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6600000024

第24章 记顾九皋师

顾九皋先生,是我的第四位受业师。当我们迁居的时候,恰巧姚和卿先生又出外就幕去了。如果迁移了新居,于我读书不便,可不是焦心的事吗?后来父亲探听得张家本请了一位教师,而且知道这位先生的教书,很为认真。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不可错过。因为我们这个时候的家境,已不能独立请一位教书先生了。

先给张老太太说好,然后父亲去拜访顾先生,谈得很好。父亲的意思:“现在那些塾师教学生,只是要教他们死读,读得烂熟,背诵而流,而不肯讲解,似乎不能开他们的知识。最好是读一首书,便要把书中的道理,给他讲一遍,方能有益。而懂得了书中的意义,便也可以记得牢了。”

顾先生的意思:“讲解是要紧的,熟读也是必须的。那些圣经贤传,非从小读不可,年纪一大,就读不熟了。”他说:“将来你令郎要应科举考试吗?主试的出一个题目,你却不知道在哪一部书上?上下文是什么?你怎能做文章呢?如果读熟了的,一看题目,就知这题目的出处,上下文是什么,才思敏捷的,便可以一挥而就了。讲解自然是要紧的,但要选择容易明白的,由浅而深方可。假使是一个知识初开的幼稚学生,要给他们讲性理之学,道德之经,这是很烦难的了。上学以后,我先试试令郎的资质如何?再定教导的方法吧。”

本来这学堂里,已有了两个学生,一个便是张禹锡兄,还有一位钱世兄(已忘其名),年已十六七岁了。我去了,多添了一人,共有三人,而我还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先生是愿意的,多添一位学生,每年也可以收多得十余元的束脩,不无小补,而我的加入,也可以算例外的。

顾先生的家里,住得很远,是在葑门内的织造府场。(前清时代,有三个织造衙门,一在南京,一在苏州,一在杭州。)从织造府场到文衙弄,真是从城内的东南到西北。所以顾先生要在馆里住四五天,方才回家一次。那位钱世兄呢,也住在葑门平桥,是顾先生到馆及回家必经之路,因此带出带归。原来钱世兄的父亲,和顾先生是老朋友,年龄既大,又无妻室,把钱世兄重托了顾先生,但是钱世兄佻性成,顾先生监督甚严。

为了钱世兄年纪大了,已经开笔作文,张禹锡也十三四岁了,所以顾先生每天就要讲书,我年纪最小,但在讲书时候,令我旁听。讲过以后,他们就要回讲,可是回讲不出,尤其那位钱世兄,结结巴巴的不知说些什么,先生常常骂他。实在当先生讲书时,他并未入耳,因此心不在焉。我在旁边,心中想道:这几句书的意思,我倒明白,可惜先生不来问我,不叫我回讲。

有一天,也是讲书以后,要他们回讲,他们都讲得不对。先生见我在旁边,便问我道:“你讲得出吗?你来讲讲看!”我便把几句书的意义解释了,先生大为夸奖我。夸奖我便是斥责他们,先生说:“你们年纪如许大了,反不及一个年纪小的。”其实先生讲时,他们指东话西,不在仔细听,我却是静听,所以回讲得出。

从此顾先生便特别注意我了,常常讲书给我听,但浅近的我可以明白,深奥的我可是不懂。这时候,我《四书》已经读完了,就在读《五经》。照寻常规例,是《诗》《书》《易》《礼》《春秋》,依着那个顺序读下去,但是在姚和卿先生案头时,他就说:《诗经》《尚书》《周易》,更加使小孩子难懂,不如先读《礼记》吧?《礼记》有几篇较为容易明白一点,所以我那时,《礼记》已读了半部了。

父亲的意思,要教我开笔作文了,因为我《三国志演义》也看得懂。而且见那两位大世兄读《唐诗三百首》,先生讲时,我也旁听。先生教他们读时,我觉得音调很好听,于是咿咿唔唔也哼起来了。先生也叫我买了一部《唐诗三百首》来教我读,先读了五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高兴得了不得,从睡梦中也高吟此诗,好似唱歌一般。

当时中国儿童的文艺教育初步,最为奇特,第一步就是对对子。最先是两字对,以后便是三字对、四字对、五字对以至七字对。这其间便要辨四声,每一个字,都要知道它的平仄声。如果不知道,不是问先生,便要去翻字书,须要弄清楚那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对对也得辨明平仄,譬如“红泥”对“白石”,那是平仄协调,假使“红泥”对“黄沙”,因为“红泥”与“黄沙”四字,同为平声,便不协调了。

对对子到了五个字,便要成一句子,而且“仄仄平平仄”,就要调起平仄来了。这时候,也可以开始做诗了,五字一句,先做二十字,不管你通不通,诌成一首,先生便给你改正。为什么要做五言诗呢?原来每逢考试,总有一首试帖诗,五言六韵,或是五言八韵,因此从小就要练习起来。这八股八韵的考试制度,先把儿童的脑筋,冻结起来了。

大概开笔作文,总是先做诗,后作文,这个传统,不知从何来的。不过我在这四句诗约略可以诌成的时候,顾先生便教我作文了。作文为了预备考试起见,便要学作制艺(名曰“时文”,又曰“八股文”)。最先做“破承题”,其次做“起讲”,随后做“起股”“中股”“后股”,才得完篇。但顾先生却不如此,他教我先做一百字以内的小论,题目也是出在《四书》上的,第一篇是《学而时习之论》。

我在顾先生案头,很有进步,顾先生对我,也循循善诱。当时的作文,不是像现代那样用语体文的,我至少对于文言文的虚字,算是已弄通了。大概有两年多光景吧,这其间有个波折了。原来这位先生是张氏延请的,我不过是附读而已。张氏老太太因为她的儿子进境很迟,说先生偏爱了我,这位老太心窄嘴碎,时时冷言冷语,我祖母听了,便不服气,以为她们自己溺爱,学业不进,却迁怒人家。于是在我十三岁的春初,就拜了我的表姊丈朱静澜先生为师了。

顾九皋先生是一位道学家,平日规行矩步,目不邪视。他每日要写几行“功过格”,把每日自己的行为,为功为过,写在一本簿子上。这本写“功过格”的簿子,锁在书桌的抽屉里,不给人家看见,我们却千方百计想去偷看他的“功过格”。有一天,他的抽屉忘记锁了,被我们偷看了,中有一条写着道:“今日与年轻女子作戏谑语,记大过一。”我们看了都大笑,以为顾先生是一位“迂夫子”。

自从我出了他的书房门,又过一年,他也辞馆了。好像他曾经出了一次门。一直到我进学那一年,照例,要钞考试的文章给教我作文的师长看,到他家里,他非常客气,将文字加圈,加上赞誉的评语,还送我到大门外。后来我为饥寒所驱,奔走在外,一向不曾去谒见先生。直到一九三一年的时候,我在南京,有一位同乡谈起说,苏州有两位共产党,都是顾九皋先生之子,现在已被捕入狱了。我想顾先生是一位道学家,怎样他的世兄是共产党呢?如果嫌疑轻,或者可以想营救之法。因为那个时候,嘉兴沈家,有一位学生(沈钧儒先生的侄辈),也是以共产党嫌疑被拘,我是受了沈定九之托(定九为钧儒之兄),向陈公洽(仪)说项,托他在宪兵司令部保出来的。到了从南京回上海时,我特地在苏州下车,访问此事,他们告诉我:这还是前年的事,那两位世兄,一位已病毙狱中,一位释放出来,现在不知何往了。至于顾先生则已逝世多年了。

同类推荐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独到的个性特征,他在作品中无所顾忌地对个人的思想、生活,甚至琐碎私密的细节进行详细地描写,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将自己透明坦荡地展示给读者,自叙传色彩浓郁而强烈。他的散文还具有浓浓的忧郁感伤的情调,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郁达夫是一个诗人,他的散文也有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格调,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宣泄的抒情方式,回肠荡气的诗的节奏和情调,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感伤、忧郁、脆弱,这些与作品中秀丽、隽永的山水景物交融在一起,以情遣笔,寓情于景,形成了略带病态的忧郁之美,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艺术功力。可以说郁达夫的创作是感应着时代的神经,代表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和内心感受。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 故宫盗宝实录

    故宫盗宝实录

    故宫第一次对外开放是1914年(民国三年),因为当时清逊帝溥仪还住在内宫里,所以开放范围很小,仅限于外朝区,而且票价非常昂贵,参观的人很少。溥仪被逐出皇宫后,故宫归国家所有,成立了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10日,故宫走下神坛,正式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1958年7月1日重新对社会开放,普通民众花上几角钱就能亲身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故宫对外开放的陈列主要为两大体系:一是以故宫宫殿建筑为主体的宫廷史迹陈列;一是以故宫藏品为主的历代艺术品的专馆陈列。盗贼们盯上的就是故宫的藏品,特别是位于故宫博物院东部的珍宝馆养心殿内的无价国宝,建国后五个盗宝飞贼无一例外是在养心殿折断了翅膀。
  • 冬日无聊

    冬日无聊

    “如果你能说服我,你必须给我证明。”沙融肯定地说。“证明什么?”我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女孩。“只要我比你先跑,你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我。”“我追你干什么?”大家哄堂大笑。沙融也跟着笑了起来,她的眼睛里放射着快乐的光芒。“按照你的逻辑,只要推理正确,结论一定正确。我们可以举行一次赛跑,我让你跑不过我。”“我一直保持着教工的百米记录。”“那没用,我先跑。”“我让你30米。”我看着沙融苗条的体形自信地说。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热门推荐
  • 大江大河

    大江大河

    王凯、杨烁、董子健主演的正午阳光新剧《大江大河》原著小说,《欢乐颂》作者阿耐作品。全景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变迁,深度揭示历史转型新时期平凡人物命运。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豆瓣评分9.2分。《激荡三十年》作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程光炜、白烨、张颐武力荐。读《大江大河》,有人看到权谋,有人看到商略,有人看到国策,有人看到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浮沉。还原国家与个人进步背后的苦泪细节。青年入世启蒙之书!本书完整收录了《大江东去》(1978-1998)和续作《艰难的制造》(1998-2008)全部内容。
  • 重生之小麦加油

    重生之小麦加油

    生命有太多的遗憾,我只想拥有闪光的一面.不要那么多,只要一些些.
  • 纵天皇尊

    纵天皇尊

    诸神大陆,神在上,人在下,灵族在中间。千国并立,七雄争霸;大能傲笑,诸圣称尊。自人皇后,无人可一统大陆,唯有动乱和战争绵延。人皇历一万年,一个身具人王体的少年,肩负使命,降临世间。人皇,人中皇者,不逊诸神,又岂是人王可比!我既为皇,天下无王!我既称尊,诸神皆臣!
  • 娘子,为夫错了

    娘子,为夫错了

    爱不需要山盟海誓,也不需要惊天动地。当刁蛮郡主和草根将军相遇,一种不一样的爱情正在悄悄滋长。她有疼爱她的亲人,她有着很多牵挂。无亲无故只有她,他只是牵挂着她。不一样的起点和背景,命运注定了他们不一样的感情。她就是刁蛮任性,还很会装嫩撒娇。他就是温柔专情,还很能迁就忍让。有人说她野蛮泼辣,她一概嗤笑之,她说自己只是率性而为。有人说他懦弱惧内,他一律无视之,他说自己只是依心而为。她说,吵吵闹闹才欢乐,哭哭啼啼叫性情。他说,会哭会笑由真心,会吵会闹因真爱。浓情蜜意自是爱,嬉笑怒骂亦是情。且看这样一对欢喜冤家会怎样将属于自己的爱情进行到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美味江湖的色香

    美味江湖的色香

    我想写江湖,快意恩仇,刀刃血染。我想写美食,色香味美,肉林酒池。想写大漠的风沙,想写金陵城下,想写帝王池前,写写那兄弟不吐不快的友谊,写写青春懵懂的思念,写不完的友谊,努力,胜利。主要是写吃的和打架,哈哈
  • 寒门贵女

    寒门贵女

    性格懦弱的寒门贫家女安馨代妹替嫁给年轻有为的富家少爷,遭到夫君冷待,大婚一年依然有名无实,更因遭人嫉恨被陷害至死。一朝醒来,懦弱不在,取而代之的狠辣果决,一脚踢飞索命狼狗,一纸休书休掉前世替嫁女紧追不舍的夫君。当胸无点墨变成满腹经纶!当愚昧无知变成绝世聪慧!当寒门贫女变成名动天下的天才!——奇案错综,诡谲离奇!密室杀,毒杀,鬼怪杀…真凶?是你!神探?是我!懒散的表象,天才的头脑,看透事情的本质,寻找最终的真相!试看她如何翻手风云,袖手朗朗乾坤!*对话一:“安馨,你是否能让我安心?”“你是谁?”“我是…”“你爱谁谁!”对话二:“不要逼迫我说出那三个字,太俗。”“哪三个字?”“我爱你。”“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你又不是人,且禽兽不如!”对话三:“此事说来话长…”“那就不要说了。”“但很重要。”“长话短说。”“…”结局一对一,女强,喜欢的妞妥善收藏,好生安放,不胜欢喜,O(∩_∩)O*【声明】1,推理是个精细活,或有疏漏,力求合理,诸位看官若有高手,还请海涵。2,有推理,必有凶杀,未成年的少年们,不要当真,本故事纯属虚构。3,喜欢本文,作者自然是极欢喜的,各位小主还请看文愉快,不喜欢本文的,还请勿喷,右上角有叉,轻轻一点,你也欢喜,我也欢喜。
  • 哈佛家训ⅲ:决定成败的细节

    哈佛家训ⅲ:决定成败的细节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很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总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的引导支配……
  • 极道星帝

    极道星帝

    人常言:修真有五道,养生第一招,化神不可少,练气最重要,仙人已逍遥,大罗通天道。众生苦中绕,何日颂天谣?多年以后,陆佑站在帝阙之巅,俯瞰世间百态,常常还能想起这首童谣。他在想,这世间最逍遥,最快活的事,许不是长生,而是有她,有家的日子。
  • 给我一支烟

    给我一支烟

    本书描绘的是一个经典凄美的现代爱情故事,在看似灰色的背景下却有着对人间真情最深情的演绎,读之令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撼。白领李海涛爱上了夜总会小姐叶子,因为她的特别,因为她的令人惊艳的美貌。但叶子同时拥有一颗脆弱的心,因为受过男人的伤害而不肯轻易付出感情。尽管李海涛用自己真诚而独特的方式打动了叶子,但世俗的偏见和人为的磨难却使他们的爱情一波三折。与此同时,叶子的朋友小玉也疯狂地爱上了李海涛,并不惜一切代价来拆散他们。最终,叶子还是选择了悄然出走,而机关算尽的小玉因得不到李的爱情而绝望自杀。
  • 哈利波特之最后的预言家

    哈利波特之最后的预言家

    hp亲世代及铁三角时期同人文,正常取向,没有魔改,尽量不ooc,正剧向,1v1…… 这是从救世预言之前开始的故事,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人人自危,但仍不缺乏无畏与爱。(本文遵循原著的时间和背景,慢热文)书友群:189612336没有人知道那天特里劳尼家出生的是一对双胞胎。其中的一个继承了特里劳尼家最完全也是最无用的天赋。拨开迷雾,预见的未来是否可以改变……全世界都不信我的话,你,信不信? 我从不后悔,为我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哪怕他们再也不记得我……喜欢的话请收藏、订阅还有记得投票支持一下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