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明》1994年第03期
栏目:留学生之页
叙伦兄:
今日偷得半日闲,给您写下这封信。周末通越洋电话,仍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尽。远居在英伦是孤独的,每次拿话筒都不忍放下,但每每又都克制自己必须长话短说,否则到月底接电话公司帐单时又吓了一跳。我们这些穷留学生,确实还没有奢侈到可随心所欲用太平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来煲电话粥的地步。和朋友们通话,总给我一种愉快和温馨,我从内心真感激您和家乡的朋友们竟还那么惦记着我!说起来,我辞国远行三年了,何尝不也是无时不刻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我的亲朋好友们,思恋着我们在一起欢聚时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常听到家人说谁谁一直在打听着我,又是谁谁总关心着我个人的事,还有那些在京沪的一些办刊物搞出版的师友,来信来电中都要提到,你这几年在国外折腾些啥呀?写篇文章来谈谈吧!可每当我铺开信笺,真不知从何下笔,说些什么?又有什么好说呢?
翻翻我的记事簿,就从我最近的行踪先谈起吧。
十月下旬,我去了毗邻法国海岸的JERSEY岛,在那儿逗留了一些日子。因接电话台湾一位制片人要与我联系,伦敦大学这月二十三号又有个活动,周五便匆匆飞返伦敦。JERSEY岛在许多书中都有过描叙,(中译泽西岛?)确实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它远离英国本土,面积若和祖国的海南岛相比,那简直是差得太远了,我看只和我家乡的县城差不多,驾着车两个小时就兜完一圈。起先我不明白它著名为何而来?为何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欧美游客?后当我在小岛上慢慢溜达,才发现这座奇异的小岛,确实有它的独特的历史和文化。JERSEY现为英辖,历史上英、法争夺战从未间断,也互为对方占领过。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甚至也受到了德国纳粹的蹂躏。在临近小岛国际机场的一处海湾附近,海底几十米深处,现今还躺有一艘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击沉的德国战舰。由于它沉落的位置并不在航海要津,也无碍海上交通,小岛市政当局们无意将它打捞,还拨出专款潜水作业,将狭窄的舱门和可能勾绊人们的部分危险器械拆除,方便爱好潜水游客自由出入。据云这别出心裁的一招,每年还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历史上每次战争所留下的陈迹,在小岛上都保存完好,有上世纪的海防炮台,有当地军队修筑而被侵略者攻陷的壕堑和雕堡,也有侵占者所筑的了望塔,以及被炸毁的教堂和被丢弃的大炮,都乱扔乱弃在那儿。还有一座小岛上几百年前最早的邮局,就像中世纪的古驿站那般模样,走进去一直感觉像倒退了几百年,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绵长和变迁。所有这一切景点,都不作刻意修葺,不知是市政当局的马虎,还是一种随意与宽容,一些史实介绍的碑文也不含任何褒贬文字,似是全盘端出来向人们昭示着:历史是个刚正不阿的法官,一切功过是非还是由今人自己去评判吧!在一些公共景点和古建筑石壁上,也依稀可辨认出一些属游客乱搽乱画的文字。浅薄之徒看来哪儿都有,有一点不同的是,在国内某些著名风景区所见到的厕所文字,大都是“张三或李四或王二麻子到此一游”,而这里不文明文字却是另一种思维,“题辞”也不尽相同,有说粗口诅咒纳粹的,也有不明究里的骂“历史是个婊子”,还有的发臆想症,诸如“我就是摄政王,又来了,”等等。JERSEY岛之所以吸引游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至今仍为自由岛,许多货物在此获免关税。烟酒都比英、法本土便宜近半。也因此种种优惠,小岛凸显出格外繁华、拥挤。世界好多国家都在这儿设立银行和贸易机构。市区具有西欧各国情调的建筑物上,飘扬着花花绿绿的万国旗,居民也是五颜六色,着不同民族装束,使用着不同的语言。由于历史隶属的缘由,这儿的居民大部分还都会使用英语和法语,这对我现在而言,衣食住行上已不觉得是很大障碍,由此生活也变得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