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8800000001

第1章 引言

来源:《芳草·文学杂志》2008年第06期

栏目:作家评传

作者简介:於可训,一九四七年出生于湖北黄梅,一九七七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二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文艺新观察》丛刊主编,《长江学术》执行主编。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新诗体艺术论》、《当代诗学》、《新诗史论与小说批评》,主编《中国现当代小说名著导读》(上、下)、《小说家档案》等论著。

很多人说过,给一位仍然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当代作家作传,是一件很不明智甚至是十分冒险的事。这道理不言而喻,自然是因为他(她)的创作连同他(她)个人的一切,包括他(她)置身于其中的时代和社会,都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着的事物很难料定,因此也就很难给传主下一个盖棺论定的断语。这也可能犯了传记类文字的大忌,因为一切记录历史的文字从来就是为过去的人、事预备的,当代的人、事是不配享受这样的待遇的。

当然,问题也有另一方面。这正如争论了多年的当代文学能否成“史”的问题,争论归争论,分歧归分歧,当代文学仍然在许多场合要以“史”的面目出现。而且论述当代文学“史”的论著,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日见提高。似乎就偏有那么一些人,不怕冒这份风险。我想,这原因不是别的,实在是因为对当代文学做“史”的研究,存在着太多的诱惑。而且一切文学研究,也离不开“史”的基础。“史”、“传”本为一体之物,对“史”的诱惑,捎带着也影响了传记写作,使当代作家传记,也成了一个如法朗士所说的灵魂“探险”的场所。

如果说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研究,是与过去时代的人、事对话的话,那么,这种对话的距离自然是越近越好。虽则近距离的对话因为置身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情境,难以保持适当的审视距离(似乎又犯了史家一忌),但毕竟看得真切,看得实际,可免雾里观花,水中望月之弊。这样,相对于与时空距离久远的古代人、事的对话而言,与当代人、事的对话,自然就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的研究因此也就不能拒绝当代人、事的诱惑,当代的人、事于是也就具备了进入历史的条件和依据。

这也许就是我当初决定写作这本《王蒙传》的一个最主要的、也是最能满足我的当代文学研究兴趣的理由吧。

一部希望显示出某种特定历史价值的文学传记,它的理想对象,极有可能选择的是这样的一些作家,即他(她)自身的创作既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特点,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就,同时又体现了一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某些共同性趋势,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某种独特性的标志。通过他(她)的创作和文学活动,不但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的面貌和趋势,同时也可以探究一个时代的文学理想和追求。因而,与他(她)的对话,就不是与一个时代的个别作家的对话,而是与他(她)置身其中的整个文学时代的对话。因为在他(她)身后,有丹纳所说的他(她)“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和“在它(按:指该艺术宗派或艺术家族——笔者)周围而趣味和他(她)一致的社会”。

根据这样的写作目的和选择标准,为当代作家作传,你不能不说,王蒙无疑是这样的一个理想的对象。

作为一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这位怀有很深的“少共布尔什维克”情结的当代作家,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和祖国解放斗争,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一个特定时期的缩影。同样具有这种“微缩”特征的是,他在五十年代中期所遭受的政治厄运,以及在七十年代末的复出和此后所走的人生道路,对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也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不仅仅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人生道路的坎坷和革命信念的坚定,还有在这坎坷的人生途中,为坚守这种革命信念而付出的身心代价,以及在这种“坚守”和“付出”中,二十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所激起的复杂的精神回响。鉴于这是一个有关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话题,因此,我把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设定为我写作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

作为一位当代作家,王蒙的创作和文学活动,也如他的人生和命运一样,充满了无穷的变数。五十年代,当他凭着一个“少共”单纯的理想和热情,挟带着一篇在艺术上还远未成熟的短篇小说,在百花竞放的文坛初露锋芒的时候,无意间却冲击了一个在新中国成立的短暂时间内已经建立起来、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巩固的文学信条。这个文学信条同时也联系着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在四十年代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文学中被赋予了新的阐释、同时也被新的文学实践改造过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这一新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滥觞和发展演变,同时还联系着一个更大范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苏联、东欧和中国正在经历的激烈动荡又复杂多变的微妙“形势”。这样,一个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和一篇无足轻重的短篇作品,无意间也就闯入了一个高墙深院、门禁森严的政治和文学的禁宫。王蒙自然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也让他成了五十年代中期兴起的这股渊源复杂、影响深远的文学潮流的代表人物。

如果说,五十年代的王蒙,是以他对生活的善良愿望和善意批评,因为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于现实的“批判性”,而无意间冲击了某种业已形成的新的现实主义文学信条的话,那么,在七十年代末复出以后,乃至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以来,他对于长期以来被遵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和主导潮流的现实主义原则的冲击,就是有意识的和逐渐自觉的。这种有意识的自觉性虽然是他个人对于生活和文学的深刻反思的结果,但同时也顺应了这期间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和趋势。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恢复和重建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和批判性原则,到八十年代初革新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艺术实验,乃至此后在文学的体裁和样式,尤其是小说的文体、语言和叙述方式等等方面所进行的种种革新和实验,都是王蒙在这期间为更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推进文学变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而且这些革新和实验又因其具有相当的先锋和前卫色彩,也因其取得了众所公认的实绩而具有独特的代表性,他在这期间的文学革新和实验,因而也就成了新时期新的文学革新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王蒙所走过的这一条挑战和革新现实主义的文学道路,并非完全出于他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是历史和时代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虽然就其必然性来说,是时势使然,但就其现实性来说,却又取决于个体的条件。这其中就包括作为一个作家的全部生命史和生活史的内容,以及这个作家在他的全部生活实践和文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接受的社会文化(包括文学)影响。就王蒙作为一个“少共布尔什维克”的人生历史和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化和文学影响,尤其是“五四”新文化(包括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影响而言,他走上文学道路,注定要与现实主义结缘,他的创作,注定属于主流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范畴。但是,也正是“五四”新文学和苏联文学中的民主思想和人道主义温情,使王蒙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与主流的现实主义完全不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甚至对主流的现实主义形成了一种挑战和冲击。虽然他因此而蒙受了长期的人生苦难,但复出后的创作仍然没有偏离他所认定的这一现实主义的文学轨道。只不过在恢复和重建这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过程中,因为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化和文学(包括苏联文学中的西方传统和现代主义因素)的影响,而使早期对主流的现实主义的无意识的冲击和挑战,变成了对其中的某些僵化的教条的自觉的扬弃和“反叛”。但是,“反叛”后的王蒙又没有如这期间以反传统相号召的某些先锋和前卫作家那样,走上一条模拟西方的现代主义道路,而是使现实主义在容纳异质因素的同时,变得日益自由和开放。

半个世纪以来,王蒙的创作和文学活动,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问题为中心的曲折行进的历史,和现实主义经由内部变革和外部冲击日渐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鉴于王蒙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当代文学历史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和复杂联系,我把追寻现实主义在当代文学中发展演变的规律性,进而通过这种追寻,透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曲折行进的道路和历史轨迹,也设定为我写作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

而且,就王蒙从五十年代接受苏联文学的影响,到八十年代在保持这种影响的同时,又接受欧美文学的影响而言,这种变化本身也是极有意味的。接受前者的影响,对王蒙来说,无疑是同构同质的,接受后者的影响,则是异构异质的。但是,无论是同构同质的还是异构异质的,都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外文化和文学的交流碰撞,这种剧烈振荡,甚至也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文化时尚的因素,影响到王蒙的创作,使他的创作也带有这期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各种复杂的文化色彩,以及隐含于其中的复杂的现代性因素,这些同样也是我在写作本书时所感兴趣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作为一位知识分子,还是作为这个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位作家,王蒙都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激烈动荡、复杂微妙的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因而时代和社会也就不能不在他身上打下许多深刻的烙印。这种烙印除了在政治和文学上对他的人生和事业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外,也见之于他所特有的一种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王蒙是一位有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文学智慧的作家。他的人生智慧不仅表现在应对日常生活包括一些重要的政治问题方面所显示出来的灵活和机敏,以及由这种灵活和机敏而生发出来的灵动感和幽默感,同时也表现在他凝聚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中西哲学的生存智慧所形成的独特的人生哲学。他的文学智慧同样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在文体、语言和手法、技巧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多变,同时也表现在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融合中外古今文学思想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学观念。这种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文学智慧,也使得王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中,都变得异常的复杂和多面,是佛斯特所说的那种充满着多样的矛盾统一体的“圆形人物”,而不是单一的平面化的“扁平人物”。王蒙曾用一段戏谑性的文字归纳“评论者”对他所下的“互相矛盾的断语”说:

王蒙是“现代派”的风筝。王蒙是停留在五十年代的古典。是幽默。是象征。是荒诞。是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是永远的“少共布尔什维克”。是乡愿。是尖酸刻薄。是引进了西方的艺术手法食洋不化。是党官。是北京作家群的“哥们儿”。是新潮的保护人。是老奸巨猾。是智者。是意识流。是反官僚主义的先锋。是一阔脸就变。是儒。是老庄。是魔术师。是非理性。是源于生活。是“三无”(无人物、无情节、无主题)……

王蒙对这种“互相矛盾的断语”是十分“得意”的。这虽然不是他的真实写照,但也表明,要描画出一个相对真实的王蒙,谈何容易:“因为我作为小说家就像一个大蝴蝶。你扣住我的头,却扣不住我的腰。你扣住腿,却抓不着翅膀。你永远不会像我一样地知道王蒙是谁。”于是,我记起了作家陈村关于为王蒙作传所说的一段话:“假如日后我改行写传记,很愿写写王蒙。他对写传的人无疑是个圈套,还是个诱惑。”

我所面对的,正是这个“圈套”和“诱惑”。

同类推荐
  • 诗经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本书在继承历代《诗经》研究的优秀成果基础上,精到地诠释每首诗的主题、立意,清晰注解每章每句,以求读读者感悟《诗经》的古朴纯美,做到与古人情感共鸣。
  •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 今昔岁月

    今昔岁月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包括“少年时期”、“投笔从戎到部队转业”、“在阿城的二十年”、“改革开放来到四川”、“在东方电气集团”等部分。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人生如谷

    人生如谷

    本书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文艺评论家、诗评家李国文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收录了李国文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内容广泛,涵盖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游历各地的见闻与感受,对人生的理解与体悟,以及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独到的针砭评说。其散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跨越之路

    跨越之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打造一批讲政~治、有思想、作风正、肯吃苦、能打硬仗的领军人物;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建设人才;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社会成员投身建设、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形成强大的力量源泉。宁夏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人、凝聚人、激励人,努力形成全民创业、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充分运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 轮回之业

    轮回之业

    “世间所谓轮回,究竟是天道因果的轮转,还是众生不灭的执念……”修道一生,到头来才发现,我的业、我的道,早在与你邂逅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应运而生、逆劫而起的少年,宗门、江湖、境界,武斗、智斗,追溯太古,又将揭开怎样的轮回之业……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 狂后驾到之邪帝有请

    狂后驾到之邪帝有请

    安柒,服装设计师,一朝穿越成为赫连柒,虽然爹不疼娘早亡的。可是,她有一个极度妹控的哥哥赫连城啊!看皇子争夺那个无上至尊的位置时,她挑眉不屑。他们怎么争夺都行,只要别影响我生意就行。不过,跟在自己身后的傻王,是为嘛啊!赫连柒打掉百里云宸要拥抱上来的手,无奈的说“我真的不是你王妃,把爪子收回去。”百里云宸可怜兮兮收回要抱抱的手。晚上,楚煜殇坐在赫连柒的床榻上。赫连柒在睡梦中被灼灼的眼神盯的发毛,装不下去了。一把掀开被子,“百里云宸,你搞什么鬼。大晚上吓死谁啊!”楚煜殇抓着她的肩膀,“记住本尊的名字,楚煜殇!”神马,明明就长得一模一样啊!不管了,继续睡觉。
  • 星宇世界传奇公会

    星宇世界传奇公会

    一个故事,一个世界。这个故事讲述的主角进入游戏平行真实的实世界。在星宇世界的九块大陆冒险中主角,他会遇到除了人类之外的矮人,精灵,兽人,.....以及传说中龙,当然主角组织雇佣兵团也激请各式各样种族加入。在雇佣兵团不断的扩大,最后演变成传奇公会的故事。本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最后祝各位读者大大每天好心情!
  • 独霸帝王心

    独霸帝王心

    她遇人不淑爱上渣男,迫于无奈之下只好入宫成为宫女躲避纠缠。却不料入宫之后反而千里姻缘一线牵,看一介卑微宫女,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临朝听政,成为皇后!
  • 冷王的倾城狂妃

    冷王的倾城狂妃

    她是21世纪的超强女特警,却在一次任务中被陷害穿越到了天圻国,成为了“柔丝”的杀手。为了活命她接受了刺杀睿和王的任务,替嫁进入了王府。为了杀他,她用尽了计谋,却被他一一化解,当身份被拆穿时,他却没有杀她,反以温柔待之,捧她如手中珍宝。可她却不知,这是他的真心还是他的假意。
  • 现实与虚假

    现实与虚假

    怎么说好了,是一部穿越小说,主人公阳,故事纯属虚构
  •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该书收录C.S.路易斯1939至1956年间的9篇著名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之论题,与现代中国思想密切相关。如,《荣耀之重》谈德性伦理的古今之别:今人以为最高德性乃“无私”,古人以为最高德性乃仁爱;《战时求学》一文谈的则是,保家卫国与大学求学两不相妨;《我为何不是和平主义者》谈和平主义之纰缪;《高下转换》一文则针对现代哲学之主流: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等等。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