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800000015

第15章 春熙路上的辚辚车声

在没有“马路”之前,成都闹市区的路面一般是土夯路,有的在泥里加入了砖头、卵石,由于没有汽车,人力车的通行量也并不稠密,加上市区居民有每日“洒扫”的良好习惯,街道洁净,灰尘并不大。但遇到连绵雨季,这样的泥巴路就使人举步维艰了。

当时,名声远扬的东大街,街边矗立着有不少造型典雅、川西风味浓郁的风火墙,整条路面全铺着红砂岩石板,城里人、乡下人都把来逛东大街当成最时髦而快乐的活动,摩肩接踵,石板路上已很有些坑坑洼洼了。但李劼人先生在《死水微澜》里却指出,东大街“街面也宽,据说足以并排走四乘八人大轿。街面全铺着红砂石板,并且没一块破碎了而不即刻更换的”。

对街道破坏最大的原因,是牛车、架子车、鸡公车之类进城拉货载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布政司查榕巢下令通城修砌街道,清理沟渠,不使积水”。这至少提示我们,城市的统治者依然注意到了街道的细节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成都的街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维护和保养。1870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访问成都回国后,在其所著《中国游记·四川记》一书中写道:成都“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最秀丽雅致的城市之一……街道宽阔,大多笔直,相互交叉成直角……所有茶铺、旅店、商店、私人住宅的墙上都画有图画,其中许多幅的艺术笔触令人联想起日本的水墨画和水彩画……这种优美在人民文雅的态度和高尚的举止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成都府的居民在这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国其他各地”。

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在《游历四川成都记》里说,成都的大街“甚为宽阔,夹街另筑两途,以便行人,如沪上之大马路然。各铺装饰华丽,有绸缎店、首饰铺、汇兑庄、瓷器及古董等铺,此真意外之大观。其殆十八省中,只此一处,露出中国自新之象也”。

清代地方官员周询《芙蓉话旧录》描述了清代成都的街道情况:

“全城四门及附郭街道,大小五百有奇。时未改筑马路,街面最宽者为东大街,宽约三丈。次则南大街、北大街、总府街、文庙前后街,皆二丈许。其余多不及二丈,惟科甲巷最狭,阔仅数尺。各街面悉敷以石板,两旁有阶,高于街面四五寸,阶上宽二尺内外。两旁人家屋檐悉与阶齐,雨时行人可藉檐下以避。水沟悉在阶下,平时与街面同覆以石,故呼‘阴沟’。每岁春夏间,必启石疏浚一次。”

这清楚地说明,在没有“马路”之前,成都的街道以及城市设施的运行情况,蕴涵着浓厚的乡谊情怀。

成都市区的石板路,年久失修,如遇大雨之后,行人走在上面,一脚踏上,石板一翘,泥水四溅,立即就变成了泥人。鸡公车推在光滑的石板上,一不小心,失去平衡,坐车人跌个四肢朝天也是常有的事。此后在路中凿了石槽,推鸡公车跌倒的状况才有所减少。

民国十三年(1924),杨森强令沿街店铺向后退缩,加宽路面,并且拆掉栅子,路面一律去掉石板石条,改为“三合土”。“三合土”是由粘土、石灰和沙加水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在少雨地区多用来打地基,较为牢固经久,也可用来修筑道路。“三合土”的的确确是“打”出来的。先把炭渣撒满路面,再将搅拌好的“三合土”铺开,几个人开始打夯,待基本结实后,又用木头制作的大棒有规律地敲打,使其较为平整。最后,撒上一层石灰和水,用抿子细细抿一遍,就算完工。这样的路面,管个三五年就算不错了,但毕竟投资很少,因此颇受地方的欢迎。

春熙路、东大街就是这样修出来的。不仅如此,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天府广场也仅是一个宽敞的空地,地面都是“三合土”。

马路修起来后,成都人看到了更多的洋玩意儿,自行车和汽车便是当时成都的明星。那时,成都人称之为“洋马儿”和“打屁房子”。

成都最早的自行车是英国进口的男式车,稍后有美国和日本制品,如“邓禄普”、“三枪”、“飞利浦”等牌子。“邓禄普”商标是白胡子老头,被人称为“老人头”;“三枪”商标是三支洋枪架在一起。自行车没有手刹,刹车要脚板反起蹬,称为“回链刹”。美国的自行车有“红手”,日本的自行车有“菊花”。女人在街上骑自行车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所以女式自行车没有销路。那时《川报》有文字介绍:“西人有奇技,能以钢铁制两轮两角之怪兽,人乘其上,行走如飞。”当时,自行车每辆需银元150元,相当于店员辛苦三年多的收入,人们只能望“车”止渴!后来旧自行车也很俏,一些人去买以旧翻新的“洗澡车子”,成都俗话叫“骑了又漆,漆了又骑”!

春熙路落成后,每日街头吆喝声、铃铛声,不绝于耳。马车总站就设在城守东大街口。1924年后,杨森下令不准马车在春熙路、盐市口等繁华区间与汽车同行,马车只能出东门大桥、牛市口,直到龙泉驿的重庆官路。

1929年6月,刘文辉以保护公路为由,不准市郊鸡公车在公路上行驶,并派兵砸烂了几百辆独轮车。独轮车工会在中共成都县委领导下成立了“川西独轮车总工会”,三万多会员组织起来,挖毁从成都到新津的公路,使汽车无法行驶。由于交通被截断和工人罢工,造成成都市区粮源紧张,引起市民不满,迫使二十四军取消了禁令。

民国初年,成都开始出现黄包车。1913年留学日本的郭玉珊、韩子葵等人归国后,在包家巷成立四川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生产仿日本式黄包车等,又名东洋车,民间作坊也纷纷仿造……于是四川老交通玩意儿“轿子”和“鸡公车”(独轮推车)风光不再,黄包车逐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达到上千辆。车费也很低廉,比如牛市口至春熙路,合大洋1角左右,春熙路至少城公园,车费1角5分。20世纪30年代,刘师亮在《师亮随刊》第12期中《哀黄包车夫歌》中,描绘疲于奔命的黄包车夫:“黄包车,快点走,先生今天会朋友!先到新化街(注:娼妓街)去玩耍,再到望江楼喝烧酒。转过来,顺到九眼桥,王府公馆推牌九。问问路,二十里,铜钱一串打发走。争多争少欲为何?你把先生看扁喽!先生不是普通人,立刻叫人将你抖!车夫争钱真无耻,给你几个嘴巴子。打得车夫不敢答,垂头丧气面如纸。不见军警干涉坐车人,只见车夫泪眼汪汪流不止……”

夜幕降临了,在著名的“春熙路大戏院”门口,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个时候门口停的大都是有钱人家的私包车,轿车很少,偶尔有一辆“推屎爬”(成都话,指屎壳郎)状的小轿车,就知道有达官贵人正在戏院听戏。小轿车自然就比戏剧更吸引路人了。

说到汽车,成都人很容易联想起位于上东大街青石桥北街口的“马裕隆”商号。商号门面堂皇,商品陈设琳琅满目。当时成都尚无像样的百货商店,“马裕隆”的出现,无疑为成都人大开了眼界。这当中最扯眼睛的,就数商号卖的汽车了。

1926年,上海马裕隆总店为成都店订购了一辆英国“哈雷”牌巡警用大型摩托车,千辛万苦从长江水运直抵成都。店主老板的大公子正读中学,居然无师自通跌跌撞撞能开动了!不久,“马裕隆”又从上海运到一部“奥斯汀”小轿车。店主两父子大起胆子学开车,结果冲烂一家店铺挂伤了人,赔偿了几十个银元才完事。

这辆倒霉的车子被刘文辉二十四军的旅长、“花花太岁”石肇武买去。1929年6月的一天,石肇武带着两个美女,从他宽巷子的石公馆直奔东大街,横冲直撞,在春熙路凤祥银楼前,把一个叫花子撞死了。这石肇武继续乱开,又把一个挑汤圆担子的小贩碾得稀巴烂!如此横行市井、掠人妇女、邪恶尤甚的石肇武,1933年川省内战中被杀,悬首示众。真是恶有恶报。

根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仅有一两路公共汽车在春熙路设有车站。每次公共汽车在街头出现,都会引起行人的瞩目。公共汽车在城内开行区线每两条街设1站,每站车票铜元100文。喜欢新奇的市民固然拍手称快,但却遭“五老七贤”的反对,他们说:“汽车隆隆其声,巍巍其状,形如市虎……”,有人甚至造谣说:“坐公共汽车不吉利,像一口棺材在街上走”等,还上书当局“请禁止汽车在城内行驶”。督办刘湘为顺“民意”,禁止汽车在城内行驶。当时的“华达公司”只得改开春熙路至百花潭赴花会游览一线,全程收厂版银元5角。(厂版为当时一种掺假的5角币,在四川流传极广。)

时人特意作竹枝词记录其事:

便利交通说有年,汽车今日见吾川,

春熙路到青羊宫,厂板才收一块钱。

而这样的线路变更,并未让保守者满意,“五老”指责华达公司违抗命令,刘湘遂实行武装制止。

抗日战争期间,日机轰炸成都市区,春熙路也多处被炸。在此后的修复中,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改、扩建。特别是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春熙路由商、民自行集资改铺为水泥路面,又在中心地带修建了小型的中山广场。

到了1950年的时候,市内交通依然落后,全城只有从北门城门到新南门城门洞一条公共汽车路线,大概只有两三部客车来回奔跑。其他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车,以及运送货物的板车和架子车。道路除春熙路有一段水泥路外,其他道路大部分是三合土路面和黄泥加卵石的卵石路。当时各单位都没有汽车,外出办公全是骑自行车。

陈毓琼老人回忆说,1950年代的春熙路人气很旺,被称作步行街的这里偶尔也会看见几辆黄包车穿梭,但你绝不会在春熙路的任何一段坐上黄包车。为何?缘于生意太好,所以从无空车。

同类推荐
  • 重生东汉之君临四海

    重生东汉之君临四海

    某音简介:大家好,我是刘协,今天天气真好,一不小心我穿越了,来到了东汉,还做了皇帝,哈皮那什么带兔诱,真好!正式简介:收天下志士,纳乱世红颜,逆天改命,成就最强帝王霸业!(QQ粉丝群:561781537)
  • 苍穹的业火

    苍穹的业火

    十三年,让年少轻狂的少年变得成熟。五年,让一个虚无的部队成为现实并获得全社会的认可。一个被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却在即将揭晓的时刻再度化为飘渺。战火,再一次蔓延到这个刚刚从战火中站立起来的城市。曾经的少年,如今成为将校的他们,再度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这是一部让你触摸到历史人物体温的传记作品,也是最有态度的三国历史全景作品。《三国志》侧重于记载功业,《三国演义》侧重于描述战绩,都忽略了三国霸主作为普通人的性格心理和生活细节。“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陈瓷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挖掘出许多治史者未曾关注的历史细节,从人性角度生动再现了曹操、孙权、刘备、吕布、袁绍、刘表等三国霸主的人生历程,还原了既不同于《三国志》也区别于《三国演义》的全新三国史。
  • 大宋将门

    大宋将门

    没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没有把酒问青天,没有清明上河图……一个倒霉的写手,猛然发现,自己好像来到了假的大宋……家道中落,人情薄如纸。外有大辽雄兵,内有无数猪队友,滔滔黄河,老天爷也来添乱……再多的困难,也不过一只只纸老虎,遇到困难,铁棒横扫,困难加大,铁棒加粗!赫赫将门,终有再兴之时!—————————————————————读者群:284427642(恭候大驾光临)
热门推荐
  • 狂宠娇妻:天才萌宝十块钱

    狂宠娇妻:天才萌宝十块钱

    莫名其妙的被结婚,她以为这是一场霸道总裁的无聊游戏!却不曾想,他竟是七年前的那人。“记起来了?”他微勾嘴角,怀里抱着她六岁的儿子。“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你逃了!”“元宝!你别出声,咱得离开!”结婚宴上,她试图逃离。“爸!我妈要跑路!”胖嘟的小脸挂着得意的笑容,手里揣着一张十块钱的人民币,大叫。“乖!一会儿爸再给你十块钱的。”看着可爱的儿子,她猛拍额头……坑妈必备神器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

    特别懂你的阿莫学长全新力作,200万粉丝追博关注的成长故事。书写时,我们写岁月匆匆;歌唱时,我们唱理想三旬。原来,活得像自己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关于成长的困惑,那些没有回报的努力,那些辗转反侧的深夜,碌碌无为时的迷茫,面对离别时的感伤。 他来了!特别懂你的阿莫学长带着22篇关于生活,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与感悟,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久等了”。多年后,回想起与他同行的这段时光,也许你会突然领悟,哪怕刹那温暖,也可以点亮漫漫长路。
  • 三国2:龙争虎斗

    三国2:龙争虎斗

    本书为“日本金庸”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三国》第二部。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微雨青春

    微雨青春

    命运: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曾经的故事全部洗牌,你还剩下什么?回答:钱。朋友:连说话都做不到,你还能做什么?回答:我活着只为了心!一个有钱,有心的生活是不是就完美了?
  • 重生吧!血之少女

    重生吧!血之少女

    异族的一场灾祸现世的一场意外两个本没有交集的灵魂相遇在同一个身体两个魂一体,导致其中一个灵魂的沉睡同样的目的不同的身份现世与异族的仇恨到底由谁来报?那个默默守护的人,那个一直深爱她的人,究竟是否能够迎来她的回眸?PS: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华严经合论简要

    华严经合论简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航海遗闻

    航海遗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板仓绝唱

    板仓绝唱

    她是伟人背后的女子,她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她与他的爱情、婚姻至今仍带有许多神秘色彩。1917年,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被爱情的神箭射中,从此,她除了“为母而生之外,就是为他而生的”;她是一个“哭得厉害也会闭气晕倒”的纤弱女孩,为了他,却可以在大牢中一声不吭地忍受酷刑,一任皮鞭、竹桠、木棍和水牢折磨,无所畏惧——这就是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她究竟是怎样的敏感多情、柔情似水?又是怎样的从容淡定、坚贞不移?余艳的《板仓绝唱》通过杨开慧的手稿情书为我们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儿女情长,一个始终沉默在历史迷雾中却又是惊天动地的杨开慧。
  •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本书是一个充满家园、父爱、温暖的都市乡土文学。讲述主人公豆豆一出世,三个亲人相继离奇去世;成长过程中再起风云,几次险将殒命,最终是平凡而伟大的父爱让豆豆获得新生!父母给孩子一次生命是正常的,《回家》的父母却给了小主人公豆豆三次生命,让人更感家的温馨和眷恋,深感回家的不易和幸福,是一部爱铺满了孩子回家路的温馨礼物!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一两江湖之绝顶

    一两江湖之绝顶

    除了有个当蛊师的叔叔外,麻怀西只是个普通的高一学生,有人却特意从异世穿越而来,阻止她在生日那天“穿越”,名义是“为了避免社会动荡”,呃?这么说她在“那边”可以混到引发动荡的地步?!带着这样的美梦麻怀西成功地在十五岁生日时穿越,但,什么?奴隶?宠物?她、她、她是准备来倾国倾城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