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轻轻地卷起了夜幕,叩醒了大地,叩醒了原野,叩醒了这个小小的牧村。这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遥远的、偏僻的地方,居住着通古斯鄂温克人和布里亚特蒙古人。这里没有绵延起伏的山峦,也没有松涛林间的溪流,更没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麦浪。这是一片平坦无垠的原野,一览无余直到地平线和蓝天交接的尽头。
从公社和邻村伸出来的几条弯弯曲曲被车轮轧出来的灰白色的路,几经拐弯汇成一条道儿通到了这里。
隆冬季节的牧村里,勤劳的牧人们习惯早早起来,喂牛挤奶、清理牛圈、熬早茶、赶羊群……
还俗喇嘛桑登自己养着两头牛,他慢吞吞地挤着牛奶,挤完一头,乘小牛犊撞奶之际,还要打开包门看看小女儿,见她还睡着,就轻轻地关上门,接着挤第二头牛。他挤完牛奶,用纱布把牛奶过滤了一下,这是要给孩子喝的,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在熬奶茶前,首先要把牛奶煮熟,放凉一会儿,再喂小宝贝,孩子吃饱后,他才开始生火熬茶,烤列巴(面包)。
喝完早茶,见孩子睡着,他习惯性地拿起一本书,还没看完一页,就听见外边的狗狂叫起来,他忙放下书,还没等起身,就有人推开蒙古包的门走了进来。
“赛白努(蒙古语,意为你好)。”来人是不认识的蒙古人,由邻居斯波日玛领进来的。
他点点头没吱声,指指床让客人坐。
来人没坐,直接奔着孩子走去。
他一看,便明白了他们的来意。邻居斯波日玛是个40岁左右、膀大腰圆、性格开朗、热心肠的人,她见桑登老人带着这么小的孩子,便常常过来帮忙。婴儿的第一个澡还是她给洗的,她正好有一个和这个婴儿差不多大的孩子,所以有时还过来给喂喂奶。她不忍心看桑登老人这么辛苦,就和他商量,要不把孩子送人吧。这样的事情在草原上屡见不鲜,善良的牧人把抱养的孩子当成亲生的一样,左右邻居的孩子抱过来,长大了孩子即便知道了,也没有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对孩子来讲,养父母就是亲生的父母。
当时桑登还动摇过,孩子这么小,他怕自己带不了,就没有拒绝斯波日玛的建议。他走到摇篮前,见孩子已经醒了。孩子瞪圆了眼睛,看着那个人,撇了撇嘴,刚想哭,看到了他,小脸马上阴转晴,咧开没有牙齿的小嘴,甜甜地笑起来。他的心顿时像阳光晒透的羊绒热呼呼的,同时心又揪了一下。他不觉地堆起满脸的皱纹,冲着孩子笑起来。
他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