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孩子起名叫塔拉,是个蒙古族名字,意为原野。他想这孩子是在草原上出生的,就叫原野吧,让宽广的大草原伴随着她,哺育着她,让她不怕风雨,不怕雷电,结结实实地长大成人。
桑登1905年出生于一个很富裕的牧人家庭。据老一辈人讲,他们老家在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布里亚特人一起在1918年以后来到这里的。人们称他们为“通古斯浅”(是鄂温克族的一支)。他记得他们家搬到锡尼河流域地段,但因为当时年龄小,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他们到这里以后,主要以放牧为生。“通古斯浅”信仰萨满教,但后来和大多数草原上的牧民一样,接受了喇嘛教。由于父亲的信仰,他十几岁时就被送到“呼和苏木”当喇嘛,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除了本民族的母语鄂温克语以外,还精通俄、蒙、汉、藏等语言,对其文字也能够粗略应用,对蒙医和藏医也略知一二。20世纪50年代,“呼和苏木”被拆除,改为旗政府。他没有到别的寺庙,就还了俗。这时,在家乡锡尼河的父母已故,兄弟姐妹们都各过各的日子,他就自己支起了一个蒙古包,过起了平平淡淡的牧人生活,当了一名生产队的社员。
在平和的夏日里,桑登总是带着小塔拉,在蒙古包前的草地上玩耍,让孩子尽量吸取阳光的养分和大地芬芳的气息。
“阿卜……阿……”塔拉的第一声“阿爸”,让桑登的心乐开了花,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天伦之乐了。他听到孩子稚气的甜甜的叫声,觉得自己这一生算是没有白活,就算让他马上死去也值得了。孩子会走了,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张开双臂,向他奔来。
老阿爸的心肝哟,他抱住孩子,用花白的硬胡茬蹭着塔拉的小脸,扎得孩子“哇哇”直叫。
就这样,塔拉一天天长大了,能迈过门槛到外边去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