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800000002

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2)

我听后无比欣慰,只要表弟好,我宁愿是我错了!

而今他却亲口对我说自己没有了出路,我怎能不困惑:“好好的工作不干,你到底想干什么?”

“什么好好的工作啊,房地产公司是站街发广告,穿制服是做社区保安,工资都低得买不回几多大白菜!本来是不准备来找你的,这些年我真是一言难尽啊!”表弟一股脑道出了实情,原来这些话他都吞一半吐一半,没跟他父母说完整。

“你要端正就业观念,社会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你说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别人能做,你也能做。”我只能这样说。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可是表哥你不知道,这些工作都是些什么人在做啊,小学没毕业的农民工一大堆!我大学毕业,我是有知识的人啊,却老被一个乡下来的农民工管着。”看来,在大学毕业的表弟眼里,这就是天下最大的不公了,我差点被他逗得笑起来。

众所周知,农民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他们固然没学什么知识,却也从没花什么学费啊;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性价比”堪称全国最高。——我这样想着,倒也并没说出“大学生‘性价比’最低”之类的话来。

可这时,他已经委屈得快掉出眼泪:“都说‘知识就是力量’,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而我自己学了那么多知识,却没见有什么改变。我就纳闷了,这是咋回事呢?”

听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捧腹大笑,如见范伟演《卖拐》!

其实我肚子里的火气远大于笑声,但是我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宁愿仰天大笑,也不愿意对找上门来的表弟这样发火:“你不是说读大学有出路的吗?去找你高中的‘名师’去啊,他老人家不是说负责的吗?”

毕竟,表弟这类“蜗居蚁族大白菜”也很可怜、很不幸。二十多岁,就白头不少,可惜这只是所谓“勤奋刻苦”和“考试高分”的特征,却不是知识与智慧的象征。

一笑而过,我问表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那是一点没错。如果没有力量,如果没有改变,如果感到纳闷,你就得追问自己,你身上那所谓的知识,是知识吗?”

“怎么不是!你看,这是我的毕业证,这是我的学位证,还有英语四六级证书。”表弟一边喊冤,一边拿“证据”给我看。

我又被他逗得笑起来:“这是文凭,不代表知识。这个,真不代表。”

表弟听了,顿时蹙眉,惊讶地看着我,就像我说的是天书似的。

我只好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原话:“不要把在大学里呆的时间与学识混为一谈,有些人在大学里读了很多年书,也没有什么学识。”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的天,该不会是在说我吧?”表弟到底是上过大学的,这不,我把名人一搬出来,刚才都还在惊讶疑惑的他,立马就服了!

“是不是在说你,用培根的名言一检验就知道了,因为我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不会有错。你不是曹雪芹,你也不是曹雪芹一类的文人,现在更不是曹雪芹那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不仅不埋没人才,而且急需人才,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知识就有力量。否则,需要质疑的不是弗兰西斯·培根,而是你自己以及你身上那所谓的知识。”

(三)中国的大学生: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

看到这样的标题,一定会有人这样反驳:“怎么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呢?当年高考,我就是一次考上的,我就不是高考‘复读生’。”

——且慢,这里所说的高考“复读生”就是指你这样的人!

想想你的中小学阶段吧,为了高考能拿高分,为了一次就考上好大学,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本应睡眠休息的时候,你却没有睡眠休息。没完没了的作业考试,使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成为家常便饭,这跟“复读”有什么区别?

本应欢歌笑语、健康成长的时候,你却连抬头仰望蓝天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埋头死学死考,这跟“复读”有什么区别?

为了高考,你从小就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做得比推磨的驴还多。题山题海,反反复复,千锤百炼,做出解题速度,做出思维惯性,做空潜力后劲。这不是“复读”又是什么?

在学习时间被成倍延长、学习强度被畸形加大时,你本质上就是一个标准的高考“复读生”。因只参加过一次高考就以为自己不属于高考“复读生”,不是自欺欺人,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高考“复读生”的大学生并不情愿被人称为“复读生”,可见在内心深处,中国人还是相当明了:加班加点地熬夜“复读”,就是“病态”、“低劣”跟“畸形”的代名词,谁都不愿意戴这顶帽子。

可是,谁都不愿戴“复读”这顶帽子的中国人,今天仍在继续加班加点、死学死考,仍在继续着“病态”、“低劣”跟“畸形”的“学业”……仍在拼命地熬夜“复读”,——从小学就开始死学死考,从小学就开始没日没夜,从小学就开始竞相“复读”!

所以,一点也不冤枉:中国的大学生,其实个个都是“资深”的高考“复读生”。

而全国名校呢,因为是亿万高考“复读生”竞相追逐的目标,自然也就成了高考“复读生”的“荟萃”之地!

以各种形式死学死考、熬夜“复读”,誓言“非清华北大不上”者,内心所谋求的,其实是想借高考这一低层次的知识平台,趁早跟清华北大“攀个亲戚”,以便今后到社会上有个“照应”。

故只要能“攀上亲戚”,哪怕“复读”得昏天暗地,哪怕拼得个伤痕累累、“残花败柳”,也在所不惜,而这却正好暴露了他们在求学能力上的“心虚气短、江郎才尽”!

因为,心虚气短者一般也心知肚明:没有真本事终究是做不出什么学问来的,倒不如就在高考这一关口,穷心竭力跟名校“攀个亲戚”算了。

而真有志气、真有才气、真有本事,就不会围着高考这种低层次的知识加班加点、熬夜“复读”,就不会为了那压倒别人但却毫无意义的一分两分去拼杀;真有本事,到哪都一样不同凡响,没必要跟清华北大“攀亲戚”;真有本事,无论走到哪里,身上的才华傲气藏都藏不住,哪里还需要引什么“清华北大”为傲?

好多中国人,在还没有踏进知识的真正殿堂时,就在小学阶段开始熬夜“复读”,就在中学阶段把所有的生机活力都提前支取出来,献给了鲁莽蛮干的、无休无止的、把活人训练成死机器的作业考题。

而等到考上大学时,已是身心疲惫,伤痕累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生机活力却丧失或不足。这时,又怎么能把大学里的知识学好呢?仅凭高中那点可怜巴巴的知识,又怎能不一毕业就变成“大白菜”呢?又怎能不从“天之骄子”变成“天大笑话”呢?又怎能不去跟农民工抢饭碗呢?

考研二字天生粘带“研究”的色彩和光环,但实际情况是,在考研的考场上,思考意味着考砸,研究意味着必败无疑。因为题量都太大,考生必须从头到尾,像机器一样提笔就解,“风驰电掣”,马不停蹄,否则连试卷都做不完。在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这样“疯解狂答”,怎么可能有思考和研究的时间?

所以,考研实际上徒有虚名,它跟思考和研究没有什么关系。

参加过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承袭了高考所有的“特色”和“个性”,比拼的依然是题山题海锤炼出的“思维惯性”或者美其名曰“解题速度”。谁熬夜“复读”,谁练就一身“横肉蛮力”,谁把自己打造成解题机器,谁就考场取胜为王。

跟高考不同的是,考研的“复读”是变本加厉的“复读”,因为考研之竞争拼杀更为激烈。

高等数学应该是最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吧,但考研数学的考场上,谁停下笔来思考研究,谁铁定做不完。本人当教师时讲授过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考前也在题山题海上“操练”过、“复读”过,但上了考场仍然不敢怠慢,因为除了题量大、时间紧外,对手都“来者不善”。

虽被考生戏称为“第二次高考”,但考研跟高考比,还真有那么一点不同。考研有一套比较复杂的报名程序,完全由报考者个人自己完成,不存在以班级组织起来报考的可能。也就是说,没有哪个考生是“随大流”被动地参加考研的。换言之,敢报名考研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底气,心里一点谱都没有的,人家名都不会去报。打个比方,不会玩微积分的,他敢报考理工科研究生?那不是找死吗,谁这么昏。

故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而本人取胜的法宝和别的赢家一样,用一个字来表述就是:快!用两个字来表述就是:更快!

快到什么程度呢,最快的大概三五秒就答一题,因为不少选择题本人纯粹是凭感觉——也就是所谓“题感”在作答。“题感”的背后是“复读”,是“烂熟”,是题山题海在做支撑。

考研的输家呢,大多是没有“复读”或“复读”不力的人。这些“复读”不力的输家,人家大多也不是不会做,而只是解题速度慢了些。如果是不会做,人家早开溜了,考场又不留人。而慢的原因是没有“题感”,就去花时间思考探求;之所以没“题感”,是因为没有在题山题海上熬夜“复读”。

我记得考数学时,我们那个考场没有一个提前交卷的。考试进行了两小时30分钟时,监考老师宣布:“还剩最后30分钟。”听到老师提醒,寂静的考场突然集体响起重重的、长长的惊叹声:“啊——!”然后,再次寂静下来,每个考生都埋头做到最后一刻。个别女性考生甚至因埋头解题到最后一秒钟,没能在答题卡上“画圈”而当场哭起来。

作为考研的赢家,我本来最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哭也没用,考试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就是要通过竞争性的考试把水平高的人选拔出来。

但我不会这样说,因为这话乍一听是对的,仔细一想却是错的。

“题感”并不是学问,很多“题感”实质上是“思维惯性”,恰是做学问的大敌。解题速度并不代表数学水平,所以,一味追求解题速度的考研,选拔出来的不是水平高的,而仅仅是解题速度快的。

这样,考研最终录取的,很多并不是人才,而是像我这样拥有更多体力熬夜“复读”、做出“题感”的蠢材。

蠢人通常并不认为考试蠢,更不自认为蠢,这不难理解:垃圾食品吃得越多,越离不开垃圾食品,越拒绝承认那是垃圾食品;一身横肉蛮力的人,当然酷爱跟人比试力气,当然酷爱称颂比武台!

不错,至少就数学而言,解题速度确实是检测数学水平的指标之一,但同时,解题速度也确实不能代表数学水平。因为跑得快不代表跑得远,更不代表能负重、做大事。陈省身、丘成桐这样的数学大家就多次面对奥数试题束手无策,在他们那里,人们可以领悟到,解题快速很可能就是数学思想肤浅的表现。

比如,拿一份考研数学的试卷出来测试甲乙二人。结果,甲在三小时内就做完并考得高分,而乙花了三天,虽然只解出一道试题,但解法却别出心裁,别具只眼。请问谁的数学水平更高,谁更有研究数学的能力?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伟人毛泽东指出:“出20个题,学生只能答出10题,但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的,可以打100分;而20题都答了,也答得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50分、60分。”

解题速度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熬夜“复读”,在题山题海上“擂”出来。但创新更多的是与人本身的特质有关系,没有数学天赋的人,给他三年的时间备考,他可能考研数学打满分,但不要指望他解题别具只眼。

当今中国的考试,从北京南京硝烟弥漫的“小升初”考试,一直到考研,实质上都成了考“题感”、考速度,最终是考熬夜“复读”的体力。

最后连老师们也不放过,“命题专家”把老师们也拉上考场,给老师们评分定级。殊不知,老师的水平如何,还真不在于解题速度和考试成绩,而在于是否“会讲”、是否善于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

对速度的追求成了全中国的“惯性”,这种追求速度的“惯性”无处不在,形成“中国特色”:喂猪的,四个月就出栏;教书的,一学年就发了40篇论文;小学生考试落后,父母赶紧花大价钱去“培优”,分数非快速拉起不可;小孩子感冒生病,先锋系列抗生素“侍候”,恨不得一针下去,永不生病……

我忍不住要说:中国人,你怎么变得这么蠢?

(四)我的英语比你棒,但我要说,学英语真的很浪费

同类推荐
  • 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1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本书记录了作者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全书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极富感染力,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本书也是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收录作者王宏昌先生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240多首诗词,作品风格清丽、朴厚,题材广泛,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
热门推荐
  • 董姝传

    董姝传

    她是将军府不受宠的小姐,原以为爱情把她拯救,却不料心上人旦夕间变心,她心灰意冷,却被一纸圣谕召进宫,她本无心争宠,却被他人推着一步步的越陷越深。从原本心地纯良,忍气吞身变得手段狠辣。她是否能得宠始终,又是否能获得自己的真爱呢
  • 妖精两万岁

    妖精两万岁

    “小姑娘,你多大了?”“两万岁。”……一听这话,大伙儿盯着安暖的眼神都不禁带上了几分叹惋痛惜。啧啧。真是个小可怜!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荒山野岭里待了这么多年,没有基本的常识不说,指不定连精神上都出问题了。丝毫没意识到众人异样的目光,安暖悄咪咪地抬起眸子:哇。这些就是人类啊。可真有意思!(太白山:哼!愚蠢的人类,我们这儿可是聚集了天地灵气,孕育出了无数的灵物,什么叫荒山野岭,没见识!)……一场飞机失事的意外,安暖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妖精,就这么阴差阳错地踏进了二十一世纪的新社会。结果,劈头压倒她的三座大山就是:没文化!没文凭!没钱!作为太白山第一个化形的植修,安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到了人间界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送!外!卖!“来,就这个地址。”“南熙路杨柳街112号三栋5单元403号。”“……”看着这一长串的字符,安暖简直是目瞪口呆。妈呀!现在人类对于地址方位的精准度,已经要求得这么高了吗?“这可怎么走啊?”还没学会手机导航的小妖精,急得直挠头。街道口的老杨柳树终于看不下去了,甩着枝条指点道:“就在前面,直走,再直走,哎,右转就到了!”小区里的麻雀也跟着喳喳叫,“你左手边那栋就是三栋5单元,对对,就在这里面。”……忙活了一整天下来,也就一百来块的薪资,连买个大份麻辣小龙虾都不够!安暖不禁感叹:这世道,别说人活着艰难了,就连妖精想要生存下去,也不容易啊!……***一句话简介:这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妖精不经意间踏进二十一世纪新社会,幸福生活,美满和谐的暖心故事。
  • 至尊掌门系统

    至尊掌门系统

    穿越到修真世界的叶立,继任了寒酸落魄三流小门派青云门,成为了新任掌门,因此成功触发了穿越所带来了的“超级掌门游戏系统”。绑定了系统的叶立,开始了彪悍无敌的超级掌门之路,立志将青云门建设成修真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巨无霸门派!
  • 天魔星神

    天魔星神

    秦明中学校门口突然出现的一名女孩,高三七班一个男生离奇失踪,月亮莫名其妙地在瞬息间变成血红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娇小玲珑的漂亮女生一拳打在"他"家的沙发上。
  • 回味无穷的感动

    回味无穷的感动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跟谁都能聊不停

    跟谁都能聊不停

    怕被拒绝、怕丢面子、怕演讲、怕和陌生人说话?本书教你怎么想,立马让怕什么的都变成浮云。爱紧张、爱冷场、爱大脑死机、爱吓跑MM?本书教你怎么做,轻松搭到想搭的人。不会找话题、不会接话茬、不会赞美人、不会看脸色说话?本书教你怎么说,开心和人聊不停。只会附和、只会回答、只会乏味地陈述、只会讲老掉牙的冷笑话?本书教你怎么问,让聊天越来越热烈。
  • 同昌公主外传

    同昌公主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启发小学生智慧的寓言故事

    启发小学生智慧的寓言故事

    这本书无论从故事的结构、内容还是语言上,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为你们量身打造的,会让你们耳目一新。这些小故事,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有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生活在神秘大森林中各种动物的故事,也有王国里国王、王子和大臣们的故事,还有许多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也许就是发生在你周围的故事。在这些看似短小、简单的故事里,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正等着你去挖掘呢。
  • 一草文集:年少三部曲(新版·全3册)

    一草文集:年少三部曲(新版·全3册)

    本套装共3册——《致年少回不去的爱》《那时年少》和《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愿你历经风帆,归来仍是少年。
  • 何处可栖凰

    何处可栖凰

    古卿凰总是做一个梦——关于她跟一个男人搞对象的梦。后来她才发现,那不是梦,是记忆。古卿凰的爹娘总有一个理想——想要个正常闺女的理想。后来他们才发现,那不是理想,是幻想。不做姑娘做儿郎?好,许你男装十五年。不爱红装爱戎装?成,如你所愿战沙场。可是你说什么?不想成亲?当爹的苦口婆心好言相劝:“三千公子,总有良配。”作女的打定主意死不服软:“非彼如玉,不可栖凰。”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老爹的太上皇觉得无需再忍!真龙不发威,你当我是个假的太上皇!“主子,太上皇下旨:只要是个男的,不管什么身份,能把您拐到手他就赐婚!”“真的?”古卿凰笑了,冲院子里那人招手喊道:“走了和尚,跟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