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9300000002

第2章 做好调整,约会五六年级

孩子升入五六年级后,生命又开启了新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社会化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又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这样的转变,可能会让孩子和大人感到“陌生”,甚至不知所措,所以认识五六年级孩子的特点是教养的前提。

生命新阶段,会有新变化

晚上,要睡觉了,妈妈惯例性地想推开女儿的房门,跟女儿聊几句。谁知门上锁了推不开,门上还贴了一张纸条,写着:“妈妈,请在6点钟喊我起床。晚安。”

嗬,这么早就睡了,还锁门了!妈妈担心女儿在房间玩手机、追剧,想叮嘱几句,可是女儿不开门,只好作罢。

第二天早晨,妈妈应门上纸条之约喊女儿起床,女儿回答了一声“知道了,妈妈”,并没有开门。妈妈的内心遭遇了第二次撞击,妈妈还是没能走进女儿的房间。

女儿吃罢早饭上学去了,妈妈也一起出门了。晚上回来后,妈妈发现女儿的门上锁了,她找到钥匙才打开女儿的房门,虽然只是整理了一下里面杂乱的物品,却受到放学回来的女儿的质问:“妈妈,你进我房间了?”妈妈内心再一次被撞击后,回答说:“是,收拾了一下。”女儿说:“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啊。”

周五晚上,女儿对妈妈说:“妈妈,周末我不去姨妈家了。”妈妈感到很疑惑,以往女儿每周都是要求去姨妈家的,这是怎么回事?妈妈想问一下却没有机会,因为女儿已经戴上耳机,进入她自己的世界里了。

这次月考女儿考了年级最高分,妈妈从家长微信群里了解到情况后,很纳闷,这么好的成绩,女儿怎么没像以往那样兴高采烈地告诉自己,然后要奖赏呢?

妈妈觉得,最近女儿变化好大啊!

五六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成长这件事情上,虽然最先觉察到了孩子的行为变化,但是很多时候对于“长大”的概念还是后知后觉的,以至于让孩子苦恼:父母不懂我。

对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讲,较之以往,他们身心都开始发生变化,所思所想与以前不一样了,有了更多的忧愁和烦恼,对父母的期待也不一样了。只有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特点,才能很好地与他们相处。那么,五六年级的孩子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从11岁开始,大部分孩子进入了青少年期。这是处于儿童期和始成年期的一个过渡期,最鲜明的标志就是进入了青春期。

1.出现第二性征

因为从八九岁开始,孩子体内的激素水平就开始有了变化,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第二性征。

2.大脑的发育

随着大脑偏侧化的发展,青少年的大脑功能变得更为高效,在认知加工活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已经下降至成人水平。他们比较能够适应较高强度的活动,类似“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目标更适合他们的发展。

人脑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从一出生起,孩子的大脑开始高速发展,青春期发育得更加成熟了,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调节等不同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保持身心活动,合理训练,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发展水平。

3.情绪反应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压力事件的反应更为强烈,同时他们对快乐刺激的体验也更为深刻。大脑在青春期阶段会经历一系列的发展,可能会使青少年更容易罹患某些特定的身心失调疾病,如抑郁症、饮食异常等。

父母做好准备:迎接孩子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心理方面都经历了重大变化,而这一结果增加了个体的情绪冲动性,并使其对成人的抵触与反抗增多。

1.支持孩子运动

运动和体育锻炼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个体认知、情绪情感、人格发育以及社会性发展。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运动。

一项纵向研究显示,那些在14岁时每周至少参与1次团队或个人运动的女孩,以及每周至少参与2次运动的男孩,更可能在31岁的时候参加体育运动。

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就支持孩子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去,养成习惯,不仅是利于当下的事情,对未来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避免睡眠缺乏

到点了就睡觉,对于青少年来讲已经不容易做到了。青少年的夜晚活动明显比儿童时期要多,如写作业、看书、刷朋友圈、玩游戏、参加课外学习班、课外活动等,导致上床睡觉的时间比儿童期时要晚。不过,青少年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与儿童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需要9小时以上。

由于睡眠不足会损害个体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表现,所以睡眠缺乏的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容易开小差,情绪容易失控,记忆效果差。为了避免青少年因为睡眠缺乏而影响学习与身体发育,父母最好和孩子制定一个睡眠计划,然后严格执行。当然,这个计划除了规定几点睡觉以外,应该对如何完成家庭作业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另外还要控制好玩手机、玩游戏、锻炼身体的时间。

3.呵护孩子的情绪变化

父母都希望孩子每天快乐成长,可在青春期这个特别的阶段,很可能出现较多令他感到忧愁和伤感的状况。研究显示,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积极情绪更少。父母要尊重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让孩子感受到爱和陪伴,并用理性的引导帮助孩子摆脱情绪困扰。同时,父母还可以用智慧给孩子创造快乐。比如,青少年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心情通常会比较好,那么可以多给孩子创造这种机会,让他们跟朋友待在一起,学习、看电影、做项目等。

青少年从事自己热爱的文体活动的时候,情绪会比较高涨。所以,即使面临小升初,学习生活比较紧张,父母也要支持孩子去发展兴趣、爱好,适当转换心情,用良好的状态迎接学业上的挑战。

提高成绩,逻辑思维是关键

一位妈妈讲述了儿子的学习情况。

儿子每次做阅读理解题时,都会错很多。如果题目要求概括中心思想,即使短文有很明显的契合答案的中心句,只需稍微归纳一下就可以,可他都做不对。那次,儿子学习一篇课文,在预习的时候,他通读了全文,然后我让他做做课后第一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子露出了畏难情绪,反反复复把课文读了几遍,都没有弄明白。

妈妈想到,在平时聊天中,别人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的事情,儿子东一句西一句得说好一会儿,很多时候把别人都说糊涂了。看来儿子的归纳概括能力太差劲儿了。五六年级的学生了,还这样,岂不是太影响学习了吗!

这个孩子学习能力上明显的不足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用词语的时候逻辑混乱、没有条理,不能很好地分析、概括。而学习是离不开思维能力的,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需要掌握很多的概念,并且还要学会应用,如果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自然会感到困难。

逻辑思维能力影响学习成绩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基本形式有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思维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是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当孩子进入五六年级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所学知识的逻辑性也在增强。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跟上,那么,就会影响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举个例子,孩子到了五年级学习简单方程的时候,老师会从“用字母表示数”这里讲起。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理解什么是字母、什么是数、“表示”这个词的意思、乘法交换律、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等。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讲,顺利地理解简单方程的表示方式。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可以说,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学习过程是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比如,分析句子的意思、给课文加小标题、解应用题等。

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它的最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如果在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以下的几种能力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那么孩子将不能顺利地学习。这几种能力主要包括:

①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②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③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学习是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心理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那么,无论是从当下看还是从长远看,学习效果都会很差。当孩子步入五六年级后,就进入了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轻松学好这个阶段的课程,很好地迎接初中生活,一定不能忽略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

让孩子多做逻辑思维练习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这些能力既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培养,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虽然这些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思维过程中,这些思维形式必须一起应用,才能完成一个思维过程。

1.提出问题,让孩子分析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那么这个回答过程孩子就需要分析。举个例子,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你那么喜欢看动画片”,孩子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动画片的情节、图像、配音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找到一个或几个让自己喜欢的原因。孩子读课文后回答问题、解应用题、看图说话等都能够锻炼分析能力。

孩子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做好了还是搞砸了,都可以让孩子分析原因。总之,当孩子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时候,就是在做分析。

2.让孩子分析一个场景,得出结论

综合往往和分析是同时进行的,综合是指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夏天,和孩子出去玩儿,让孩子观察一下天气。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天空的云彩、有无太阳、风力等情况,判断气温、有没有可能下雨或者下雪等,从而确定是否要带预防用具。

在学习中,让孩子多做一些总结课文主题思想的题目;把一段文字打乱成几句话,让孩子连接起来;把几道数学题综合成一道数学题,让孩子来解。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

3.抽象:找出本质的特征

抽象的过程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抽象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思维的提升,更接近于思维的本质。要锻炼孩子的抽象能力,方法很多。比如,给孩子一些词语,让孩子分析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点;回忆学过的诗歌,让孩子分别找出叙事的、写景的篇章;经常做一些类似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题等。

4.概括:综合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日常概念或者科学概念。孩子读到五六年级,已经学了很多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概念背熟,并掌握概念的推导过程,慢慢地,孩子就领悟了概括的过程,概括能力自然就获得了提升。

在学习上,不让孩子做自我妨碍者

君乐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还算不错,每次考试都能得90分左右。可是,最近妈妈发现,儿子越是到考试之前学习积极性越差,一点儿紧张感都没有。妈妈问儿子:“马上月考了,你怎么不好好复习呢?”儿子说:“复习不复习都考那么多分,还不如让自己舒服点儿,多玩会儿呢!”妈妈一听这话就生气了:怎么会这么想呢?学跟不学能一样吗?上次考了85分,如果好好复习,不就能考90多分了吗?于是,妈妈问儿子:“你为什么这么想呢?”儿子说:“我又不是考了一次两次,我就这样了,再努力也是中等生了!费那劲干什么呢?”

这个孩子就是被学业自我妨碍了,就是说他把学习上暂时失败的原因外化了,觉得努力和不努力是一样的。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五六年级的孩子,更容易学业自我妨碍

学业自我妨碍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的时候,比如写作业、考试或竞赛等竞争性活动时,出于保护自尊的目的,为了给将来可能的失败制造借口,而做出的阻碍自己的各种行为和选择。最为常见的学业自我妨碍行为包括:作业拖沓、浪费时间,选择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等,还有一种声称式自我妨碍,强调因生理疾病、压力过大、考试焦虑、情绪失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发挥。

虽然学业自我妨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自我价值,减轻了学习上的压力,但是,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讲,考试没有那么难,学习任务没有那么重,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成绩也没那么重要。如果孩子总是给自己预设一个可以考不好的理由,势必打击学习积极性,丢掉许多能够考好的机会,体验不到足够多次的成功,这必然影响孩子学业自信的建立,不利于孩子在学习上积极进取。

五六年级的孩子发生学业自我妨碍是因为什么呢?

1.自尊心很强

五六年级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初期,自我价值感受情绪影响,很不稳定,虽然自尊心很强,但很容易自卑。当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没能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总是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己不够聪明、不受欢迎、能力不够等不可控因素时,他们就会变得消极,为了保护自尊心,就会找借口,如试题太难,答题时间不够,昨天没睡好,没来得及复习等,以此保护自我价值,避开没考好的真正原因:学习不够努力。

2.父母期望值太高

五六年级面临小升初,绝大多数父母和孩子都期待着能进入一所不错的初中,在新的学习阶段能够有个更好的表现。有的父母太在意分数,受他们影响,孩子也是把分数当成命根。于是,特别害怕考砸后父母不开心,看低自己,就找借口逃避责骂。

如果孩子把考试成绩比较差的原因归结为题目太难,自己能力不够,太疲劳,老师讲课听不明白等,那么孩子就是把失败的原因外化了。如果在考试之前就这么想,那么就是孩子在给考砸找借口。

避免孩子形成学业自我妨碍

研究显示,学业自我妨碍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适应性较差,情感消极,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显然,这样的表现不利于五六年级的孩子积极面对小升初。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可以通过自身行为认识自己的能力,但受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还是会对事物做出不准确、不符合实际、不合情理的判断。父母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错误认识,去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情感,避免形成学业自我妨碍。

1.建立合作学习氛围

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的是成就目标,认为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那么,他们就不会把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当成竞争者,更不会因为担心考不好而在同学面前自我妨碍,说什么“我没复习”“我都听不懂”“我不会做这道题”,而是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困难,把同伴当成战友,一起面对学习,即使考了低分也不会觉得会被同伴看低。这样的话,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就不容易找借口避免尴尬了。

2.学会积极归因,挑战自我

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用较为客观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他们趋向于更诚实、客观地评定自己,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不利于学习要拒绝,什么样的学习行为要发扬光大。对学习有了一定的控制感后,当他们对自己做出某个评价后,就认为自己是这样的,而不是随时都会“变卦”的。当孩子的学业自我是积极的,倾向于努力就能学习好,认为自己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时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因为沉迷于学习成功后的快乐或者害怕失败的体验,而不敢挑战难一些的任务或者避开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而是能够积极努力,挑战自我。

3.父母多鼓励孩子

如果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不因为成绩好就笑逐颜开,成绩不好就打骂责怪,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不是有条件的。这样的孩子安全感强,有自信。在此基础上,父母喜欢鼓励孩子,当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努力、认真、执着等品质时,父母还会给予肯定,会让孩子更自信。

4.改变孩子的错误认知

如果孩子考了不好的成绩,就把原因归结于题目太难,老师讲得不明白或作业太多没时间复习,父母要改变孩子的这种绝对化的认知,让他明白题目难易、老师讲课方式等都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自己去适应外界。

当孩子一次没考好,就觉得自己特别差劲,什么都做不好,从此意志消沉时,父母要告诉孩子,没有谁完美到什么都能做好,也没有谁不完美到什么都做不好。

当孩子一次没有考好,就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的时候,父母要改变孩子这种错误的认知,告诉他们即使超级学霸也会有不会做的题目,有考砸了的时候,一次没考好,不代表自己糟糕至极,永远学不好。

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家长们越来越觉得摸不透自己的孩子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么乖了,脾气特别倔,逆反心理重,总喜欢顶嘴,不是什么都跟父母说了,还常常做出特别离谱的事情。

有一次,小林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他本来会做这道题,但就是紧闭双唇一句话不说。老师很纳闷,问小林怎么了,他反而扬起脖子望向天花板,搞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很没面子。

后来老师才知道,原来有一次小林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没有注意听,一直在翻教案,问题回答完了都不知道。老师怠慢的举动激怒了小林,这次找到机会就以沉默来反抗。后来,老师向小林道了歉,承认自己的做法伤了他的自尊心,小林才开始好好听课。

父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他们会以沉默、不搭理、故意捣蛋等方式反抗父母。

让自尊与青春同行

进入五六年级后,大部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就迎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这个阶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部分——自尊心的高速发展期。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强调心理健康的核心问题就是自尊。

自尊是基于个体对自我概念的评价而形成的自我尊重,其实质是个体是否喜欢所认识的这个自己。研究显示,低自尊的人在所有水平都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甚至反社会行为。这里的所有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由此看来,个体的自尊水平决定个体的行为发展。青春期的成长任务是实现自我同一性,短短几年,青春期的孩子要看清自己的能力和发展,在当下和未来给自己一个还算准确的定位,为自己设定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是自尊的体现,也是构建自尊的过程。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孩子往往会感到不适应,还会出现不平衡的感受以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他们会体验到危机感。自尊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力量,即使内心很煎熬,也拎得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建立起自尊,那么,他们在中学阶段就会比较辛苦,甚至可能无法建立起自我同一性,“整合”不了自己,人生很可能就混乱了。

父母不做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

拥有良好的自尊心的人,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人格有任何侵犯和玷污的行为,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名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追求,让自己变得更完美,生活得更充实。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父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1.肯定孩子好的行为

自尊是由个体肯定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重。当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品格等持有肯定态度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被人信赖、有能力、被父母喜欢、有人缘、能够帮助同学、具有优秀品质的人,那么,他就会感到高兴,就会更加重视自己、喜欢自己。

孩子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一方面来自自己做事情之后获得的好的成果,另一方面来自家长对他的肯定。所以,当孩子有了好的行为的时候,父母要肯定孩子的良好品质。

当父母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时,他们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孩子会觉得受到重大打击,容易产生挫败感。较多的满足感带给孩子的是自尊、自信,较多的挫败感会令孩子感到自卑。所以,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当叛逆的种子开始萌芽的时候,更要给孩子以保护,而不是去约束、限制,甚至打骂孩子。

朱天一放学后跟妈妈说:“今天我是值日班长,放学后我要清扫教室的时候,却发现一同做值日的那个同学走了。当时我有点儿生气,也想走。后来想想,生气有什么用,他走了,我就自己做值日呗,又累不坏。于是,我一样一样地干,擦黑板、扫地、抹桌子,还检查了每一扇窗户。都做完后,我都没力气了,但我还是很高兴!”听儿子这么说,妈妈说:“你做得很对,儿子。做人不能太斤斤计较,多干点儿也没什么啊。我儿子很勤劳,难怪被老师、同学喜欢!”

当父母以这样的方式肯定了孩子的行为之后,孩子就会觉得勤劳、肯干是被认可的,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就会以这样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偷奸耍滑、斤斤计较、自私懒惰。

2.不强迫孩子做事

有的家长很蛮横,总是要求孩子按着父母的想法去做事。他们喜欢摆布孩子,就是因为不信任孩子,总担心孩子做不好,于是,就使用一些手段来强迫孩子。家长觉得这么做能够达到他们期待的目标,但是却没有考虑过这么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

上六年级的陆苗曾经这么说:“自从上六年级以来,父母就给了我很大压力,给我买的书像小山一样,整天逼着我看,烦死我了!有一次我实在太烦了,拒绝看书,他们竟然把我和凳子绑在一起,让我走不了。难道这样做我就能好好学习吗?这只能给我很大打击,让我感觉像是掉进了一个万丈深渊,我无论怎么叫都没有人来救我。每当我想起这些来就恨,谁来救救我?”

像这样为了获取好成绩强迫孩子去学习的教育方式,可能暂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长时间地违背孩子的内在意愿,导致孩子负面情绪不断积累,最终不是把孩子管傻了,让他们失去了自我,就是导致他们极度逆反和父母对着干。

3.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会有一种“被器重”感,就会更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旦结果证明自己的想法是不可行的,这个时候孩子会因为愧疚而以更积极的行动去赢得父母的信任。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当成被自己主宰的玩偶。

提升孩子的道德自律度

京京是一名五年级的男生,虽然很调皮,但是妈妈管得严,还算没有惹过什么大事,妈妈比较欣慰。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妈妈非常生气。原来,班里转学来了一位女同学,女同学的头发是自来卷,弯弯曲曲的,京京觉得好玩儿,就给对方起了一个外号,叫作“卷毛”。那个女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是个性开朗的那种,京京喊了两次外号后,她就掉眼泪说不要来上学了。女孩子的妈妈找到学校,说明了情况,搞得老师很被动。

京京的妈妈去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把这件事跟妈妈说了,妈妈特意打电话给女孩子的家长道歉,并保证儿子以后再也不欺负女孩子了。谁想到,这件事刚过去不久,京京再次犯错。因为给班里的一个男生起外号,他被打掉了一颗牙齿。看到儿子缺一颗牙齿的样子,妈妈虽然心疼,但还是觉得儿子理亏。妈妈想,这样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的孩子,就该吃些苦头,现在受教训总比以后犯什么大错强。

这位妈妈把儿子当成道德败坏的孩子了,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犯一些小错误,即使明知故犯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认清五六年级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

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会经常违反纪律、做错事,这与这个阶段孩子的道德自律度不高有关。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指出,儿童道德发展具有一条总的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所谓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所谓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五六年级的孩子道德判断水平已经跨越可逆阶段,进入公正阶段,孩子能够从利他主义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非的、单纯的规则观念,而是一种出于关心与同情的道德观念。也就是说,孩子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会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

皮亚杰认为公正观念是一种高级的平等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已经能够从内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起决定性的作用。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虽然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了道德判断的能力,但是,这并不等于孩子不会犯错误。

就拿遵守纪律这件事来讲,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孩子都知道哪些行为是违反纪律的,哪些行为是带有破坏性的,是不被父母允许的。但是,因为不理解或未正确理解,或者没有把所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孩子不能完全地把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在没有外部的检查和监督的情况下就容易犯错。改正错误是一个认识过程,孩子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心理障碍和反复是常有的现象,父母不要把这些现象理解为明知故犯、有意捣乱和掩饰的行为。

所以,孩子有些时候犯了错,父母不要给他定性为道德品质出了问题,也不要觉得孩子屡教不改,而是要耐心一些,多多引导,帮助他们实现真正的道德自律。

被宽容的孩子,道德自律性强

五六年级的孩子虽然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没有真正地长大,容易犯一些因为能力不够、经验不足而导致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后,最难过的很可能是孩子自己,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如果父母能够宽容孩子,孩子没有被外界环境压迫,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错误事件上,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道德的认识。

1.宽容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心里

一个能够宽容孩子的父母,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斥责孩子甚至恶语伤人,他们连一个反感的眼神都不会有。父母这样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对于正处在建立自尊关键期的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讲,这有利于他们自我反思、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不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厌恶的感觉。抓住孩子的错误就狠批的父母会使孩子的情绪处于负面的反抗状态,这样孩子就不能很好地思考为什么错、怎么做是对的,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

所以,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管多么生气都能努力控制自己的语气、语调,尽可能地不责骂他们,等于给了孩子一个认识错误的过程,可以防止孩子明知故犯。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往往能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直抵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份震撼甚至能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明明说话不怎么文明,还常常会打架。有一天,一群孩子在小区里玩跳格子,一个孩子不小心撞到明明。大概是撞疼了,明明嘴里骂着就把那个孩子推倒在地上,其余的孩子都惊呆了。这个时候,明明的妈妈恰巧走过来,看到发生的一幕,她把那个孩子领到家里,帮他擦干净身上的泥土,又给他喝饮料。明明回到家后,看到这个孩子,非常不好意思。妈妈对那个孩子说:“以后,你们两个就交朋友吧。都是好孩子,住得又这么近,常来家里玩儿啊。”听妈妈这么说,明明觉得更不好意思了。他本觉得回家会挨骂的,没想到妈妈那么和颜悦色。

第二天,明明对妈妈说:“妈妈,昨天是我的错,我不该张口骂人,动手打人,请您原谅!”妈妈说:“我知道儿子是个好孩子。人哪有不犯错的,重要的是知错就改。我相信儿子会成为特别优秀的人。”从那以后,明明就逐渐改掉了打人骂人的坏毛病。

孩子犯了错误后,其实他们心里很难过,觉得很没面子,也很后悔。父母平和的态度要好于小题大做,因为那样孩子不会觉得父母彻底否定了他。如果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可以选择冷静下来的时候,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一定要明白,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的背后隐含着更严肃的批评和更严格的要求。

2.注重利用、创设情境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科尔伯格都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研究——皮亚杰用的是临床谈话的方法,科尔伯格则通过先听故事后面谈的方法来让孩子进行选择和表述。

情境具有很强的代入感,面对情境,孩子亲身体验后更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情境的主旨。

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哪个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错在哪里,后果是什么,跟自己的孩子聊一聊,甚至跟孩子演一演,他就清楚了——这么做是对还是不对,为什么不对,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对他人构成什么伤害等。

孩子自己做了错事,父母给他讲解,他有可能不以为然。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设身处地感受一下,就能理解对方的痛苦,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批评的话语,想好了再说

无论什么人,只要良知未泯灭,在犯了错误后,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一种负罪感,更何况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相当的是非判断力了。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其犯错后的心理。孩子犯错后会恐慌、自责,这时他们特别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同情自己。所以,父母不要着急先开口,而是要先分析错误产生的背景、原因。告诉自己,批评的话一定想好了再说,这是对孩子宽容的表现。这样的宽容给了父母自己认真思考的机会,这不是纵容孩子,而是给孩子自我认识的时间。

批评孩子需要寻找恰当的时机,要掌握火候,不要一批评孩子就喋喋不休,要给犯错误的孩子说话的机会,耐心引导孩子自己分析错误,帮助他们真正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特长要学,但不能偏离兴趣和爱好

一位家长说,孩子周六上午上英语班,下午上舞蹈课,周日上午学钢琴,整个周末只有周日下午才能休息一下。孩子这么辛苦,家长也没有办法,因为想要进入一所好学校,不拿几个证书就进不去。孩子之所以热衷于上特长班,就是为了能让好学校选中,而不是自己的兴趣使然。那么,孩子升入中学以后,特长班还上不上呢?会不会因为承载的“使命”已经结束而被放弃呢?

小颖特别喜欢绘画。她从3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到了小升初的时候,已经考下水粉六级、速描八级,而且多次在全国绘画比赛中获奖,绝对是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可是在小升初的特长生考试中,小颖却落选了。这是意外中的意外,不是因为小颖水平低被淘汰,而是因为其他因素才落选的。

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竞争,爸爸直接跟小颖说明白了,而且鼓励小颖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被环境所左右。没想到小颖一点儿都不伤心,并且以更加努力的态度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如果孩子学习特长是因为喜欢、爱好或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么,学习特长不但能帮助孩子升学,而且能够拓展孩子的能力;反之,如果只是为了小升初的时候有更大的把握被好学校选中,那么,这样的学习可能会带给孩子很多的痛苦,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学特长的痛,在于等待被“掐尖”

有家长说:“小学公办,中学民办,已经是标配了!”如何进入更好的民办名校,除了学习成绩好外,身上还要有亮点。于是,学特长成了家长们不遗余力要孩子们做的事情。

小升初,要进入好的民办学校,需要提前报名,报名后需要考试。有些家长听说学校将校外培训班的证书作为考核标准,想都不想就把孩子送去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竞赛、培训,以获得“被择优”的资格。上特长班也许是一种进入好中学的途径,然而,家长们是否了解孩子究竟是否适合走特长生这条路呢?学校又是否真的认可这些证书或特长呢?

褚翔本来没有什么音乐天赋,但是父母觉得有一项特长可以增加孩子进入名校的资本,就带褚翔去学了。结果,褚翔在培训班里简直是度日如年,心情非常不好,连带着学习成绩都下降了。后来,妈妈改变了想法,对褚翔说:“你不喜欢音乐,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就为了陶冶你的情操,也不要求你一定要考级拿名次。”褚翔一听这话就开心了,后来选择了乒乓球班。结果小升初的时候,褚翔学科成绩不错,加上学校体育队缺人才,顺利地进入了一所名校。

由此可见,孩子发展特长不能仅仅冲着小升初这一点来学,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来选择特长方向。

可能对小升初特长认定有帮助的证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证书,也就是官方证书;还有一类是社会培训机构颁发的赛事证书。不过,这样的证书到底有没有用,能起到多大作用都要根据所在地政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非学校有明确说明,否则尽量不要在这些证书方面花费太大的精力和时间。

特长应该是孩子一辈子的爱好

孩子的成长是连续的过程,孩子的未来命运也不是一次小升初就可以一锤定音的。作为孩子未来人生的闪光点,特长绝不能功利性地用到了就学,用过了就放下,也不应该是应试的利器。父母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待特长,特长才会是孩子一生幸福乐章里最活跃的音符。

1.选择特长要慎重

父母为孩子选择特长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因为学习特长是长时间的付出,并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不光是精力、时间,还有感情。如果父母为孩子选择的特长是他不喜欢的、不擅长的,那么孩子从中收获的就会是痛苦、挫折、失望、不自信,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选择特长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孩子真正喜欢、真正擅长的方面,让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获得快乐,获取成功的经历,感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信。自信的孩子,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面对。

2.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热爱的项目

当父母想要孩子发展的特长和孩子自己喜欢的项目相悖的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孩子的选择不是很适合他自己,父母都不要正面反驳,而是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不适合的原因,然后放弃并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项目。

当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项目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支持孩子,不要向孩子要成绩、要证书,而是给孩子时间踏踏实实去学,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孩子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下更容易发挥潜能,展现才华。

同类推荐
  •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全集)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全集)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一书,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父亲教育的重要意义,用全新的教育思维阐释了父亲教育的主要内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总结了父亲教育的方法、原则和技巧,是现代家庭培养优秀女孩的最佳指南,是帮助女孩的爸爸育女成才的最佳帮手!
  •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是陈英医生结合自己在公立医院及港式医疗机构的十余年丰富儿科临床经验,以及对国际儿科医疗先进知识技能的不断学习,写就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囊括了每个0~6岁儿童几乎都会遇到的5大类儿科常见病、5种意外伤害,以及成长必备的6大关键营养元素保健、6大疫苗接种须知等家长最需要的知识。
  • 育儿指南

    育儿指南

    本书是儿童家庭教育的必备书,指导父母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了解孩子身体及心理素质状况,促进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各类教育训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本书集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身,角度新颖,通俗易懂,易于操作。本书按宝宝的不同成长阶段,分别讲解了0~1个月、1~3个月、4~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宝宝的发育状况、生活护理、日常喂养、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等知识。
  •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青春期是男孩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逐渐成熟的生理、初步建立的思想、初露萌芽的情感,向男孩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这一切,即将18岁的男孩,既新奇又迷惑,既向往又恐慌,因此有了很多的叛逆行为。家长为此身心疲惫,在“管”与“不管”之间摇摆不定。
  • 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

    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

    你的孩子会做家务吗?你的孩子爱锻炼身体吗?你的孩子懂社交礼仪吗?你的孩子懂团队合作吗?……如果以上的问题,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你会不会因此而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呢?可是,为什么日本父母却能应付得从容不迫呢?难道他们有什么教子的秘诀吗?《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就是能够解答你上面的疑惑。本书从八个方面来说,希望能够给广大中国父母以参考和借鉴,使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得以更好地解决,进而顺利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自律的人。
热门推荐
  • 2012修仙传

    2012修仙传

    四周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我这是在哪里?”他的意识虽然还有点模糊,但总算是慢慢清醒了。
  • 大人冤枉

    大人冤枉

    心中有丘壑,眉目做山河。江郁心中想着念着一个人,从此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漫长的一个打坐。不紧,不慢,慢慢地把日子过老了,过透了,最后咽下所有失望和遗憾。重回当年,是时候该收一收这要了命的喜欢。“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 我真的不想造反

    我真的不想造反

    专业搬砖工小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搬砖了。他爹潘仁美不让,他姐更是为了不让他搬砖,让皇帝下了一道圣旨!
  • 公子一笑可倾城

    公子一笑可倾城

    据说星云学院有一个行踪诡秘的美少年。据说这个有着上乘姿色的少年清冷而又淡漠。对此,小可怜柠萌弱弱举爪:“白初墨,有人污蔑你。”这些人压根是被这大尾巴狼的美色迷惑了。闻言,少年略略抬眸,勾唇如妖精般魅惑一笑:“叫我什么,嗯?”柠萌咬唇轻哼:“本公主才不会屈于你的淫威,白……”却见少年妖冶的瞳眸浮动着令人难以捉摸的深沉暗光:“想好再回答哦,我很期待呢。”柠萌:“老、老公?”这日子没法过呀,萌萌要离婚!却见少年轻眨眼眸,轻抚这少女额间柔软的发:“宝宝真乖。”【这是一个流氓小姐姐和妖精小哥哥之间打情骂俏的故事】
  • 桃花寨的外来女人

    桃花寨的外来女人

    已经是暑假最后两天了,下季就要高中毕业,赵坤独自一人躲在沙河堤上一棵夜柳树下,争分夺秒地看着一本刚借来的《青春之歌》。书虽然破破烂烂无头无尾,可那年月“破四旧”把好多书都当毒草打倒焚烧了,没有什么更好的书可看,年轻人一见这些稀有的书就如获至宝。这会儿的一段正精彩:林道静已搂住卢嘉川的脖子了……赵坤感觉那卢嘉川就像他自己,是他被林道静紧紧地搂住了。在深深地陶醉中,他情不自禁,浑身发燥。就在这时来福突然叫喊一声,把他吓的几乎要跳起来。“好哇!躲到这儿看黄色小说,可让我逮住了!”
  • 慕先生,您好!

    慕先生,您好!

    林沁十分狗血的被同父异母妹毁容销骨,折磨至死,意外重回15岁。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还要面对渣爹,继母一群牛鬼蛇神!林沁虐渣打脸绝不手软,还开创一片新天地。可却在救了一个军界痞少后,开始失控,从此再也跑不掉。“军哥哥好粘人哦?”林沁揉着自己的腰说道。“媳妇快跟我回家!”兵哥哥邪魅道,可是人家只想安静的做个逆天改命的学霸好不好?
  • 黄帝阴符经解义

    黄帝阴符经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苏求仙记

    紫苏求仙记

    疼痛之后的新生还未曾欣喜多久,偌大的宗族分崩离析。一个人在这条路上磕磕绊绊,是棋子也是被培养的棋手。传承者们相互比拼厮杀,谁会成为最后的继承者?在不同的世界行于不同的路上,骤然相见时却是刀锋相向……缘聚缘散,她的羁绊总是偏向短暂,当她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是无人相伴的吧?-----------------注:本文不是快节奏的故事哟~!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
  • 蛙鸣

    蛙鸣

    一部环保题材的长篇小说。在老师和科学家的关怀指导下,几个少年成立了爱蛙小组,保护青蛙、保护生态环境,对鼓励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