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2500000006

第6章 白居易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非常关注民间,高高在上的执政者是不太了解普通百姓如何生活的。关于白居易的写作,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他写完诗以后,要拿去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只要老太太有任何字听不懂,他就开始改。白居易对自己的创作对象有清晰的界定,写的东西要让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听懂,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愿所在。他觉得他的文学如果只满足上层阶级,没有意义。白居易的写作理想是成为民间的发声者,成为民间的代言人。大家在读白居易的一些诗的时候,会觉得他在努力避开一些生僻的字。所谓“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是他检验自己的方法。

《卖炭翁》是白居易非常著名的一首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开头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有一点像民歌,一个卖炭的人,砍下树,然后在山里面烧成炭。“满面尘灰烟火色”,烧炭当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两鬓苍苍十指黑”,形容他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都是黑的。这样一个辛勤劳动的老人,“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得来的钱能够做什么呢?也不过就是吃饱饭,有衣穿。

这几乎是比汉乐府还要浅白的文字,我觉得白居易选择这种书写方式,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是对把玩文字的一种惭愧。托尔斯泰曾经为创作了《战争与和平》而困扰,他觉得现实中有的人连生活都难以维持,而他的文学没有关照到这些。我称其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觉与自我道德批判,里面有一种不安。我们不能说在文学史上这一定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文字修辞也是重要的。但当知识分子有这样的自觉时,是一个时代中非常感动人的一件事情。

我相信当时的很多诗人一定会责备他:这怎么叫诗?“身上衣裳口中食”,如果是讲究修辞的人,可能会写得非常美,这刚好是白居易努力回避的状态。为了修辞上的美,也许用到典故,要查了工具书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白居易其实在有意把自己作为革命的对象。文学上的反省,最了不起的不是批判别人,而是批判自己。白居易觉得自己过去写了那么美的诗,好像对整个社会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转回头来,想写一些百姓可以听懂的事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里写到老翁的矛盾心理。他觉得自己身上衣服很单薄,没有棉衣穿,天气冷了日子就很难过;可是心里又担忧,如果炭卖不出去怎么办,就一直祈祷天再冷一点吧,天冷一点炭才会好卖。作为诗人的白居易,只有真正置身于底层,设身处地,才会懂得这种矛盾和痛苦。没有这种饥寒交迫的经历,就不会了解这种矛盾。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晚上城外面下了一尺高的雪,终于有机会卖炭了。破晓时分老翁就驾着炭车,在雪地当中压着冰驶过。这当然在讲劳动的辛苦。“牛困人饥日已高”,沿路卖炭,卖到牛都疲困了,人也饿得不得了,还没有吃饭,太阳已经很高了。“市南门外泥中歇”,在城市南边的泥泞当中休息一下。正在休息的时候,“翩翩两骑来是谁?”忽然看到两匹马非常潇洒地跑来,是谁呢?“黄衣使者白衫儿”,原来是皇帝的侍从。“手把文书口称敕”,拿着皇帝的命令,“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话不多说,就把牛车往北牵。“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就这样,一车炭被带走了,宫使没有任何惋惜,好像对于老百姓来说失去这一车炭不是什么大事。“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官家在征收民间财物的时候,会拿一块红绫绑在牛头上,就冲抵价值了。

在读到白居易的像《卖炭翁》这种诗的时候,我们大概才了解到“古文运动”绝不应该当成文学运动来看。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社会悲惨现象,而这个现象,很可能在我们读文学、读历史的时候从来没有触碰过,我们也觉得历史上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白居易这些知识分子出于一种自觉,开始用自己的良心去做记录,要让人们知道当时底层人的生存状况。

唐代的官吏在被贬下放的时候,会接触到民间,对他自己的出身产生惭愧。如果这种感觉可以唤起社会里面的良知,是一个非常好的启蒙运动。事实上,这种景象并没有发生。在唐代,权贵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的对立非常严重,到宋代好了一点,也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知识分子在这种状况下,始终在游离。有时候知识分子会趋附于上层阶级去压迫老百姓,不要忘记,拿着红绫把牛头绑一绑就可以“口称敕”,也都是知识分子制订出来的政策。有时候,知识分子帮助老百姓去对抗权贵的压迫。社会里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韩愈悼念柳宗元的文章里,为什么会那么强烈地歌颂他?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知识分子太少了,是应该被标举的。韩愈所谈的道德理念,从《祭十二郎文》,到《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到《柳子厚墓志铭》,以及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然后到白居易写的《卖炭翁》,一种关注百姓的社会思想慢慢完整起来。这些知识分子努力让自己接近可能他们已经有一点远离的民间。韩愈因为出身很苦,比较了解民间;柳宗元是世家子弟,可能一开始并不了解,最后他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自觉。白居易也是如此。这群人构成了唐代非常重要的道德自觉的力量。

在文学史上,现在大家熟悉的白居易,还是写《长恨歌》、《琵琶行》的那个风流倜傥的诗人。这两首诗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高。可是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白居易到了晚年,那么希望这些诗不要再流传了,他希望能够流传的是《新丰折臂翁》或者《卖炭翁》。我想这里面有一种心痛,一个社会上如果有这样一群贫苦的人存在,还要吟唱《长恨歌》,他会觉得不安。后来白居易与元稹共同推行社会道德的自觉运动,希望文学能够走向非常浅白的道路,能够真正与社会改革结合起来。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到这种“文以载道”的文学的时候,甚至是反感的,觉得里面有很多八股教条。可是今天却常常会觉得这些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他们对自己的反省与批判非常动人。知识分子最可贵的一部分,是对自己道德不完美的检查。有时候我们常常会误认为道德是拿来批判别人的,其实不是。韩愈、柳宗元、白居易,都对自我进行了反省与批判。

柳宗元写过一篇《钴潭记》。他去看山水,觉得山水好美,有一家人实在受不了税赋了,要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他。柳宗元就买了下来,修建台子,用来中秋节赏月。这是一种很诚实的描写,对于这种状况,他可以做的无非如是。柳宗元是世家子弟,通常一个文人在清风明月下欣赏山林的时候,不会记得这块地原来是老百姓用来生活的,柳宗元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很诚实,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他喜欢山水,但拥有山水的人已经活不下去了,然后他有了山水。那么柳宗元属于哪一个阶层呢?他对抗权贵被贬了官,可是在当地,他还是一个权贵。他买了当地老百姓的地,他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喜欢这个地方,决定永远住在这里,不再回京城了。这里有很多伏笔。这类知识分子很想改换自己,中间又充满矛盾。

爱山水没有错,而如果因为爱山水,去买老百姓的地,则会使老百姓失去祖居的地。其间的矛盾在柳宗元的文章里表达得特别清楚。我希望大家在看白居易、柳宗元的作品时,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矛盾,这也刚好展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比如,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就透露了自己的无奈,面对庞大的国家机器和顽固的体制,个人的力量实在微薄。

文学大概在这里尽到了一定的责任,所以我希望大家先了解白居易这一方面的创作。白居易写了很多“新乐府”。汉代的乐府负责到民间收集民歌,记录下来呈给皇帝,让皇帝了解民情。乐府中保留了很多民间生活的真实细节。魏晋以后,乐府的传统中断了,唐以后曾经有一种“仿乐府”,李白、杜甫都写过。白居易希望“新乐府”能够“系于意,不系于文”,就是说能够真正把意思传达出来,而不要在意文辞修饰。这与“古文运动”的主旨关系密切,他说“其言直而切”,就是非常直接、切中要害,直接把话讲出来。他已经感觉到文学被装饰得太厉害,真正的主题被掩盖了。他的目的非常清楚:“欲闻之者深戒也。”听到的人,能够真正去改正一些事情,就像《卖炭翁》,他绝不希望人们只是把它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而是希望读过以后能够废掉不合理的制度。他希望“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为文而文。白居易对“文”这个字深恶痛绝,因为他觉得“文”已经变成修饰,没有真正为重要的思想服务。

白居易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一种期待,比如他写过一首《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药良气味苦,瑟淡音声稀。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与“古文运动”之间有某些呼应关系,他觉得“欲予何所为,不能发声苦”,心里面的郁闷,如何能够转换为乐府诗篇?“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他认为文学里的格律、形式、文字都不重要,不要去追求这些,这些已经腐烂不堪了,真正要关心的只有三个字“生民病”,也就是老百姓的痛苦。“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如果写出这样的东西天子看了没有感觉,他愿意被大家嘲笑。这是非常大胆的言论。皇帝看了都不懂吗?没有感觉吗?这些人后来为什么被贬官?可能皇帝根本没有看到,他就已经被贬了。事实上,是整个利益集团而不仅仅是一个皇帝在压迫百姓,所以这群文人就不断地在政治上受到压迫。

“药良气味苦”,这样的东西是好的,可以改革社会,大家可能都不愿意吃,因为它就像药一样苦。“瑟淡音声稀”,这个瑟不华丽,不会让大家觉得很美。“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韩愈为柳宗元写的墓志铭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写这样的诗要不惧权贵豪门,不怕朋友亲戚嘲笑。在那个时代,所谓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要面临如此大的压力。

从上面《寄唐生》这首诗里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白居易对自己的勉励,在灾难与被贬的痛苦中,他还在提醒自己是为什么做这些事情,而且无怨无悔。

《新丰折臂翁》也是白居易很有名的一首诗。他的诗都有一个“诫”,怕读者看不懂,告诉读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就是不要再为了开疆拓土而打仗了,说国家多么强盛伟大,还是看看老百姓受到什么苦吧。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八十八岁的老翁头发、眉毛都已经白了。“玄孙扶向店前行”,孙子扶着他往前面的商店走,文字非常简单——白居易根本不用难的字眼。“左臂凭肩右臂折”,左边的手臂扶在玄孙肩上,右边的手臂折断了。白居易“问翁臂折来几年”,即你这个手臂断了有多少年,“兼问致折何因缘”,到底什么原因导致手臂折断。

“翁云”,这个老先生说。大家会回想到杜甫的《石壕吏》,都是用民间的语言。诗人已经觉得他的话不能替代民间的话,民间的话最实在也最感人。“翁云贯属新丰县”,他们家住在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他生在没有打仗的承平时代,“惯听梨园歌管声”,从小就听着民间的戏曲长大,“不识旗枪与弓箭”,不太懂得怎么射箭或者拿枪。“无何天宝大征兵”,天宝年间忽然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一家有三个男孩就有一个男孩要被征兵。这已经比杜甫描写的景况要好很多,杜甫写的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到了战争沸点,连法律都不遵守了。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这些人被征了兵以后到哪里去?五月非常热的时候,往云南走。“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当时北方人对云南根本不了解,有很多传说。“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光是过泸水的时候,十个人当中就有两三个人死掉了。“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抓兵时,村南村北都是一片哭声,儿子告别爸爸妈妈,丈夫告别妻子。“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千万人走,没有一两个人能回来。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那年老翁二十四岁,兵部的征兵手册里面有他的名字,所以“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夜晚的时候不敢让别人知道,偷偷拿一块大石头把自己的手臂砸碎。这在当时是触犯法律的事——白居易在用报告文学的方法讲战争在民间引发的恐惧。“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这样才避免了到云南去。“骨碎筋伤非不苦”,骨头碎了,筋受伤了,当然很痛苦,“且图拣退归乡土”,至少觉得自己还能够活着,就算残废了,还在家乡。“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这六十年间,一只手臂废掉了,至少一身保全。想想被抓兵的人,大概都死掉了,都没有回来。“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现在一下雨,手臂是酸痛的,“痛不眠,终不悔”,可他还是不后悔,因为“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开始批评政治,他从老人折臂这件事情入手,开始批评整个国家的制度,谈到天宝年间的宰相杨国忠,“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为了让皇帝宠幸他,为了掌握权力,不惜发动战争。“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战功还没立,就引起民间这么大的怨恨,你应该来问问新丰这个折臂翁。

一个巨大的知识分子自觉运动开始兴起,普通百姓,不管是捕蛇的人、折臂的人,还是卖炭的人,变成了中国文学的主角。知识分子成为普通百姓的代言人。在《新丰折臂翁》中,白居易只是在后面出来讲了几句话,大部分是老人在讲。诗人只是替那些没有发言权的人去代言,我比较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这个部分,这与“古文运动”的本质精神相关。

《买花》这首诗经常被人提到。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贵族喜欢牡丹,牡丹没有固定的价格,有时候贵,有时候便宜。爱花这件事情没有什么不好,可是诗人慢慢感觉到一种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因为“有一田舍翁”,忽然出来了一个农民。过去中国的诗里很少出现这种人,白居易的诗里却出现了。“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所有买花的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叹气。他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样一丛花的价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这当然是在讲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

白居易的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就是想使他的文学变成重要的社会批判力量。原来阅读文学的人都是试图要读到美,他现在要写的,可能是让读者心里不安。当然白居易不能希望每一个人读完以后立刻会有改变,他只是希望可以形成另外的一个不同的文学发展方向。白居易中年以后,明显地使自己的文学变成一种革命力量。他在做文学革命,他已经不在意人家说他的诗好或不好。很多人读这样的诗,会觉得意识形态色彩太强了,文字很浅白,没有文学性。重要的是,从着力于“新乐府”,他就声明所重视的已经不再是文字,而是内在的意涵能否令大家有一点觉悟与反省。《卖炭翁》当中有“翩翩两骑来是谁……手持文书口称敕”,“敕”只有皇帝可以用,这个时候白居易非常大胆地在直接批判皇帝,拿着“敕书”的人,就可以把民间的财富随便抢走,这简直是把官家当强盗来看待,里面的批判性非常强。当然白居易这么直接去批判皇室,一定会有后果的,很多人都是靠着皇室权威吃饭,他得罪了利益集团,最后当然就被贬官。

《上阳白发人》谈的是旷男怨女的孤独。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这里描写的场景是我们在美术史中常常讲到的张萱、周昉的那些作品里时常看到的,每次看到,就会感觉到一选选三千人进宫,十六岁选进去,到六十岁都没有见到皇帝,一辈子就没有了。这些女子从红颜到白发,不过是帝王的牺牲者。从来没有人敢讲,可是白居易讲了,他觉得生命怎么可以这样被糟蹋,皇室的排场与妃嫔的制度使每一个制度当中的少女受到很大的伤害。他说:“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当时与她一起选过来的那上百人,这些年也都老了,有的死掉了,与家人没有机会见面,也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在冷宫里面住着。

十六岁被选中入宫,告别家人,“扶入车中不教哭”,怎么能哭?这是荣耀。白居易从百姓的角度开始批判皇家的荣耀。“皆云入内便承恩”,大家都和她说你不能哭,一到皇宫,就要开始接受皇帝的宠幸。“脸似芙蓉胸似玉”,这是描写青春的美;“未容君王得见面”,事实上根本没有机会见到君王,“已被杨妃遥侧目”,那个时候被专宠的杨贵妃看一眼,就被发配到上阳宫去了。“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她的一生就在一间空房子里住着,“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我们看到白居易很了不起的一点,他有一种对人真正的同情。我们常常觉得同情就是我们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去施舍一些给我们觉得可怜的对象。我觉得这是世俗对同情的一个误解,白居易的同情是他把自己变成那个人,他写《卖炭翁》时就变成卖炭翁,写《新丰折臂翁》就变成折臂翁,现在他写这个他应该很不了解的十六岁就进宫,然后被打入冷宫的女子一生的惆怅,竟然这么女性化。在《琵琶行》里,他碰到一个人老色衰的妓女,忽然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以一个当时的官吏来讲,对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讲这种话,绝对是感同身受。我管这种情况叫“同情”,一个好的文学家让自己设身处地,才是真正的同情。他不是高高在上,所以你会感觉到好像他就是一个宫女,备受冷落,青春一直这样过去,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死一般地活着,任岁月无情地走过,从十六岁走到六十岁。

结尾部分说:“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白居易在做对比,过去吕向写过《美人赋》,讽刺“密采艳色”的做法,现在白居易希望大家看一看他写的上阳宫人白发歌。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才会为自己写过《长恨歌》而惭愧,他觉得那样的文字没有办法让他心安。当他认识了这群女子之后,更觉得真正应该写的文学也许是《上阳白发人》。文学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文学有另外一个职责是真正使人类的灾难、苦难、孤独和寂寞被人听到,而不是仅仅去歌功颂德。

文学中有对生命的丰富关怀

这里面当然牵扯到白居易自己对文学的定位。他用很直接的表达方式去写民间受到赋税压迫活不下去的哀伤,当时的人对白居易的乐府争议非常大。如果白居易认为他前面的诗没有意义,是不是我们今天应该不去读他前面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文学真的是两个矛盾同时在调整,文学本身绝对有对生命丰富的关怀。当我们读到白居易写的《买花》,会觉得是不是我们在家里插花都应该愧疚。这一类所谓的乐府诗,比较倾向于社会道德层面的评价,很容易使我们最后下这样的结论。

可是我觉得必须把两部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诗人的白居易才完整。我的意思是说,白居易的同情在《琵琶行》里也扩大了,在《长恨歌》里也扩大了。文学关心的层面非常多,一个手臂折断的人的悲哀,一个从没有见到君王的白发宫女的悲哀,当然值得同情,可是悲哀还有其他不同层次,《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妓女,弹着琵琶叙述自己的故事,也是一种悲哀。

白居易的确是一个很优秀的文学家。他怀念朋友“刘十九”,两人很久没有见面了,就作了一首《问刘十九》给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刚刚酿好的酒上面,浮着一层绿色的东西,像绿色的蚂蚁一样。生上炉子热热酒吧,冬天很冷,要下雪了,你要不要过来喝一杯酒?只有二十个字,把对朋友的思念写得淋漓尽致。诗中的颜色非常美丽,绿蚁对红泥,新醅酒对小火炉,又有冷与暖之间的对照——这么有色彩感!文字用到这么完美,可是又这么简洁。

白居易会不会觉得这首诗对于百姓没有什么好处,也要删掉?我在读白居易的时候非常矛盾,替他矛盾,也替自己矛盾。在家里,也常常觉得有那么好的茶叶,不如泡一壶茶,找一个朋友来,看到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会觉得这样子是不是太贵族了,太文人气了。白居易自己也懂这是生活里面小小的品位和情调。我们不能因为读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就觉得这些部分应该完全从生活里面消失。也许我们会发现卖炭翁、折臂翁的生活里未尝没有这种情调,他们也会烧个小火炉,烤点鱿鱼,几个朋友一起来喝一点酒。读白居易的文学点评,可能会把文学理论变得僵化,我当然不希望大家了解了“古文运动”,立刻走出去说:“好,我要革命了。”我觉得“古文运动”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对于自己的道德自觉,对自己在社会里的定位有多一重的思考,也会在专业领域,或者在生活当中对人有更多一点的同情。我想这是非常可贵的。

我故意把白居易某些大家很熟悉的绝句与他的乐府诗做对比,从中可以看到两个白居易。有些诗句几乎不能想象是白居易写的。今天我们在任何时候读这样的诗,唱这样的歌,都觉得真是美好的东西。比如说这首《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觉得生命不是那么清楚,也不是那么确定,对于生命有一种幻灭、一种怅然、一种对华丽不可把握的感觉。他可能在讲青春吧,因为他不是在讲花,不是在讲雾,也不是在讲梦。我觉得文学到了最精练的时候是最好的。这有一点像象征派的诗,很像李商隐的风格。白居易很讨厌自己写这种诗,他觉得他应该去写折臂翁,不应该写这种诗。这种矛盾更突显了白居易的丰富,他两面都有,社会意识与道德主张这么强的诗人,竟然有如此浪漫的部分。

我很喜欢跟朋友讲白居易,我觉得白居易的矛盾是我们心里的矛盾,我爱美,爱美不见得与社会道德感冲突。也许正是因为爱美,刚好希望社会有正义与公理,因为美包含在公理与正义当中,公理与正义的推展也包含着美的共同完成。一个人如果有性情上的美作为基础,在任何职位上,他要做的东西都是对的。柳宗元是世家子弟,他爱美,他觉得身为世家子弟,不要依靠父辈去做官,可以好好读书考试。等到做官了,他批判时政。被下放的时候,他也会考虑到身边有一个朋友,母亲很老,不应该被贬到那么偏远的地区。这就是人性。有对于美的基础认同,每一步做起来都是人性的本质。

我特别希望大家可以同时读白居易的两类作品。把“花非花,雾非雾”放在《新丰折臂翁》旁边,真的像两个诗人写的东西。白居易内心有一种痛苦,他觉得自己怎么会去写这样的诗。路上还有人被冻死、饿死,这是一种出于良知的惭愧。同时他又懂得美,他如果不懂美,不会把琵琶写到这么好。历史上没有一个人写音乐写到这么好,他后来强迫自己不要去听那样的东西,他觉得如果卖炭翁遭遇如此悲惨,他应该到街头去看这些人的生活。他有一点强迫自己进入一个令他痛苦的世界。

《慈乌夜啼》用各种象征去诠释生命里的各种可能,我们今天的诗人未必能够写出这么好的生命感觉。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这是写鸟失去母亲以后的悲哀。“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写得非常直白,我们看到白居易的诗越来越有一种道德意图,觉得一首诗应该清楚地传达意义,即使写鸟,也要写到鸟对于母亲的反哺没有完成的哀伤,如果是人,连这点都做不到,连禽兽都不如。读《慈乌夜啼》与读“花非花,雾非雾”,是非常不同的感觉。

白居易越来越觉得文学应该直接让人家知道,看完以后可以做什么,譬如说可以去孝顺。我不完全赞成他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文学的功能在社会里是非常多重的。如果文学只有这个部分很危险,有可能真的变成教条。文学是人类很奇特的行为,必须真实,如果强迫大家读完这首诗以后必须孝顺母亲,这些人可能心里没有那个感觉,要做给人家看的时候,又变成假的。我觉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开启了另外一个美学领域,这个领域开了以后,人对于人的爱,对于生命的尊重,已经不是母亲不母亲的问题,而是对于一朵花都会尊重,都会疼惜,这是文学真正的力量。

在个人的生命当中,这两者之间怎么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敬佩白居易后来的极端,可是我并不完全赞成。如果要求文学艺术必须直接对社会有所改善,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尤其在穷困和没有人性的年代。这里面的一个关键,是白居易真正道德上有觉醒后才写《卖炭翁》,如果没有道德的觉醒,《卖炭翁》会变成样板戏。真正的道德自觉不应该是样板,应该是真正从每一个知识分子内心出来的自觉。一旦变成样板是蛮可怕的,因为会作假。讲清楚这一点,我才敢和大家一起读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长恨歌》——本事

写《长恨歌》时候的白居易年纪不大,大概三十岁左右,在陕西做一个小官,听到别人讲五十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是经过这一带到四川去的。

安禄山造反之后,战争发生。有一天早上,皇宫的宫门打开,有一队人马往西去。老百姓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密报来了,说潼关已经破了,京城即将不保。皇帝匆匆忙忙带着重要的大臣、贵妃,由三军护卫出了城。到了马嵬坡,军队发生了政变,要求杨家的权力受到约束,杨贵妃被赐死。这样一个事件,在当地一直在传述,五十年之后,白居易写了《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从《诗经》、《楚辞》以降,中国很少有长篇史诗。《长恨歌》、《琵琶行》的重要性在于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善于写精简短诗的风气被白居易改变了。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不容错过,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也在于此。《长恨歌》中那种大篇章进行历史叙事的能力非常惊人。一个写“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种精简绝句的诗人,不一定能够写出这种长篇史诗。希腊有长篇史诗,印度也有,中国很少有史诗传统,我想这与文字结构有关,与文字本身的涵盖力量有关。我觉得直到今天,《长恨歌》、《琵琶行》还是非常重要的文学范本,因为这两首诗能够押韵,有诗的节奏、结构,还能清楚地叙事。

“汉皇重色思倾国”,唐朝人讲皇帝的时候,不直接讲唐朝的皇帝,而是比喻成汉朝的皇帝。“思”在讲唐明皇,这个皇帝非常爱美丽的女子,“重色”,所以“思倾国”,每天在思念有倾国倾城美貌的女子。“御宇多年求不得”,这个皇帝统治天下这么多年,老是找不到他满意的。与《上阳白发人》做对比,会感觉到蛮有趣:他写过对美的寻找,又写了这种寻找里的残酷。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用字非常漂亮,让人感觉到用任何语言去写少女的青春,都没有“初长成”好,好像在发芽一样。生命的美刚刚透露出来的那种新鲜的气息,几乎扑面而来。我相信其他任何一个人写,都很可能用很多文字去形容少女的美。白居易不是,就是简单的“初长成”,这三个字实在太美了。五官长得好不好都不重要,只是生命一种清新的力量。她一直在家里面住着,也没有人知道她美。

白居易如果只有社会意识,是写《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的状态,不会懂得欣赏这种美。无论如何,《长恨歌》、《琵琶行》是非常值得传诵的文学作品,用字的准确,对于画面的精彩形容,对于人的同情,都值得好好欣赏。《长恨歌》如果是从白居易写《卖炭翁》的角度去写,可能会变成另外一首诗。折臂翁为什么折臂?因为天宝年间要征兵。如果折臂翁是主角,唐明皇就是最大的祸因。我们看到白居易在写《长恨歌》的时候,他的同情甚至扩大到了唐明皇身上,他感觉到一个男子在爱情上的不能完成,是非常大的哀伤。

《长恨歌》读起来非常感人,会令人忘掉唐明皇是皇帝。唐明皇本身也非常矛盾。如果从道德、伦理和社会习俗去讲,他有许多可以被批判的部分。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女子,嫁给了唐明皇的儿子寿王,成为寿王妃。在家族宴会当中,唐明皇看到儿媳妇这么美,硬是抢过来。这背后隐藏了很多让我们非常惊讶的事情,白居易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全都去除了。他单纯写一个男子被一个美人惊动以后的专注——我不知道这与“花非花,雾非雾”的美学精神有没有关系。从历史上去看唐明皇与从美学上看唐明皇,可能是两个很不同的角色。从历史上去看唐明皇,他有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从美学上去看,就觉得他留下来的那种美的崇高性让人非常感动。我想这种矛盾在唐代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

白居易把发生在五十年前的事,用非常完整的结构叙述出来。第一大段大概在讲女子美的长成。“天生丽质难自弃”,真正的美是你自己要遗弃都不行的,她不觉得自己美,可是那个美会惊动人间。春天花的开放也是如此,花的开放会使人对美有无法言喻的一种亲近。如果是一个意识形态强烈的诗人,很可能会觉得那是一个祸水。白居易就写她真的是美,美没有罪过,青春的美的绽放,像花一样的绽放,让人感动。“一朝选在君王侧”,也许错误只是后来到了“君王侧”,如果没有这些,美只是天生丽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在形容女子的美。我们今天也经常讲“回眸一笑”,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白居易创造的诗句。回眸一笑里面有动作,有旋转,有委婉,有很多好像要消失,可是又刹那出现的美。白居易绝对是一个好诗人,虽然他后来不赞成大家重视文字、修辞和形式,可是他绝对懂这些。“回眸”中的“回”字,本身有曲线的意义在里面。回眸一笑,不呆板,有更生动的感觉。

一个好的艺术家,在形象塑造上是非常懂得如何表现笑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虽然用“百媚生”去形容笑,可还是没有办法让人了解到底有多美,后面是“六宫粉黛无颜色”,皇宫里面所有美丽的女子,每一个都很美,她们全部黯然失色了,白居易用这种方式突显了一个发亮的生命状态。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写《新丰折臂翁》和《卖炭翁》的白居易非常懂美。这是他与一般社会意识强的诗人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样板戏不耐看?因为没有这个部分。这是诗人心里面的真实感觉,他对美的事物是有所追求的。

中国文化一直缺乏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在儒家的道德教育下,对女性身体的描述等同于罪恶,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唐朝。“春寒赐浴华清池”,在春天寒冷的时候,皇帝赐她去华清池泡温泉。“温泉水滑洗凝脂”,我们看到了文学史上非常少有的对女性肉体的直接描述,“凝脂”这两个字,大概不是会被经常运用的,也很少会被男子拿来形容女子的身体。用温泉的水滑去形容女性肉体的某一种质感,尤其是唐代那种比较饱满丰盈的身体,用字到了精准的程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有的一次对女性身体的描写,是很健康的描述。我说“健康”,是说没有让人感觉到淫欲,就是美,就是在讲皮肤的感觉。

如果有过泡温泉的经验,就会记得在寒冷的季节里,身体泡完以后,从温泉池出来,坐在那边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身上冒着烟的感觉。这是身体健康的状态。不是说白居易看到了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我相信是因为他自己常常泡温泉,所以有身体上的感觉。一个好的创作者要有自己的生命经验,这个经验包括到民间去,了解民间的经验,也包括感官上的经验。一个从来没有泡过温泉的人,大概很难写出“温泉水滑洗凝脂”。

这都是我觉得《长恨歌》一开始就非常动人的部分。“侍儿扶起娇无力”,我们在中国美术史里讲到唐朝的时候,常常说不太能够想象为什么唐朝的女人这么胖,可是这么娇。照理讲她应该很壮,可是她同时又很娇弱。她的身体非常胖,非常圆,眉眼和手,还有嘴角的部分非常细腻。在造型美术上,这很奇特,唐朝综合了雄壮与纤细两种精神。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唐代那种非常胖的女子,整个又很娇弱,这种感觉不是做作出来的——那么胖,还要故意在那边好像站不起来,当然很讨厌。她是因为泡完温泉身上有一点软。白居易对女性身体的形容,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美,刚好也是唐代女性最常有的美学感觉。再去对比“始是新承恩泽时”,这里面有性的暗示,在古代“承恩泽”就是与皇帝发生关系。

我觉得唐代对肉体与感官健康面对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也很少见,到宋以后这些内容都隐讳不见了,到明朝以后简直到了很可怕的状态。唐代对身体有比较健康的描述,这一段对女子肉体的直接描述,以及皇帝对她的宠爱,都写得比较直接。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一个受宠爱的妃子,梳着唐代的那种高发髻。什么叫“金步摇”?古代一种插在头发上,垂下来的黄金首饰,走路的时候会随着身体摇动。女子的美前面写过了,现在在讲女子的被宠爱,所以讲到了“云鬓花颜金步摇”,避开了五官和身体,美是女子自己本身的,宠爱是外面加上的东西。“芙蓉帐暖度春宵”,用芙蓉花的花色染出来的薄薄的纱帐,这里面当然是在描述性,讲他们每一天晚上相爱的过程。下面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大家一定要注意到这里面的结构,真是了不起,白居易其实一直在转,一步一步地推。我们都知道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故事,可是我们去写的时候,可能会遗漏很多细节,白居易却是关注细节,从这个杨家女孩长成,到她很美,被选到皇帝的身边,到她回眸一笑,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到赐浴华清池,到承恩泽,到云鬓花颜被打扮起来,到芙蓉帐暖度春宵,到君王耽溺于她的美,从此早上都不愿意去上朝了,一步一步讲下来。

我刚才提到“同情”这个词,意思是说,从批判的角度与从同情的角度写,这首诗会非常不一样。当我们看到“春宵苦短日高起”,会有同情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可能每一个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你一旦发现美、感觉到美的时候,你会耽溺,你会眷恋那种美。白居易没有批判这种眷恋,相反他觉得这种眷恋是可以了解的。我用同情这个词,是说他可以了解这种美,所以他才写到“春宵苦短日高起”。我们现在常常对新婚的朋友说春宵苦短之类的,都是从这里来。我们非常了解人在欢爱的眷恋当中的耽溺之深,可惜他是君王。如果他不是君王呢?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男子,也许我们会称之为深情男子。他是君王,就牵涉到另外一些问题。

在这里,白居易用同情的方法,尽量把君王的角色慢慢拿掉,而变成一个很中立的男子的角色,所以“从此君王不早朝”有一点像李白写的“长得君王带笑看”,都是耽溺,都是对美的眷恋。唐明皇认识杨贵妃的时候,是在中年以后。他是一个经过政变取得权力,功业彪炳的帝王。他是一个有才能的男子,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历史上称为“开元之治”。这种人物常常在中年以后会有一种幻灭感,会觉得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意义何在。其实这些人是爱美的,唐明皇又是一个很好的鼓手,在梨园里面打鼓,是一个艺术家。他感觉到自己君王的部分满足了,可是艺术家的部分没有满足,就想追求浪漫的那个部分。他中年以后碰到十六岁的杨贵妃的美时的惊动,常常会在这一类人身上看到。

毕加索在六十岁左右碰到安琪拉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碰到一个年轻的女孩,他一下子吓呆了,在超级市场像呆子一样跟着她跑,完全忘掉他自己不应该这么失态。男子在某一个年龄,他的身体感觉到她,因为身体的转换是非常明显的,而那个明显的转换里,他想抓激情的东西。唐明皇在杨贵妃的身上想要抓住青春的激情,这个恋爱当然一定是一发不可收拾。你看《失乐园》也知道,到这个年龄这样去追求激情,大概是蛮麻烦的。

下面是对他们欢爱的形容:“承欢侍宴无闲暇。”“承欢”是承皇帝之欢,“侍宴”是陪侍君王饮宴,这是讲杨贵妃的忙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两个“春”两个“夜”,好诗人才会写出这种句子,不是那么容易解释,就是春天两人相携游玩,夜晚连绵不断。“春从春游夜专夜”,每一个夜晚都是跟这个女人在一起。我有一个朋友结婚,我就送他这个句子。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非常形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白居易在形容一个被宠爱的女子的美,以及她受的这种专宠。同时我们开始看到一个在恋爱激情中的男子迷失的感觉。原来唐玄宗绝对是一个聪明的皇帝,可是一下昏了头了——爱会让人昏头,如果他不昏头,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这么动人的浪漫故事。我们那么爱读《长恨歌》的故事,大概也觉得自己不够昏头。文学非常有趣,常常会让你感觉到你到底喜欢什么。这首诗在日本流传很广,到樱花季节,很多人坐在树下,拿着酒,唱出来的都是翻译成日文的《长恨歌》,喜欢得不得了。日本人日常生活非常规矩、理性,所以他们忽然看到唐明皇可以不要规矩就很欣赏。“金屋妆成娇侍夜”,因为他是皇帝,可以用纯黄金的东西打造房子,来宠爱这个妃子。“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非常漂亮的两个对仗句子,用金玉堆砌出来一个华美的世界。

更严重的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哥哥杨国忠是宰相,杨贵妃的三个姐妹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有一幅画名为《虢国夫人游春图》,现在在辽宁博物馆,里面描绘了虢国夫人进宫的时候竟然是骑着皇帝的马,而且穿男装,可以看出这个家族受宠到何种程度。这里也谈到一个帝王因为在爱里面陶醉,已经失去了帝王的身份。白居易并没有批判,而是有一点觉得:生命大概会有这样的时刻吧。我觉得这就是同情,不要把这当成他为唐明皇说话,不是,同情真正的意思是说,你觉得如果当时是这样,你会不会也做同样的事。这个同情并不是说我要去可怜他,而是了解到生命的状态里面有一种无奈。白居易作为诗人,他写折臂翁的成功,写卖炭翁的成功,与他写《长恨歌》的成功一样,都来源于他的同情。他会变成那个角色来发言,这是好文学的基础,好的文学不能永远是你自己在批判,你必须设身处地成为这个人。“……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件事使得所有的人都慨叹,不要再生男孩,生一个女孩子,你看多么光宗耀祖。

下面一大段整个在讲政变的发生,从宠爱,从这种欢乐,急速转成战争悲剧的发生,所以下面这一段非常难写。大家在阅读时,可以注意他怎样转。“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在讲宫廷里面的享乐,每天歌舞的感觉。“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每天都在唱歌,每天都在跳舞,皇帝每天坐在这个妃子旁边,好像都看不够,觉得她这么美。

在这样的一种发呆状态当中,忽然“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的军队的鼓声起来了。白居易用前面宫廷里的缓歌慢舞去对比军队的战鼓,两个都是声音。缓和的声调忽然变成战鼓的声音。“惊破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是当时特别为杨贵妃编的一首最美的舞蹈音乐。“九重城阙烟尘生”,战争开始了。“千乘万骑西南行”,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有一天早上,城门忽然打开,一队人往四川逃难,百姓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政变是一刹那发生的。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我去乾陵的时候,路上经过一个地方叫马嵬,就是我们讲的马嵬坡,我在那个地方停了下来,看了杨贵妃的坟墓,旁边好多诗,文人们在讲他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当时这里发生了政变,所谓政变就是“六军不发”,所有的军队说你必须要处理这个案件,国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都是因为你专宠杨氏。所以杨贵妃就变成了一个替死者。那个时候唐玄宗本身被威胁了,所有的军队不听命令,手上拿着武器,他可以被处死。“宛转”是在讲曲线,也是在讲女子死前的一种委屈,这个女子只是因为长得美,她什么也没有做,最后政变的时候死亡的重心竟然落在她身上,她被拖出去绞死的时候,那种心里的委屈就用“宛转”来形容。“蛾眉”是唐代女子的妆容,把眉毛剔掉,在额头上画两条短短的眉形,哀伤很容易表现在额头这个位置。

“花钿委地无人收”,头上戴的那些黄金珠宝,丢在地上,都没有人收,因为军队匆匆忙忙又逃难了。刚才是“云鬓花颜金步摇”,现在是“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三句诗都是写头上戴的首饰。当年作为受宠爱见证的物品,都还在她身上,可是她已经死亡。这里可以看到诗人的笔法转得非常好。下面一句很动人:“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一句把唐明皇的形象救回来了,至少你还看到他掩面救不得的无奈与心里面的痛。如果是一首存心批判唐明皇的诗,绝对不会用这种句子。我们读到这里,忽然有一种震动,感觉到这个男子还是有他的深情,只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也无奈了,因为这是一场政变。

下面就讲军队继续走了,继续走的时候,你会看到白居易描述风景,其实不是风景,是唐明皇的心情:“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到四川去要爬山,一层层地绕来绕去,在《明皇幸蜀图》里,整个右上角的队伍慢慢下到山谷,再盘上去,然后进到四川,就是过蜀道。那个地方叫剑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李白的《蜀道难》就是写这一段路程。这一段路程好像在讲风景,可是又在讲皇帝所爱的女子死了以后,他心情上的落寞痛苦,所以“萦纡”好像在讲山路的盘旋,又在讲他自己的柔肠寸断;好像在讲黄埃漫漫,又在讲他自己心情上的寂寞与寥落。这一段很精彩,他是写风景,又在写心情,两者交织在一起。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这是在讲很沉默的逃难队伍慢慢走,然后心情黯淡的感觉。下面很明显直接讲到了皇帝的心情,已经到了四川了,可是“蜀江水碧蜀山青”,看到四川的山,看到四川的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这些地方都把唐玄宗的形象救回来了,你会觉得这个君王真是有情意,好像在政治的无奈里,他还有这么大的爱与思念。如果没有这些句子,我绝对不相信唐明皇后来在历史上是一个让大家觉得可以变成戏剧里的男主角的人,他可能会变成一个蛮让人家讨厌的人,又抢儿媳妇做太太,又把国家弄得乱七八糟。经过白居易这个诗人的处理,会觉得对皇帝真的有很多同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在讲住在四川的行宫当中,看到月亮时伤心的感觉。“夜雨闻铃肠断声”,晚上下着雨,听到铃声时心情的悲哀。

下面一段就讲皇帝又回长安了。“天旋地转回龙驭”,就是要起驾回宫,重新回到长安去。“至此踌躇不能去”,是讲马嵬坡,好像马嵬坡这个地方构成了他很大一个心情上的纠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已经找不到当年死掉的这个美丽女子了。“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所有的人想到那件事情都哭了,然后皇帝有一点落寞,有一点迷失,离长安城已经很近,就让马随便地走回家去。

如果是叙事诗的话,叙述到这里应该做一个总结。可是我们看到后面几乎还有一大半,在那一大半里面,我们很明显看到皇帝的真情,他在寻找,在思念。

《长恨歌》——梦寻

真正的情感、真情,会使他不相信那个人死掉了,或者他相信那个人死掉,在另外一个不同的空间存在着,这是白居易这首诗最了不起的地方。如果刚才我们读到这里,叙事诗结束了,无法构成这首诗给予我们的这么大的感动力量。下面我们看到这些大段表白,使得唐玄宗变成历史上这么有深情的人,我们真的不知道唐明皇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可这是白居易推测出来的一个帝王的深情。我觉得这里面有白居易自己渴望的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归来池苑皆依旧”,回来以后皇宫还是皇宫,皇宫的水池、皇宫的花园还是同以前一样,“太液芙蓉未央柳”。皇宫里面的水池叫“太液”,旁边长满了芙蓉花,未央宫旁边长着柳树,可是他看到芙蓉,看到柳树,想到的是“芙蓉如面柳如眉”,所有的花、所有的柳条都变成了那个女子的形容的幻化。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世间的东西都与她有牵连,这里写思念写到这么好。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春天桃花、李花在开,秋天下雨梧桐的叶子在掉落。“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感觉到处都是萧条的,好像叶子都在落,而这些花掉落下来,他也没有心情去扫。“梨园弟子白发新”,唐明皇在世的时候,有一千个人编制的大的“国家管弦乐队”,叫作梨园,里面唱歌的、跳舞的,所有的这些人,当时都很年轻,现在再看到,发现他们头发都白了。“椒房阿监青娥老”,当初服侍过杨贵妃的太监以及宫女也都已经老了,皇后住的宫殿叫作“椒房”,杨贵妃并不是皇后,可是他用“椒房”来形容这个女子住的宫殿。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四句都在讲一个睡不着的男子,你已经不觉得他是帝王了,他只是在后宫里面的一个老人,一个曾经有过繁华的老人。他看到萤火虫在那边飞,把灯挑起来,自己睡不着觉,听到钟鼓在敲初夜,看到天上的星河在沉落,这是在讲他心情上的寥落。“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鸳鸯瓦上面都是寒冷的霜,曾经一起盖过的翡翠色的被子,今天谁可以一起来睡?“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已经死了,好像连魂魄都不曾来入梦——他期待人死了之后,梦魂中至少还可以相见。

有这么强的思念,开始想寻找,所以下面一大段就开始做法。来了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开始做法帮助唐明皇去找。“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只要你真的有这份精诚,爱恋一个人、思念一个人很诚恳,是可以使魂魄出现的。这些部分经过白居易的书写,变成一个非常美的故事,也使大家读着读着越来越觉得不是在读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而是在读我们自己心里对于那个美好情感的相信,我们大概都盼望着自己曾经爱过的生命是永远存在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因为感动于这个君王这样子辗转反侧去思念一个女子,有人就叫道士来努力地寻找。“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讲这个道士做法如何在天上、地下到处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过去人相信成仙的到碧落,做鬼以后入黄泉,可是“两处茫茫皆不见”,到处寻找都没找到。

这些句子不完全是写迷信的做法,你会觉得他在形容一种寻找。所以我刚才讲说前一段是思念,这一段是在讲寻找,一个个人的生命的寻找。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他在绝望当中忽然发现还有一个地方没有找到,是海上的仙山,仙山里面有非常多美丽的仙子,这里用“绰约”,女性的美又开始出来。“中有一人字太真”,杨贵妃的字在这里点出来了,忽然有了一个希望。“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这个仙山里的女子,忽然听到汉家的天子派来使者要见她。白居易非常厉害,他从皇帝的主观转到了杨贵妃的主观。“九华帐里梦魂惊”,正在睡觉的太真,忽然被惊醒了。“揽衣推枕起徘徊”,写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子睡觉时被惊醒了,把衣服披起来,然后把枕头推开,站了起来。她出来见客,“珠箔银屏迤逦开”在讲她走过那些珠帘、屏风。女子睡觉的地方有很多遮掩的东西,屏风、帐子之类,她离开了她的卧房,要走出来了,空间感用得极好。“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因为好像在睡觉,还没有办法打扮自己,有一点衣冠不整就下来了。

“风吹仙袂飘飘举”,风吹过来,仙人的衣服轻轻地飘起来,还很像当年她跳霓裳羽衣舞的样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一个死去的灵魂,她的衣服飘起来的样子,刚好对比了她在年华最盛、最被宠爱的时候跳霓裳羽衣舞的状况。“玉容寂寞泪阑干”,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么美的一个女子死去以后的寂寞。她一脸都是泪水,“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形容那个感觉,就像春天来的时候梨花上面都是雨珠。这是了不起的诗人,我们到现在都在用他的形容,也想不出更好的句子,看到一个女子哭,你就只好说“梨花带雨”。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创作者影响多大,他创造了一个形容词,而这个形容词一千年以来都在用。你现在觉得这种形容已经俗不可耐,可是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

后面做了一个结束,这个结束真是感人,所有人读到以后,现实政治的部分全部忘掉,原谅了这一对男女,觉得他们真是深情至此。“含情凝睇谢君王”,忍住眼泪,还是觉得有这么多的深情去谢,这个“谢”用得很漂亮,一生当中这样被宠爱过,好像要去谢一次。其实她可以怨恨的——那个时候怎么不救我?可是这里白居易用了一个深情的写法。我觉得这首诗非常矛盾,如果放到另外一个人手上,可以完全变成另外一首诗。“一别音容两渺茫”,两个人再也不能相见了。“昭阳殿里恩爱绝”,以前在昭阳殿里面那种受宠已经没有了,“蓬莱宫中日月长”,现在住在仙人住的蓬莱宫中,日月这样一直过去。“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有时候也会想看看人间到底怎么样,“不见长安见尘雾”,好像是被阻挡了,已经到了仙界了,在仙界想要回头去看当年牵连过的生命中那些繁华,以及爱她的男子,可是什么也看不见,长安看不见,只看到一片尘雾而已。“唯将旧物表深情”,今天汉家的天子已经派了使者来,应该有一个表达,她就把以前皇帝给她的东西“钿合金钗寄将去”。她把黄金的钗分开来,皇帝留一半,她留一半。这等于是一个信物的表达,也让这个使者能够说他真的见到太真了。“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这里面除了表旧情以外,有更多的叮咛,“但教心似金钿坚”,如果我们爱恋的心情能够像黄金一样坚固,“天上人间会相见”。

白居易已经远远离开了这两个人的故事,而变成去描述人间的至情至信。我们每一个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期待,也都感觉到生命里面如果有过这样的爱恋,大概生命是可以没有遗憾的。从一个叙事开始,最后变成一个理想性的抒发。我们最后并不见得一定要坚持这个男子是不是唐明皇,也不见得坚持这个女子是不是杨贵妃,白居易只是借他们的故事在讲人世间不可磨灭的真情所在,这才是这首诗感动了这么多人的最重要的原因。

“临别殷勤重寄词”,使者要走了,告别的时候,她一直讲一直讲,“词中有誓两心知”。她说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跟皇帝讲,因为曾经在“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一个完全没有其他人的状况里面,他们曾经发过誓,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她现在要传达的是,当旁边都没有人的时候,君王的意义不在了,贵妃的意义也不在了,就是真情相见。她希望对方知道,那一天的誓言,她记得,她相信对方也记得,所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样一首完整的长诗,从事件的叙述交代,一直转下来,变成心情上的升华,我想当然是文学里面的极品。特别是在中国文学里,我们这么缺乏这种大篇章的描述,更会特别的珍惜。我们今天要去写这种大规格的故事,非常不容易,一直到现在,即使经过胡适之的革命以后,徐志摩、朱自清都还是写比较短小的诗,这种长的叙事诗,中间有一个事件又可以升华的非常少。

《琵琶行》——音乐

我觉得,《琵琶行》对于诗歌用字用句的讲究可能超过了《长恨歌》。《琵琶行》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它完全在讲一种音乐性的传达,技巧上非常难。我们都有经验,比如去听一个音乐会,回来要向一个人讲的时候,大概没有几句话可以讲,可是白居易在叙述过程中是一步一步推的,结构很严谨。离开了事件以后,去做结构的铺排更困难。这首诗的确可以作为写诗的范本,因为它可以帮助所有的阅读者去思考和反省,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怎么没有听到这么多细节,怎么无法这么精密地铺展开来。

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不止在诗歌上有才华,在艺术其他部分也很有才华,比如音乐上的才华,他可以用这么细密的方法去描述一个人弹奏音乐的过程。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首诗的序写得非常好:“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是贬官的意思,传统文学当中右是升,左是降,所以“左迁”就是下放的意思。他到了江西,在九江郡做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在那个地方他有朋友要走了,所以他去送客。这首诗一开始就讲“浔阳江头夜送客”,他是在送客人走的时候,偶然遇到了一件事情,所以与《长恨歌》不同,《长恨歌》是一个历史里面有叙事的故事。在送客时,“闻舟中夜弹琵琶声”,晚上听到了弹琵琶的过程,“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他听到这个声音,觉得不像是地方戏曲,好像是京城流行的歌。白居易听到“有京都声”,因为他自己也是从京城来,当然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也有一点好奇,“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原来是长安的歌妓。“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穆、曹是两个人的姓,“善才”在这里指善于弹奏琵琶的乐师。她曾经向穆姓和曹姓的“善才”学过琵琶,说明她的技艺是经过正统训练的。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年纪大了,已经没有那么红了,就嫁给商人做太太。“遂命酒,使快弹数曲”,他就让她喝一点酒然后弹琵琶。“曲罢,悯默。”字用得很精简,“悯”与“默”,很复杂,好像有同情,“悯”是悲悯、同情,“默”是沉默,有一点讲不出话来,因为白居易在这里听到的不止是琵琶,更听到一个生命从繁华到没落的感伤。从繁华到没落是这个女子的感伤,也是他的,他自己也在被贬官。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小的时候曾经很快乐,也在繁华里红过的,现在到处漂流,生活过得不是很好,“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出官”就是被贬官了,两年来他被贬官,都没有难过过,没有心情不好过,“恬然自安”,每天都过很开心,觉得贬就贬,也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在京城做官,所以都蛮开心的。可是“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一天很奇怪,白居易听了琵琶,听到这样一个女子的讲话,才感觉到自己真的是在落魄中。这其实很有趣,我们看到白居易因为一个女子的心情,而影响到他自己的心情,这部分大概也是我刚才提到的,一个好诗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同情,因为他感同身受了,所以感觉到这个女子与他的命运的相同点。“因为长句”,所以就写了这么长的一首诗,“歌以赠之”,这首诗是送给这个歌妓的。唐代的知识分子与官吏,他有另外一种生活,使他们常常会与民间的人有一个接触的机会。最后是“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我想大家对这首诗很熟,大概在中学课本里面都读过。一开始叙述他送客的这个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两个朋友的告别已经很哀伤,而且在秋天,一片萧条、落寞的景象,也没有音乐,也没有旁边演奏的队伍,他感到孤独、感到寂寞,同时又在喝酒,喝醉了酒,想要打发愁绪,可是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好朋友要告别。

白居易在讲情绪,在讲“惨将别”,可是他的镜头转到了江面上的月光。我曾经与学生一起把这首诗变成电影的脚本,把每一个画面画出来,觉得完全可以拍成现代电影。“醉不成欢惨将别”是在讲两个人心情很难过,可是白居易没对这两个人有特写,反而把镜头移开去拍江水上的“别时茫茫江浸月”,月光变成了情绪的延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手法。到这里的时候,他觉得与朋友应该告别了,酒也喝了,难过也难过了,船应该要走了。可是忽然一转,“忽闻水上琵琶声”,这个琵琶使他们又暂时不要告别,“主人忘归客不发”,送客的人也忘了回家,应该走的人也忘了要出发,就在那边听起琵琶来了。这是很有趣的一个情节转折。在《长恨歌》当中,情节是事件的情节,可是在《琵琶行》当中,心情本身变成了一个情节。“寻声暗问弹者谁”,他们就去找那个声音,想问是谁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欲语迟”,结果琵琶声音就停了。他们再去找那个船,然后“移船相近邀相见”,把船慢慢靠近,邀请说要不要过来见一下面,“添酒回灯重开宴”。本来不是要走了吗?大概灯也灭了,准备要告别了,现在又添酒,又把灯点起来。本来好像就要结局的诗,忽然又变成开始。这绝对是精彩的手法。白居易在诗歌上的结构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大家希望学写诗,学白居易这两首诗是最好的方法,你可以学结构,学他怎么转,因为“转”是诗里面最不容易的东西。

大家在那边一直邀请,说你弹一个琵琶给我们听,她“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个不急不是这个弹琵琶的女子不急,是白居易不急。你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直觉得你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在弹琵琶,这个人什么样子。但这首诗的结构有一个空间感,一层一层的层次感,可以铺叙开来,不会一下子慌张地就跳到不应该跳到的地方。“犹抱琵琶半遮面”,拿着琵琶出来的时候,还看不清楚她整个的脸。大概她有一点害羞,有一点觉得惊慌,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群人要叫她出来弹琵琶给他们听。我们现在常常用这个成语,是因为这个形容非常漂亮。

下面这一段非常精彩,开始讲音乐了,“转轴拨弦三两声”,她坐下来以后,可能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可是音乐家习惯地就会转轴——琵琶上面调音的部分叫作轴。“转轴拨弦三两声”,当当当几声,有一点像我们听交响乐的时候,会看到乐手在试音,那时指挥还没有出来,那个时候是最美的。这也是张爱玲讲过的,张爱玲说音乐里面最好听的就是那一段,因为乐手在找感觉。“未成曲调先有情”,真正好的音乐家,这个时候情感已经出来了,会在不成曲调的音节里面传达出最好的音乐感,这个绝对是精彩的句子。“弦弦掩抑声声思”,每一个弦好像都被压抑着,我们知道左手要压着弦,所以其实是在讲这个动作。可是因为“掩抑”本身有另外一个意思,是心情上压抑,所以“弦弦掩抑”就变成“声声思”,每一个声音好像都有特别的意思、特别的感觉。白居易把很多形象化的意思表达出来,所以我极佩服这首诗。我们常常看一个人在弹奏,也感动,可是不知道怎么去形容。白居易写了这么多细节,包括转轴,包括拨弦,包括掩抑的这个弦,他都谈到,一步一步慢慢地来谈。“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好像她不仅在演奏艺术,同时也在艺术里传达心情上的哀伤与这一生的回忆。好的艺术一定如此,好的艺术一定是一生的巨大回忆,所以变成“低眉信手续续弹”,低着头随随便便弹一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好像已经把很多的心事都说出来了。

下面用到的完全是弹琴的技巧,“轻拢慢捻抹复挑”,“拢”、“捻”、“抹”、“挑”,是四个弹琴的手的姿势,有一种谱叫工尺谱,是古谱,不是现在的五线谱,里面有手的姿势。大家可以看一下《红楼梦》,里面就写到,在弹琴的时候,要讲究指法,这与西方的弹奏乐器不太一样,非常讲究手指本身的变化。比如说弹古琴的时候右边在弹,左手在按,所以你会听到“嗡”的声音。一般讲起来大概有七八种不同的技法,这里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其实就在讲技法。白居易是真的懂弹琴的,对于这种指法他是了解的,我们也就看到一个女子在弹琵琶的时候,手指在上面转的那种感觉,以及右手手指的转与左手的按,中间配合的关系。“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家刚才已经知道《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盛世最重要的一部音乐,《六幺》是胡人的音乐,它是一个翻译过来的词,有人翻译成“绿腰”,有人翻成“六幺”,是当时的一种舞。《韩熙载夜宴图》里面有一个王屋山跳舞的场景,她那个舞据考证就是六幺舞。

下面就开始形容这些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诗人开始提到大弦、小弦之间高音、低音部位的变化。用文字形容声音是非常难的事情,这里把“急雨”与“私语”放在一起是用联想,好像下得很急的雨声,或者是两个人的私语。同时又有对声音的形容,就是“嘈嘈切切”的声音。白居易同时用诗歌的声音、形象和联想切入,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段在《琵琶行》里面最常被大家拿来举例的原因,是因为里面交错了好几种技法,又联想,又直接形容,同时又把声音演奏出来给你看。

“嘈嘈切切错杂弹”,当大弦与小弦一起“错杂弹”的时候,各种声音的变化是最复杂的。我想大家都听过琵琶曲,比如《霸王卸甲》或者《十面埋伏》,你会发现都是从慢到快,就是我们讲的这一段的感觉。那种急切与高音、低音部位都一起来的时候,白居易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去形容,当然是文学史上的绝唱,他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把音乐形容到如此精准的地步。

下面还是在追踪音乐的发展,“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句不是很容易懂,你会感觉到春天来了,莺的叫声,一种鸟的非常细密的叫声,好像是花底下一些青苔的滋蔓,你会感觉到这里面有好多复杂的东西。白居易在用大自然去形容声音在交错的杂弹之后,忽然又变成很安静的一种力量。那个慢慢在流动的声音,若有若无的感觉。“幽咽泉流水下滩”,好像是泉水在暗流底下慢慢地流动,连声音都没有,我们这里可以看到他从极动的声音转到描写到极静的声音,从非常高亢的声音转到对于最细密的声音的描写。当音乐静下来,你会特别静,你会很仔细专注去听,声音慢慢走,你的整个心情会被它带动。音乐里最难演奏的是这个时候,不好的音乐家这个时候压不住场,如果是好的音乐家的演奏,这种时候底下就开始静下来,开始能够真正感觉到从极动转入极静,从极高音转入极低音状态里的最美的声音。

接下来“水泉冷涩弦凝绝”,好像是在下大雪的天气,最冷的天气,连水都冻起来了,水冻成冰以后,原来流动的泉水不再流动,连声音都没有,那个弦也没有声音了。水会被冻住,声音好像也会被冻住。“凝绝不通声渐歇”,在最凝绝的时候,最冷的时候,最没有声音的状况里面,“别有幽愁暗恨生”,又变成另外一种美。我们在交响曲里面听到非常大的乐队的合奏,最后有一个大提琴很慢地拉,甚至好像没有声音的状况,那个时候大概是最美的,所以白居易才会总结出这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正懂音乐的人,大概要听的是这个“空白”的声音。音乐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回忆,是若有若无,好像听到了,好像又抓不住,是生命里面最难得的感觉。你可以看到白居易用了很长一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去准备他的下一个总结,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提醒音乐当中没有声音的“空白”的重要性,这几乎变成我们今天美学上很重要的一个规则,也几乎是后来绘画里出现“空白”的原因。懂得留白才是最了不起的。艺术家的生命也是如此,要保留余地与空间,而不是塞满。

到了声音最低最低的时候,一定要“银瓶乍破水浆迸”,忽然出现瓶子整个炸裂开来的声音。我们不知道白居易是不是真的看过银瓶乍破的景象,我们今天也可以去形容,什么战争里面炮弹爆炸之类,可是在他那个时代里面,竟然用“银瓶乍破水浆迸”去形容音乐从静忽然爆开来的情形。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有一段就是这样,先是安静,到最后“啪”一下出来,第一次听那段音乐的人,坐在那边会忽然跳一下。音乐一直在做对比,做速度的加快、拉慢,到静,然后忽然又动起来,音乐一直在玩这种结构。“铁骑突出刀枪鸣”,这是用战争里面的速度、暴力的感觉去形容音乐的另外一个急转状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啪”一声就停了。我们看到“银瓶乍破”与“铁骑突出”是为了准备最后收尾。“曲终收拨”,“拨”就是拨板,曲终弹完了以后,把拨板一收,然后“四弦一声如裂帛”,好像撕开布一样,“啪”,这样一个裂声,然后就停了。

“东船西舫悄无言”,坏的诗人一定写到这里就没有了,好的诗人下面还有。收拨之后,如裂帛般的声音出来,画面忽然转了,你忽然发现大家听到那里愣住了,然后才发现旁边这么安静,旁边的船都没有人在讲话了,因为大家都在听琵琶。白居易把镜头放大、转移,刚才是特写,现在镜头忽然拉开,忽然拉远,变成一个大的画面,“唯见江心秋月白”。镜头冷冷地看到一个月亮,秋天的月亮,在江面上悬着。诗人忽然把一个音乐的描写又拉到自然,他怎么会这么有才气,写诗可以写到这种状态!这么长一段,整个讲音乐的变化,可是里面的节奏感这么丰富,到最后收的这个部分,也不是一下子停,而是把它再扩大,变成对自然的描写,不然的话就与“浔阳江头夜送客”呼应不起来——因为刚开始是“别时茫茫江浸月”,现在又回到了“秋月白”。

《琵琶行》——深情

下面是这个女子对她自己的一些回忆叙述,“沉吟放拨插弦中”,弹完琴了,把拨放回到琵琶当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然后把衣服整理好。唐朝人弹琵琶是一个脚翘起来的,跟我们今天弹吉他一样,我想上过中国美术史的人应该记得那个画面,是很野的感觉,不像今天一定要像个贵妇人一样端坐——因为琵琶原本是在马上弹的,是一种很野的胡人乐器。她把衣服整顿好,“自言本是京城女”,原来也是京城的女孩子,“……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十三岁学会了琵琶,列名在皇宫的教坊第一部当中,等于是当时的名妓。“曲罢曾教善才服”,每一次弹完音乐以后,都会让教她的那些老师佩服她;“妆成每被秋娘妒”,每次要出去演奏的时候,盛妆起来就会让身旁那些美丽的女子嫉妒。这是回忆,回忆当年她曾经这么红过。然后她说“五陵年少争缠头”,就是长安城最有钱人家的男孩子,听完演奏以后,争着赠送丝帛给她,因为她用这个东西来算钱,缠头无数就是最红的人。“一曲红绡不知数”,一曲弹完,收到的红绡不知道有多少。“钿头云篦击节碎”,在弹唱的时候,拿来打拍子的银篦都打碎了。“血色罗裙翻酒污”,因为陪客人喝酒,红色的裙子上面都是酒污。这两句非常感人,你会体会到在这个行业当中,她要赔笑,要演奏,同时要陪客人玩。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年一年这样过去。“弟走从军阿姨死”,弟弟去当兵了,阿姨也死掉了。“暮去朝来颜色故”,慢慢讲到她老了。“门前冷落车马稀”,慢慢门前没有人了,没有车马来找她了,然后“老大嫁作商人妇”。她大概到觉得自己已经不太能够从事这个行业了,就找了一个商人结婚了。可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商人常常要做生意,大概也很少陪她,常常都不在身边。“前月浮梁买茶去”,上个月去买茶,一个月她都没有见到。“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面有一种感伤,对自己生命老大以后繁华尽去的哀伤,忽然变成非常忧郁的感觉。

她感染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忽然感觉到人生从繁华到最后幻灭,其实是一件重要的事。他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原来听了琵琶已经非常感伤,又听了这样的故事,他有些难过。最重要的句子出来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做官的人竟然跟一个老年的歌妓说我们都是落魄于人世间的人,见面何必一定要是旧识。到今天我们还觉得一千年前的句子这么美,这个句子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变成了人生中最感人的东西,在很多旅途当中,碰到第一次见面的人,然后谈到生命里面最深情的部分时,你都会想到这个句子。你会感觉到,陌生会变成熟悉,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生命的默契。

他开始讲到自己被贬谪的经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被贬官又生病,其实心情是寥落的。“浔阳地僻无音乐”,这个地方很偏远,没有什么音乐可以听,“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这里讲到环境上的哀苦。“其间旦暮闻何物”,早早晚晚能够听到什么声音呢?“杜鹃啼血猿哀鸣”,不过是大自然里面杜鹃的啼血与猿的哀鸣,都是悲哀的声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即使喝酒也常常是一个人在喝,偶然有一个朋友都会很珍惜,所以这个朋友要走,会很难过。白居易特别提到“岂无山歌与村笛”,其实也有民间的山歌村笛,可是“呕哑啁哳难为听”——好像很粗糙。“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拜托她再弹一曲给自己听,他要写一首《琵琶行》,好像是即席就写诗了。“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个女子也被他感动了,开始重新转那个弦,弦越转越急。“凄凄不似向前声”,那种凄凉是与刚才的音乐不同的,因为两个人都把身世放进去了。“满座重闻皆掩泣”,旁边所有听到音乐的人全都哭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你要看一看谁哭得最多,大概就是白居易了。一个做官的人有这样的性情,这真正构成了大概整个文学传统里最美的部分。

白居易是一个会为卖炭翁、折臂翁哀伤的诗人,也是一个可以感觉到深情可贵的诗人。我想,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大家可以把今天我们看起来矛盾的一些文学传统的创作者,重新统合起来。

同类推荐
  •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本书精选作者主题散文,分别包括《拾叶者言》、《大浪淘沙》、《寻找快乐》、《卖书记》、《母亲的酒》、《耕耘者说》等。
  • 胶东白人集中营

    胶东白人集中营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群岛上事尽周末劝夜酌岛民正浸在晨梦中,忽被一阵阵惊心动魄的巨响和刺耳的飞机呼啸声震醒。正在度假的、有经验的驻地军人纷纷跑出营房,朝太子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奔去……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疯狂而又惨烈的场面:在灰蒙蒙的空中是兽性发作的不明国籍的飞机,战舰在阴沉沉的海面上爆炸,值班士兵在滩头狼狈逃窜……
  • 自然与人生

    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意在“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写生,也是对其人生态度的写生。书中无处不承接着他坦荡的自然情怀、浪漫精神及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坛有着深远影响。其两眼所及之处,两耳可闻之声都被他以从容不迫的灵秀笔墨记录下了来: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 陶然斋选集(第二卷)

    陶然斋选集(第二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茶馆·龙须沟

    茶馆·龙须沟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老舍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50多个人物形象浓缩在茶馆中,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多个势力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命运。《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热门推荐
  • 大宗师(全集)

    大宗师(全集)

    长江,在其滚滚的浑浊浪涛下,不见天日的厚厚淤泥中,实在隐藏了太多太多离奇故事,就让作者为你娓娓道来。2008年,一起盗捞沉江铁锚引发的海损事故,连环导致了另一诡异事件——长江断流。百里江水突然莫名干涸,上下游船只毫无预兆搁浅于江底,一块散发着死亡气息的巨大铁板却惊现江心。10分钟后,江水汹涌而至,江面大雾,50 年前失踪的事故车船却以恐怖的方式重出天日,更令人毛骨悚然。雕刻着扭曲棋盘的铁板究竟藏着什么惊天秘密?这一诡异事件与疯子和王八又有何关联?
  • 史上最强傀儡师

    史上最强傀儡师

    群号568604048【玄幻精品】人多了不起?看我小手一挥,一群傀儡就上去围殴你。境界高了不起?看我小手在挥,更多的傀儡就上去,累也累死你。一场意外,把第一傀儡师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傀儡仅仅是一些只能看不能用的玩具而已。这么珍贵的玄铁你竟然用它做门?这么珍贵的奇石竟然用来观赏……赵峰到了这个世界后,发现这里的人似乎只是把玄铁用来铸剑,其他那么多那么珍贵的矿石竟然丢在地方都没人看?赵峰“这里就是我的天堂。这里就是我的世界,别问我为什么?因为我是要成为傀儡王的男人。”
  •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修长的手掌狠狠禁锢住她纤细的手腕,“你到底想怎样?”倔强的小脸仰起,“我想怎样?是你欺骗了我。”对她一见钟情无尽的宠溺却不料只是为了利用自己报复仇人,“既然你利用我,休怪我如何对你。”他阴沉着脸,狠厉的将她按压在墙上,用力一挥衣襟断裂的声音响起,“你这个恶魔。”她惊恐万分,却逃脱不开……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世袭驻颜师

    世袭驻颜师

    妲己、西施、陈圆圆等一众史上美女,她们的绝世容颜竟然是由世袭驻颜师一手“打造”而成。这些世袭驻颜师不需要打针吃药开刀做手术,只要一双手轻轻地抚摸,就可以让一个人容貌永保青春。现在,这个拥有神奇驻颜术的高富帅苍洛降临都市,偶遇娱乐圈灰姑娘,和她坠入奇妙的恋爱之旅,这违背了世袭驻颜师守则,他会怎么选择?而围绕着他那双神奇的双手,爱情,权谋,利益,争夺,伤害,谅解,一一登场....最终结局如何,连我也不得而知,在码字的路上,请你们和我一起等待揭开谜底的时刻!
  • 见大海

    见大海

    我从银行的小院子上到宿舍楼时,孙清和刘秀娟领着俩女儿正在门前啃腊排骨。他们一人抓一根腊排,夕阳照在他们身上,腊排、手和嘴唇都亮起来。“熙娃,来一根,这是老家带来的。”孙清说,他将一件旧式军衣斜挎在肩,这是他的习惯穿法,无论什么衣服,都不会看见他将手臂套在衣袖里。“算了,你们吃,我回家做饭。”“来一根,忙什么。”说着,刘秀娟已冲回家中,拎着一根腊排出来。“我胆囊不好,对腊肉敏感。”刘秀娟几乎将那根腊排抵到我脸上,说:“怕什么,就一根腊排骨,自己家喂的猪,自己熏的腊肉,香着呢。”
  • 网上开店赚进100万实战教程

    网上开店赚进100万实战教程

    28位网店超级卖家手把手教你一开店就赚钱的秘密。网络创业完整攻略1、2、3,60分钟淘宝、易趣、拍拍网上火速开店,网上开店卖什么最火,如何打造个性化店铺,淘宝、易趣网上交易如何付款,如何寻觅最好的货源,如何拍摄吸引眼球的商品图片,如何快速成为钻石级卖家,怎样用BBS、MSN、QQ打造网店知名度……
  • 民国奇谭?午夜怨伶

    民国奇谭?午夜怨伶

    她,乔绿意,曾是名动京城的戏子名伶,嫁入苏府当十二房姨太后诡异惨死,接着府上的人接二连三离奇死去,是鬼魂作祟还是蓄谋已久的报仇?今年是顺天府改名京兆地方的第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飘飘洒洒,身量稍矮一点儿的,走在路上就等于半个身子陷进雪里面去了。你说这朝廷吧,也怪,顺天府叫了几百年,老百姓早就习惯了,结果一改朝换代,名字又给换了,叫什么京兆地方,又拗口又记不住,要不干脆就叫京师,皇城,北京城,嗨,多顺口!哦,错了错了,现在不该叫朝廷,应该是叫政府了,民国政府。朝廷,那是前清的老称呼了。
  • 我的穿越我做主

    我的穿越我做主

    既然不幸丧命之后能够穿越来到古代,身为一个现代人,怎么能够不好好利用身上所学一展长才?古代的美男,还有古代的金银珠宝,等着我吧,我来了!看我如何在穿越人生之中凤舞盛世,成为拥有财色双收的小富婆吧,哇哈哈……        
  • 枪神纪之附身系统

    枪神纪之附身系统

    他,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却颠覆了作战天赋,拥有了非人类的行动能力。一个从普通学生到世界主宰的过程,成为了枪神纪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