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0000000005

第5章

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第二届客座研究员):我只能说一些对九十年代文学自己的感受。在近些年来的文学研究中,1990年代文学的地位似乎有点尴尬。它之前有“一个伟大文学时代”(八十年代),一度成为人们怀旧的对象;后来在程光炜老师和他的学术团队的努力下,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去对待八十年代,引发了很大的风气,“重返八十年代”不仅成为一种学术取向,也成为一种方法论的示范。或者再往前,近段时期以来,曾被指责为非文学的十七年文学甚至“文革”文学都引发越来越多人从文化政治等角度去探究的兴趣(近年来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可以看出来这一趋向)。而往后的“新世纪”,因为文学生产方式等诸多要素的显著变化,我们也会赋予其一个“起点”的意义。九十年代文学夹在上述几者之间,有点尴尬。

必须承认,感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我个人对九十年代文学是充满感情的。我从90年代末期进入大学中文系,可以说,接受文学教育、形成自觉的文学意识是通过九十年代的文学起步的,当时我们的寝室里,小说最多的就是两类书:一个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还有一个就是卫慧、棉棉那拨所谓美女作家、70后的集子。此外,每一代人都会遇到自身的“关键词”,如果一个人在八十年代进入大学校园,他遭遇的肯定是“主体性”“存在”等等,而九十年代的关键词就像李洱、敬泽老师的对话中已经梳理出来的——“个人化写作”“日常生活”等,我们就是观察、学习他们在辨析这些关键词的同时,开始自己的研究。总之,九十年代文学就好像是我们成长的空气一般,直到今天,它依然构成了我的研究视野。

比如我自己最近关注的一个课题,文学史上的青年人的形象,青年如何通过文学想象自我。我就有一个设想,假设多年以后一个研究者讨论新世纪文学中青年人的形象,如果恰巧这又是一个懒惰的研究者,选取销量最好、受众最多的文学样式,比如郭敬明的文学,我想这种懒惰的方式我们也会不经意的使用,我们觉得受众最多的文学大概是影响力最大的、代表性最强的文学。郭敬明小说里的青年人,黄平是做过研究的,我们大家都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形象。郭敬明的小说里,资本体系的评价逻辑已经坚硬地充斥每个角落。“我”所秉持的逻辑与“资本”社会的运行逻辑是一样的,一切以商品的价值来衡量……这与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初步判断是吻合的:当下是一个“诸神归位”的时代,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哪条路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挤掉多少人、超过多少人。举目所见都是价值观稳固、静态而不再成长的“奋斗者”,而绝少村上春树所谓“可变的存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尚未牢固确立”,“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我想说的是,九十年代文学中的青年人形象都不见了,比如《叔叔的故事》中的“我”,这部小说一方面“审父”,质疑如“叔叔”这样的伪浪漫主义者,同时又在强烈“自省”,质疑自身——像小说叙事者“我”这一代拒绝浪漫抛弃理想的实用主义者。尽管这个小说提供不了现成的答案——在叔叔的故事已不可靠、叔叔的理想已不足恃的情况下,我们再向何处寻觅精神力量?但是这种紧张而痛苦的思索本身,正表达了作家对历史转折的自觉意识。这象征着一个起点,从这个“我”出发,到朱文笔下的小丁们、到叶弥笔下的“弟弟”……这些人越来越少了。这些形象彼此之间当然有差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与周围环境构成紧张、焦虑,焦虑感其实是通过与现实处境持续的紧张对峙来艰难摸索一种自我确立的主体力量。郭敬明笔下的主人公、他提供给年轻读者的范本——在无限认同现实的状态中自鸣得意、游刃有余的青年人——是成功人士的后备军,而成功人士恰恰是当年1990年文学中朱文、甚至棉棉们曾试图挑战的对象。我还记得邱华栋老师有一个小说,提到进入大都市的青年人,站在天桥上,看到一幢一幢的高楼,就像骨牌一样,他想象自己有一个弹指的动作,一弹,高楼就像骨牌一样倒下去。非常复杂的心情都包含在了这个细节中,今天以郭敬明为代表的作品中已找不到这样的文字存在。九十年代文学中那种不甘心和张牙舞爪的东西没有了。

我是以一种回望的视角来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文学曾经有的丰富性。尽管从政治热情、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节操等方面衡量,九十年代似乎是一个节节败退的时期,但异端丛出、王纲解纽却为文学提供了自由的想象与创作空间。所以今天我们开这样一个会议,我觉得确实非常有必要。

黄平(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第二届客座研究员):很荣幸有机会介绍自己对九十年代文学的看法。当下对于“九十年代”的“历史时间”有两种主流的说法,都是“转喻”:第一种讲法是把九十年代转喻为十九世纪,如清华大学的汪晖教授,他谈过一个在学界比较知名的看法:“九十年代”与“漫长的十九世纪”有着更多的亲缘关系,而与“二十世纪”相距更加遥远。而二十世纪被汪晖视为革命的世纪,在这样一种视野中,基于“革命”的理念对于九十年代有诸多不满。

同类推荐
  • 亲爱的丫头

    亲爱的丫头

    这是一位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成长手记,也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成年礼物。通过记录女儿成长中的点滴,随时随地随想随记:怎么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什么才是好的表达,如何做选择,如何在事前做好准备,如何对待亲情,如何对待金钱,等等,父亲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父女之间的款款深情溢于纸面。这是父亲写给女儿的情深意长的“情书”,也是一份最真诚的父爱样本。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以抒情为主,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天才密码

    天才密码

    《天才密码》理性哲理,它熔文学、哲学于一炉,集日记、随笔、杂感、言论于一体,以箴言的方式重点探讨人生激情与梦想,天才和灵感,创新之道及潜能开发等问题。我主张按照人的自然的天性开发个人潜能,寻找天才的金矿,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人生成功的彼岸。
  •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单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你总是期待有生之年时时精彩,生命长途遍布花树。于是所有的不辞辛劳、义无反顾,仿佛都有了意义。但来时的航船已远逝于迷津,旧地重游,青春落幕,人也换了面目。你我不忍苛责自己的单纯,所以无数的人总是一声唏嘘。我明白过往的遗憾已是东海逝波,唯有舍弃不该有的执念,才能与这世界好好相处。孤独是一枚陪你我成长的果实。吞下它。天高云淡,波峰浪谷,雪虐风餐,似锦前程,都需你我独自上路,不慌张,慢慢走,别回头。
热门推荐
  • THE LAW

    THE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冠军俱乐部

    冠军俱乐部

    《冠军俱乐部》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足球小说……嗯,它想要讲述的不仅仅是足球。世界上如果少了这一颗小小圆球,也许会面目可憎得多吧。——柚言
  • 我老婆是花木兰

    我老婆是花木兰

    穿越成为花木兰的未婚夫,赵俊生表示鸭梨很大!刚开始花木兰只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小女孩儿,可她却代父从军,在军中磨砺成了一个的杀伐果断、战功赫赫的女将军,赵俊生有点儿担心婚后生活。是选择做这个成功御姐背后的那个男人,还是选择撑起家庭、当家做主?群254765694
  • 纵横文坛艺界

    纵横文坛艺界

    是的,他重生了,带着整个世界的文化财富,降临到这个平行空间,开始一段传奇,走上文化艺术的巅峰。他是诗人,是作家,是音乐制作人,偶尔还是歌手。他写的诗篇篇经典,写的书,部部难以超越,写的歌曲曲打动人心,唱的每每感动你我。他是一个奇迹。
  • 穿越之我的真命天子

    穿越之我的真命天子

    她,朴贝原本与他没有交集,因为爸爸的老师,他的爷爷才相遇……
  • 名门盛宠

    名门盛宠

    他可是记得清楚,昨晚这女人从内衣里面抽出来几张钞怎样子对着自己耍酒疯的,好在一夜醒来,脸上的五指印光荣褪去。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她才可以在自己面前这么放肆。吞了吞口水,回头看着车尾排队等候的车,回暖防备的躲在西装里掏出来,“给,记得还我钱。快点,我要迟到了。”“东总监?东总监?”一旁的职员捅了捅走神的回暖,会议室的人都安静的看着她。“啊?什么事?”回……
  • 将后天下

    将后天下

    惊才艳艳的冷兵器高手,数一数二的特工,为了查出父母真实的死因和叛徒同归于尽!本以为人生就此结束,谁知道老天开眼,给她重生的机会......可是?喂!剧本是不是拿错了???她堂堂一个特工组织的头脑人物,竟然变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娃娃!?
  • 仙逆之仙罡大劫

    仙逆之仙罡大劫

    踏天路,空灭道。然不知,天外有天,道外有道。仙罡变,天意临。却不晓,逆仙逆古,神意碎天!
  •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隐身杀手

    隐身杀手

    王大平留学回来后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室。对于这一职业选择,他的父母曾表示反对。心理咨询算什么呀,你既不能像医生那样给人治病,也不能像律师那样帮人打官司,就一个人坐在那里,等着有人上门送钱?这不是算命那一套诓人的把戏吗?但父母的反对没有阻止王大平创业的热情,心理咨询室还是开了起来。出乎意外,开张不久就生意不错,来求诊的人不少。这天傍晚王大平正要关门回家,进来一个年轻女孩,穿着一身黄色运动衣,头发在后脑束成一个大马尾巴,看上去泼辣精干。“你是心理医生吗?”她问着,一屁股坐在他对面的位置上。“我是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