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2500000005

第5章 安全感的建立,关乎孩子的一生

6个月-3岁,极为重要的安全感建立期

如果说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跟母亲是处于一种共生期的话,那么从6个月开始,婴儿和母亲会逐渐分化。也就是说,孩子是逐渐要跟妈妈分离,自己变得更独立、更个体化。这个分离从6个月开始一直要持续到3岁左右。如果妈妈情绪稳定,在孩子需要时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孩子不需要时又能够默默退场,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很好地建立起来,孩子就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个分离期。反之,如果妈妈的情绪不稳定,比如是焦虑不安的,甚至有的妈妈对孩子的需求大于孩子对妈妈的需求,那么孩子跟妈妈的分离就会比较痛苦,过程也比较艰难。如果这种分离不那么顺畅的话,很多孩子会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表现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分离焦虑状态。

在3岁前,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并不稳定,他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妈妈的分离。我家可乐1岁左右时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的眼前,于是我做饭时就把他放在小餐椅里,餐椅放在厨房门口,餐盘上有他喜欢的玩具,这样他一边玩玩具一边能随时看到我。如果他不愿意坐餐椅,我又要做饭干活儿时,我就直接用背带把他背在后背。所以我家的餐椅和背带那段时间是家里利用率最高的两样东西。

到1岁半左右,他就不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眼前了,他可以自己单独玩玩具,但会不时地抬头看看我在不在。我做饭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跑到厨房看我一眼,然后再回去接着玩。他需要反复确定妈妈是否还在。通过反复的验证,他逐渐懂得,妈妈暂时不在他面前,但是很快会回来,他是安全的。这样,他的内心是安全的。他的安全感正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到了2岁左右,他又变得特别黏人,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认为,这时候的孩子处在整合期(16-24个月),一方面他想要自主独立;另一方面,他又发现离开妈妈无法独立。这种矛盾让他处在一种经常说“不”而又特别依赖(黏)妈妈的状态。而且一旦碰到一点儿挫折或者一点儿小事就会找妈妈,尤其是在外出玩儿的时候需要妈妈随时跟在身边。这个阶段是最考验父母的,因为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小时候都没有这么黏人,大了反而更黏人了呢?经常是你越忙的时候,孩子越黏你,因此你很容易对孩子不耐烦,发脾气。

我是在家工作,因此经常一边工作,一边把可乐抱在腿上。在他需要我陪他玩儿时,我会跟他商量大概什么时间可以和他玩儿。如果实在黏得厉害,我就干脆暂时放下工作,陪他玩一会儿。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过不耐烦,有时正工作得起劲儿的时候,小家伙颠颠跑过来了。我还发现,我越是不耐烦,越是指责,越是生气地把他推开,他反而会“退行”得更厉害,变得更黏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不接纳和想要把他推开的意图,而这个时期他的自我功能并没有发育完全,他害怕这种被抛弃、被拒绝的感受,于是就会一遍又一遍地黏你,来确认你仍旧是爱他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要确认他是安全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长。理解和接纳他以后,孩子逐渐就不再那么黏人了,如果我需要工作,我会提前告诉他,妈妈大概什么时候能完成工作,可以陪他玩儿。有时我工作时,他就在我旁边念念有词地玩车,玩各种想象出来的游戏,在他需要时我也会给他一些回应。偶尔,他想我陪他玩儿时,我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他。这个阶段就这样顺利度过了。

再后来就算我出去上课、办事,只要提前告诉他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他也能接受了。上幼儿园时,他也能顺利过渡。

这就是孩子3岁前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建立的过程。

警惕让孩子“安心”的“过渡客体”

这个阶段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概念:过渡客体和陌生人焦虑。

“过渡客体”是由唐纳德·温尼科特最终定义的概念,也是他对客体关系理论最著名的贡献之一。它是存在于主观客体和真实客体之间的一个中间领域。于孩子而言,一般的过渡客体是一块柔软的毛毯或者一件旧衣服,用于睡觉时获得舒适感或者对焦虑与孤独的抵抗。

很多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解读为:当妈妈陪伴孩子不够或者孩子感觉探索这个世界时有过多的限制时,他就需要一个过渡客体来弥补妈妈对他的亏欠。

我们经常听说有的孩子要抱着妈妈的衣服或者一块旧毛毯才能睡着。衣服和旧毛毯还不能洗,如果洗了或者扔了,孩子就会烦躁或哭闹不已,这其实是孩子对妈妈的需要转移到这个物品上了。一般来说,这是婴儿从全能控制感过渡到现实感的中间过程。但是如果孩子对这个物品过于依赖,不管什么情况(吃饭、睡觉、出去玩)都要抱着的时候,那么就要特别注意了,是不是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或者就像上文所说的,当孩子需要抱的时候却故意不抱,和孩子的身体接触特别少,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常说的皮肤饥渴症,就跟这个阶段妈妈对孩子的抚摩和身体接触过少有关。

这再一次证明,所谓的“哭不抱,不哭再抱”的训练并不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成长的规律。

那是不是说孩子一哭就要马上抱呢?

当然也不一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需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比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饿了,那就去喂孩子,孩子饱了自然就不哭了;如果是孩子尿了,只要给他换一个干爽的尿片,他也就不哭了。但如果妈妈本身比较焦虑,不能准确地辨识宝宝的真实需求,例如宝宝尿湿了不舒服只想让妈妈帮他换块干爽的尿片,可是妈妈却抱住宝宝不放,一会儿喂喂,一会儿亲亲……宝宝真正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更加不舒服,不舒服又不会说,就只能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长期如此,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还有一种就是像之前提到的那种想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妈妈,实际情况是妈妈经常处在矛盾中,一方面觉得要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但看见孩子哭自己也特别难受,于是忍不住又会去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需要不断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经常处在对妈妈冷漠态度的愤怒中。需求和愤怒夹杂在一起,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当然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跟亲密的另一半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一方面对另一半特别依恋和依赖,另一方面当对方经常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又会非常愤怒甚至痛苦。这也是安全感差的表现。

实际上,孩子哭闹时到底要不要抱并没有标准答案,养育的问题不能一刀切,例如一边有个标准—什么时候哭能抱,另一边有个标准—什么时候哭不能抱。父母能做的只是用心去观察、去觉悟、去了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气质特点,养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学习和有待成长之处。当我们自己内心安定、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不会纠结于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了,我们会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能及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成长所需的特定的心理营养。

孩子有“陌生人焦虑”时,请给予支持

当孩子逐渐懂得妈妈与自己的不同时,他也在探索和观察妈妈与别人的不同,因此很多孩子在6-9个月大时会出现陌生人焦虑。

可乐差不多也是6个多月开始害怕陌生人,尤其是对他热情打招呼的陌生人,他首先会回避,继而大哭。但如果陌生人不关注他,他就不会有任何反应。

所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初次见面打招呼并不是越热情孩子就越喜欢,正确的做法是:离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微笑着打个招呼;再观察,孩子如果有回避的举动,就别再上前了。

在这个阶段,稳定的抚养人及对孩子的及时支持尤其重要。

稳定的抚养人是指尽量由妈妈看护孩子;如果不行,爸爸也可以参与;爸爸不行,就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最好不要经常更换。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轮换抚养人,爷爷奶奶带一个月,姥姥姥爷带一个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养育方式,致使孩子经常处于混乱当中。他的分离焦虑在1岁半以后就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妈妈上班后,他会哭很长时间。姥姥姥爷无奈之下就会用小车推着他沿着妈妈上班的道路去“找”妈妈,常常一找就是一上午。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来上了幼儿园,孩子也是各种不适应,比如要求大人必须陪着他,大人离开后他会哭很长时间。同时,他的脾气也很大,没有一定的秩序感、规则感,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面也比一般的孩子要困难。

对孩子有足够的支持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陌生人(对孩子来说,他没见过的都是陌生人)逗孩子,有比较敏感的孩子会哭,会回避,我们需要理解这是孩子的正常反应,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拥抱和安抚,而不是一上来就抱怨和指责:“你小时候还不怕生呢,怎么现在怕生了。”“别哭了,怎么这么胆小啊。”或者是故意把孩子往人特别多的地方带,让不同的人抱孩子,美其名曰“训练孩子的胆量”,在孩子哭时又不给予安抚。这表面上看是在训练孩子的胆量,实际上却总是让孩子处在一种不安全和无助的环境中,容易让孩子对父母、对陌生人产生不可修复的不信任感。

妈妈情绪稳定,宝宝更有安全感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最考验妈妈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需要时常脱离妈妈,同时需要不断回到妈妈的怀抱。我的好友鲍阅把这个过程形象地描述为孩子的充电过程,“电”充满了就脱离妈妈独自玩一会儿;过一会儿,没“电”了又需要妈妈抱一抱、陪一会儿,直到“电量”再次充满。这也很像孩子学步的过程,他战战兢兢往前走出几步后,很快就会扑到妈妈的怀里;接着再试着走出几步,很快又会扑到妈妈的怀里。这种时候妈妈就是他的安全港湾,是“充电宝”。通过这样的不断的试探,从几步到十几步……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自己行走,从而脱离妈妈的怀抱。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开和包容,允许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各种探索。而孩子也会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逐渐发现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自信和控制感。最关键的是,你会发现孩子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是非常非常快乐的。当他的这种需求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满足时,孩子的情绪也更趋向稳定,安全感也更好。

很多妈妈,特别是很多老人带孩子时很焦虑和担心孩子会摔倒,还有的老人因为担心孩子过早走路会影响腿的发育就每天把孩子抱在身上,一直等到孩子满一周岁才让他学走路。这其实都是在限制和约束孩子的自然发育。孩子在这个阶段一旦失去了探索的机会,自我能力自然得不到肯定和满足,因此更容易出现问题,未来跟妈妈或抚养人的分离自然就比较困难。

这个阶段,孩子的探索欲已然达到高峰,我记得可乐当时对所有看到的物品都十分好奇,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但这时候的孩子虽然能够自己走路了,但走得还不太稳,需要看护人时刻看护,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于是很多爸爸妈妈就会买一个围栏把孩子围起来,或者弄一个学步车把孩子长期限制在里面。当然围栏和学步车短期使用还是不错的,比如父母做饭、搞卫生时需要暂时离开,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因为长期把孩子限制在一个地方,父母是方便了,却抑制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能力。

“可怕的2岁”来了之后,很多孩子特别喜欢说“不”“不要”,也会变得特别依赖妈妈,经常处在一种既期待妈妈,又不要妈妈的矛盾心态中。其实这也是孩子既想要保持自主性,又希望依恋妈妈而产生的冲突。于是,这个时期情绪稳定、有足够接纳和包容性的妈妈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在妈妈圈流行的“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养育观,值得推崇。妈妈情绪稳定、人格健全,既能够以欣赏的心态去支持孩子的自由探索,又能在孩子需要时给予足够的力量支持孩子,孩子的身心发展自然差不了。

如何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听上去很深奥,实际上很简单。比如:当孩子玩了一会儿跑过来需要妈妈抱时,妈妈就抱孩子一会儿;孩子要自己玩儿时,就放他下来;孩子自己玩儿时别轻易打扰;孩子需要你陪他时,就陪他;孩子要干什么,只要在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这个阶段是非常考验妈妈的原因,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是矛盾的。他需要不断在与妈妈的良性互动和妈妈的支持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妈妈支持一下,他的安全感就多一些,然后尝试分离的次数也会多一些,时间也会长一些,然后再支持,再分离……当安全感获得的足够多时,分离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有些焦虑的妈妈非常难以接受孩子这种“退行”的状态,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胆小了,所以有时会刻意做一些所谓的可以给孩子壮胆的训练,比如孩子非常害怕和哭泣时仍然让他独自睡觉;逼迫孩子在陌生的环境叫陌生人叔叔阿姨,并且在被“叔叔阿姨”抱时不许哭;在孩子要求陪伴时,用各种理由支开孩子,让孩子单独玩,甚至以打骂、指责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太黏人……

还有的妈妈是自己没有办法跟孩子分离,她们每天时时刻刻跟在孩子后面,事事不放心,事事代孩子办。例如,有的孩子想自己吃饭,妈妈却说:“你吃不好,我来喂。”有的孩子想自己去拿桌子上的饼干,妈妈说:“爬椅子太危险了,你不行,妈妈帮你拿。”……事事代劳只会减少孩子探索各种事物和实践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控制,这种控制只会伤了孩子。

以上这些都可能致使孩子在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内在矛盾整合不好,导致安全感不够,以致长大后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同类推荐
  •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拉的毛病并不是一天就能产生的,而且他那让我们倍感头疼的磨蹭举动,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的很多言行,比如老是催促他,其实恰恰就是孩子变得拖拉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改掉孩子的毛病,我们首先就要作出改变。
  • 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本书总结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注意的100个细节,具体为:做人的16个细节、做事的15个细节、学习的26个细节、交往的16个细节、生活的27个细节等。每个细节的开头是点睛之笔,接着用经典故事做导引,并对故事进行深度解析,让孩子能更进一步认识细节的重要性。同时,每个细节后面都有一个“身体力行”板块,为广大的孩子提供了落实细节的具体指导建议,这些建议非常直观、切实可行、极具操作性。在很多细节的最后,还有“智慧背囊”和“小贴士”,不仅能让孩子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每一个细节中所蕴含的不朽的智慧。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洞察孩子的心理,与孩子快乐沟通,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接纳孩子一点点,相信妈妈会越做越快乐。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
热门推荐
  • 绝宠佳人:神医太嚣张

    绝宠佳人:神医太嚣张

    第一次见面,穆沂倾看着眼前的血人,直接说:“我救你,你给我当小弟。”然后,她将人救了拿了人家的玉佩不知所踪。第二次见面,穆沂倾钻到人家的车里,道:“你把我带进去那里,我送你一颗七品丹药。”完了又将人丢到一边不知所踪。第三次见面,穆沂倾想……好吧,她不用想了,那个男人将她五花大绑了。她看着眼前越来越危险的男人,作死的来了一句:“你嫁人了没,没的话嫁我吧!”眼前男人淡定的脸色裂了一条缝,殊不知,穆沂倾也在心里大骂:“未昃你个坑主人的,我恨你!”
  • The Boy with 17 Senses

    The Boy with 17 Senses

    Every resident of the planet Yipsmix has synesthesia —they don't just hear sounds; they see and taste them, too. On this unusual planet, poor Jaq Rollop must save his family's farm. To do so, Jaq is forced to sell his beloved pet and only friend. Trusting and wkkk.net, Jaq gets swindled into trading his pet for a seemingly worthless key. But then something very strange happens. The key leads Jaq through a wormhole to a terrifying and magical land full of riches, overwhelming sensations, and giants. The name of this frightening land? Earth. This clever middle-grade fantasy will appeal to fans of the Sisters Grimm, A Tale Dark & Grimm, and the Land of Stories series.
  • 法医三小姐,很拽很腹黑!

    法医三小姐,很拽很腹黑!

    杀人现场睡一晚,一觉醒来到古代,破屋、烂衣、残羹、冷饭外加刁奴恶狗,我勒个去,二十一世纪双硕士学位女法医竟然穿成无父无母小可怜!这落差也太大了吧!!什么?她爹是太医院院使,正五品的大官!她娘是她爹明媒正娶的正妻!那她好歹也是个名门贵女,怎么混成现在这副样子??咕……肚子好饿,恶狗是吧,宰了炖肉,刁奴是吧,拍昏扔出去!天大地大,吃饱最大!什么?刁奴醒来带着主子杀上门来了?现代腹黑女智斗大宅门,能装傻能充愣,能骑马能玩刀,哭的出眼泪,笑的出口水,斗的了继母,惩的了刁奴,抱的了大腿,拍的了马屁……继母玩不过她,想把她嫁出去?那可不成!!!刚刚站稳脚,哪能这么快就转移阵地?就算迫不得已要转移,也不能去继母的主场啊,那还不把她生吞活剥来!!!简介无能,内容精彩,一章不看怪你,两章不看怪我!(咳咳,面馆门口贴的广告词,借用一下~!)
  • 恋恋咖啡

    恋恋咖啡

    本书为你列举出了近百种咖啡,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色,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故事。它们或是浪漫感人,或是温馨动人,带你了解和熟悉咖啡的神奇魅力。书中还安排了一些咖啡爱好者的内容推荐,为介绍咖啡及与咖啡有关的新鲜事提供了平台。书中的创意部分会帮助你学到与咖啡有关的制作方法。为自己,为家人亲手煮上一杯浓情蜜意的咖啡吧,美味自不用说,单单那份做咖啡的心情就足以让人完全陶醉其中。口中品尝的是咖啡,而在心中品味的确是生活。入口苦涩,入喉甘甜,入心舒,生活之意尽显其中。如果你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么你就很可能是一位喜欢咖啡的人。如果你心动了,那么就请你随我们一起来品味优质的的咖啡、品味雅致的生活吧。
  •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人在旅途,暗流汹涌,变幻莫测;命运之路,荆棘丛生,陷阱密布。人生中,不光需要勇敢、坚强,还需要心机、手腕,需要高明的处世方略。做人要有“心机”是让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讲究变通之道,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做事要有“手腕”,是要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_方圆通达之道,把成事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达到****超群的境界。
  • 王者荣耀之冰水青蓝

    王者荣耀之冰水青蓝

    ……在那神秘的王者大陆上,历史的长河急剧的变化,她带着坐骑入世寻找那隐藏着遗失记忆和身世秘密独一的线索——方舟,以及恒古的知识根源历史。“冰出于水而寒于水。”她初次见面的美男子青蓝的心中想法。“远道而来的隐士异乡人。”雪乡的公主王昭君心中的留念。“再寒冷的冰在此地也会快速融化。”神秘的暗夜杀手兰陵王的提醒。“风行云不凡的主人。”化作沙漠游客的落冥辉的信以为是的认为。“剑法精湛的过路人。”精灵之弓艾琳的惊赞。……这一条寻找记忆以及身世秘密历史的路途,也是她踏上的王者之路。(本故事纯属虚构)
  • 虚舟普度禅师语录

    虚舟普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蜂麻燕雀

    蜂麻燕雀

    什么是采生折割?什么是江湖春典?什么是追星赶月?什么是掌盘掌穴?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军阀混战,但江湖却异常繁荣起来。在江湖骗术当中,以蜂麻燕雀四大门为首,一场世仇搅起了江湖上的腥风血雨。出身贫穷的孟小六被机缘巧合地搅入其中,因为一场骗局——他家破人亡,母亲上吊父亲坐牢。为了报仇雪恨,孟小六走上了江湖的道路。灵与肉,忠与义,良心和利益纷纷在小六的经历中碰撞,那残酷而现实却充满浪漫主义的江湖,朝他打开了大门。
  • 热土群英

    热土群英

    本书入编100个人物(含英雄模范群体),主要包括2001至2010年期间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获省以上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省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个人;受省以上表彰的英雄群体、先进组织;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系统、各行业中成绩显著,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在省内外知名度高,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等。
  •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本书收录了英年早逝的作家贾大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取经》《花市》、《梦庄纪事》《莲池老人》等一批短篇佳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取经》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他创作于70年代的《取经》等作品,主要以政治视角写基层干部;80年代“梦庄纪事”系列则不再直接写政治,而是写生活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农民的人性及人情;90年代之后的作品意在发掘人性的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