓愿,才明白原因。恶人之所以作恶,一定有其原因,当我们懂得这个原因,就能发现他的不幸,情感就可能由愤怒转为同情,慈悲情怀由此而生。不止佛经,《圣经》里也讲“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些话都是在号召人们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作为教师,作为家长,面对学生,面对孩子,面对他们的错误或不足,难道不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吗?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正是孩子们的错误和不足,才成就了优秀的教师和家长。孩子们从不足到优秀,体现了生命的生长变化,带给世界以新鲜感和多样性,也给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成人的生命力量,借助孩子们的生长变化而得以体现,人生的乐趣由此而生。因而,不应该用非人道的方式对待孩子们。

据说,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未经考证,但这话说得真好!教育不在于打压,而在于解放;不在于痛苦,而在于快乐;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唤醒。陶行知说:“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人道的教育,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同类推荐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是一部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少女阿诗玛善良漂亮,可恨的富翁抢走了她逼迫她嫁给自己的儿子。阿诗玛不为财富所打动,严词拒绝。哥哥阿黑勇敢机智,与富翁斗智斗勇,救出了阿诗玛。返家途中,阿诗玛被洪流吞没,灵魂化作回声,永远留在人民身边。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它是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最宝贵的资料。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热门推荐
  • 秋夜传

    秋夜传

    秋夜,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爷爷去世后成了孤儿。两个异世修真高人在拼斗中力竭,肉身被毁,元神被吸入空间裂缝。后,两元神从空间裂缝出来,进入秋夜体内。因两元神的性别之争,秋夜时男时女,不堪其扰。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炼?
  • 雚经

    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责任》。精选五十多篇小故事,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二手男人

    二手男人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增高,二手男人成为了“热点”。二手男人择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有人说二手男人是“贵族”,有人说二手男人是“弃族”,买过二手货,住过二手房,连人都是二手的主人公付艾里说:一旦进入二手货架,既要做好被疯狂抢购的准备,也要做好被弃之一角的准备。这就是二手男人的生活法则: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 剧说

    剧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武战帝

    古武战帝

    杨沐枫,一个被逐出宗门的落魄子弟,阴差阳错来到异世古武世界,身负华夏古老传承太极拳的他,如何在异世潜龙出渊,执掌乾坤,伴美而行,最终踏上武学巅峰之路。
  •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有这样25个人,要么他们的名字让你如雷贯耳,要么他们的作品让你如雷贯耳。李健、刘若英、孟非、林青霞、汪涵、陈道明、吴秀波、史铁生、麦家碧张充和、韩再芬、老树、阿城……其实你还不够了解他们,真正打动你的是他们的植物系属性,拒绝嘈杂和喧哗,静水深流在自己的河道。他们呈现了生命最自然的状态:不喧嚣、不攀比、不攻击、不急功近利,像一株植物自然生长。这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他们找到自己,并与自己和解。于是任生活匆忙、人心浮躁,他们内心有自顾自的坚持,在这个浮躁快速的社会中专注地、慢慢地、简单地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 荒原追踪

    荒原追踪

    阿帕奇酋长温内图为报杀父之仇,追踪着凶手桑特,途中巧遇西部英雄老铁手。老铁手横跨美洲大陆,是为了擒获拐走银行家之子的大骗子吉布森,却屡屡落空。二者相遇,一路西行中,他们还遭遇美洲大陆激进组织3K党,险遭毒手。脱逃后,温内图和老铁手在帮助西部猎手和开拓者老枪手做一笔兽皮生意,不幸落入了桑特布置的陷阱 。科曼奇部落和阿帕奇部落被牵涉进来,在荒原上大战,血流成河……混乱与流血是不是能够结束?和平烟斗能否带来和平?恶徒桑特是不是被擒获?当读到这篇冒险故事的结尾部分,我们才能够最终确定,答案是肯定的。
  •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彼时,她是燕国左相第十九夫人,收敛锋芒,如履薄冰,只为完成父亲交代的秘密任务;却惹来九五至尊的青睐,要她为他守身如玉。后来,她一心报仇,踏入宫门,千娇百媚陪伴在君王侧;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对她的心思了若指掌;他罔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浪潮,视她为瑰宝,独宠她一人。妃嫔动她一根手指,他便斩下妃嫔纤纤十指;妃嫔让她落一根毫毛,他便砍下妃嫔的头颅。文武重臣齐齐跪在天子寝殿阶前,五日五夜,奏请将她逐出后宫;他视若无睹,仍然行册封皇贵妃的大典,下令:出言阻止者,削官斩首!后来,他的皇后归来,他毫不犹豫地将她推入绝境;她才知道,让他疯魔、痴狂的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他的心,从未容纳过她;他的爱,叫作万劫不复。曾经,他说:“朕活一日,你便活一日;你无伤无痛,朕便无所畏惧。”曾经,他说:“朕心甘情愿被你利用,朕的生杀大权,便是你的生杀大权!”后来,他嫌恶道:“朕让你利用,只是因为想宠你!朕不想宠你,你便猪狗不如!”再后来,他在宫中种满了萱草,在京师每一条街摆满了萱草,迎接她归来,只希望她听他一句话:“你说那是万箭穿心之痛,那么,今日你便赐我万箭穿心!”******她发誓要将仇人碎尸万段,却发现,恨错了人!她期待与深爱多年的他执手一生,独享恩宠,却被伤得体无完肤!爱与恨,原来只是一线之间,最爱的人就是最恨的人!**摇摇新文,喜欢请放入书架。咖啡是免费滴,请为摇摇冲一杯提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