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3100000007

第7章 心灵胚胎

婴儿的“实质化”

婴儿降生时,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他们肉体一同降生的还有一种神秘的精神形式的存在。

那些武断地将新生儿视为一个由各种器官和组织组合而成的生命体的所谓的“科学”,没有考虑到婴儿的“实质化”这一问题。在这个层面上,“实质化”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人们仍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无法理解究竟这个复杂的生物是如何产生的。

成人应该对婴儿的心理活动给予特殊的关注。婴儿一出生就具有了心理活动。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认为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还包括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我们就可以确定地指出:对于儿童的教育应该从他们一出生就开始。

从婴儿的有意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们已经拥有心理活动。即使我们仅仅运用较为浅显、基础的概念来分析婴儿的心理生活,我们也必须承认:婴儿具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光作用在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营养获得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本能在动物身上也能找到,我们将其视为动物所属物种的属性特性。

就运动能力的发展来看,婴儿要比其他动物发展得更为缓慢。婴儿在降生时,几乎不具备任何运动能力——看,婴儿刚出生时那惹人怜爱的模样——他们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并且要持续很长时间。尽管婴儿已经能够运用感觉器官,并对光线、抚触、声音等刺激做出反应,但他们不会说话、不能站立,需要他人的照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能发出的唯一声音就是哭叫,以引来成人帮助他们。他们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有可能是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站立行走,而要等到更长时间之后,他们才具有说话的能力。

如果我们把“实质化”理解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一种能够给新生儿娇弱的身体以活力,促进他们发育、帮助他们开口说话、使他们得以发展完善的力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婴儿的这种心理和生理的同步发展叫作“实质化”。

儿童是自己的造物主

婴儿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弱小无力的状态,而其他哺乳动物几乎在一出生或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站立、行走、寻找母亲,并且学会同伴的语言,尽管它们语言并不完善,也只能用以表达某种情感。比如,出生不久的小猫崽就能发出“喵喵”的叫声,小羊羔能发出怯懦的“咩咩”声,小马驹能发出低沉的呜鸣声……尽管这些幼崽具有发声的能力,但它们似乎更愿意保持缄默。实际上,这个世界也没有由于幼崽的哭闹而变得过分喧嚣。

这些幼崽的成长也毫不费劲儿,它们的身体本身就拥有一种决定它们以后行为的本能。我们已经了解刚出生的小老虎是怎样一跳一跃的,一只还无法用四肢站稳的小羊羔是怎样蹦蹦跳跳的……所有生命甫一出生都拥有一种本能,这决定了它们拥有的生理器官的功能。而且这种本能会在它们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它们自身的身体发育更为稳定,更能体现它们所属种群的特性。

在动物界,比身体发育这一功能更高一级的所有特征都可以被视为“心理特征”。我们既然可以在刚出生的动物身上发现这些特征,为什么就不能在婴儿身上找到呢?

有一种理论认为:动物的本能是从远古时代开始的,是一代一代的物种将经验流传累积下来的结果。可是,为什么只有人类是如此缓慢地接受祖先流传下来的经验呢?人类一直就拥有直立行走和说话的能力,并且时刻愿意为后代提供帮助。因此,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心理生活比其他生物更为丰富,人类是唯一心理不需要按照特点、模式发展的生物。显然,这种观点是愚蠢的。

在这种显而易见的矛盾背后隐含了某个真理。人类的心理被深藏起来,儿童的发展无法像其他动物那样受固定的、预定的本能束缚,并完全表露出来。这一事实表明,儿童天生拥有更广阔、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关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人们生产物品的不同方式来说明。我们知道生产物品有机器批量生产和手工制作两种方式。许多产品是由机器批量、高速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往往具有固定的样式。而另一些产品则是手工制作出来的。这个生产过程比较缓慢,而且产品无法做到完全一样。手工制作的价值就在于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生产者精心打磨的痕迹。比如,一件手工绣品就体现了刺绣者的工艺,而一件艺术品则体现了大师的杰出创意。

如果我们把这一“对比”引入生物学范畴,也许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人与动物的差别就在于:动物是“批量生产的物品”,个体之间具有相同的物种属性;而人类则是“手工制作的物品”,每个人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但这个过程需要耗费更多的心力。在“成品”没有问世之前,必须经历特殊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成品,而是一个积极的变革、创造过程。儿童这个“产品”就如同一幅杰出的作品一样,倾注了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在它被公之于众之前,一直被深藏在艺术家的画室里,而等到它最终在公众面前展示时,会让人们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人个性的形成是“实质化”的一项秘密工作。儿童就像一个未解之谜,我们知道他们拥有极为丰富的潜能,但是我们却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一无所知,他们只有遵照自己的意愿才能实现“实质化”。

人们通常所说的“肉体”是一个复合体,它是指由意志所控制的肌肉。缺少了与人类精神紧密相关的肉体,人的意志也是无计可施的。如果没有肌肉作为运动的媒介,那么所有生物,包括最低等的昆虫,也是无法运动的。高等生物的肌肉,尤其是人类的肌肉,是复杂多样的。解剖学家甚至曾说过:“每一位学生要研究7遍后,才能初步了解肌肉。”

最复杂的活动必须在各类肌肉的相互配合中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肌肉处于主动状态,一些则处于被动状态,它们时而协调工作,时而互相排斥。当出现某种抑制状态时,某种具有驱动力、能调整这种抑制的状态也会随之出现。大量肌肉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最复杂的活动,如杂技演员的精妙演出、小提琴手的细致演奏等都是如此。每一个新动作以及调整动作都需要所有相关肌肉的参与、所有机体组成部分协调完成,从而使我们的动作逐渐发展完善。

但是,人们却从不相信人类具有这种本能。而能够引领人类发展的恰恰就是隐藏在儿童身上的这种个体能量。儿童的心理生活具有独立性、先行性,它能够激发其他外部的活动。

显而易见,仅仅由于婴儿无法站立或自然、协调地运动,就认定他们的肌肉软弱无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在移动四肢时显示了其肌肉的力量。吸吮和吞咽都是复杂的活动,需要大量肌肉相互配合完成。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能像其他动物的幼崽那样完成这些活动,只是婴儿在其他的活动中没有受到本能的束缚。对于婴儿发展来说,本能所支配的活动并不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肌肉在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的同时,也需要意志来支配和指挥。儿童不仅是人类的成员,他们也体现了人的发展状态。我们都知道,儿童具有说话和直立行走的能力,但是他们也会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当那些小动物还是幼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清楚地知道它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比如羚羊的腿会变得灵活、敏捷,大象的步伐将是笨重的,老虎会变得勇猛,而兔子则会成为胆小的食草动物,但是婴儿长大后却是千差万别的。实际上,婴儿期的弱小状态是孕育人们独特个性的沃土。幼儿含糊的发音会逐渐变成一门语言,尽管当时还不知是什么语言。他们将努力关注周围的人,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开始时是音节,然后是单词,再逐渐学会说话。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会积极激发自己的意志,锻炼各种能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儿童是自己的造物主。

父母能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

一直以来,哲学家们都对婴儿出生后的这种孤独、软弱的状态很有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和医生却仍然对此毫不关心。婴儿的这种状态就如同许多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事物一样,仅仅被视为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一个“事实”。

但是,婴儿的这种态度会危害他们的心理生活,会使人们误认为婴儿不仅肌肉不活跃,而且他们本身也是弱小而迟缓的,甚至根本没有心理生活。由此,成人便刚愎自用地认定,婴儿是在他们的照顾和帮助下才神奇地成长起来的。他们把对婴儿的“帮助”视为一种责任,并认为是自己塑造了儿童,并创造了他们的心理生活。成人希望通过对儿童进行教导和劝告来发展他们的情感、智能和意志力,但在这项创造性的工作中,成人所做的仅是“表面文章”。

在这样做的时候,成人声称自己拥有一种神圣的力量,他们是儿童的守护者,并且是遵照《圣经·创世记》中的箴言行事的:“我将按我的意愿来造人。”由此可见,骄傲真是人类最致命的一种罪恶,妄想扮演上帝的角色正是导致我们子孙后代痛苦的根源。

实际上,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他们自己。他们拥有独特的发展方式,并会遵照特定的规律发展。在儿童体内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成人不恰当的打扰只会阻碍这种力量的发挥。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开始打扰这种自然规律,妨碍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导致人的本性发生扭曲。

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是人们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尽管儿童的精神生活在当前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们还要经历很长时间来秘密地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

儿童就如同生活在凄惨悲苦的牢房中的幽灵,他们渴望光明,希望在阳光下生活和稳定、茁壮地成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有一个力量强大的“巨人”站在他们身边,伺机猛扑向他们,将他们压倒。

我认为,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实质化”,所以也就没有人为此做过任何准备。人在“实质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重大的障碍。成长中的婴儿就像一个个心灵胚胎,他们需要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成长。正如一个胚胎需要在母体的子宫中成长发育一样,心灵胚胎也需要一种特定的外界环境对其加以保护。这种环境应该充满爱的温暖、拥有丰富的营养。在这个环境里,一切的事物都应乐于接受他们,而不会伤害他们。

当成人最终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将会改变对待婴儿的态度。因为把婴儿视为一个正在“实质化”的精神生命,不仅仅会激励我们,而且还让我们担负起新的责任。当我们看着这个如玩具一样的小身躯时,当我们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所有关注和爱时,我们才真正理解罗马诗人朱维诺尔说的那句话:“我们要将最崇高的敬意致以婴儿。”

婴儿“实质化”的过程是在一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实现的。这一极具创造性的成就应该被记录下来、载入史册,而其他生物是无法体验这一过程的。这个小生命是敏感的、持续变化着的,他们在不断地努力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通过感觉器官去感受外部的环境,通过肌肉去接触外部的环境。

一个人的心灵与他所处的环境存在着一种交流。外部环境塑造了一个人,并使他逐渐趋于完善完美。婴儿也要向周围的环境妥协,使自己的个性与外部环境相融合。

通过心灵的引导,婴儿逐步长大,并具有从事复杂活动的能力。但是婴儿也保持着一种警觉,以维护对自己心灵的控制权,让心灵免受由惰性导致的失去活力。心灵还会持续地下达命令,以使其不受固定本能的支配,并且不致因发生“退化”而陷入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婴儿需要不断努力提高心灵的活力,为心灵的“实质化”这项无休止的工作做出贡献。因此,正如胚胎变成儿童,儿童变成成人一样,人的个性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

那么,父母能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呢?父亲要提供一个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胞——精子,母亲则不但要提供另一个细胞——卵子,还要为受精卵提供一个生存环境——子宫,以便使其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孩子。很多人都认为:父母创造了自己的孩子。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相反地,我们应该说:“是婴儿促使了父母的产生。”

我们应该将儿童具有的这种神秘力量视为一种神圣的物质。我们应该对它表示欢迎。因为正是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阶段,那些未来的“个性”被最终确定下来。也正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谨慎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和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环境。

现在,我们正处于一门科学的初创阶段。只要我们致力于这门科学的研究,并愿意付出努力,我们必能揭开人类发展的秘密,这门科学也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同类推荐
  • 优秀是教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雕琢。智慧的父母可以把禀赋一般的孩子培育成天才;而教育不得法的父母却只会在无意识中扼杀孩子的天才。为了能让所有的父母都能教育出天才的孩子,我们精选了10位世界顶尖级教育大师的教育方法,编写了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这些风靡世界并对人类教育和发展产生过空前影响的教育方法分别是: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塞德兹的自由教育法、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井深大的早期教育法、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夏洛特·梅森的环境教育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法。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穷孩子”,其实就是“逼”出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成长的本领。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家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那时面对挫折仿徨无助。还不如让他小经受“磨难”、“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所谓“穷孩子”,是要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给孩子制造“拮据”的环境,让孩子最大限度地体验生活,从而磨炼孩子,提高其耐受力,进而促使其刻苦奋进,促使其独立自强。“穷孩子”是激发孩子自身的能量的一种教育理念。
  •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本书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如一节节长高的幼苗,父母善于掌控情绪,才能为稚嫩的幼苗提供成长期必备的阳光雨露。本书以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父母如何善于保持好情绪、控制坏情绪,巧妙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丝丝入扣的启迪下,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喜上进,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优秀的孩子由父母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养育而成。为避免家庭的情绪天空出现摧毁孩子心灵的阴霾,需要父母始终做“学而时习知”的上进者。本书为这样的父母给出了最好的提示和警励。
热门推荐
  • 小城大爱

    小城大爱

    Tessa Jacobson是南方小城里一名颇有抱负的作家,最近正心碎如粉:她的男朋友甩了她,带着乐队和一名漂亮的女歌手去了纳什维尔。三周后的一个周末,Tessa在餐馆等位的时候遇到了好莱坞明星Nate Wilder,并立即被他吸引。尽管仍处于心碎阶段,Tessa还是感觉到了爱情的火花,俩人开始了秘密约会。Tessa爱上了Nate,一切都似乎很完美,直到一次沟通上的误会使她突然提出了分手。又过了一段时间,Tessa的前男友回来了,请求Tessa跟他一起去纳什维尔,这样他们就能复合。
  • 暴力皇后的驭夫术

    暴力皇后的驭夫术

    暴有个性的女主(gl小说) 她与她因率性洒脱的个性相识 她与她在一次次机缘巧合下相知严肃认真如她,在初见时便轻易吐出“我若为王,必封你为后”的戏言 聪敏灵动如她,却在心里坚信了这个誓言她胸怀大志,无视女子的身份,决意挑起一国重担;她全力相助,宁逆天下之人,助她夺得皇位。 她给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并肩共看风云激变;她常伴君左右,出谋划策无人匹敌。一场乌龙选秀,她终于看清心中情意,竟要求她空置六宫天下无妃!龙颜大怒,她将她遁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处处绝情却又处处留情! 她终于不再掩饰坦率豪气的真性情,我行我素,对君主大施暴力!她万般无奈,却心甘情愿去接受。该称赞暴力皇后驭“夫”有术呢,还是两颗早有所属的心注定要靠拢?
  • 免费乐透

    免费乐透

    介绍男子不停玩弄着背带裤的背带。“那么,大家都知道嫌疑人就在你们中间吧?”学生们互相怀疑地看着对方,教室里十分安静。“从哪儿开始说呢,大家的伙食费也不是笔小数目,装有伙食费的信封在学校活动时间丢了,而且在教室值周的同学在这个时间里又突然流鼻血去了校医室……”值周的人听到这话,不由得缩起头来。“班长,一般值周的不是应该有两个人吗?”
  • 我是我的神(下)

    我是我的神(下)

    《我是我的神(套装上下册)》是一部读后让人觉得异常沉重的小说,全书弥漫英雄之气和悲悯情怀,讲述了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下乌力图古拉一家两代人的坎坷人生。小说用动人的笔调阐释了生命与情感、罪恶与救赎、战争与和平、存在与死亡的关联与对抗。
  • 百转千回:爱妃,别走!

    百转千回:爱妃,别走!

    “我认识你,但是却从来没有爱过你!”沈洛儿决绝的说着,眼底有着一抹深深的淡漠。安景臣冷笑不语,只是定定的盯着她的眸子,良久才无力的说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一切都是假的,你对我的爱已经不复存在,可是我爱你,你无权阻止!”
  • 相思长梦河

    相思长梦河

    内地版“窗外”,讲述高中学生与长他七岁的历史老师之间忧伤的爱情故事。一个高中学生与长他七岁的历史“小老师”之间忧伤的爱情故事。调皮的高一学生对他的历史老师,始为捣乱,继而喜欢,死缠烂打,终如愿以偿。随着学生一点点地长大,“小老师”的态度一点点地改变,他们的爱情生活随着展开的校园生活也逐渐两相情愿。但囿于校园及社会伦理,这个故事不可能有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结局。“小老师”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自动”辞职。当若干年后男学生回到曾经带给他无数温馨与情爱的学校及江边,唯余一阵怅然。小说叙事娓娓道来,惊世骇俗之外也散着几分人性的光辉。是一曲无惧但苦涩青春的忧伤离歌。
  • 释名

    释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是一场刻骨的伤

    青春是一场刻骨的伤

    《青春是一场刻骨的伤》,作者梅吉,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的是一场地震引发的爱恨纠葛。情缘也好,孽缘也罢,起于灾难的青春和爱情,终将走向何方?
  • 英雄之歌

    英雄之歌

    2130年,加拿大,育空地区。天空中灰蒙蒙的,漫天飞舞着各色沙尘,这是一片丘陵;夹杂着臭味的风从丘陵北方山脉的隘口向丘陵里灌来,一百余年前,这里曾是动植物的天堂,现在,沙化的土地上唯一的绿色就是河边数厘米高的小草。黑色的河流从隘口穿过,向南流去,一个灰衣人在河道边小心地行走着,前方数公里外,一座三十余米高的金字塔状安全屋竖立在河边。那灰衣人走到金字塔前,这金字塔没有安全屋必备的岗哨与排气管,显然,它已被废弃许久。
  • 痴情天子

    痴情天子

    慈宁宫位于紫禁城的最深处,两尊威猛高大的麒麟镇守在门前,四周古柏森森,优雅恬静,因为是皇太后的寝宫所以显得神秘和庄重。东暖阁里,皇太后——大清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额娘端坐在上首,四周围坐着一群妃嫔命妇。她们喝着奶茶聊着天,消磨时光。今天皇太后有点特别,没有像往日掺和妃嫔命妇的闲聊,两眼紧盯着暖阁门外,不住询问时间,像是在等待什么人。“苏嘛,现在什么时辰啦?” 皇太后问。苏嘛答道:“皇太后,今儿怎么啦?您已是第三遍问我了。回太后,现在辰时已过,巳时未到。”“哦,快到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