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04900000002

第2章 陈伯达说:“你们这样做还不如把我枪毙了好。”

我们刚刚进入钓鱼台时,把办公的地点,设在了中央文革小组办公的16号楼西边不远处的17号楼,因此中央文革小组的办公地点,是16号楼,而不是叶永烈说的14号楼。

每当中央文革小组开碰头会,我们就在16号楼布防。我们只管会场内和楼附近的警卫,整个钓鱼台国宾馆的外围警卫,包括门卫,都由中央警卫团的三大队负责,是从原来警卫师部队手里接过来的。

在文化大革命波澜初起那两年,是中央文革小组最为繁忙、也最为风光显赫的时候。“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们,白天能呆在钓鱼台国宾馆里的时间很少,总是这里一个会议,那里一个群众接见,往返奔波。

进入钓鱼台后,接手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人随车警卫的警卫二处人员,除了当中央文革小组开碰头会时,布哨值班外;更多的是跟着这些“文革”领袖们,乘车四处奔波,开会、接见。

对这些随车警卫的对象,我感觉陈伯达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他当时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在陶铸被打倒以后,他上升为中共党内的第四号人物,给他配随卫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不知是何原因,陈伯达对给他派随卫十分反感,曾多次向我们提出不要派警卫车跟随。

陈伯达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搬出中南海的,他的新家安在了新建胡同。但他本人因为忙于中央文革小组的事务,经常住在钓鱼台的15号楼。不知为何,采访过陈伯达的叶永烈却说陈在钓鱼台住的是14号楼?

就在1966年、1967年的那些日子,陈伯达经常于半夜三更,突然跑到北京的一些学校,或到一些文化单位去,看大字报或观察运动的情况。他还有个习惯,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北京的郊区去散步。

每当这种时候,他事先从不通知警卫部门派车跟随,也许是因为他认为这纯粹是个人行为,不是公务,不应该劳动警卫人员吧。但是一旦出现首长外出了,却没有卫士跟随的情况,对警卫部门来说这就属于重要失误。所以我们不敢稍有松懈,特别是在了解到陈伯达这一“毛病”后,更注意观察,一见陈伯达的车子动了,警卫随车马上就得跟上。

而只要陈伯达发现有警卫随车,他就会停下车,跑来对跟随的警卫人员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你们没有必要这样搞。”弄得负责陈伯达随车警卫任务的人员感到十分头痛。

我对此也觉得很不好办,职责在身,不随卫一旦出了什么意外,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可每在履行职责时遭陈伯达一番责备抱怨,也真不是滋味。没办法,我只好一次次把这一情况,向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领导汇报,询问对策。

不久,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给我来电话,说关于陈伯达的随车警卫问题,他已报告了汪东兴同志。汪东兴说还是要跟,但方法上可以多加注意。

“如果陈伯达再表示反对,可以跟他说这是公安部决定的,是汪东兴同志决定的,我们是具体执行者。现在阶级斗争很尖锐,很复杂,我们要对你的安全负责,这也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如果陈伯达让你们上他的车,可以上一个人,其他人跟在后面远一点。”

但是不管怎么跟陈伯达解释,他始终对派车随卫一事喋喋不休。1968年5月31日下午,我又听到处里的一位同志汇报说:他在随卫陈伯达从大会堂回钓鱼台的途中,陈伯达对他一个劲地说:“你们前面搞了一个,后面又搞了一个。以前你们搞了一个车,我就受不了,现在你们不仅有了小的,又搞了一个‘大卡车’,你们这样做还不如把我枪毙了好。”一直嘟囔到钓鱼台。

后来,汪东兴到陈伯达的住处,他又对汪东兴说:“你们这样搞,对我的精神负担很大。有人说我这个人很傻,我就是这样。”给陈伯达派车随卫的事,就这样疖疖癞癞,一直到开了九届二中全会,陈伯达垮了台才算结束。

陈伯达为什么这么强烈地反对警卫人员的随车护卫呢,后来看了一些书籍,从一些相关人员的回忆中,发现其中有一个情况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当陈伯达几度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在“文革小组”又屡遭江青排斥之后,他渐渐向林彪靠拢。

1967年2月,毛主席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严厉批评了陈伯达;江青则在“文革小组”会上一再挑眼,以致两人怒目高喊:“我看不起你!”;在2月中旬怀仁堂的几次碰头会上,叶剑英、谭震林、陈毅等,对陈伯达进行了批评。那阵子,陈伯达颓丧得“自杀”的念头都有了,还找出了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的丈夫拉法格是自杀的,列宁曾写文章纪念他,作为共产主义者也可以自杀的例证。

在那段“政治危机”的日子里,惟独林彪说了一句:“陈伯达是好人,一个书生掌握这么大的局面不容易呀!”使陈伯达分外感动。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悄悄往毛家湾林家大院走动。

据林彪的一位秘书回忆,陈伯达去毛家湾的次数很少,但他疑心重,而且显然不希望人知道他和林彪搭上了线,所以每次去之前,要开着车子先在北京兜兜圈子,在兜一阵子后才拐向毛家湾。他一再拒绝警卫车跟随,以上的因素是不能排除的。

因为陈伯达等在北京活动随卫的事,归我们负责了,有时这些人到外地,随卫之事也委派给我们。

1967年12月29日下午,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散会后,汪东兴找到我说:陈伯达将由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陪同,到河北的几个地方去,解决运动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准备配几个警卫干部,随他外出,负责他的安全,这几个人由你带着。

我那次陪着陈伯达,在河北转了许多地方。对于那趟出行,我还能记得的,就是陈伯达整天地见群众,整天地开会,整天地讲话。陈伯达是福建人,讲话口音又特别重,北方人听不懂。由于我参加中央文革小组的警卫工作有一段时间了,对陈伯达的话能凑合着懂一些了,于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我就作了一段陈伯达的临时翻译。

关于陈伯达,我还有一件难忘的事,就是被委托去动员陈伯达的夫人刘淑宴离开北京。

那是1968年的11月、12月间,中共中央的一些领导人在大会堂福建厅开会。散会后,周总理把我叫去,对我说:“交你办一件事。你到新建胡同陈伯达家一趟,动员刘淑宴去外地,飞机和要去的地方都安排了,你的任务就是动员她走。你告诉她说,这是中央的决定,然后将她送到飞机场。”

刘淑宴是1950年陈伯达第三次婚姻的妻子,1938年入党,她在做统战工作时,被民盟中央副主席邓初民认作干女儿。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她当了一段陈伯达的秘书。

即便是夫妻,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总有磕磕碰碰的情况。然而自“文革”兴起,随着陈伯达地位的攀升,他们的夫妻关系却越来越紧张,三天两头吵架,连林彪夫人叶群插手调解也未见好转。

此时,陈伯达已经是党的第四号人物,闹离婚动静太大,影响不好;不离婚,整天拌嘴实在心烦。他只好向最善于处理棘手问题的周总理诉苦:“刘淑宴吵得我无法工作了!”于是,周总理想了个权宜之策,先把刘淑宴送到外地。

那天午夜12时左右,我到了新建胡同陈伯达的家,然后和陈伯达、陈的一个秘书,陪刘淑宴乘上一辆苏式吉姆车,直奔西郊机场而去。我们在那儿把刘淑宴送上了飞机,据说飞机飞去了青岛市,她被安置到那里疗养。有传闻说,在这以后,陈伯达又找了个对象。

同类推荐
  •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愿再次与你重逢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愿再次与你重逢

    本书为全国新概念作者的经典文字合集,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

    王世敬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科学家。他享受国务院授予的特殊津贴,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的奖励。王世敬先生不仅发表了许多学术价值高的论文,而且还写成了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的书——《历史的足迹》。从书中可以看到一位科学家、知识分子的缩影,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
  • 台湾念真情

    台湾念真情

    吴念真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这些人,那些事》后感动再袭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顿和难处,一如吴念真电影作品《恋恋风尘》和文学作品《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们,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命哲学和尊严,渺小但自得其乐,都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来支撑,所有这些,都会给读者安心的力量。《台湾念真情》中记录的小人物故事,印证了“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说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淳朴的民风,能唤起人们对民族美德的回忆和向往。吴念真总在书中提起的“寻找台湾生命力来源”,也是指一个民族去追忆它曾经美好,现在已经失去的精神生命力。《台湾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
  • 自己的园地

    自己的园地

    《周作人精选集:自己的园地》一书收录的都是周作人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家人·故国往事”收录的是纪实性叙事散文;“第二辑:日本·文化管窥”收录的是作者研究日本文化的文章,价值极高;“第三辑:美文·冲淡平和”收录的是短小精悍的杂文,极具启发意义;“第四辑:研究·鲁迅身后”收录的是作者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第五辑:故人·往来鸿儒”收录的是作者纪念徐志摩、李大钊、辜鸿铭等人的文章。
  • 希望:鲁迅散文

    希望:鲁迅散文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思想而又最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智能帝国

    网游之智能帝国

    回穿七年前,潘哲文再次进军“天启”。莫名的新手村剧情展开让他拿到了一个新的职业,但也因此,他将注定走到天启大陆“神权”的对立面。“既然无法被各族所接受,那么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吧。”潘哲文这样想着。于是,潘哲文开始了他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天启”征途。补充一下,群号469199394,欢迎来吐槽作者,作者抖M了解一下。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九翅春秋

    九翅春秋

    九翅一醉,是真回到了春秋,还是梦回春秋?九翅困扰了三年,是钟鑫,还是郑突,或者郑忽,会给她一个答案?(本故事纯属虚构,所有见解知识不可效仿。)
  • 十里玄机

    十里玄机

    她出生时常年冰冷的玄机山竟入了夏,修为过低差点没能渡劫成功的她也差点害得自己毁容,还好去了蓬莱仙岛重新修行,出来时自己那话痨的哥哥与那魔界公主搞在了一起,后来那天宫太子与哥哥一同出征,回来的只要天宫太子,司命君为她改命又受了天谴,正当她心灰意冷时得知了哪些肮脏的真相,一步一步报复了回去。。。
  • 我们不结婚,好吗

    我们不结婚,好吗

    有人说,很多爱情的发生,都源自不打不相识。怪怪美少女赵馨慧与处女座少年林翰聪之间的故事,恰好印证了这样的论点。高中时,林翰聪借住在馨慧家中,他那许多莫名的坚持(龟毛)与有个性的处事方式(难相处),在在令馨慧难以接受,她是讨厌他的!然后,有任何事情发生,他却是那个最值得信任与依赖的人,爱情,在他们之间萌芽、生根。只是,才刚接受了彼此,却又因为两人就读的大学位置,一所在台中,一所在高雄,因而必须面临远距离恋爱的考验,浓烈的思念、不能见面的酸涩、新追求者的威胁……当赵馨慧第一次走进林翰聪的房间,看见他的桌上,放着一本白色的日记,封面上只写了一行字:“我们不结婚,好吗”,写满了他心底。
  • 宠夫之婚然天成

    宠夫之婚然天成

    洞房之夜,回来神志不清的夫君,口中唤的却不是她;原本是名门千金,一朝家道中落,竟在夫家夹缝生存。灾难之后,涅槃重生,夺爱情,振家业,谱一曲奇女子之歌。
  • 卵巢健康书

    卵巢健康书

    卵巢是女人的根本!卵巢控制着女人的容颜、身材、气质、月经、怀孕、产后恢复、更年期,卵巢好,女人才好。养好卵巢,女人不老。研究证明,女性卵巢在30岁就开始慢慢衰老了。卵巢衰老的女人,脸色蜡黄,皱纹、色斑频生,身材臃肿,比同龄人显老10岁。月经不调、腰酸背痛、脾胃虚弱、失眠多梦、情绪糟糕等问题挥之不去。本书作者杨保军是北京天坛医院卵巢诊治专家,她通过多年临床案例故事,亲自传授饮食、瑜伽以及各种日常生活小妙方等卵巢保养方案,让女人达到美白、嫩肤、去痘、除皱、丰胸、增高等养颜效果,增加女人味,同时,赶走卵巢卵巢疾病,让女人月经调顺,怀孕容易,产后迅速恢复容颜身材,预防更年期提前,做一个快乐的俏女人。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将大量的知识点纳入到本书中,以丰富我们的小读者的知识,弥补知识时代储备不足的缺憾——它会让孩子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独立地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
  • 农门锦绣

    农门锦绣

    一朝穿越,成为襁褓中的小婴儿,陆筝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什么?转眼又被亲生爹娘抛弃在农家?这回是真该哭了!农家又如何?本心仍在,照样可以踏出一片自己想要的锦绣人生!可是,她还没有准备好呢,只因为无意中听到了一个不该听到的秘密,却被无良的少年邻居逼着随他一道离开养父母、离开家乡。从此开启的人生,荆棘中伴着锦绣,可是,跟她规划的似乎越来越歪了……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