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文学》2013年第05期
栏目:好看小说
小根接到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的这一天,正是他爸老根工作的非法采矿场被炸毁并关闭的这一天。采矿场对于小溪村太重要了,男人们大多在这个矿上工作,虽说每月也只挣四五百块钱,但这四五百块钱可就是一家老小生计的本钱啊。因此听说要被炸毁,全村的男男女女一大早都涌到山头上。男人们嘴上说得凶,要跟政府如何如何的,但一到现场,看到一大群官员和公安气势汹汹地过来了,他们就憷了,散了。但是村里的妇女们却自告奋勇地涌到井口边上,说是要跟矿井一块儿炸掉。官员讲过话后,那些妇女们仍然不撤,数十辆警车就开进了采场,从警车里下来的全是荷枪实弹的警察,当手持电喇叭的官员声色俱厉地在宣读最后的警告事项时,妇女们终于战兢兢地撤退了。这些妇女当中就有小根他娘腊花。
腊花一边往山下撤着,一边忍不住哭了:“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儿子小根的录取通知书正由乡邮递员往她家里送来。
老根挤在工友堆里,被警察队伍隔在山洼地划定的安全区里。随着一声声的巨响,矿井的石块和支柱的木板都飞上了天。
一声声巨响中,老根的眼泪流下来,他知道,更加艰难的日子就要来临。
到了这天晚上,小根收到县一中录取通知书的事在小溪村里传开了。这可是小溪村自盘古开天地以来的头一次——县一中,省重点中学。“到了县一中,大学一定中”,这句话几乎是当时民俗的口头禅,差不多是全县老百姓的共识!小溪村人早听说了,镇上的头头们都想方设法要把孩子弄进一中去,据说花了很多钱也办不成。为什么?是孩子的成绩不行。郭老根的儿子郭小根这回可硬是凭好成绩考中了!
许多乡亲赶到老根家来祝贺。白天里采矿场被炸的事似乎也比不上小根考上县一中来得更重要。家里很快挤满了人。老根让小根娘腊花赶紧去村小卖部买两包好香烟,顺便买挂鞭炮回来放放。腊花一路小跑着赶到小卖部,掌柜老王说,“小根娘啊,买好烟买鞭炮,也还要买糖啊——这可是大喜事嘛!”腊花把口袋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出多余的钱买糖,只好说,“他王伯,等回头我再来买糖吧,少不了给您老尝的。”
鞭炮在门口放了,村里来的人更多了。郭老根拿着香烟从门外一直撒到屋内,鞭炮的硝烟味和烟草味满屋子弥漫。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小根将来的出息,话里无不透着羡慕赞叹。
“老根啊,小根这孩子将来一定出息大,等在大城市里做了大官,票子多得花不完呢!”
“小根还要娶城里的姑娘做媳妇,小根娘跟你老根就住在城里的洋房里带孙子吧!”
“我听说县一中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还有留洋去的,还有娶了人家洋女人的呢!”
这些话让老根和腊花笑得合不拢嘴。老根晃了晃桌上的空茶壶,瞪了腊花一眼,让她赶紧去后屋里烧壶水给大伙沏茶喝。腊花便往后屋去了。她本想接一句:“咱家小根将来说什么也不能娶个洋女人的,那生出来的娃是个啥样儿了!”
小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一直没有出来,尽管他爸叫了几次,他也不愿出来。他坐在床头,两眼盯着那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看得津津有味。那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临考前,老根把它收到屋梁上去了,怕影响小根的学习。直到考完了,老根才同意从屋梁上拿下来让小根看。其实小根心里并没有太多的高兴,他知道他最后能不能进县一中读书,关键还要看他爸能不能凑足读书的钱。中考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就替他算过了,如果县一中录取了他,那么学费、书本费、杂费,包括住校费,加在一起可是三千多块钱啊!他家里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小根连想也不敢想。
差不多快到半夜时分了,家里总算把最后一拨乡亲送走,小根才从房间里出来。
“娘,什么时候才能吃晚饭啊,我可早就饿死了!”小根埋怨地嚷着。
夫妻俩这才想到,一家人竟然到现在还没有做晚饭呢。
第二天早饭后,郭老根、腊花和小根,一家三口在村小卖部买了九刀草纸和一挂鞭炮。掌柜老王问,是去给小根他爷报个喜吧?腊花笑着点头,一旁的老根从口袋里掏出香烟递给老王,并划根火柴给老王点上。
“小根他爷要是活着,该有多高兴啊!”掌柜老王吐出烟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