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2500000005

第5章 安全感的建立,关乎孩子的一生

6个月-3岁,极为重要的安全感建立期

如果说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跟母亲是处于一种共生期的话,那么从6个月开始,婴儿和母亲会逐渐分化。也就是说,孩子是逐渐要跟妈妈分离,自己变得更独立、更个体化。这个分离从6个月开始一直要持续到3岁左右。如果妈妈情绪稳定,在孩子需要时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孩子不需要时又能够默默退场,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很好地建立起来,孩子就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个分离期。反之,如果妈妈的情绪不稳定,比如是焦虑不安的,甚至有的妈妈对孩子的需求大于孩子对妈妈的需求,那么孩子跟妈妈的分离就会比较痛苦,过程也比较艰难。如果这种分离不那么顺畅的话,很多孩子会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表现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分离焦虑状态。

在3岁前,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并不稳定,他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妈妈的分离。我家可乐1岁左右时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的眼前,于是我做饭时就把他放在小餐椅里,餐椅放在厨房门口,餐盘上有他喜欢的玩具,这样他一边玩玩具一边能随时看到我。如果他不愿意坐餐椅,我又要做饭干活儿时,我就直接用背带把他背在后背。所以我家的餐椅和背带那段时间是家里利用率最高的两样东西。

到1岁半左右,他就不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眼前了,他可以自己单独玩玩具,但会不时地抬头看看我在不在。我做饭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跑到厨房看我一眼,然后再回去接着玩。他需要反复确定妈妈是否还在。通过反复的验证,他逐渐懂得,妈妈暂时不在他面前,但是很快会回来,他是安全的。这样,他的内心是安全的。他的安全感正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到了2岁左右,他又变得特别黏人,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认为,这时候的孩子处在整合期(16-24个月),一方面他想要自主独立;另一方面,他又发现离开妈妈无法独立。这种矛盾让他处在一种经常说“不”而又特别依赖(黏)妈妈的状态。而且一旦碰到一点儿挫折或者一点儿小事就会找妈妈,尤其是在外出玩儿的时候需要妈妈随时跟在身边。这个阶段是最考验父母的,因为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小时候都没有这么黏人,大了反而更黏人了呢?经常是你越忙的时候,孩子越黏你,因此你很容易对孩子不耐烦,发脾气。

我是在家工作,因此经常一边工作,一边把可乐抱在腿上。在他需要我陪他玩儿时,我会跟他商量大概什么时间可以和他玩儿。如果实在黏得厉害,我就干脆暂时放下工作,陪他玩一会儿。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过不耐烦,有时正工作得起劲儿的时候,小家伙颠颠跑过来了。我还发现,我越是不耐烦,越是指责,越是生气地把他推开,他反而会“退行”得更厉害,变得更黏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不接纳和想要把他推开的意图,而这个时期他的自我功能并没有发育完全,他害怕这种被抛弃、被拒绝的感受,于是就会一遍又一遍地黏你,来确认你仍旧是爱他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要确认他是安全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长。理解和接纳他以后,孩子逐渐就不再那么黏人了,如果我需要工作,我会提前告诉他,妈妈大概什么时候能完成工作,可以陪他玩儿。有时我工作时,他就在我旁边念念有词地玩车,玩各种想象出来的游戏,在他需要时我也会给他一些回应。偶尔,他想我陪他玩儿时,我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他。这个阶段就这样顺利度过了。

再后来就算我出去上课、办事,只要提前告诉他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他也能接受了。上幼儿园时,他也能顺利过渡。

这就是孩子3岁前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建立的过程。

警惕让孩子“安心”的“过渡客体”

这个阶段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概念:过渡客体和陌生人焦虑。

“过渡客体”是由唐纳德·温尼科特最终定义的概念,也是他对客体关系理论最著名的贡献之一。它是存在于主观客体和真实客体之间的一个中间领域。于孩子而言,一般的过渡客体是一块柔软的毛毯或者一件旧衣服,用于睡觉时获得舒适感或者对焦虑与孤独的抵抗。

很多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解读为:当妈妈陪伴孩子不够或者孩子感觉探索这个世界时有过多的限制时,他就需要一个过渡客体来弥补妈妈对他的亏欠。

我们经常听说有的孩子要抱着妈妈的衣服或者一块旧毛毯才能睡着。衣服和旧毛毯还不能洗,如果洗了或者扔了,孩子就会烦躁或哭闹不已,这其实是孩子对妈妈的需要转移到这个物品上了。一般来说,这是婴儿从全能控制感过渡到现实感的中间过程。但是如果孩子对这个物品过于依赖,不管什么情况(吃饭、睡觉、出去玩)都要抱着的时候,那么就要特别注意了,是不是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或者就像上文所说的,当孩子需要抱的时候却故意不抱,和孩子的身体接触特别少,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常说的皮肤饥渴症,就跟这个阶段妈妈对孩子的抚摩和身体接触过少有关。

这再一次证明,所谓的“哭不抱,不哭再抱”的训练并不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成长的规律。

那是不是说孩子一哭就要马上抱呢?

当然也不一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需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比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饿了,那就去喂孩子,孩子饱了自然就不哭了;如果是孩子尿了,只要给他换一个干爽的尿片,他也就不哭了。但如果妈妈本身比较焦虑,不能准确地辨识宝宝的真实需求,例如宝宝尿湿了不舒服只想让妈妈帮他换块干爽的尿片,可是妈妈却抱住宝宝不放,一会儿喂喂,一会儿亲亲……宝宝真正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更加不舒服,不舒服又不会说,就只能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长期如此,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还有一种就是像之前提到的那种想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妈妈,实际情况是妈妈经常处在矛盾中,一方面觉得要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但看见孩子哭自己也特别难受,于是忍不住又会去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需要不断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经常处在对妈妈冷漠态度的愤怒中。需求和愤怒夹杂在一起,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当然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跟亲密的另一半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一方面对另一半特别依恋和依赖,另一方面当对方经常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又会非常愤怒甚至痛苦。这也是安全感差的表现。

实际上,孩子哭闹时到底要不要抱并没有标准答案,养育的问题不能一刀切,例如一边有个标准—什么时候哭能抱,另一边有个标准—什么时候哭不能抱。父母能做的只是用心去观察、去觉悟、去了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气质特点,养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学习和有待成长之处。当我们自己内心安定、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不会纠结于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了,我们会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能及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成长所需的特定的心理营养。

孩子有“陌生人焦虑”时,请给予支持

当孩子逐渐懂得妈妈与自己的不同时,他也在探索和观察妈妈与别人的不同,因此很多孩子在6-9个月大时会出现陌生人焦虑。

可乐差不多也是6个多月开始害怕陌生人,尤其是对他热情打招呼的陌生人,他首先会回避,继而大哭。但如果陌生人不关注他,他就不会有任何反应。

所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初次见面打招呼并不是越热情孩子就越喜欢,正确的做法是:离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微笑着打个招呼;再观察,孩子如果有回避的举动,就别再上前了。

在这个阶段,稳定的抚养人及对孩子的及时支持尤其重要。

稳定的抚养人是指尽量由妈妈看护孩子;如果不行,爸爸也可以参与;爸爸不行,就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最好不要经常更换。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轮换抚养人,爷爷奶奶带一个月,姥姥姥爷带一个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养育方式,致使孩子经常处于混乱当中。他的分离焦虑在1岁半以后就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妈妈上班后,他会哭很长时间。姥姥姥爷无奈之下就会用小车推着他沿着妈妈上班的道路去“找”妈妈,常常一找就是一上午。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来上了幼儿园,孩子也是各种不适应,比如要求大人必须陪着他,大人离开后他会哭很长时间。同时,他的脾气也很大,没有一定的秩序感、规则感,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面也比一般的孩子要困难。

对孩子有足够的支持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陌生人(对孩子来说,他没见过的都是陌生人)逗孩子,有比较敏感的孩子会哭,会回避,我们需要理解这是孩子的正常反应,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拥抱和安抚,而不是一上来就抱怨和指责:“你小时候还不怕生呢,怎么现在怕生了。”“别哭了,怎么这么胆小啊。”或者是故意把孩子往人特别多的地方带,让不同的人抱孩子,美其名曰“训练孩子的胆量”,在孩子哭时又不给予安抚。这表面上看是在训练孩子的胆量,实际上却总是让孩子处在一种不安全和无助的环境中,容易让孩子对父母、对陌生人产生不可修复的不信任感。

妈妈情绪稳定,宝宝更有安全感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最考验妈妈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需要时常脱离妈妈,同时需要不断回到妈妈的怀抱。我的好友鲍阅把这个过程形象地描述为孩子的充电过程,“电”充满了就脱离妈妈独自玩一会儿;过一会儿,没“电”了又需要妈妈抱一抱、陪一会儿,直到“电量”再次充满。这也很像孩子学步的过程,他战战兢兢往前走出几步后,很快就会扑到妈妈的怀里;接着再试着走出几步,很快又会扑到妈妈的怀里。这种时候妈妈就是他的安全港湾,是“充电宝”。通过这样的不断的试探,从几步到十几步……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自己行走,从而脱离妈妈的怀抱。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开和包容,允许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各种探索。而孩子也会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逐渐发现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自信和控制感。最关键的是,你会发现孩子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是非常非常快乐的。当他的这种需求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满足时,孩子的情绪也更趋向稳定,安全感也更好。

很多妈妈,特别是很多老人带孩子时很焦虑和担心孩子会摔倒,还有的老人因为担心孩子过早走路会影响腿的发育就每天把孩子抱在身上,一直等到孩子满一周岁才让他学走路。这其实都是在限制和约束孩子的自然发育。孩子在这个阶段一旦失去了探索的机会,自我能力自然得不到肯定和满足,因此更容易出现问题,未来跟妈妈或抚养人的分离自然就比较困难。

这个阶段,孩子的探索欲已然达到高峰,我记得可乐当时对所有看到的物品都十分好奇,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但这时候的孩子虽然能够自己走路了,但走得还不太稳,需要看护人时刻看护,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于是很多爸爸妈妈就会买一个围栏把孩子围起来,或者弄一个学步车把孩子长期限制在里面。当然围栏和学步车短期使用还是不错的,比如父母做饭、搞卫生时需要暂时离开,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因为长期把孩子限制在一个地方,父母是方便了,却抑制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能力。

“可怕的2岁”来了之后,很多孩子特别喜欢说“不”“不要”,也会变得特别依赖妈妈,经常处在一种既期待妈妈,又不要妈妈的矛盾心态中。其实这也是孩子既想要保持自主性,又希望依恋妈妈而产生的冲突。于是,这个时期情绪稳定、有足够接纳和包容性的妈妈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在妈妈圈流行的“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养育观,值得推崇。妈妈情绪稳定、人格健全,既能够以欣赏的心态去支持孩子的自由探索,又能在孩子需要时给予足够的力量支持孩子,孩子的身心发展自然差不了。

如何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听上去很深奥,实际上很简单。比如:当孩子玩了一会儿跑过来需要妈妈抱时,妈妈就抱孩子一会儿;孩子要自己玩儿时,就放他下来;孩子自己玩儿时别轻易打扰;孩子需要你陪他时,就陪他;孩子要干什么,只要在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这个阶段是非常考验妈妈的原因,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是矛盾的。他需要不断在与妈妈的良性互动和妈妈的支持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妈妈支持一下,他的安全感就多一些,然后尝试分离的次数也会多一些,时间也会长一些,然后再支持,再分离……当安全感获得的足够多时,分离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有些焦虑的妈妈非常难以接受孩子这种“退行”的状态,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胆小了,所以有时会刻意做一些所谓的可以给孩子壮胆的训练,比如孩子非常害怕和哭泣时仍然让他独自睡觉;逼迫孩子在陌生的环境叫陌生人叔叔阿姨,并且在被“叔叔阿姨”抱时不许哭;在孩子要求陪伴时,用各种理由支开孩子,让孩子单独玩,甚至以打骂、指责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太黏人……

还有的妈妈是自己没有办法跟孩子分离,她们每天时时刻刻跟在孩子后面,事事不放心,事事代孩子办。例如,有的孩子想自己吃饭,妈妈却说:“你吃不好,我来喂。”有的孩子想自己去拿桌子上的饼干,妈妈说:“爬椅子太危险了,你不行,妈妈帮你拿。”……事事代劳只会减少孩子探索各种事物和实践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控制,这种控制只会伤了孩子。

以上这些都可能致使孩子在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内在矛盾整合不好,导致安全感不够,以致长大后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同类推荐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细节成就孩子一生: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108个细节

    细节成就孩子一生: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108个细节

    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细节。《细节决定孩子一生(精华版)——成功父母教子的108个细节》从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爱心细节、道德细节、沟通细节、文明细节、责任细节、品行细节、心理细节、卫生细节、就餐细节、安全细节等方面,列举了108个教育孩子的细节,不仅介绍了基本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操作建议,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书会促使父母和家长高度关注教育中的细节,让每一个细节为培养孩子服务。本书行文生动流畅,案例丰富,可读性较强。其**的特色是书中的教子方法易于复制和操作。
  • 让孩子自由成长

    让孩子自由成长

    《让孩子自由成长》作者力求突破目前许多家长的“制约式”、“强硬式”、“填鸭式”教育方法,期望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同时,也给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天然的存在,这是人的本能,是自然的意志,而不属于家长意识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蓝图、对人的期待,应当符合人的天性,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 孕妇产后美丽手册

    孕妇产后美丽手册

    《孕妇产后美丽手册》是一本相当及时、到位、重要的书,它围绕产后美丽这个中心,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说明,依照运用,它能教您科学“坐月子”,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还能拥有苗条身材和美丽的容颜。本书实用性强,具有现查现用,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等特点,相信您会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想给孩子最多最好的爱,一样的希望孩子快乐、成才,可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困惑甚至寒心的是,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排斥、厌恨他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中呈现了很多出现各种常见问题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对症下药纠正或培养孩子的案例。从中我们会听到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对我太好,不要给我太多,不要为我做太多;爸爸妈妈,请你们试着有时候懒一点、坏一点、狠一点,不要宠坏我、骄纵我,也许这样,我会成长得更好,好吗?
热门推荐
  • 太子瑞应本起经

    太子瑞应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BA万界商城

    NBA万界商城

    与万千平行位面NBA球星进行交易!艾弗森:“小子,我这穿花蝴蝶步,八折给你!”奥拉朱旺:“小伙子,我看你骨骼清奇,这梦幻舞步就交给你了!”里克-巴里:“额,我这端尿盆……你要不要……不要钱,免费的……”某大黑:“大兄弟啊,我的这些绝技你买了也使用不了,倒是我这有个身体方面的天赋,你懂的……”书友群:147043944已有完本作品《暴力护筐手》,人品保证,放心阅读。
  • 炽焰豪门:boss老公诱妻成瘾

    炽焰豪门:boss老公诱妻成瘾

    “女人,你只需要对我绝对服从,你要的东西我自然会给你。”他勾起她的下颚,冷傲不可一世的警告道。“包括你的命吗?”一纸交易为目的婚约。一个由柔弱性格逐渐露出利爪的女人,每每挑战他极限的瞬间,都让他露出猎捕的冲动。殊不知,她只是一个长着和他妻子相同面孔的女人,伊雪同父异母的妹妹伊薇,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姐姐找到幸福,让她措手比较的是,伊雪却在两个月之后流产离世,种种事件都透着诡异的阴谋,为了查清凶手,她顶替伊雪呆在安墨寒的身边,和他斗智斗勇。是谁对姐姐下的堕胎药?安墨寒?还是另有他人?姐姐肚子里的孩子不是安墨寒的?那……是谁的崽?在家防暗箭,在外防情敌,睡觉防‘老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彼岸花的死亡之美

    彼岸花的死亡之美

    奈何桥旁,忘川河畔。死亡之美,彼岸之花。一曲琴音落下,一片绿叶褪下,一瓣血花幻灭,一位儒雅谪仙,一位绝世美人,一段旷世奇缘,一场刻骨之恋,一神一妖求和?她是一株妖娆彼岸花,他是一位无心谪仙人;她妖娆无情,本以为自己无情却不知自己有心;他无心无情,本以为自己会孤独一生却不曾知道自己一颗冰封了万年的心还在为她悸动。 作者:缘更,但不会弃文
  • 异火重生:雪颜倾城

    异火重生:雪颜倾城

    她是药王最宝贝的徒弟,也是卜算子最得意的徒弟,更是他心尖上的人儿,她因着异火被强大的势力灭族,却又因异火重生在底层大陆,看这一世,她如何得异宝,变强大,为家族雪恨,哎等等,这一个两个的,都找过来是要怎样。
  • 若是分离,不如不遇

    若是分离,不如不遇

    这是一首或许你我都不曾逃过的青春悲曲。最终,谁也没有逃脱悲剧。如果说,时间可以倒流……你还会选择她吗?金宇,再见,再也不见。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夏天,你送给我的那首不负责的情歌。
  •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

    众多驴友及文艺青年心中的“爱情圣经”!连和菜头、姬十三等网络毒舌及科学宅男都感动推荐的爱情小书!2003年,当21岁的傅真遇到25岁的铭基时,她是即将赴英伦留学的大四女生,而他是沉默内敛的香港男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非典”时期揣着一本《藏地牛皮书》,背着行囊来到西藏。他们对彼此的倾慕干净而透明,但各自的未来却显然通往不同的方向。然而年轻的爱因简单执着而自有一种力量。他们在拉萨分别后,克服重重阻碍定情于大理,最后飞越大半个地球于一年后在伦敦结婚。这个在网上被众多网友奉为“爱情宝典”的故事,却展示着比童话故事更丰富多彩的结局。十年已过,他们依然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
  • 良夫晚成:纨绔太子妃

    良夫晚成:纨绔太子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大晋朝最恶名昭彰的苏家三少。女扮男装,横霸京都,没事杀杀人,做做生意,顺便再撩撩汉。一不小心,撩到个妖孽。他,生性凉薄,阴鸷无情,清贵高冷,不近女色。世家大族频频向他示好,名门贵女个个痴恋追随,而他,偏偏只对一人上了心。“我是男人,男人!”某女紧拽衣襟,誓死保卫清白。他笑得人畜无害:“管你男人女人,总之……”俊容俯下,倾身覆上:“你是孤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

    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

    关羽:“如若将军不弃,关某愿随将军左右,为将军诛贼讨逆!”“好!”刘德大喜,对关羽道:“我得云长,如虎添翼也!”……这是一个手握系统的青年,带领着手下文臣武将征战沙场,平定四方乱世的故事,有柔情,有铁血,主角性格也在不断杀伐中逐渐冷血起来。里面数据参考游戏《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我挺喜欢玩11的。还有谢谢大家的支持,万分感谢!
  • 心事成都

    心事成都

    心事是那成都,久而不逊,这里面的一些事是能让每个人都觉得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