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2700000001

第1章 赵老师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2018年第03期

栏目:国民记忆

1971年清明节过后,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走进了尚在村内的宋家沟小学。他穿一身黄军装,身后背着方方正正的铺盖卷儿,因为没有帽徽和领章,一看就是退伍军人。他向我们说,他叫赵玉恒,公社教育组派他到这里任教,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介绍信。我们看看,上面盖着公社教育组的大红章子。

经过交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位赵老师26岁,是本公社后刘王庄人,1964年考入临沂师范,1968年参军,在部队干到副排长,因为当工程兵落下胃病,不得不转业,回本县加入了教师队伍。来宋家沟之前,他刚刚结婚。

因为他在临沂师范上过学,并且当过解放军,我对他很崇拜。他的一言一行,在我的心目中都不同凡响。他走路,保持挺拔的身姿,上身躯干不动,只动胳膊和腿。他住在学校办公室,我们每天早晨到了那里,都会看到他的铺盖叠得方方正正,像豆腐块一般。他洗衣服的方法也很特别。我们都是将肥皂往衣服上搓,他是用身上带的小折叠刀将它削成薄片撒在盆里,然后反复揉搓,弄出一盆白沫。他吃完从家里背来的煎饼,从公社粮店买来米面,自己做饭吃。他竟然什么饭都会做,有时候一天包两顿饺子。他在办公室墙外的小棚子煮饺子的时候,引得一些学生探头观望。

他教五年级,包班。学校大院里教室有限,五年级在校门外街南面的两间破屋里。因为门朝北,上课时木板门不能关闭,我在我的班级里上课,能听到赵老师讲课的响亮声音。有的五年级学生下课后对我说:“赵老师讲课,真管!”“真管”,是真好的意思。

赵玉恒不只是讲课“真管”,唱歌也“真管”。有一天,他在五年级教室里引吭高歌,院里的几个班都听得清清楚楚。学生们无心听课,我也讲不下去,因为他的歌声实在是出类拔萃。他嗓子不光响亮,还能发出美妙的颤音,跟广播喇叭里的歌唱家有一拼。我四叔是个粗汉,路过学校时听到赵老师唱歌,对别人说:“再硬的心肠,一听他的歌也软了。”

那天他教给学生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歌人人都会唱,但他教给学生的是另一种曲调,有新疆风味,婉转动听。那个年代,诞生了许多具有民族风味的革命歌曲,如维吾尔族的、藏族的、蒙古族的、佤族的等,大家觉得“洋气”,竞相传唱。我也是这类歌曲的热爱者,下课后,便让赵老师抄给我歌谱,他立即连谱带词抄给了我。我照着谱子哼唱,很快也学会了。

当时,我们学校各个班级虽然都安排了音乐课,但老师们没有一个会唱的,到了这堂课,便让学生上自习。赵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大为惊讶,说一所学校怎么能听不到歌声。他说,我给大家上音乐课。于是,他又去别的班教歌。他到哪个班,哪个班便是一片红扑扑的小脸,一片响亮的歌声。

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新来的赵老师唱歌好听。团支部的干部也来找他,让他教青年唱歌,他热情应允,在晚上教给上夜校的年轻男女。进而,公社派驻宋家沟的整党工作队也来找赵老师,让他教党员唱歌,党员们也跟着赵老师放开了嗓门。

那个春天里,赵玉恒老师给宋家沟带来了温煦的春风。

此时,宋家沟小学已经决定建设新校。前几年,孩子出生较多,现在他们陆续进入学龄,而宋家沟小学的几间教室根本装不下。1971年初,贫管组长宋家美和教师组长宋家星商量了几番,决定建设新校。他们向三个村的书记提出建议,书记们坚决支持。位于村庄东岭的一片宋氏家族墓地被铲平后,就被选作学校新址。贫管组长宋家美整天忙于这件事情,找村干部商量事情,筹款筹料。

赵玉恒来了之后,也参与建校事宜,他出的一些主意,得到宋家美的高度认同。宋家美向人讲,新来的赵老师不简单,有点子,有魄力,不愧是在部队当过排长的。等到新校建起来,有他负责,咱们宋家沟小学就厉害了,就等着出人才吧。

这时,赵老师向学校贫管组提出,学校应该配备一件乐器。贫管组同意配置,让赵老师自己去买,回来凭发票在建校经费中报销。赵老师就骑上大队的自行车去了临沂,回来时,身后背着一把十分漂亮的二胡。这把二胡通身棕红,闪着光亮,顶端的弯头还有象牙色的薄片。我们问他花了多少钱,他说:“十九块六。”

我们让赵老师拉一下听听,他往椅子上一坐,从裤兜里掏出手绢垫于左腿,将二胡端放,扯动弓子,琴声就像一条清亮的丝线让他扯了出来。他一手推拉琴弓,一手揉动琴弦,为我们演奏了一曲《赛马》。除了在广播里,我在现实中还没听过这么优美的二胡演奏。

从此以后,赵老师再教唱歌,都是在教上两遍之后,就用二胡拉一句,大家随即唱一句。等到大家都会了,他则用二胡拉上两句“过门”,让大家合唱。这样的效果,简直与演出差不多了,让学歌者激动异常。

然而,二胡的价格却让书记们难以接受。一村书记宋世前和我父亲在一起议论:“一把二胡,怎么能花十九块六!”说罢,二人都“啧啧”地咂牙花子,表示心疼。但是咂完牙花子,还是同意报销发票。

有一天,长着络腮胡子的学区校长刘玉合来到宋家沟小学,说公社要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宋家沟小学在许多方面比较出色,尤其是贫管组建设学校的事迹很突出,应该到会上做个典型发言,发言材料要抓紧写好。校长走后,我们推举赵玉恒作发言人,但他说,他初来乍到,以前的工作不是他干的,没有资格发言。别的老师就让我去,我不知天高地厚,就答应下来。但我不会写发言稿,就央求赵玉恒代写。他说,你应该自己写才对。我说我真是不会写,你帮帮我吧。经我反复央求,他终于点头答应。那天晚上,我向他介绍学校的有关情况,他一边听一边记,眉头紧皱,看样子是生我的气。第二天,他把发言稿给了我,我发现,他的字十分漂亮,稿子也写得头头是道。等到公社开会,我上去念完稿子,下来坐到赵玉恒身边问:“我讲得怎么样?”他微微一笑:“就是念念稿吧。”

这件事,让我几十年来每次想起都会脸红。十六岁的我,从此懂得了什么叫作胸无点墨,什么叫作浅薄无耻!

知耻而后勇。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学会写稿子,再不能容忍这种以别人心血满足虚荣心的恶劣行径。

过了两个多月,赵玉恒接到通知,让他参加在县里举办的教师学习班,并且是相沟公社的带队人,他就打起背包,暂时离开了宋家沟小学。他的离开,让我惘然若失,同时又有点小兴奋。兴奋的原因,是我可以借机学习二胡。

我十四岁辍学割驴草,闲下来的时候,用一本从我三姨家拿来的《革命群众歌曲选》反复揣摩,自己学会了简谱。得寸进尺,我又想拥有一件乐器,将那些谱子演奏出来。但我到公社商店看过,二胡是两块二一把,贵得让我不敢想。笛子是三毛六一支,父母肯定没有“闲钱”让我用于这种不顶吃不顶喝的行为。我想,先做一支假的吧,就爬到柳树上砍下一段树枝,截出一段,剥掉皮,用墨汁划上吹孔、音孔,举到嘴边练习。心里响一个音符,手指相应地做一个动作。练过一段,许多曲子都能“吹奏”,只不过,曲子是响在心里的。那支实心笛子,陪伴了我的一段少年时光。二十多年后,我写了一篇小说《实心笛子》讲这段故事,临沂电视台拍成单本电视剧,曾在央视和多家电视台播放过。

赵玉恒老师来宋家沟,让我有机会亲近真实的乐器。他买来二胡之后,我曾向他请教怎样拉,他手把手地教我。但我拉得实在难听,用父老乡亲的话说,是“杀蛙子”,意思是弄出青蛙被杀时的凄惨声音。我不好意思“杀蛙子”,只好满怀钦羡地听赵玉恒演奏。他离开宋家沟,这把二胡闲置下来,别的老师不感兴趣,我就去县城书店买来一本《怎样拉二胡》,有空就放肆地操练。

我学二胡多在晚上。因为赵老师不在,应该有人护校,我就和宋家壮在那里睡觉。宋家壮当时是临时代课,因为宋家星参加村里的整党,学校缺人。我们二人通腿,合盖一床被子。每天吃罢晚饭,教罢夜校,我俩就去办公室看书,备课。备完课,我就从墙上取下二胡“杀蛙子”。宋家壮不堪忍受,往往早早上床,用被子捂住脑袋。我在不知杀死了多少只“蛙子”之后,才让音符去和谐地振动空气和人的耳膜。后来,我拉二胡的时候宋家壮不再蒙头,而是坐在床上倾听,还不时夸奖我两句,说我拉得越来越好。

宋家壮憨厚老实,微黑的长脸上经常挂着腼腆的笑容。他有歪头的习惯,常将脑袋向右偏离身体中轴线。1969年春天,圈子小学办起初中班,辍学两年的我俩,约好再作同学。然而入学第一天,他走到圈子村外,眺望西岭上的那所学校,突然止步不前,脑袋歪得更加严重。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俺不想上。”将头一扭就往回走。我试图拉住他,他竟然歪着头飞跑回村。后来我才得知,他之所以不去上初中,是因为1967年他曾去圈子村散发红卫兵传单,而传单上的内容与该村红卫兵的观点对立,被人家追骂。1971年春天,我俩躺在宋家沟的一张床上拉呱儿,说咱俩一个上了四个月初中,一个连一天也没上过,都来当了老师,实在是想不到。再想想那些同学,已经初中毕业,接着念起了高中,还没能当上老师呢。说着说着,二人既感慨又心虚。

不过,我俩都爱学习,都在进步。有人说,歪头的人爱琢磨事儿。宋家壮很快琢磨会了教学方法,将课上得像模像样。当整党运动结束,宋家星再回原来岗位,因为学校缺教师,就让宋家壮留任,成为在册的民办教师。但是,他也像我一样,在学生面前欠缺威慑力,面对调皮学生“干气干鼓”。四十年后,我在日照遇见一个宋家壮教过的学生,他说还记得一个细节:宋家壮老师让学生气坏了,弯腰脱下用汽车轮胎做的土凉鞋,在教桌上“啪啪”地摔打。

快放暑假的时候,赵玉恒从县里回来了。老师同学欢欣鼓舞,都以为他会在我们这里接着干下去,然而他说,上级调他到县教育局工作,他要与大家告别了。说罢,就去收拾留在学校的私人物品,装进一个大大的网兜。

去县教育局工作,这在我们眼里等于进了天堂,我们为他高兴,也对他依依不舍。大家把他送到学校后边的河边,我提着他的网兜继续送,一直送到村外北岭。我问他到教育局干什么,他神秘地笑一笑:“我可能要到更远的地方。”我问:“到哪里?”他又一笑:“现在不能说,反正很远很远。”

说罢,他让我留步。我站在那里,目送他远去的身影心想,这人了不起,有本事,我要向他好好学习。

十一年后,我调到县委办公室当秘书,再次见到了赵玉恒。他当时是县人大常委会的秘书。我和他在一起交谈,才知晓当年那件事情的下文:上级要选拔一批优秀教师,经过培训,派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教外交官子女学习中文,而且可以带家属同去。临沂地区分到两个名额,赵玉恒被选中。正要集合培训时,有关部门却又取消了这个做法。他在莒南县教育局工作了几年,被调到县计划委员会,接着又到了县人大。

1984年,赵玉恒被破格提拔为刘庄乡党委书记,几年后调任县纪委副书记,后来又担任县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为副县级。他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同时又有一些书生意气,讲话富有文采,成为全县干部中极具个性的一个人物。他平时创作了许多诗词,1999年结集后嘱我写序,我恭恭敬敬写了一篇:《逸兴壮思一腔真情——读〈赵玉恒诗词集〉有感》。

同类推荐
  • 仰角

    仰角

    本书以特殊年代军营男女的一段特殊生活经历为背景,在军队于部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浪潮中,数十名百里挑一的炮兵精英突然遭遇进退去留的抉择。苦恋与别离,捍卫自尊与选择出路等等问题接踵而来。难忘岁月里的难忘故事,在军营文化的浸润下,洋溢着阳刚之美、智慧之美和人性之美。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爱情行为(中国好小说)

    爱情行为(中国好小说)

    十七岁的“我”,陷入了情网,那个叫菲的女孩成为“我”关注的对象。教室换座位、林子里误打误撞听到菲与另一个女孩的对话……这些与菲有关的事件时刻牵动着“我”悸动的心。后来,一个叫红叶的女孩又闯入了“我”的世界,成为“我”寂寞空虚时光的填补者,与“我”发生了一段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
  • 秋夜谜案

    秋夜谜案

    这是十月十三日深夜十点十分,几辆警车闪烁着警灯先后停在东区星桥路47号小区一座七层高的居民住宅楼的院外,在这个住宅二单元的楼道,围了许多人。“让一让,让一让!”先行到这里的星桥派出所两名民警在为后到这里的几位刑警拨开人群引路。从警车中走下的是小城刑警大队重案队队长陈汉雄,紧跟在他后边的是他的得力助手江涛和白雪,再后边的是法医技术人员。陈汉雄拨开人群走到现场,只见一名三十多岁的短发女人倒在楼道口的水泥地上,她浑身是血,身上有多处刀伤,看来是被人用刀扎死的。这名女子穿白色的上衣,深蓝色的裙子,脚穿黑色高跟鞋。
  • 我和侦探伯爵

    我和侦探伯爵

    新太遇到了神秘的伯爵,伯爵自称是一名侦探,二人因为新太的同学哈里的失踪而联手冒险,用实用性推理寻找破案线索。随着扑朔迷离的案情发展,新太身边又陆续失踪了两名朋友,根据案发现场三张扑克牌的指示,凶手最后一张扑克牌的目标就是新太。为此,他必须在神秘的伯爵、伯爵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查尔弗拉、随时注意自己的警方、自己的妈妈等诸多人物中周旋,一边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一边要找出幕后真凶。——新太渐渐地发现了悄悄接近他的罪犯的身影!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冒险悬疑巨制,每一本皆由日本顶尖小说名家倾力打造,知识涉及面廓然广旷,跨越时代的奇案,横贯东西的历史,激发你们知性细胞的急速分裂。
热门推荐
  • 我的眼中看到了异世界

    我的眼中看到了异世界

    为什么会灵气复苏?复苏的灵气从何而来?灵气的复苏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杨天都不考虑,他只想简简单单的生活。别再来找我事了不行嘛?
  • 地持义记卷第四

    地持义记卷第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主社会主义评析

    民主社会主义评析

    本书是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的分析、研究和评判。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及其在我国的蔓延。在这部分里作者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的蔓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任务。第二,民主社会主义是一股饭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作者通过重新阐述马克思主义若干重要原理,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种种反马克思的本质进行了批判。第三,民主社会主义是作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作者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深入分析,指出什么事真正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重要问题。
  • 重生之极品仙帝

    重生之极品仙帝

    【已完本】这是一个仙帝重生,扮猪吃老虎的故事!前世的遗憾,定然不会再在今生重演!他日我若为仙帝,定要桃花朵朵开!PS:推荐新书《从神级选择开始修仙》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反舰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彼岸花开之嫡女皇妃

    彼岸花开之嫡女皇妃

    我愿用我来生、来世的命,铺我今世复仇的路、哪怕死后、下十八层修罗地狱、哪怕永世不得超生、魂飞魄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萧红,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极端的苦难与坎坷,唱响了搏击与抗争的强音。本书笔触细腻,感情充沛,对萧红境遇的记述让人唏嘘不已,读后使人同情,但更多的是崇敬。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碧云天

    碧云天

    爱情,是不是可以由两个女人来分享?碧菡、依云与皓天,在经历种种患难与共的人生历程后,之间的恩怨情仇确实已纠缠不清了。依云无法为高皓天传后,遂想办法借碧菡之腹替高生子,但是,爱情是可以让渡的吗?而痴爱与怨妒会不会同时孳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