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3500000002

第2章 尔虞我诈,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东阳虽然与李庚堂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可是他与李庚堂在性格上却有很大差异。李庚堂爱贪图小便宜,平时喜欢咋咋唬唬虚张声势,其实他的胆量比针鼻儿还小;而李东阳恰恰相反,平日里他总是沉默寡言,可他一旦开口讲话,就会吐口唾沫就是钉,说到做到。据说,七八岁的时候,李东阳就曾因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的一截手指剁了下来。及至成年,李东阳遂与市井无赖、街头混混们称兄道弟搅和在一起。有一位小混混的亲戚以卖灌肠为生,经常遭到偷窃。小混混便想去与他臆想中的窃贼拼命。李东阳笑他愚蠢,为他出计道:“你把灌肠里加上砒霜,药死了窃贼既无责任、又解了恨,还可杀一儆百!岂不比你无凭无据找人去拼命强百倍!”小混混遂依计而行,果然药死了亲戚手下的两个小伙计。李东阳的恶名由此不胫而走,良善之辈无不对其畏之如虎。从此以后,心狠手辣的李东阳便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本地地痞流氓的“老大”。就在半个月前,李东阳因为涉嫌绑架敲诈,被官府捉进了寿州大牢。人们都以为阴险毒辣的李东阳这回肯定是难逃公道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李东阳的小兄弟们竟然又一次花钱把他解救出来了。

这日,李东阳正在县城的一家酒楼设宴答谢那帮使之幸免牢狱之灾的小兄弟,一个小地痞匆匆赶来,向他报告了李庚堂父子已经于昨夜双双毙命的噩耗:“大哥,不好啦!你兄弟和你侄子,昨天晚上全死在张大勋家里头了!”李东阳的小兄弟们立刻炸了窝,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李东阳稍微愣怔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道:“人都说手足情深,可我与众弟兄们的情谊比手足还要深!来,喝酒喝酒!到时候,我自有道理。”众地痞流氓纷纷拔出攮子、片刀等凶器,叫嚣着要和李东阳一同到张家去讨个说法。李东阳摆手道:“不必,不必!你们走着瞧吧,我料定张家人肯定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果然不出李东阳所料,当天下午,“花花太岁”张大有便找到了李东阳,声称其兄长及侄子因中邪祟而亡,当即许诺愿意拿出四百二十千文作为李庚堂父子的丧葬费,想以此诱使李东阳同意将其兄、侄的尸体从速掩埋。李东阳瞪起三角眼,一口回绝道:“不行!我没有见到我哥和我侄子他们的尸体之前,任何要求都不会答应你!一切都要等到我验看完尸体以后再说。”李东阳说话的时候,两眼射出的凶光就像两把利剑直刺张大有的双眸。张大有闻听此言,脸色顿时掠过一丝惶恐,眼珠不由得骨碌碌一阵乱转,欲言又止。李东阳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心中便已经有了七八成的把握,遂对张大有步步紧逼道:“是不是中邪,可不能仅凭你‘花花太岁’这么信口一说便成定案!我哥我侄儿他们如果是被人暗害了呢!区区四百二十千文钱就能打发吗!”张大有本有心再将丧葬费涨一些,可他听罢李东阳旁敲侧击的一番话,心想:我若主动将丧葬费上涨,岂不显得自己做贼心虚么!而现在,这李东阳不过是无赖本性使然,企图借机对自己狠狠敲诈一下,才如此虚张声势罢了。这样一想,也并非“省油灯”的“花花太岁”张大有立刻态度强硬起来,冷笑道:“既然你一定要验看尸体,那么本少爷我随时恭候!”言罢,气冲冲夺门而去。张大有这一招还真就把自以为是的李东阳闹愣怔了:咦,难道我哥和我侄子果真是中邪身亡的吗!

第二天上午,李东阳带领着两名小兄弟,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张三少爷的府中察看哥哥和侄子的尸体。但见李庚堂十指指甲乌紫,面色青黑,而李小八子的腹部则是一片紫红。李东阳由此认定哥哥十有八九是被人闷死的,而侄子李小八子则很可能是遭人踢踹而亡。李东阳当众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带来的两名小兄弟也赶忙帮腔助阵,推波助澜地大呼小叫道:“必须报官,一定要严惩凶手。”本也是性如烈火的“花花太岁”张大有,一向蔑视李东阳等地痞混混,此刻顿时火冒三丈,用更高的声音怒吼道:“报官就报官!难道我们老张家还怕见官么!”随即,在李东阳的逼迫之下,张大有以其父亲张体文的名义向怀宁县官府报了案。李东阳则以谋杀罪控告张体文一家涉嫌故意杀人。怀宁县知县沈南春接到报案,不由得暗自盘算道:逢年过节我总能从张家得到一大笔“孝敬”,如果我公事公办,万一真查出张家的不是,那可如何是好!依法办事吧,那些经常向我行贿的人见花钱也不能破财免灾,以后谁还会“孝敬”我!置之不理拖延着不办呢,顶戴花翎又可能被搞丢!思来想去,最后沈南春还真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他以本县仵作出缺为由,将案件上报给了寿州知州郑泰,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置身到了案件之外。

寿州知州郑泰搜刮民脂民膏、溜须拍马是行家里手,对于审案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他接到沈南春的奏折之后,并没有把此案放在心上,只是例行公事地把案件推给手下的仵作,令其到怀宁县张体文家去验尸。仵作不敢怠慢,风风火火赶到张体文三少爷的府中,但见三位死者均嘴唇、指甲乌青,遂怀疑是中毒而亡。随即将一枚“看针”刺入了李庚堂的咽喉,取出一看,银针已经变成了黑色,等用皂角水擦拭后再探,黑色不减。仵作又用同样的方法勘验了李小八子和张伦的尸体,结果和李庚堂的完全一样。于是,仵作断定李庚堂、李小八子和张伦三人,均系中毒而亡。仵作的结论一出,张氏父子三人顿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们一方面以“中邪祟也是中毒”进行搪塞,一方面又慌忙拜托在怀宁县以“多谋善虑,广事结交”而出名的孙克伟去说服李东阳撤诉。孙克伟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贡生,可是由于他的兄长孙克俊在京城任刑部郎中,故此他对打官司告状一类的事情颇为内行,在其兄长的庇护指点下,他替别人打官司告状往往能够钻法律的空子而取胜,渐渐地便成为了怀宁县的词讼名人。

孙克伟虽是一介书生,却与“花花太岁”张大有颇为投缘,二人经常一同出入花街柳巷,如今张大有又提着重礼前来相求,孙克伟自然对张大有的请求满口应承:“二少爷何必这么客气!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孙某一定尽力!那李东阳我也认识,不就是个混混嘛!就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定能把他一个小小的市井无赖说得回心转意——李东阳无非是想借机多讹一点钱而已。”然而,孙克伟这回却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了。原来,李东阳要为兄长和侄子申冤是假,他本意的确是想借机狠狠敲诈张家一笔钱财,但是其胃口却比孙克伟所想象的要大得多。因此,李东阳知道孙克伟前来是为张家做说客之后,遂狮子大开口道:“孙先生,你回去告诉老张家,想让我撤诉并不难,只要他们肯出五千两银子!我立即撤诉。”孙克伟费尽唇舌也没能说服李东阳,只得垂头丧气灰溜溜地又来到张大有的府中,与“花花太岁”密商对策。“花花太岁”一向对人悭吝无比,此刻听说李东阳居然一开口就要五千两银子,禁不住勃然大怒,咬牙切齿道:“呸!李东阳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他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就是五千两银子嘛,对老子来说九牛一毛!但我宁可拿出五千两、一万两银子去打点官府,也不会白白送给李东阳这个趁火打劫的无赖!”孙克伟劝解道:“二少爷切莫动怒。设若果真闹腾起来,把事情搞大,三条人命的官司啊!官府岂能是五千两、一万两银子就能摆平的!二少爷切不可因小失大呀!此次前去,虽然我没有能说服李东阳,但是他的底牌我倒是摸清楚了,这小子的确是想借机敲诈,并不是真心要把事情搞大。我看他现在报的是谎价,我们不妨再与他讨价还价。”

“花花太岁”与李东阳展开了讨价还价的拉锯战。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三少爷张大勋闻听自己家中一下子出了三条人命的大案,也风风火火赶回家来了。此时,李东阳已然把撤诉的价码降到了两千四百两,再也不肯退让。三少爷张大勋一心要尽快了结案子,遂对二哥“花花太岁”张大有说道:“我看这区区两千四百两,咱们就认了吧——你我一人拿一半吧。事情真闹大了,我不过是脸上无光,而你麻烦可就大啦……”以往对自家兄弟也照样吝啬得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张大有,这回听了弟弟的话竟然没有反对,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就这样,张大有和张大勋用两千四百两银子与李东阳达成了撤诉协议。李东阳拿到银子后,倒也爽快,立刻跑到寿州大堂,以自己现已查明,兄、侄均系误食毒蘑菇而死为由,要求撤回诉状。寿州知州郑泰巴不得少找麻烦,对李东阳难以自圆其说的撤诉理由并不穷究细问,当即照准。并且,此时郑泰已经获悉自己马上就要被调往泗州任职,所以为了显示自己将寿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郑泰便没有依照清廷的相关规定,把张体文家一夜毙三命这一特大案件上报备案。

按说,至此张体文一家一夜毙三命的案子就算是了结了。怎奈偏偏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算不如天算”,一个与张、李两家皆无怨无仇的人,却使张家命案节外生枝,再起波澜。

同类推荐
  •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弟兄三人的哭声震动着三间老屋。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成家后一个个走出老屋,从此老屋不再是他们的家了,他们就像匆匆而行的过客一样,难得在此停留。半年之后,刘家弟兄出资在村里办了个托老所,地点就设在刘老太的小院里。村民们轮流做义工。农忙时两幢小楼里住满了老人,热热闹闹地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春花一有空就去院里帮忙,听说谁家媳妇对公婆不好,她就来个现身说法,劝她们别给自己留下歉疚和悔恨,凡事大度些,站在老人的角度上想一想,再看看自己哪点儿做得不好!这样一来不满意的地方就少了,日后也少一些良心谴责。
  • 僧袍下的皇太子

    僧袍下的皇太子

    唐天复四年。长安,中书令府。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春风挥舞着柔若无骨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大地,所有尘封已久的事物,都在春风缠绵拘呼唤中复苏过来。中书令府大院中,借着重中外泄的灯光,可以清晰的看见许多花都已含苞欲放,有几枝已羞答答的露出五颜六色的脸庞来。这显然是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春夜。但屋中那位仍立于深夜的灯光中的人,仍双眉紧皱,似乎去冬的寒意还紧紧的锁于他的面目间。这人年约六十,身材略瘦,但显出一副精干的样子。
  •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说中,龙是由蛟幻化而成,长出翅膀为应龙,双翅消失后才成龙王,具有呼风唤雨之能。龙拥有这些异能,正是因为龙牙与龙守护的异珠形成某种能量场,而龙的一生都要借助异珠能量来修炼进化。异珠深藏在海底,龙会守候在周围,凡人不易得。但龙在化蛟时却是能量最弱之时,懂得天向地势之人则有可能获得龙牙。民国初年,专门为慈禧采珠的简氏一族就曾在旅顺附近猎杀过一条蛟龙。百年之后,南京。因怀疑在上海大学研究地质古生物学的爷爷是被人毒死,一直在深圳生活的我(杨宣)得知南京山海大学的麦思贤教授曾经在学术杂志上提过这种毒素,于是找他寻求帮助……
  • 日夜书

    日夜书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作品通过几位五零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各自的一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
  • 纽约往事:淑女篇

    纽约往事:淑女篇

    《纽约往事:淑女篇?译言古登堡计划》是伊迪丝?华顿创作的现当代小说类书籍。写的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纽约的上流社会,女主人公黑兹尔迪安夫人被人发现跟另外一个男人出入于第五大道的一家旅馆,便为当时僵化的纽约社会唾弃,被认为是个“坏女人”。但事实另有隐情,黑兹尔迪安夫人其实是一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妇女。
热门推荐
  • 再生

    再生

    《再生》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取得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着力发掘富于原创能力的新锐作家,资助出版他们在文学创新方面的文学成果。这种举措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四川文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计之长远的人才培养与新的艺术经验积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 敦厚的诈骗犯

    敦厚的诈骗犯

    这个男子的脸很陌生,可见是个初次光临的顾客。他的年纪大概五十上下,也许是肝脏不太好的缘故吧,脸色显得异样的苍黑,样子不太讨人喜欢。不过,理发师要招徕顾客,就得搭讪应酬,于是笑脸相迎,嘴里说着:您来了,请进。”男子盯着晋吉的脸看了看,然后一声不吭地在镜子前坐了下来。接着,他似乎有点困,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有些顾客也真是奇怪,他们一踏进理发店就直想瞌睡,这个男子恐怕就属于这一类人。他的头发生得比较硬,夹杂些白发。
  • 创界天

    创界天

    命运的捉弄下,一次奇妙的相遇。一个立志要成为灵师的少年,在灵脉觉醒之后却没有灵力伴生。原本破碎的灵师梦在悄然的缘分下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少年。从此开启了通往灵师的道路!少年岚中舞与伙伴能否勇闯九域,最后登顶创界天?!
  • 惹 火

    惹 火

    就算是大老远,还隔着层办公室的玻璃。白静歌还是看见了那个一身黑衣,体型微胖的男人。她名义上的哥哥,大帝国际设计中心的总经理白仕国。但是一想到哥哥这个词,白静歌胃里不由一阵倒腾。不能怪她没礼貌,因为打自小她只要一听到“爸爸,哥哥姐姐”这些词,就想吐!“静歌,你们部门那个卫生巾的广告词搞定了没?”连门也不敲,白仕国径直进了白静歌的办公室,并狠狠的关上了身后的门。无所谓,反正现在这……
  • 仙府道途

    仙府道途

    破剑烂宝,原石废料,有多少要多少!在仙府里,这些都可以转化成昂贵的炼器材料。
  •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从先秦时代《诗经》里征人思妇的反复歌咏,到现代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乡愁一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主题。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便也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怀乡思归的优秀诗篇。本书作者便是从这浩如烟海的怀乡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蓝色泌紫

    蓝色泌紫

    如果我在“祝你永远幸福并快乐着”后面加上“省略号”,则表达着我此刻正在为你祈福,接着许愿这个“祝福”永远有效……结束了……画上“省略号”……是因为,我不忍心画上句号……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工记

    女工记

    大型组诗,描述了一百位下层女性农民工的生活。诗人将数量庞大的外来女工们的“们”换成一个个鲜活的的女性个体,记录她们在流水线上艰难而努力的生活与奋斗。作者不是旁观者的叙述,而是感同身受的倾吐,所以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