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5100000001

第1章 编序

毓老师如是说

毓老师全名“爱新觉罗·毓鋆”,大清开国功臣礼烈亲王代善第十一世孙,父亲命名“金成”,“毓鋆”为宣统皇帝溥仪御赐嘉名。

毓老师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夏历丙午年(公元1906年),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同年生,六岁进入毓庆宫成为溥仪伴读,师事陈宝琛、罗振玉、王国维、郑孝胥、柯劭忞、康有为等名儒,曾留学日本、德国。

毓老师在“满洲国”担任御前行走,参赞机要,衔命训练“满洲”兵,负责内政、治安、军事、外事等工作,曾奉谕见过希特勒、墨索里尼。在纷乱的民国初期,毓老师自言“四十四年间经二帝五朝历八雄十代”;因为身份特殊,毓老师与国共重要人物、当年政军界名人均有接触,也因曾手握“满洲”军政实权,足以影响东北政局。国民政府败战时,毓老师继张学良后,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不久,被国民政府送至台湾。

毓老师在1947年赴台东农校当教导主任,1958年左右正式收西方洋博士弟子,开始讲学,1967年8月担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来年兼系主任。1969年8月离开中国文化学院。毓老师在中国文化学院时,许多教师都到附近的“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吃免费午饭,毓老师不去。历史系黎东方教授家人是北方人,常请毓老师吃饺子,毓老师回报他,就讲些清朝典故,成了黎东方教授名著《细说清朝》的部分数据源。

1970年,毓老师在台北四维路开始收台湾的大学生弟子;1971年迁至卧龙街,正式以“天德黉舍”之名对外招收台湾的大学生,讲授经、子、史等典籍。

毓老师小时候受教,十三经全得背熟,初读经书,经文得念百遍,1971年至2011年的四十年间,开课百余班,以《论语》为例,至少读过千遍。故而训勉弟子书读百遍自通,读经不要囿于后人批注,要直看原典。

由于读书百年,教学六十四年,读经千遍也不厌倦的毓老师,在世时间比孔子长三十多年,治学也比熊十力先生长二十余岁,毓老师讲经有令后儒难以企及的高度。

毓老师讲《六经》义理,一以贯之,脉络分明,以“元”为夏学思想之源,以“时”说孔子之学,以“中”发挥中国往圣相承道统。

毓老师认为能留传至今的中国古书,几乎都是可用的实学,读古书要以古人智慧来启发自己智慧。毓老师教学以古证今,常有让弟子心神俱醉的新意,像《论语·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毓老师说:“足食就是搞好财经,足兵就是搞好军事国防,民信之矣即上头讲话,能让人民信服。”毓老师这一解读,让人觉得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谈统御之术蛮前卫的,今人搞政治还不如他呢!

毓老师最令弟子信服的是,远离挚爱和故土的苦痛,所淬炼出来的睿智,授读经书时,有时用语体白话比原文更传神。像《论语·微子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毓老师解读:“你这有德的鸟啊,为何会缺德呢?”荷蓧丈人说子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毓老师解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哪个老师教的?”让听课弟子哄堂大笑。

也就因为毓老师讲经通神,听课弟子对毓老师述而不作,未免遗憾。不少弟子曾请教老师,老师说得客气:“不写书,因讲都未讲明白,不欺人!”

其实,毓老师六十四年的教学,虽然自己未曾著书,但这不成遗憾的。

《论语》一书中,孔子固然谈了《诗》、《书》、《礼》、《乐》等《六经》之文,但占全书比例不大;这就是说,《论语》所收篇章,大抵非孔子论《六经》之语,而是孔子自己的人生之论、体道之语,且非孔子本人亲自为文,而由孔门弟子闻道记录成书。

参照《论语》,毓老师不只有述,也有作:课堂上的训诲之语,如能集录成书,即是毓老师之作。

于是,我们十六名毓门弟子,辑录了“礼元录”。

公元2000年前后,毓老师在授课时说:“唐宋以后著书盛行语录体,大儒朱熹著有《近思录》、王阳明著有《传习录》、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将来要出版我的第一部书叫《礼元录》。”

毓老师先前在课堂中曾说,有意写《思痛录》、《知勉录》、《用知录》等书。老师六十整寿,洋博士弟子出版了《无隐录》祝寿,也用“录”字为书名。

恭录弟子觉得毓老师既然“亲定”他的第一部书名叫《礼元录》,又口说想写几本语录,于是参照《传习录》,不只书名曰“录”,篇章亦为“某某录”。

毓老师先祖是大清礼烈亲王代善,毓老师念兹在兹的是“长白世泽,礼烈家声”、“世间凡事礼为尊”;毓老师又以“元”字为夏学之原,元是体,中国文化是元文化,是夏学的奥质。大易乾元统天,人法天,所以人得“奉元”,而“奉元”必得“礼元”(礼有尊之义),所以毓老师的第一部书自定为《礼元录》。但是,《礼元录》的书名有些深奥,毓老师曾说著书要让大家都能读能懂,所以恭录弟子择选“毓老师说”为“礼元录”的副题(简体版改书名为“毓老师说”,“礼元录”为副题)。“毓老师说”是古语的“毓子曰”(毓门弟子应尊称毓老师“子毓子”),“说”不只是说经,也是毓老师的立说。

本书集十二个语录,《思痛录》、《训勉录》、《用知录》为老师曾经有意撰写的语录名,“政事”、“识往”、“司铎”、“奉元”、“述学”、“问心”、“立本”都是老师常提撕弟子的字词。

毓老师自言一生对不起太师母、师母,他的两性相处之道情真意挚,思慕后的心头点滴令人动容。毓师母写信给毓老师有“倚门闾而望穿云树”之句,毓老师闻毓师母亡故,《招魂小诗》有“倚栏未了知心话”之句,我们特别辑录了《倚栏录》。在十二个语录中,《倚栏录》的分量最少,但老师的感情最真也最深。

《礼元录》收辑的语录,最早的一则是庚子年(196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毓老师书勉弟子黄大炯的“学不可缓”,最后语录则是老师作古前夕,即2011年1月25日,由编者所恭录的“满人皇族出皇后,姻亲扎红带子,有别于宗室的黄带子”。

毓老师在文化学院任教时,年过六十,毓老师的哲学体系已然建立,尔后的哲学思想鲜有变动,充其量只在智海中起微澜,所以我们不记载笔录时间和记录者,但涉及特殊性,必须作较清楚交代,就以括号作按语简略说明。

毓老师的思绪圆融一贯,有些文句既可放在《司铎录》,也可放在《问心录》或《用知录》、《思痛录》,编者的选择排序,只能说是方便检索阅读而已,准确性当有不足之处。像毓老师谈智慧,我们汇集于《用知录》,但几则智慧之言触及了毓老师的伤痛处,我们编入了《思痛录》;毓老师论说的孔子之学,有关大易、《春秋》部分收录在《奉元录》,《论语》义解则集中在《述学录》,而申明时之用和时之义的文字则编在《用知录》。

有些读友或许会将《礼元录》和《论语》作比较,认为《礼元录》文字浅显,不需如《论语》般作注,这个说法需要解释。毓老师因时因势而发的感情、言谈深刻且幽默,有些话又意在言外。再说,今日读来颇为不易的《尚书》、《易经》、《论语》,都是当时的语体文本,我们所恭录的某些语录文句,像“乌鸦落在猪身上,只见别人黑不见自己黑”、“勘破世情惊破胆”、“万般不与政事同”、“蜗牛角上校雌雄,石火光中争长短”、“行家看门道,力巴看热闹”……已然分不清是毓老师之说,还是毓老师引自俗谚或其他故实。可预见未来,《礼元录》可能要如《论语》般详细加注,所以我们先以括号作了小批注。

毓老师授课六十四年,毓门弟子近两万名,每个弟子都有笔录,若要广收合集,为数必定可观,我们只是起了头。《礼元录》汇集毓老师言教一八五一则(简体版有所删减),恭录弟子为王镇华、白培霖、李济捷、沙平颐、林义正、阮品嘉、吴荣彬、陈文昌、贾秉坤、黄大炯、黄德华、黄忠天、刘君祖、颜铨颍、颜维震、许仁图等十六人。

毓老师曾慨叹说,他是满族旗人,是被孙中山先生所打倒的“鞑虏”,他到台湾六十四年,是台湾人口中的外省人,而他一辈子讲授的是中国文化:“文化大公无私,跨越了国界、种界,为天下人所公有,而非一国人所能独占私有;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文化属于爱好者、使用者。”

毓门弟子在毓老师作古后,成立了“中华奉元学会”,由徐泓师兄率众师弟接下毓老师的棒子,还组成读书小组,孙铁刚师兄领众,进行经文的笔记整理,未来整理出来的文字面世,读者当可见到毓老师富美的百官庙堂。

黄大炯师兄细细校订了《礼元录》,改正了不少文字。黄师兄还有两个建议,一是周知所有学会师兄姐,请各师兄姐提供所记的老师语录;二是书中辑录名称的差异性不明显,致使不少语录汇集无法完整统合,有改进的空间。

黄师兄的建议甚是,但《礼元录》已确定在老师冥诞日出版,周知所有学会师兄姐提供老师语录,可能要花很长时间,至于集录名称的改进,编者只能尽力了。

《俨然录》本来就希望收录各位师兄姐追记老师的初心感动,或对老师的思慕之情,也因时间因素,只能从已发表的相关报道中择录,或请周遭师兄姐拨空撰文相助。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礼元录》的笔记有的远在三四十年前,又匆促记录,难免有些未尽信达要求,期盼同门师兄姐提供补正。

《礼元录》的恭录,希望能记下毓老师峙立崖岸,天际流云的一二风采而已。

附:恭录弟子(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镇华  白培霖  刘君祖  许仁图

阮品嘉  李济捷  吴荣彬  沙平颐

陈文昌  林义正  贾秉坤  黄大炯

黄忠天  黄德华  颜铨颖  颜维震

同类推荐
  • 死亡文化

    死亡文化

    自人类以外,迄于今日,已有850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死亡时一个绝对不可逆转的过程,所以任何人不能重复体验、表达感受,这种无助和未知感让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其实,死亡是美丽庄严的,它消弭了人类所有的灾难,让一切生命获得了永恒。人文学者李书崇带领读者步入生死代代交迭的历史长河中,希冀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可以更理性、更成熟地对待生命。
  • 文化符号:武术

    文化符号: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缩影,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本书从文化符号的视角来审视武术,以解说中国文化的方式来解说武术。希望本书所讲的武术,能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与魅力。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北大国学课

    北大国学课

    《北大国学课》是普及国学知识的读本,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地理、诸子哲学、诗词曲赋、小说戏曲、金石学、图书学、中医、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常识知识,力求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撷取精华呈现读者。立意明确,解读深入浅出,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将深奥的国学细细品读,旨在帮助读者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并日益精进,学有所成;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融会贯通,启发智慧,指引人生。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热门推荐
  • 严少心上放烟花

    严少心上放烟花

    重生前卓沐语以为自己嫁了个软萌软萌的傻瓜老公。重生后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个大魔王!高贵冷漠的大人,一遇娇妻宠上瘾!某日,某包子:“爸比,你能不能抽空去拯救一下银河系?”某男:“为什么?”某包子:“因为小鱼儿(卓沐语)说娶她的人上辈子一定拯救了银河系!”“爸比你快去拯救银河系,下辈子就能娶小鱼儿了!”某男不上当:“那这辈子……”某娃挺胸,“这辈子小鱼儿当然是我的了!”某男邪魅挑眉,把这娃回炉重造还来得及吗?男女主身心干净,宠文一对一新文快穿宠文甜文《快穿宿主又撒糖了》
  • 背后的凶手

    背后的凶手

    因韩艺雪父亲工作原因,韩艺雪被带回国,三年没有回国的她,回到这个地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家里为她铺的路从来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渐渐地她接触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上天为她安排的另一半,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与情感的交织中,究竟是怎样的复杂……
  • 我回到了2018的出租房

    我回到了2018的出租房

    一次事故让我回到了2018的出租房,醒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清切
  • 花旗袍

    花旗袍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 平石如砥禅师语录

    平石如砥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气农女之神秘相公不好欺负

    霸气农女之神秘相公不好欺负

    女特种兵林一诺在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了,她的灵魂穿越到古代的一个贫穷农家少女身上。真是悲催啊!没父没母,极品多多,只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一间烂茅屋,两亩薄田,叫她一个十三岁的瘦弱女孩怎么活啊?不用担心,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种田,斗极品,发家致富样样在行………咦!这个是谁呀?在这里拦路打劫?不管你劫财还是劫色,本姑奶奶都不是你要找的人!龙浩宇看着眼前对他不肖一顾的黄毛丫头,突然恶作剧地说道:做我的媳妇,我给你良田万亩、还有用不完的银子!林一诺一个飞毛腿过去把他踢得哇哇叫。
  • 盛宠天下:狐妖大人轻点爱

    盛宠天下:狐妖大人轻点爱

    千年前,百花谷血战,各花上仙身归混沌;离悠元神破碎,一句等我令秋狐坚守千年。千年后,离悠已醒,秋狐开始宠妻,给她这盛世的宠爱。一记桃花,情难自禁,耐不住他内心蠢蠢欲动的情意,他把藏在心底的那份情感完完全全以吻烙了她。然而鬼族的动荡,魔族的蛰伏,天各族的纷争;这千年后经历血战的四荒八海还能否保持平静,这份灼灼桃花的盛世宠爱将落入怎么样的轮回?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 圣心双雄

    圣心双雄

    一个神秘的声音,两个军校学生,两种鸡肋异能,民国乱世,抗战烽火,他们会找到答案,回到现实么?这一切究竟是游戏还是现实,他们真实存在过么?热血现代军人如何在烽火岁月生存,发展。没有超前卫的武器,没有超强的体魄,只有一幅地图,一场梦境,他们该怎么办,努力创造符合事实的二战环境,残酷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