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2500000005

第5章 安全感的建立,关乎孩子的一生

6个月-3岁,极为重要的安全感建立期

如果说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跟母亲是处于一种共生期的话,那么从6个月开始,婴儿和母亲会逐渐分化。也就是说,孩子是逐渐要跟妈妈分离,自己变得更独立、更个体化。这个分离从6个月开始一直要持续到3岁左右。如果妈妈情绪稳定,在孩子需要时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孩子不需要时又能够默默退场,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很好地建立起来,孩子就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个分离期。反之,如果妈妈的情绪不稳定,比如是焦虑不安的,甚至有的妈妈对孩子的需求大于孩子对妈妈的需求,那么孩子跟妈妈的分离就会比较痛苦,过程也比较艰难。如果这种分离不那么顺畅的话,很多孩子会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表现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分离焦虑状态。

在3岁前,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并不稳定,他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妈妈的分离。我家可乐1岁左右时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的眼前,于是我做饭时就把他放在小餐椅里,餐椅放在厨房门口,餐盘上有他喜欢的玩具,这样他一边玩玩具一边能随时看到我。如果他不愿意坐餐椅,我又要做饭干活儿时,我就直接用背带把他背在后背。所以我家的餐椅和背带那段时间是家里利用率最高的两样东西。

到1岁半左右,他就不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眼前了,他可以自己单独玩玩具,但会不时地抬头看看我在不在。我做饭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跑到厨房看我一眼,然后再回去接着玩。他需要反复确定妈妈是否还在。通过反复的验证,他逐渐懂得,妈妈暂时不在他面前,但是很快会回来,他是安全的。这样,他的内心是安全的。他的安全感正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到了2岁左右,他又变得特别黏人,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认为,这时候的孩子处在整合期(16-24个月),一方面他想要自主独立;另一方面,他又发现离开妈妈无法独立。这种矛盾让他处在一种经常说“不”而又特别依赖(黏)妈妈的状态。而且一旦碰到一点儿挫折或者一点儿小事就会找妈妈,尤其是在外出玩儿的时候需要妈妈随时跟在身边。这个阶段是最考验父母的,因为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小时候都没有这么黏人,大了反而更黏人了呢?经常是你越忙的时候,孩子越黏你,因此你很容易对孩子不耐烦,发脾气。

我是在家工作,因此经常一边工作,一边把可乐抱在腿上。在他需要我陪他玩儿时,我会跟他商量大概什么时间可以和他玩儿。如果实在黏得厉害,我就干脆暂时放下工作,陪他玩一会儿。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过不耐烦,有时正工作得起劲儿的时候,小家伙颠颠跑过来了。我还发现,我越是不耐烦,越是指责,越是生气地把他推开,他反而会“退行”得更厉害,变得更黏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不接纳和想要把他推开的意图,而这个时期他的自我功能并没有发育完全,他害怕这种被抛弃、被拒绝的感受,于是就会一遍又一遍地黏你,来确认你仍旧是爱他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要确认他是安全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长。理解和接纳他以后,孩子逐渐就不再那么黏人了,如果我需要工作,我会提前告诉他,妈妈大概什么时候能完成工作,可以陪他玩儿。有时我工作时,他就在我旁边念念有词地玩车,玩各种想象出来的游戏,在他需要时我也会给他一些回应。偶尔,他想我陪他玩儿时,我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他。这个阶段就这样顺利度过了。

再后来就算我出去上课、办事,只要提前告诉他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他也能接受了。上幼儿园时,他也能顺利过渡。

这就是孩子3岁前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建立的过程。

警惕让孩子“安心”的“过渡客体”

这个阶段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概念:过渡客体和陌生人焦虑。

“过渡客体”是由唐纳德·温尼科特最终定义的概念,也是他对客体关系理论最著名的贡献之一。它是存在于主观客体和真实客体之间的一个中间领域。于孩子而言,一般的过渡客体是一块柔软的毛毯或者一件旧衣服,用于睡觉时获得舒适感或者对焦虑与孤独的抵抗。

很多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解读为:当妈妈陪伴孩子不够或者孩子感觉探索这个世界时有过多的限制时,他就需要一个过渡客体来弥补妈妈对他的亏欠。

我们经常听说有的孩子要抱着妈妈的衣服或者一块旧毛毯才能睡着。衣服和旧毛毯还不能洗,如果洗了或者扔了,孩子就会烦躁或哭闹不已,这其实是孩子对妈妈的需要转移到这个物品上了。一般来说,这是婴儿从全能控制感过渡到现实感的中间过程。但是如果孩子对这个物品过于依赖,不管什么情况(吃饭、睡觉、出去玩)都要抱着的时候,那么就要特别注意了,是不是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或者就像上文所说的,当孩子需要抱的时候却故意不抱,和孩子的身体接触特别少,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常说的皮肤饥渴症,就跟这个阶段妈妈对孩子的抚摩和身体接触过少有关。

这再一次证明,所谓的“哭不抱,不哭再抱”的训练并不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成长的规律。

那是不是说孩子一哭就要马上抱呢?

当然也不一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需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比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饿了,那就去喂孩子,孩子饱了自然就不哭了;如果是孩子尿了,只要给他换一个干爽的尿片,他也就不哭了。但如果妈妈本身比较焦虑,不能准确地辨识宝宝的真实需求,例如宝宝尿湿了不舒服只想让妈妈帮他换块干爽的尿片,可是妈妈却抱住宝宝不放,一会儿喂喂,一会儿亲亲……宝宝真正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更加不舒服,不舒服又不会说,就只能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长期如此,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还有一种就是像之前提到的那种想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妈妈,实际情况是妈妈经常处在矛盾中,一方面觉得要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但看见孩子哭自己也特别难受,于是忍不住又会去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需要不断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经常处在对妈妈冷漠态度的愤怒中。需求和愤怒夹杂在一起,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当然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跟亲密的另一半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一方面对另一半特别依恋和依赖,另一方面当对方经常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又会非常愤怒甚至痛苦。这也是安全感差的表现。

实际上,孩子哭闹时到底要不要抱并没有标准答案,养育的问题不能一刀切,例如一边有个标准—什么时候哭能抱,另一边有个标准—什么时候哭不能抱。父母能做的只是用心去观察、去觉悟、去了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气质特点,养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学习和有待成长之处。当我们自己内心安定、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不会纠结于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了,我们会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能及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成长所需的特定的心理营养。

孩子有“陌生人焦虑”时,请给予支持

当孩子逐渐懂得妈妈与自己的不同时,他也在探索和观察妈妈与别人的不同,因此很多孩子在6-9个月大时会出现陌生人焦虑。

可乐差不多也是6个多月开始害怕陌生人,尤其是对他热情打招呼的陌生人,他首先会回避,继而大哭。但如果陌生人不关注他,他就不会有任何反应。

所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初次见面打招呼并不是越热情孩子就越喜欢,正确的做法是:离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微笑着打个招呼;再观察,孩子如果有回避的举动,就别再上前了。

在这个阶段,稳定的抚养人及对孩子的及时支持尤其重要。

稳定的抚养人是指尽量由妈妈看护孩子;如果不行,爸爸也可以参与;爸爸不行,就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最好不要经常更换。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轮换抚养人,爷爷奶奶带一个月,姥姥姥爷带一个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养育方式,致使孩子经常处于混乱当中。他的分离焦虑在1岁半以后就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妈妈上班后,他会哭很长时间。姥姥姥爷无奈之下就会用小车推着他沿着妈妈上班的道路去“找”妈妈,常常一找就是一上午。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来上了幼儿园,孩子也是各种不适应,比如要求大人必须陪着他,大人离开后他会哭很长时间。同时,他的脾气也很大,没有一定的秩序感、规则感,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面也比一般的孩子要困难。

对孩子有足够的支持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陌生人(对孩子来说,他没见过的都是陌生人)逗孩子,有比较敏感的孩子会哭,会回避,我们需要理解这是孩子的正常反应,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拥抱和安抚,而不是一上来就抱怨和指责:“你小时候还不怕生呢,怎么现在怕生了。”“别哭了,怎么这么胆小啊。”或者是故意把孩子往人特别多的地方带,让不同的人抱孩子,美其名曰“训练孩子的胆量”,在孩子哭时又不给予安抚。这表面上看是在训练孩子的胆量,实际上却总是让孩子处在一种不安全和无助的环境中,容易让孩子对父母、对陌生人产生不可修复的不信任感。

妈妈情绪稳定,宝宝更有安全感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最考验妈妈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需要时常脱离妈妈,同时需要不断回到妈妈的怀抱。我的好友鲍阅把这个过程形象地描述为孩子的充电过程,“电”充满了就脱离妈妈独自玩一会儿;过一会儿,没“电”了又需要妈妈抱一抱、陪一会儿,直到“电量”再次充满。这也很像孩子学步的过程,他战战兢兢往前走出几步后,很快就会扑到妈妈的怀里;接着再试着走出几步,很快又会扑到妈妈的怀里。这种时候妈妈就是他的安全港湾,是“充电宝”。通过这样的不断的试探,从几步到十几步……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自己行走,从而脱离妈妈的怀抱。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开和包容,允许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各种探索。而孩子也会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逐渐发现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自信和控制感。最关键的是,你会发现孩子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是非常非常快乐的。当他的这种需求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满足时,孩子的情绪也更趋向稳定,安全感也更好。

很多妈妈,特别是很多老人带孩子时很焦虑和担心孩子会摔倒,还有的老人因为担心孩子过早走路会影响腿的发育就每天把孩子抱在身上,一直等到孩子满一周岁才让他学走路。这其实都是在限制和约束孩子的自然发育。孩子在这个阶段一旦失去了探索的机会,自我能力自然得不到肯定和满足,因此更容易出现问题,未来跟妈妈或抚养人的分离自然就比较困难。

这个阶段,孩子的探索欲已然达到高峰,我记得可乐当时对所有看到的物品都十分好奇,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但这时候的孩子虽然能够自己走路了,但走得还不太稳,需要看护人时刻看护,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于是很多爸爸妈妈就会买一个围栏把孩子围起来,或者弄一个学步车把孩子长期限制在里面。当然围栏和学步车短期使用还是不错的,比如父母做饭、搞卫生时需要暂时离开,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因为长期把孩子限制在一个地方,父母是方便了,却抑制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能力。

“可怕的2岁”来了之后,很多孩子特别喜欢说“不”“不要”,也会变得特别依赖妈妈,经常处在一种既期待妈妈,又不要妈妈的矛盾心态中。其实这也是孩子既想要保持自主性,又希望依恋妈妈而产生的冲突。于是,这个时期情绪稳定、有足够接纳和包容性的妈妈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在妈妈圈流行的“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养育观,值得推崇。妈妈情绪稳定、人格健全,既能够以欣赏的心态去支持孩子的自由探索,又能在孩子需要时给予足够的力量支持孩子,孩子的身心发展自然差不了。

如何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听上去很深奥,实际上很简单。比如:当孩子玩了一会儿跑过来需要妈妈抱时,妈妈就抱孩子一会儿;孩子要自己玩儿时,就放他下来;孩子自己玩儿时别轻易打扰;孩子需要你陪他时,就陪他;孩子要干什么,只要在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这个阶段是非常考验妈妈的原因,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是矛盾的。他需要不断在与妈妈的良性互动和妈妈的支持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妈妈支持一下,他的安全感就多一些,然后尝试分离的次数也会多一些,时间也会长一些,然后再支持,再分离……当安全感获得的足够多时,分离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有些焦虑的妈妈非常难以接受孩子这种“退行”的状态,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胆小了,所以有时会刻意做一些所谓的可以给孩子壮胆的训练,比如孩子非常害怕和哭泣时仍然让他独自睡觉;逼迫孩子在陌生的环境叫陌生人叔叔阿姨,并且在被“叔叔阿姨”抱时不许哭;在孩子要求陪伴时,用各种理由支开孩子,让孩子单独玩,甚至以打骂、指责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太黏人……

还有的妈妈是自己没有办法跟孩子分离,她们每天时时刻刻跟在孩子后面,事事不放心,事事代孩子办。例如,有的孩子想自己吃饭,妈妈却说:“你吃不好,我来喂。”有的孩子想自己去拿桌子上的饼干,妈妈说:“爬椅子太危险了,你不行,妈妈帮你拿。”……事事代劳只会减少孩子探索各种事物和实践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控制,这种控制只会伤了孩子。

以上这些都可能致使孩子在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内在矛盾整合不好,导致安全感不够,以致长大后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同类推荐
  • 培养孩子高尚品德的66种方法

    培养孩子高尚品德的66种方法

    本书以生动感人的品德故事入手,诠释了现代孩子必备的品德修养,并提出了培养孩子美好品德的方法,这些方法实用可行,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父母引导孩子培养高尚品德,让孩子更加出类拔萃,从而让孩子超越自我,成就辉煌的一生。本书故事鲜活生动,措施详实具体,是父母有效指导孩子养成高尚品德的好助手,是父母培养卓越孩子的育儿心经。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本书详细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来提示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终止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语言伤害,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
  • 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情商(EQ),心理学上指人的情绪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管理自我,调控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孩子的创造力。觉察、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与周围人相处的能力,都与之相关。可以说,情商是一种洞察人生价值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生活智慧。通俗而言。情商就是指心理素质,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
  •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本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性格、心态、交际、理财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地向父母们介绍了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的,并着重指出了怎样让孩子去做的方式方法。书中还设有“自立小故事”、“教子小故事”、“相关小故事”、“延伸阅读”等内容,父母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热门推荐
  • 闪婚娇宠:老公太缠人

    闪婚娇宠:老公太缠人

    一场失败的婚姻改变清纯校花,一次意外事故改变的温柔总裁;一场车祸让她忘记从前,一次项目开发让他遇见了她;她活成了一个不一样的她,他因遇见她而变得不一样;房地产公司霸道总裁VS钉子户娇俏小美女,啼笑皆非,都市情缘!一步踏入迷局,或许我爱你,早已命中注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人事典忧乐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忧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高手调教大宋

    绝世高手调教大宋

    宇宙之中,最神秘的是人体。人体三百六十五穴,对应周天三百六十五种星辰。他自创不死神功,穴窍不碎,不死不灭,穴窍破碎,炼化星辰为穴窍。一路从最底层开始,成为宇宙间永生不灭的大能。ps1:本书名,正名当是绝世高手,只是这个名被人占了。。ps2:本书中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_~本书交流群号:168191031。
  • 神奇宝贝之洛基

    神奇宝贝之洛基

    一位随遇而安的穿越者,获得原力,来到神奇宝贝世界,一段“为所欲为”的旅程。直到一天啥,我被穿越者清理官盯上了?这清理官是阿尔宙斯!?为了以后能为所欲为,只好拼命了!
  • 剑影门主

    剑影门主

    既然我来这一世,纵然血雨腥风,伤痕累累,也毫不畏缩;我叫杨飞,就是那个被江湖人称为“杨二蛋”的厉害人物,不认识我没关系,以后你们会认识的。
  •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黑化男神,小悍妻!

    黑化男神,小悍妻!

    缭绕:你的系统我要了,你的身份我要了,你的机缘我要了,你的男主我也要了,因为,我是主角儿!被迫成为配角儿的南樽九反手夺过她的机缘踩了个稀巴烂:嗯……给你,都给你。为什么穿到小说里,一身儿bug的女人欺负了她这个女主角+气运之女还能全身而退?为什么别人的哥哥都是宠妹狂魔,而她的两只兄长却是坑妹的货?为什么原本跟她交集甚少的男二号人会突然贴上来化身妻奴!为什么待她温柔体贴的他这次变得阴险毒辣,损招不断?重生前的南樽九一脸懵逼,重生后的南樽九心里门儿清。因为——我是配角儿……
  • 夏日阵风

    夏日阵风

    属于你我的过去,曾经青葱的那段岁月,两点一线,无聊中又有点苦涩的回忆,你还能回味的起来,你身边曾经无数次擦肩而过的那个他和她么,时间不停的流逝人在慢慢的长大,老去,至少让我们珍惜那段美好的过去和回忆吧...
  • 怨魂录:恶鬼红衣升职记

    怨魂录:恶鬼红衣升职记

    炼狱酷刑五百年,游魂野鬼三百年,她想当一只无业游鬼,有些鬼就不乐意了!她反抗:“判官大人,我又不是鬼差!凭什么给你搬砖?”他冷笑:“那你滚去当鬼差!”当了鬼差才发现,这根本就是廉价劳动力!历经重重幻世,被她遗忘的记忆抽丝剥茧般缓缓而来,而他顺着千年前签错的红线将她捏在手中:“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阴魂不散,死也不休。崔珏:“手下败将,想得倒美。”
  • 六因条辨

    六因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