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欢马叫,灰尘被风簸起来又落下,女人大笑着弯下腰。在中国内地,一般笑得比较矜持,抿口而笑。此地没有江南的那种杨柳腰,情绪的表达很直接。男子酒气冲冲,坐在街边不停地喝着。人们戴着毡帽,穿着氆氇。在这个地区谋生的人身体必须强壮,能吃肉喝酒,耐得住高海拔的地理环境,耐得住大漠孤烟、飞沙走石。必须有点信仰,不那么过分地唯物,多少得有点英雄气质,浪漫精神。多少得会唱几只歌,跳个舞,牵匹马来,你要有本事一跃而上。云淡天高的时候,在荒野上高歌一曲,可以缓解孤独。如果天生嗓子好的话,那可就艳遇无穷了,姑娘们喜欢那些嗓子里藏着大地高山的汉子。随时得准备匹马单枪行事,结伴而行乒,是暂时的,到了下一个岔路口,情投意合的兄弟也许就此分道扬镳了,只是空间中的分道扬镳,不是情义上的分道扬镳。天地之间隐藏着无限生机,魅力无穷,没有历史、档案、前科,谁可以重新开始。这边的世界太辽阔了,天高皇帝远,孤独、自由,远离中国内地那种高密度控制。这是伟大河流开始的地方啊,长江、黄河、澜沧江都从这里冒出来,在河流的终结处可没有这种气氛,水已经满了、流烂了、累了、浑了。这里什么都是潺潺的、汩汩的、清清的,就是走在黄沙大路上的女子,也是野胜十足,没见过世面,只是痴迷着海枯石烂的爱情,眼睛亮如刚刚脱离黑暗的宝石,热情如炉中烈火,随时要喷发。一马停下,跟着那马背上的无名英雄就远走高飞了。古代有个诗人叫岑参的,本来是儒雅文人,到了这边,潜伏在内心的野性解放了,开始写“满川碎石大如斗”,相当豪气,这景象今天依然。超现实主义的地方,许多康巴人甩着长袖子在大街上游荡,长辫子缠在额头。卖电视机的商场前,站着打扮得与时髦的广州女子一模一样的姑娘。一条河穿城而过,沿河是个牛羊肉市场,扒了皮的牲口血淋淋地挂了一街。河水被屠宰牲口的血污搞得浑浊不堪,这是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地方。有人傲慢地牵着长得就像熊或狮子的獒穿街而过,那家伙脑袋上带着红色绒圈,表情深奥。在这个地方,从前,纯种的藏獒叫花子般地满街乱钻。现在,濒临绝种,因此身价百万,牵着个纯种藏獒,你就是国王,行人自动让路,驻足观看,赞叹。何况那康巴汉子本人就是非凡的男子,高大、挺拔,坚硬如岩石,腰间别着短刀,头上系着红色丝带,本人也许没有什么勋业,但那相貌就是大家想象中的大英雄的样子,天生英雄,绝不是贴假胸毛的家伙,偶尔说话,天真得就像刚刚从石头下流出来的水。有谣言说,有些欧洲女人偷偷入境,专门找这些康巴人借种,这是我在昌都城里听一位司机说的。一黑壮的康巴人朝我走过来,要干什么啊,你的毛衣我们这里没有卖的,把你的卖给我吧!他是站在街头卖山货的藏民之一,他们成天站在街上向过往的游客兜售刀子、石头、兽皮什么的。另一位忽然从氆氇里摸出一物,在我眼前一晃,一只皮带子吊着的白铜火镰,古代的工具,取火用的,现在都用打火机了。要价1500元,我还500,他把长袖子伸过来,露出粗拙有力大手,要把我的手捉进去手谈,就是掰手指谈价格,我可谈不来,在我的文化中,习惯用嘴而不是手,赶紧灰溜溜地藏起自己的手。笨重如车间的大卡车出出进进,司机被烤得焦黑已经在高原上行驶了无数昼夜,真个是风尘仆仆。马匹蹄子踏踏,不习惯柏油路面,偶尔打滑。摩托最多,毒烟呛人,载人的车是小面包,三块钱,城里的旮旯角落随便你去,没有这些车不敢走的路,汽车在这里下贱得很,就是一工具,可没有谁把它当轿子。步行的最多,很多人背着行囊,自己带着吃的,大步而来,越过荒原直抵城市,这里没有所谓城乡结合部,城区与大地直接联系,离开大街几步就进入到野外。步行者横冲直闯,见缝插针,混乱、鲜活,还没有被现代化一刀切,红绿灯形同虚设,没人敢阻止来自荒原的居民骑马进城。太阳白热,刺得人睁不开眼,最好戴上墨镜。广场上正在安装格萨尔王的铜像,我估计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他一直活在大地上,一直活在人民记忆的深处,澜沧江湄公河各民族语言的深处总是藏着英王,在柬埔寨,那是吴哥国王。在云南,那是皮罗阁或者阁罗凤。在老挝,那是澜沧王。在缅甸,那是阿奴律陀。在泰国,是勇敢而伟大的坤兰甘亨。在越南,那是传说中的英雄雒王。玉树,一个屹立着格萨尔王的地方,气象万千,蕴藏着复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西部,中国的西部是成吉思汗,是格萨尔王,是南诏王阁罗凤或者大理王段思平。
玉树出去三十多公里,有著名的巴塘天葬台。这个天葬台是公元n00年由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大师选定的,据说这就是佛经中所描述的“地有八瓣莲花相,天有九顶宝幢相”的风水宝地。一处不高的山岗,彩色的经幡在阳光和蓝天下飘扬,白塔闪闪,没有丝毫死亡之地的凄凉景象,好像死亡正在被赞美。唯一阴森的是两块用来解剖切割尸体的圆石墩,黑乎乎的,边缘有一圈暗红色,几只模样疯狂的狗在旁边低头啃啮,身上的毛是红的,比较惨怖,我担心着它们抬起头的瞬间就成为魔鬼。但没有,它们啮了一阵,躺下来晒太阳了。山岗安静,天葬在黎明时就已经结束,某人的肉体已经被鹰鹫们叼着飞进朝霞。
玉树放着一大堆石头,占了25亩地,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3.4米。这些石头都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们从大地上搬来的,许多石头上刻着经文。普通的石头,搬到这块圣地就成了嘛呢石,仿佛出家了。三百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第一世嘉那活佛多德松却帕旺将第一块石头放在这里起,到今天据说估计已经有25亿块石头放在这里。许多行者,风尘仆仆背着行囊来到这里,将一块已经揣了很多日子的石头往嘛呢堆上一扔,放心地走了。嘛呢石来自于千千万万个不同信徒之手,大小不等,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意愿放置在不同的地点,我记不起世界上还有哪儿有如此巨大的石头堆,并没有垒成坛或什么形式,只是一块块放在这里。如果一人搬来一块的话,就有25亿人来过这地方。是的,同一个人也许来过一百次,但每一次都是一个人,这一个而不是同一个。无数匿名者共同完成的伟大业绩,从不张扬,在旅游界鲜为人知。石头堆间盖了一个庙,三百年前嘉那活佛放下的第一块石头,被供奉在庙里。那石头放在供桌上,是一块灰黑的石头,我不确定它是不是石头。它放在那里,仿佛正在打坐。没有别人,阴暗空旷的大殿里,好像有群鼠的眼睛在发光。只有我和守庙的老喇嘛,那石头多年被酥油涂抹,腻腻的,仿佛正在微微地呼吸,它肯定是个灵魂。我也往嘛呢堆上放上了我的一块。我曾经去到缅甸的仰光,仰光有个世界著名的大金塔,塔顶上镶着信徒们在数世纪中捐献的数万颗宝石,灿烂夺目。这是自我完善的小乘佛教与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的不同,大金塔上镶嵌着的是自我完善者献给诸神的财产,空是一种幸福。嘉那活佛的嘛呢石堆只是一大堆大地上取来的最普通的石头,任何人都可以搬一块来,扑通一扔,那就是一个善果。旅游局的资料说,嘉那嘛呢堆目前正以每年30万块的速度扩大,它的积累在“文革”中一度中断,嘛呢石被运往城镇做建筑材料,玉树的老房子有许多是嘛呢石建造的,石头的磨难,从大地上出来,成为信仰者的证据,又回到世界中,为人们建造栖居。现在,石头又滚滚而来,每天,从黎明到夜晚,环绕着嘉那嘛呢堆转经的人络绎不绝。转动、环绕,也许是人类各种行为中最神秘的行为,普通的石头,当世界环绕着它转动,它就获得了神性似的,无人再敢轻易取走了,“文革”例外。
我们沿着昂曲前往昌都。昂曲现在已经不是小溪流,而是一条河了,清澈发蓝,有时候顺着公路,有时候隐没在山间。现在地势已经没有源头地区那么平坦,类乌齐与囊谦之间是开阔低缓的山谷,公路经常开辟在峡谷的底部,峡谷中一有险峻奇特处,就会出现经幡和嘛尼堆,被崇拜起来。嘛尼堆上刻着经文,令人在大地上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是镇压着那些制造灾难的魔鬼。溪流纵横,山势平和,忽然进入了一片天堂般的谷地,旧得发黄的村庄,多年前完工后就再也没有动过,在大地上被建造起来又隐匿于大地,朴素接纳了它。古老的秋天,我少年时代在父亲单位的农场见过,热泪两行就要夺眶而出,突然间一座土红色的巨殿出现在大地上,一个楔形的坛,巍峨如希腊的某种建筑,有意大利中世纪的感觉。拔地而起,屹立于秋天灰色的光芒中。通向罗马、印度的大道上空无一人,尘土像是从未动过那样摆着。我们的汽车像贸然闯入天堂的野兽,低头停了下来,哑巴般地愣住。有几个穿着暗红色袈裟的僧人坐在大路边的石头上,一动不动。这是查杰玛大殿。在藏传佛教地区,除了布达拉宫,这是我见过的最高大雄伟的建筑了,就像红色的希腊神庙,但没有柱子,整个外墙用泥土和草一层层春起来,墙面用石灰和矿物质颜料刷出具有象征意味的红白黑三色线条,巍峨入云,在铅灰色的天空下,周围是开阔的土地和仿佛朝它顶礼膜拜匍匐在地的乡村,崇高而神秘,我不能确定我是不是在梦里。孤独伟大的建筑,没有旅游者,几个老人沿着大殿周围的木头柱廊慢慢地走。中世纪的下午,狗在寺院的回廊下睡觉。转经者们已经围绕着查杰玛大殿转了一生,他们都是本地居民,生命的意义就是环绕着这个圣殿旋转。对于当地人来说,查杰玛大殿就是大地上最神圣最美丽者,心灵的归宿、智慧的高峰、美学的经典、人生的依托,没有谁会想到要去与它试比高低。世上最美丽的女人、最勇敢的男子、最伟大的君主都要在大殿前面跪下来,这不是谦卑,也不仅仅是信仰,这是依托。转经人一边走一边漫不经心地扳一下安在墙上的经筒,那些经筒美轮美奂,有的箍着铜皮,有的绷着羊皮,都已经被转经者们流水般的手磨出了圣光。转经人一过,经筒就咿呀响起,那声音像是来自一排老蟾的嗓子。神态安详的穷乡僻壤,世界已经到达终点,远方并不存在,故乡、神殿、白发被秋风轻轻梳起几根,人们神一样微闭着眼睛,已经不用看了,大殿的一寸一尺,都已经烂熟在心中。
查杰玛大殿是澜沧江上游最伟大的宗教场所,藏传佛教最精华的寺院之一。我孤陋寡闻,在藏区,它声名赫赫,有个谚语说,“先去朝拜拉萨的大昭寺,再去朝拜查杰玛大殿”。查杰玛:赶殿建于1273年,是达拢噶举派的主寺。现在这个大殿是“文革”之后重建的,但规模和气势与过去一样,黄钟毁弃了,灵魂、信仰和手艺没有失传,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起来,看上去已经历尽沧桑。重建者的智慧不在于建造新,而是要复原旧,这是神的建筑,神是最旧的,比大地还旧。传说大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宝物,格萨尔用过的马鞍和战刀、八瓣莲花的金刚像……都在里面,用三把锁锁在某处,钥匙由三个喇嘛掌管。三人同时在场,才可以开光。对于不速之客,三个喇嘛同时在场是奇迹或者命令,总是,一喇嘛收自家的麦子去了,另一喇嘛去了拉萨。两个在,第三个必然不在,这是一个诗意的借口。为什么要亲眼目睹呢,听听传说就够了。高原上谁也没有见过伟大的格萨尔王,他被人民保管在语言深处。我迈进查杰玛大殿的,门槛很高,一棵很躺着的老树,殿门高大厚重,料子来自古代森林,只有最古老的树木有这样大的方。殿门半开着,里面透出阴森,寒气微微逼来,洞穴般深邃,光线阴阳交错,空中垂着各色经幡,一抬眼望见巨大的佛像一座座微闭眼睛,高踞在黑暗的天空中,若隐若现。神像坐在四周,大殿中间是个小天井,昏暗的日光从天宇垂下,阴郁秋日的下午,大殿里好像空无一人,我蹑手蹑脚地走着,生怕惊动诸神,一齐睁眼看我。忽然看见两排喇嘛们正坐在正殿前面的蒲团上闭目沉思,仿佛坐在高山脚下,他们刚刚念毕一段经文。这场合太遥远太占老了,完全在我的经验之外,新人初来乍到,无法适应,心中害怕,头重脚轻,觉得自己像粒灰尘似的飘着。所谓进入另一个世界,那得从世界观、灵魂的重塑开始,岂止是物是人非。大殿靠墙的地方经书堆积如山。从来没有见过堆到这么高的书。一个喇嘛提着一桶水从外面轻轻进来,绕过我,推开一门,抬腿进去了。对我这个穿着如此奇怪,还拿着照相机,射击般地瞄来瞄去的怪物,他无动于衷,好像我本来就是殿中的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