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方面报道,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发掘了两座西汉前期(约2200年前)的坟墓。坟墓里发现了许多竹简。竹简之外还有漆器、陶器、铜器、货币等陪葬品。
这两座坟墓分别称为一号坟墓跟二号坟墓。一号坟墓出土的竹简有4942枚,每枚长27.6寸,宽0.5到0.9寸,厚0.1到0.2寸,这些竹简大部分是兵书。二号坟墓出土的竹简略大,有32枚,长69寸,宽1寸,厚0.2寸,载有“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字样。文字都是隶书,而且是用毛笔蘸墨写的。从字迹来看,并不是一个人写的,文字都很清晰。
这些竹简中,有《孙子兵法》105片,《孙膑兵法》232枚,《六韬》54枚,《尉缭子》36枚,都是兵书。
《孙子兵法》跟现在所流传的《孙子十三篇》大致相同,篇名似乎也发现了。我们现在要知道先秦留下来的文献只有靠班固《汉书》中的《艺文志》。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曾经校对整理西汉皇室图书馆所保存的竹简跟木简,制成定本,并编成很完整的分类目录。班固便根据这目录撰成《艺文志》。刘向父子还写了《别录》,详细叙述将不同版本编成定本的过程。但是,很不幸,《别录》只有一小部分留传下来。《孙子》的别录今已不存。但是,据《艺文志》载,《孙子》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与《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现在所流传的《孙子十三篇》,究竟相当于其中的哪一些,从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在《孙吴列传》中说,齐人孙武赴吴,出仕吴王为军师,其兵法即《孙子十三篇》;又写道,孙武的后裔孙膑生于齐国,也是精通兵法的人,曾任齐的军师,破庞涓所指挥的魏军。世上相传有《孙膑兵法》,但是《孙膑兵法》从唐以后就佚失了。因此,后人对《孙子兵法》的作者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它不是一个人写成的,有的认为是曹操根据先人著述改写的。现在大致可以确定了。
在这次出土的竹简中,除《吴孙子兵法》之外,还拣出了《孙膑兵法》。其中记载说,魏将庞涓被擒,《史记》则说庞涓自杀。不管如何,《史记》所说,世上相信有《孙膑兵法》,大概是不错的。
此外还拣出了许多先秦的兵法。《六韬》是周太公望与周文王、周武王问答的书。现在的版本,清朝的学者都说是后人伪作的。还有一向被称为伪作的《尉缭子》,也从这些竹简中拣出了。由于这次的发现,我们大致可以确定这两本书是先秦留传下来的著作了,虽然我们还无法确知它们的作者。
除了上述兵书之外,所捡出的竹简还有《管子》10枚,《晏子春秋》120枚,《墨子》1枚。此外,究竟还有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据报道,这次所拣出的竹简只是5000枚中的800枚。
据说,竹简跟木简的出土迄今已超过三十次。但先秦著作出土的,连这一次在内只有三次。一次是1959年9月于甘肃武威发掘的磨咀子的东汉坟墓,出土的古籍是《仪礼》;另一次是1972年11月武威旱滩坡发掘的东汉坟墓,出土的是医药简。这次发掘的古籍种类跟字数都最多。
据报道,这次发掘的两座坟墓,墓室都是长方形。一号墓室南北长3.14米,宽2.26米。二号墓室长2.91米,宽1.91米。墓室的底部,一号离地面2到3米;二号3.5到4米。墓室的上部都已破损。放棺的外廓用灰色黏土覆盖,并未破损。外廓中一半放棺,一半置陪葬品。棺的外侧涂黑漆,内部涂朱漆。棺中只有一堆白骨,无法知道其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