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7400000005

第5章 放下是因 快乐是果

正确理解佛学

所有宗教,虽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除了邪教之外,其用心是一致的——都是向善的、导人为善的。如果随便排斥或攻击某一宗教,这已经是违背宗教向善的本意。

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你也不得不承认,佛教或多或少都渗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虽然佛教“普及”,遗憾的是,许多人还是对于佛教有关键性的误解,他们妄下结论,断言:

(1)佛教是迷信的。

(2)佛教是为求个人利益的。

(3)佛教是消极、悲观、避世、甚至弃世的。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佛教绝不是迷信的。它既不是唯神论,也不支持唯物论;佛学的精髓在于以合理的身心,完善个人的人格和引导他人的人格。佛教从未迷信某一个神为主宰;相反地,佛教主张谁能完成这个目标,便成佛,因为佛不是神,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言之,“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迷失了自性的人就是凡夫,觉悟了的人就成为佛。

佛是当我们的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佳的境界,而不是成为神。佛教根本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只是人间的觉悟者而已。“四圣谛”是佛教教义的精华,它具备了解佛法与开悟所需的一切,实在是一个理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合乎科学性。“四圣谛”中之第一圣谛是苦,就是承认和正视苦的存在、问题的存在。当我们这样做,就能够了解集(苦的形成、问题的形成),进而离灭(苦的结束、问题的解决)不远了。第二圣谛是集,即是苦的根源、起因。第三圣谛是灭,意思是离苦,也就是得乐;透过智慧,证得涅槃(正觉与解脱的境界)。最后的圣谛是道,即是通晓导致苦之止息的种种途径法门,实行灭苦的修行方法。当我们明白到痛苦的本质与脱离痛苦的方法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开心快乐。

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经》

很多人认为信佛者为求在生如愿以偿、祈福消灾,而到庙宇敬香许愿;同时为求死后安逸,而诵经超度。确实,犹如其他宗教,佛教徒可能有达成个人利益的动机,但这不是佛教的核心精神。佛陀只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却无法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教强调“种善因,得善果”,我们一切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佛教的教义并不是脱离世俗、脱离现实,而佛学更不是出世遁世之学。它是如实观(understanding things as they are),并不是悲观(pessimistic)或乐观(optimistic)。佛家如实看人生,认为人生实质是苦,众生要接受及正视世间是苦的事实真相,但从不把人生带向悲观。佛家的苦谛之说只不过是以客观态度反映事实而已。相反地,佛家用“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的挑战,助众生从苦中超越,不再有贪、瞋、痴等等的不良心理,使烦恼止息,进入涅槃寂静的境界。

我们可以用“三法印”总结佛学的精义,那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说宇宙万有中一切现象都一直在变化,并没有可能经常维持不变的。诸法无我,是指一切都没有主宰性质,有的只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无常与无我,在科学上随便可以印证。至于涅槃寂静,就是人们的理想境界,即是烦恼之火已经灭尽,到达完全解脱的清凉自在境界。

从个人经验所得,佛学对个人快乐成长非常有效,把佛学糅合心理学,对心理治疗也很奏效。

佛语释义

三法印

三法印是佛陀觉悟了,印证出来的三个真理,那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世间万物万象没有任何是常恒不变的,也没有任何是有主宰性质,有的只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故此并没有一个实质不变的我存在。人通过修行,深深地了解这两个真理,并以这种态度看待人生,就能到达一种安乐境界。

涅槃

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译,现已成为英文,意译圆寂,即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也就是超脱一切烦恼的清凉自在境界。

快乐的真义

在日常生活中,谈起快乐,人人都明白是指什么,互相之间的共识是毫无疑问的。但被问到快乐的定义时,绝大部分人都需要考虑很久,才能说出快乐的定义,而且各有各的说法,差异很大,各人追求快乐的方式、方法、途径也截然不同,五花八门。

正向心理学始创人之一Martin Seligman博士认为,快乐的人生要快活的(pleasant)、充实的(engaged)和有意义的(meaningful)。这都不是与金钱挂钩的要件。实际上,有足够的金钱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的大前提下,你可以快乐,大富翁也可以快乐。

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商人坐在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渔夫划着一艘载着少许鱼获的小船靠岸。

商人问渔夫:“你要多少时间才能得到这些鱼获?”

渔夫回答:“才一会儿就抓到了。”

商人再问:“你为什么不花多点时间,好能捕获多一些鱼?”

渔夫说:“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商人又问:“那么你一天里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做什么?”

渔夫说:“我呀?我每天睡醒后,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回家睡个午觉,黄昏时就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商人自豪地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或者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的流程。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大城市,在那里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渔夫问:“这要花多少时间呢?”

商人回答:“十五至二十年。”

渔夫问:“然后呢?”

商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享受了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渔夫问:“然后呢?”

商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醒后,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回家睡个午觉,黄昏时,回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孩子们玩玩吉他!”

渔夫笑笑说:“我现在不正是这样吗?”

商人霎时哑口无言了。

这个故事可能受到某些现代人非议,但却说明两个关于快乐的道理:

一是幸福快乐不需要花长时间等待,不需要费很大的精力去寻找,它就在此时此地。

二是快乐是来自内心的力量,而非由外界的事物所左右。快乐并不依赖任何外在东西,因为它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把心放下吧!唯有活在当下,你的问题才能放下。当然,物质享受的快乐实在是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快乐必须是高尚的、持久的,以及心静的,犹如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Marcus Cicero)说:“我们认为快乐的人生在于心静。”(We think a happy life consists in tranquility of mind.)

快乐不快乐,在人不在天,在己不在物,在心不在境。

此外,一般人以为欢乐等于快乐。其实不然,欢乐是人们在进行一种活动时的开心感受,但快乐则是活动结束后还会感受到的内心愉悦。换言之,快乐是较持久、较有深度的情绪,而且不会有任何后遗症。事实上,欢乐还不一定带来快乐,不幸的是许多人误以为欢乐就是快乐。

真正的快乐生活应该更深具意义的、更全面的,包含各种层面,不能光靠埋头苦干去赚钱,要关顾人生的其他事情,过着平衡的生活。当我们在大部分时间能处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状态,就是真正快乐的境界,佛家称之为真乐(梵文叫Sukha)。

一天,有三位愁眉苦面的信徒,一齐来请教无德禅师,怎样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徒道:“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乙信徒道:“因为我想我老年的时候,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丙信徒道:“因为我有一家老少靠我抚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的活,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被迫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也不是由于自愿的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应该负的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三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无德禅师反问:“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道:“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听后,并不同意,接着告诫信徒说:“你们这种想法,当然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就会随之而来占有了你。”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Kindness and compassion,have no enemies;wisdom engenders no vexations

三位信徒急不及待追问:“那我们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答道:“办法是有,你们先要改变观念,金钱要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肯奉献才有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你们才会快乐。”

信徒们终于明白活得快乐之道!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快乐也是过一天,不快乐也是过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呢?”无可否认,外在因素会影响我们,但只要自己看得开,就算遇到让自己不愉快的人和事物,定能转苦为乐。千真万确,这一天快不快乐,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应放下,就放下。

快乐源于你放得下

这里有关佛陀的一则小故事,充分说明放下才能解脱,快乐自在:

佛陀住世时,有一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人们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人们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快乐必须从放下开始,人人都想快乐,希望你能从这本书获得自我修炼的启示,找到你想要的智慧,并落实运用。真正的快乐只有舍才能得,故此乐善好施的生活是快乐的。快乐要放得下,放不下表示佛法没有学好,还未能打开觉悟的心。

佛语释义

六根、六尘、六识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而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

故此,佛教从生理学、物理学和心理学三方面来分析一个人的构成。

“六根”是指生理上的神经官能,包括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属于物理学的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是指心理学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生理学的六根,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这十八界的三大类,鼎足而立,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只要失去其中一类,其他两类便无法存在。

佛家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把六根、六尘、六识的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使人容易明白,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简单来说,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佛家主张“六根清净”之目的,就在于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有这样一则故事:

农夫每天开心地工作,虽然收获甚少,但他心存感谢,认为上天待他不薄。魔鬼看得不顺眼,派遣小鬼们去夺走农夫的快乐。

第一个小鬼想:“当人遇到困难,一定不会快乐。”于是小鬼以猛烈的阳光把田地晒得又干又硬。农夫锄了大半天,一点成果也没有。他不但没有抱怨,还快乐地说:“多谢上天给我阳光、给我云、给我劳动的能力。”小鬼无功而还。

第二个小鬼又来,他心想:“人失去宝贵的东西,一定不会快乐。”于是小鬼就把农夫带来作午餐的食物和水偷走。农夫午饭时发现食物和水都不见了,他心想:“不晓得是哪个可怜的人比我更需要那些食物和水?多谢上天,给这个人得到温饱,同时我浅尝饥饿,学会对食物的珍惜。”小鬼又弃甲而逃。

第三个小鬼也来了,他决意要让农夫失去更宝贵的东西。小鬼运用法术把农夫田里的谷物变得茁壮,丰收令农夫富起来。慢慢,农夫忘记了从前劳力的生活,觉得富足是理所当然。这时小鬼忽然把谷物变成野草,一下子的突变,农夫受不了,心中不再感谢,只有埋怨、他怨天、怨地、怨人……农夫的快乐性格消失得无影无踪。小鬼终于成功。

学会放下,这样你会向往一种更长久更幸福的生活,修出自在好人生。放下时,我们将会乐在心中,因为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产生快乐的元素:

(1)我们能享受工作和生活。

(2)我们会更具创新能力。

(3)我们将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4)我们的家庭更加美满幸福。

(5)做人做事皆可“率性而为”。

(6)能腾空而获得,即“真空妙有”。

有位哲人曾经这么说过:“快乐并不是你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在于你放下什么东西。”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放下的真谛

所有东西都有用的,但其用处过后,便要放下,否则便会变成包袱。不幸、逆境、困难、挫折、灾难、伤痛等等,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既能磨砺意志、磨练自己,累积能量,也能助人们成长和提升自身素质。

可是,如果我们耿耿于怀,终日愁眉苦脸,不愿意卸下,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使我们活得很累,有碍自在的人生。放得下就是当千斤心理压力压心头时,能够把心理压力卸掉。

顺利时不得意忘形,逆境中不丧志,能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是能战胜自我的人。

放下不是放纵,要有自律、自我调节、自我克制。放下不是没有尊严地对别人言听计从。放下是自信自强的表现。

《金刚经》的精髓是心灵自由,故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个人有了“无所住”的自由之心,便可以作持平的分析,进而做出明智的回应。“无住”是放下自我中心,不把任何东西放在心上。心若能无所住,转识成智,就能真自在。“无住”的另一种解释是放下。没有妄念,没有邪恶,没有疏离感。能够放下,身心就会健康。

佛语释义

无所住

简言之,“无住”的意思是指不在一个念头或任何现象上产生执着,牢牢不放。

譬如,遇得困难或受了挫折,便老是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扰,那就叫“心有所住”或“有所住”。又比如,当得不到某些东西时,心中总是牵挂着这些东西,这也是“有所住”。至于“心无所住”或“无所住”呢?当然,恰好是“有所住”的相反,即使名利、美色当前,也不受引诱;因此,“无所住”是身在红尘能不受红尘困扰。

禅的《无门关》中有一首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闲事”乃指利害得失而言。宇宙有各式各种的万物,保持平衡,也有自然的规律,维持万物生命之延续。如果人们也像大自然一样,尊重各有各的不同,不勾心斗角,放下利害得失,而虚心生活的话,那么,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达致身心的平和。能无闲事挂心头是因为无执,一切看破、放下。利害得失是不能避免的,我们必须努力修行,才能待它所带来的烦恼自然消逝。

现今父母常常为子女的命运安排,就是没有放下。子女的命运不是父母安排的,我们只应引导他们走正确的路。

你能改变的事情,你就改变;你无法改变的事情,要学懂放下。

放下可以培养空性。佛学的“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来去自如,提得起,放得下。一切皆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让内心的想法回归自由,有活动的空间。如果提得起,却放不下,负担便变得太沉重了,成为一种束缚。放下的学问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学问。

放下是一种选择,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放下能令你显得豁达开朗,助你改善个人形象。放下,智慧才会来;继而,幸福自然来。我们过得快不快乐,似乎跟外在世界没有太大的关系。试问,当你不快乐时,这个世界有没有因此而变得黯淡?

放下不可滥用,亦不可误用。

放下有它的层次,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完全放下,也不是遇到任何人都随便叫他放下。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程度的放下;对不同层次的人,说不同层次的放下,这样才是适当的放下、真正的放下。

以下有一则佛家故事,把放下的真谛诠释得非常好:

有两个孤儿,自少出家当小和尚,在深山庙里跟随高僧修行习武。光阴似箭,十多年已过去了,两人亦长大成人了。

一天,高僧对他们说:“你们已长大成人了,明天就可以下山去见见世面,一年后再回到山上来。”

两人虽然依依不舍,最终还是准备好衣物及少许盘缠,于翌日向高僧拜别。

高僧在他们动身下山之时特别叮嘱了一句:“切记,修行人勿近女色!”

师兄弟并肩经过一段长长的坡路,终于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不算窄的溪流。

两人正卷起裤管,打算涉水而过时,突然由溪边林间窜出一位姑娘,神色慌张的向两人求援:“两位和尚!我有要事急着要到对岸去,但刚刚跌伤了右腿,行动不方便,可否请师父背我过溪?”

此时,师兄二话不说,背起了姑娘,涉水而过。

师弟一见此景象,先是惊得瞠目结舌,然后慌乱的紧跟在后。

到了对岸,师兄放下姑娘,这位姑娘一再道谢后,就蹒跚而去。两人则继续往前走,唯一与涉溪前不同的是:走了几公里,空气中似乎有股非常凝重而僵硬的气氛,两人沉默不语地并肩走着。

小师弟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师兄,我们是出家人,你这样做对吗?”

师兄:“什么事?”

小师弟:“师父在下山前还千叮万嘱,不可接近女色!你怎么一下山就忘了?背着刚刚那位姑娘过河,你还不感到愧疚吗?”

师兄淡淡地告诉他:“师弟,几公里前我就已经把那位姑娘放下了,为什么你背了她这么远还没放下?”

佛家还有一个说放下的故事,有助我们对放下有更深的理解。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有个叫梵志的人,是位虔诚的婆罗门教徒。

这一天,他要赶到一个村落,为当地的信徒举行一场祭祀。

梵志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一路急奔,深怕错过了卜算选好的吉日良辰。他翻山越水,行走在蛮荒瘴疠的重山峻岭之中。

此刻,天空突然阴暗起来,霎时豆大的雨开始倾泻下来。

无奈,梵志只好跑到一棵大树下面避雨,心中打算雨过天晴之后,再继续赶路。

雨势渐渐地变小了,但天色却越来越暗。借着微弱的星光,梵志沿着崎岖陡峭的崖壁,继续未完成的路程。

黑暗中,梵志突然脚下一滑,踩到一烂泥堆,身体失去重心,一个踉跄,跌入了山谷,身体像折了翼的鸟儿一般,迅速地向谷底坠去。

危难间,他急中生智,张开双臂向黑暗的夜空乱抓。一阵忙乱的抓取,突然触到了倒挂于岩石缝中的树枝,梵志赶忙用胳膊顺势一勾,人就像一只折翅的蜻蜓,悬挂在半山腰,上下不得。

梵志心想:这回糟糕了,这么晚的黑夜,如此的荒山野岭,哪里会有人来救我呢?唯一可祈求的是,佛陀大发慈悲,以他的神通拯救我这个异教徒。

梵志正在转动心念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安详慈和的声音说:“梵志!你真的祈望我能救你吗?”

咦!那不正是佛陀的法音吗?梵志仿佛见到一线光明,扯开嗓子声嘶力竭地向崖上大喊:“慈悲的佛陀!我就知道您无处不现身,求求您赶快救我上去吧!”

“要我救你很简单,但是你要依照我的话去做,我才救得了你呀!”佛陀语重心长地说。

“佛陀!我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只要能救我上去,我什么事都依照你的指示。”梵志殷切地请求。

“好!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我好救你。”佛陀平静地说。

梵志一听佛陀要他放下赖以维系生命的树枝,仿佛霹雳击顶,石破天惊地大叫:“怎么可以?如果我放掉树枝,我不就跌入深谷中,粉身碎骨了吗?说什么我也不放手。”

“你死抓住树不肯放下,我怎么救你上来呢?”佛陀轻轻地锁着眉头。

就此,依空法师在其著作《寻找智慧的活水》(台湾幼狮文化出版)有精辟的心得:“我们走路前进,一定要放开后脚,前脚才能迈步向前;如果后脚跟固定不移动,如何昂首阔步,向前迈进呢?人生要进步,也要捐弃根深蒂固的窠臼,放下愚昧迂腐的知见,紧握无明愚痴不放,生命是一滩的死寂,势必失却那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源头活水。放下处,有更宽阔的转圜;放下时,才能有更多的拾得。”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Cultivate a big heart-but a small ego.

经典简说

《金刚经》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之一。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无坚不催,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开悟而后到达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亦即脱离了苦海。简言之,《金刚经》告诉人们觉悟的修行方法。

张弛有度

放下就是松紧有度的手段。

有一位教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各位以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教授拿起一杯水。

有人说一百克,有人说二百克,也有人说三百克。

“它只有二百克。”教授把正确答案说出来。

接着,教授又问:“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

很多人都笑了,心想:“二百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教授没有笑,反而严肃地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没有任何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大家都要累出病来。”

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教授继续说道:“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杯水的重量。这杯水只有二百克而已,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很轻,但是你拿得愈久,就觉得愈沉重。这如同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压力是否很重,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愈来愈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们所承担的压力,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说罢,教室里即时掌声雷动。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To take on anything,one must first be able to let go.One is truly free who can take on and let go of anything in peace.

放下的要则

放下在英语是let go或者是lay down.我就用LAY DOWN一词作为放下的七大要则之第一个英文字母的合并,即:

Lower yourself放低身段

Abandon three poisons杜绝三毒:贪、瞋、痴

Yield and tolerate忍让宽容

Dump knowledge baggage舍弃所知障

Offer loving kindness and compassion付出慈悲

Weather the difficulty渡过困境

Necessitat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使责任与义务成为必要

本章中我想牢记的重点

同类推荐
  • 非常道:突破困境的另类法门

    非常道:突破困境的另类法门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规矩”的民族,“无规矩不成方圆”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金科玉律。于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最多的教育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循规蹈矩”。任何不合常规、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受到父母、老师、领导的呵斥,朋友、同事的讥笑,认为你是在异想天开、离经叛道,他们会迅速地把你的思想和行为拉回到“规矩”这个冠冕堂皇的“监狱”中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身边充斥的都是一些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老实人。他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会严格按照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既定程序来进行。这样的人多了会有好处吗?我们来看一看。 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往往惊慌失措;面对难题的时候,他们常常无计可施;言谈辩论的时候,他们总是哑口无言; 谈判博奕的时候,他们处处陷于被动; 商战竞争的时候,他们经常输多赢少;……够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已经够多了。套用“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一句口头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昨天的真理在今天就有可能是谬误。如果一个人的躯体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思维却还停留在遥远的从前,就会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怎么能为人处世、经商赚钱呢?所以,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就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去打破那些束缚你的所谓“规矩”。不要总是跟在别人的思想后面。重复别人走过的道路。当然,本书所说的“非常道”,并非是要你去违背国家的法律、社会的公德以及做人的原则,而是要你鼓励自己的头脑产生各种奇思怪想,促使自己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是要你敢于经常地离开人群拥挤的常规道路,到那很少有人的小路上去探寻一番。没错,大胆地去试一试吧。也许,当你在“非常道”上勇敢地跨出第一步以后,困扰你许久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你的人生从此将与众不同。而这个,也正是我们编写此书的最终目的。
  • 快乐心灵的幽默故事

    快乐心灵的幽默故事

    不要在意世俗的名利和虚荣,只把握住实实在在的生活。尽管生活会给人带来种种烦恼,但重要的是,要有个好的心态。学会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拥有并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就是快乐美丽的人生了。
  • 心智成熟的女人才幸福

    心智成熟的女人才幸福

    这是写给女人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灵成长读物。本书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从修身、家庭、职场、婚姻等各方面生动阐述了女人应有的心智成熟度。幸运不会从天而降,好命不是天生造就。要想拥有令人羡慕的人生,就要认真规划,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爱情、事业、生活……都要认真地对待,理性地规划,你的人生才会更幸福,更快乐。
  • 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给创业者的人生课

    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给创业者的人生课

    我一直信奉的是:人在做,天在看;人在想,天感知;人欠你,天还你。但愿我精心所著的这本书,对广大的创业者朋友而言,能为他们在创业和人生的道路上带来某些感悟;对已经走上经营管理之路的领导人而言,能为他们在经营管理中提供某些启示;对更广大的其他读者而言,能让他们从中汲取智慧之精华,洞悉其中之理念、哲学、信仰。除京瓷和KDDI外,最近稻盛和夫又出任日航的CEO,这更是在耄耋之年对自己的管理、哲学的最大考验。他的管理、哲学是否真的能创造更大的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一个拥有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商界精英,一个在事业中创造了管理神话的商界领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经历的商界奇才。本书是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相信阅读本书过后,会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我的地下城没有问题

    我的地下城没有问题

    这只是一本单纯的恋爱冒险故事
  •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逆天妖娆:绝色无良妃

    逆天妖娆:绝色无良妃

    她是杀手之王,月主。一朝穿越,本以为可以安稳一生,可是宿命却不允许她那般黑暗的人过上平凡的日子。仇人未知,无亲无故,只有他一个人陪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他是夜王爷,神域的少主,可是却被自己的父亲所不容。他可以对所有人冷酷无情,独独对她温柔似水。前世的纠缠,今生的宿命。不见则已,一见钟情。
  • 网王之暖雨融冰

    网王之暖雨融冰

    知道自己父母不要妹妹以后,毅然决然地带着小一岁的妹妹离家出走。只要妹妹还在,苦一点没有什么的~不过,之后的那个家伙,趁他不在将他家小白菜给拱了?!!他辛辛苦苦养大的小白菜就这么被拱了?!但是……一切还是以妹妹为主(简介无能,男主前期基本不出场,到后期才潜水完毕~喜欢四个部长的都可以来看看啊~)
  •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女孩,手上拉着一个男孩站在传说集团的楼下望着这陌生有熟悉的大厦。男孩满怀欣喜:“妈咪,爹地就在这上面吗?”怀里的女孩一听到爹地就哭起来:“小物要爹地,呜呜….”女人闭上眼呼了一口气:“想要救小望和小礼回来,我们只能这么做了。”【计划一:认爹】她带着一双儿女以“间谍”身份回归,只为了“窃取”传说集团的年终计划,谁让自己的另一双儿女落在高家人手里。“小希,你一会儿带着妹妹在这里等,一会儿从这个门出来的最帅的男人就是你们的爹地,计划你们应该知道吧!”小希行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小物看看哥哥再看看妈咪小嘴巴撅了起来:“小物要爹地,呜呜….”汗…【计划二:归宗】小物坐在他的怀里接受到了哥哥的眼神的指令点点头。“叔叔和哥哥长得好像,不如我们玩滴血认亲好不好?”凭借着嗲死人不偿命的撒娇语气和无辜可怜的大眼珠里的朦胧泪水谁能拒绝。小希顺手掏出怀里的小刀,还有桌子上现有的清水杯….小物露出惊讶的神色不敢相信:“血融合了…”内心欢喜:真的是爹地。【计划三:任务】小希和小物“擅自”改变计划,偷情报成了撮合爹地妈咪,因为他们想要一个家。小望和小礼也凭借机灵的头脑正准备脱离“魔掌”与妈咪团聚。【正文简介】白天她只是传说集团秘书部的一个小秘书,也要应付难缠上司和美女同事,平平淡淡活泼中加点小野蛮。晚上她回归城堡变身豪门少奶奶,其实就是一个魔鬼的玩偶,侥幸活着的玩偶。掌控她的魔鬼就是她的老公,传说集团的神秘总裁。传说,他患有家族绝症和严重虐人和被虐症。传说,他娶过六位太太都未撑过新婚之夜,不是疯了就是残了。传说,他有一个古怪的奶奶四处为他寻找猎物,只为了他开心。传说,他就是一个妖孽,有让你生或死的权利。【魔鬼天使一起沉沦的游戏是什么?】男(期待):“我们生个孩子好吗?人家说夫妻之间有孩子的牵绊才是完整的家”女(无视):“我们之间有爱吗?”背对,起身,穿衣ING女人回头看着他的背影(冰冷):干吗去?男(气愤加火大):你不和我生。我找别人去行不?女人一把将男的拖上床翻身压倒他,自顾自接他的衣扣:生吧,爱生几个生几个,爱生多久生多久…οΟ推荐οΟ一女侍三夫:灵异宠文,NP无限:嗜血女和狠辣男强对强XXOO以及OOXX的一对一的大宠小虐故事:丑女戏邪君:魅世青莲:绝色爹爹不好惹:
  • 宫观碑志

    宫观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关于我从正派变成反派的那档事

    关于我从正派变成反派的那档事

    一位优秀少年本以为可以度过优秀的一生,没想到爸妈因实验失误爆炸而死。爸妈死的几年后,神秘的系统找上了他,告诉他爸妈的死并不是意外!最后展开了一系列的二次元冒险,但逐渐地,他发现——背叛,从一开始就存在!
  • 乱世汉王

    乱世汉王

    有天子气的益州乃是先到者先得,所以捷足先登抢得益州。哪知道机关算尽,却只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刘焉死后,益州在他儿子刘璋手中得而复失。另一位“汉室宗亲”大耳儿刘备鸠占鹊巢,在益州地方开创了蜀汉政权,成为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的割据势力。这位反客为主的大耳儿刘备到底是哪路神仙?且听我娓娓道来!
  • 冷妃拒宠:王爷,请自重

    冷妃拒宠:王爷,请自重

    【正文已完、番外中】【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醒来,她不再是沈若晴而是大澳王朝大将军伊全的三女儿伊洛雪七天后就是她的婚期她接受了她显赫的新身份面对夫君的冷漠她竟悠然自得无意卷入一场武林争斗又让她有了新的身份……最后才知道原来最爱的人和算计她的人都是身边最亲的人……权利,阴谋,爱情一一摆在她面前拥有过又如何?只羡鸳鸯不羡仙……
  • 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16本)

    生活,需要我们充满激情地去面对;生命,需要心灵的鸡汤来滋养。人生路上,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让自己的智慧沸腾,让自己的精力充沛;只有情绪放松,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大的世界,更宽的天地。带着“心灵鸡汤”上路,成功的人生会更多一层真实的保障。本书汇集了几百个小故事,以心灵感悟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放松、启发,更加以积极快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