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1800000044

第44章 第六碌 围桌琐事(下)

很多年里,父母亲是在收购站吃午饭的。

中午,孩子们放学回家,煮好饭菜就给父母亲准备送饭。拿个不锈钢大碗装满饭,夹些青菜和鱼肉,放一小勺子,盖上锅盖,再用塑料袋装好扎紧,放到车篮里;铝制汤罐盛好汤,盖紧,挂到车把上。孩子握好车把,连并握紧汤罐,踩着单车便朝收购站骑去。

送饭的活儿,或是轮流安排或是分工指派。给父母亲送完饭,孩子再回家吃饭。家里的姐妹们,会慢慢吃着等送饭的孩子回来。因为——

知悉家中没什么饭菜,父母亲会拿出几块钱让送饭的孩子到就近的烧腊摊上买点什么回家。烧腊摊的凤爪、鸭头、叉烧、猪耳朵,都是有滋有味的美食。加菜,是一件幸福的事。家里的姐妹们,会慢慢吃着等送饭的孩子把美味熟食带回来。

父母亲有时还会让孩子买支啤酒买袋花生,只因父亲好这口。

经常地,母亲外出拉车没能赶在午饭时间回到收购站。孩子们14点上学,途经收购站,会看见父母亲才刚准备吃饭。

堆满货物的草寮角落,一个铁桶被挪出来当桌脚,几张纸皮被摊开来当桌面。母亲从一个隐蔽的地方拿出一个小碗、一个小杯和两双筷子,与此同时,父亲从一个隐蔽的地方拿出一瓶白米酒。母亲打开塑料袋打开锅盖,用小勺子往小碗里添饭,父亲往小杯子里倒酒。接着,他们一起动筷。

父母亲回家吃晚饭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在看黄金剧场。怕孩子们饿肚子,父母亲一直是让孩子们先吃晚饭。所以,这一家人的晚饭,从来是分成大人和小孩两拨人吃的。

人来,见孩子们在吃饭,要问:爸爸妈妈呢?

孩子们答:我们先吃,爸妈回来了再吃。

人来,见父母亲在吃饭,要问:孩子们呢?

父母亲答:我们晚归,一班小的先吃过了。

家里的汤和菜也需要分成两份,二姐说,“当然要分开来,几个小的吃起来就像虎鲨一样的。”孩子们都挺能吃,碰上好吃的更会一扫而空,再想吃只能跑到灶台掀锅盖,偷夹父母亲的那一份。实际偷吃并不容易,因为家里有“姐管严”。

====《此处填不了空行所以分割线》====

父母亲在收购站忙活的日子里,大姐上高中以后,家里便由二姐掌勺。买什么菜、烧什么汤,是掌勺者每一天的烦恼。这份烦恼只有十块钱的购买力,要琢磨八口人的分量;这份烦恼必须兼顾三餐,要张罗今天的晚餐和明天的早午餐。

“喏,那时候啊,咧,一天就十块钱,只能买个十块钱的菜和鱼,咧,一天就过去了……”父亲回忆着慨叹着,“十块钱能安排得好,很不容易。”

十块钱需要买些什么?晚餐的一鱼一菜一汤,午餐的一菜一汤,还有早餐的下粥小菜,例如榨菜、咸菜或菜脯。在“能买什么”的基础上思考“买什么多而好”,是不简单的家务事。“吃什么、吃多少,掌勺为大,二姐说了算。”

好一阵子,饭桌上总是出现黄豆芽的身影。

姐妹们抱怨道:“又是黄豆芽啊……”

二姐瞪眼回击:“要不你去买菜?”

姐妹们噤声,乖乖夹起黄豆芽,并暗暗念道:“黄豆芽好吃啊,黄豆芽难买啊,黄豆芽是二姐买的啊……”

如果桌上有一条大鱼,连父母亲的份也在内,姐妹们若往鱼的背面多翻动一筷,二姐能猛然吐出一句:“阿爸阿妈不用吃啊。”

姐妹们停筷,乖乖转战黄豆芽,并默默念道:“黄豆芽便宜啊,黄豆芽够多啊,黄豆芽好有营养啊……”

渐渐地,即使不出声,二姐也能让“桌面”达到“其乐融融”埋头吃豆芽的画面。

姐妹们夹了根菜往嘴里一送,米饭还没有扒两口,紧接着又想夹多一根菜。这时,二姐只需稍稍使一下眼神,姐妹们便得把筷子缩回饭碗。

再渐渐地,二姐甚至连眼神都不用使,光靠“霸气”就足以让姐妹们明明白白吃豆芽。

“豆芽好吃,日日有哦。”幺弟夹起几根,想着要往谁的碗里送。

“是啊,豆芽很营养的……”哥哥捧起自己的碗,往左侧了侧身,并迅速从盘里夹到几根黄豆芽往左边的碗里一放,“来,阿弟你要多吃点……”

弟弟愣了愣,接着说道,“就是说啊,你们也要多吃啊……”说着夹起碗里的那几根黄豆芽,直往他左边的碗里送,“看我人够好,给三姐多吃点……”

“呵呵,真是客气啊,你!”妹妹瞪了瞪弟弟,然后低头夹起那几根黄豆芽,想着是不是也要往左边的碗里送,“我看二姐也要多吃点……”抬头看见二姐面黑如炭的样子,只得道,“呵呵,当然是我,更要多吃的……”说着委屈似地把黄豆芽夹进自己的嘴里,嚼啊嚼啊,咯吱咯吱,来了一段咬牙切齿的ASMR音效。

二姐不动声色地继续吃饭。

偶尔,姐妹们也会尝试“挑战”二姐。

“我这一筷下去,二姐会使眼神吧?”孩子心里想着,偷偷地瞄了一下二姐。

二姐果然看了过去,好像在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干什么。”

“我就知道啊。”孩子气馁地想。

过了一会,孩子又想,“刚没夹菜,这次夹不会怎样的吧?”再瞄一眼二姐,“没动静?”琢磨着伺机动筷,“豁出去了,”然后下定决心似的……

这时,前方出现另一双筷子,“哎?”正朝着孩子肖想已久的目标夹去,“咦?”目标被夹走,“啊!”目标被吞下,“噢!”

孩子唏嘘着,只能把筷子转向另一个目标。突然,一记眼刀飞过来。“糟糕!”孩子在石火电光之中把筷子紧急移落旁边的黄豆芽里,并煞有介事地夹起一根饱满的黄豆芽。

二姐背对姐妹们添饭的时候是最好的下筷时机。此时不“筷”更待何时,四双筷子齐齐朝目标进发。看见这样的不约而同,姐妹们相互间狡黠一笑。心领神会之后,赶在二姐转身之前,姐妹们敏捷地顺走自己的那块目标,并熟练地将目标藏入口中,接着低头俨作吃饭,彼此是心照不宣,各自偷偷地把目标嚼烂了吞进肚子里。“这样的事,除了能一解馋意,还带有一种胜利的窃喜之感。”

许多年后,姐妹们攀谈起往事,脱口便道:“二姐啊,天天都炒黄豆芽的。”

二姐得意一笑:“你们啊,可是很怕我的呢。”

哥哥不以为然:“哪有啊,那是他们三小的……”

妹妹收好饭桌准备洗碗,最后一个吃饭的哥哥,一手捧饭碗一手拿筷子,这时很镇定地来到了灶头,接着很镇定地掀开了锅盖,然后很镇定地夹起一块目标就往嘴里送,最后很镇定地盖回了锅盖。妹妹暗想,“不愧是哥哥啊,”转头又想,“二姐在看电视呢。”

二姐留给父母亲的那一份菜,母亲总说留多了。间或早归,看了看饭桌,母亲会说道,“菜都拿来吃啊,”说着走向灶台,打开锅盖,把菜端到桌边,往原来的菜盘里一倒,“那么多,我们俩吃不完的,”接着又走向灶台,端过来汤继续说,“汤也要倒去喝……”

看着母亲端菜又端汤地,姐妹们顿时觉得二姐的“霸气”被消除了。为着这份欢喜,四双筷子唰地一下便朝目标方向动去。他们其实已经吃饱饭,动筷不过是作个意思。——正所谓,“吃饱饭没事干,动个筷子二姐看。”

二姐和哥哥上了高中,家里自然地轮到妹妹掌勺。每一天的每一天买菜烧菜,每一天的每一天煮饭送饭,妹妹也成了一个十足的煮妇,也终于明白二姐“天天黄豆芽”的心情。妹妹没有“霸气”,更多的是“希望”。“汤总是煮多了,希望两个弟弟多喝两碗。”

没有掌勺不知掌勺苦。口袋里掏出十块钱,父亲总不忘说一句,“就买你们喜欢吃的。”时不时地,父亲还会多给一两块钱。

当妹妹想着自己上了高中而又该谁煮饭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安排。“阿妈会在中午回到家里煮饭。”

之后,物价上涨又上涨,十块钱再担不起一餐,更别说一天。

====《此处填不了空行所以分割线》====

大年除夕,全家大小围坐在一个放有火炉的餐桌上吃团圆饭,镇上称之为“围炉”。家里每一年围炉的菜色都差不多,总要有固定的几样菜。鱼丸,“丸”同“圆”,象征合家团圆;笋,同“顺”,表示来年事事顺心;鱼,寓意年年有余;鸡,同“家”,有“食鸡起家”之意;菠菜,长命菜,健康长寿。等等。桌上菜肴丰盛,筷子来来往往,火炉热气沸腾,酒杯碰碰撞撞。一家人,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一年餐桌上最热闹的时刻莫过于此。

当天午饭不吃或者少吃,因为家家户户会在下午两三点钟左右就开始围炉。父亲说,“吃个意思,留个肚子吃年夜饭。”

围炉之前,父亲总要放话:这顿饭要慢慢来,咱要吃上两三个钟头的,不得有速度。对孩子们而言,此颇有难度。

“喝一杯可乐或者果汁,就坐不住了。”孩童时期,顾着到外面放鞭炮。

“火锅还没开始,就桌上的菜,筷子走一遍也差不多饱了。”少年时期,吃饱喝足,少不了嬉闹。

“吃一点,坐一会,再吃一点,再坐一会,差不多能一个多钟。”青年时期,幽默嘻哈尚且能说。

当幺弟开始也能坐上一个小时的时候,大姐嫁人了。小妹妹曾以为每一年都会是六姐妹和父母亲一起齐齐整整地围炉,突然少了一个人,她有说不出的感觉。过几年,二姐也嫁人了,围炉又少了一个人,妹妹没敢斟酌那种说不出的感觉。

大人们说,“筷子抓得近,嫁得近;筷子抓得远,嫁得远。”偶尔,他们会开玩笑似地嫌弃女儿,“你嫁嫁远去。”

妹妹曾努力地试图抓在筷子末端。再回首,自己竟是连抓筷子也没学会,遑论远近。

有一种淡忘是岁月;有一种必然是成长。

有一种离别是嫁娶;有一种感伤是幸福。

同类推荐
  • 爱在深秋

    爱在深秋

    他站在那里,仍然是一脸的惊诧。心下疑惑:难道他老伴还有个孪生的姐妹?不,不可能,从没听说过啊!难道是他的老伴又复活了?不,更不可能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那么眼前这一个……
  • 粤漂

    粤漂

    大家好我叫龙德强彝族名字叫,纳言阿各原以为来东莞了,就能和别人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可是没想到上半年被中介浪费了,然而我心爱的为了眼前的利益背叛了我,我妹妹也离开了我。如今我的工作还没有找到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不知道谁能告诉我明天的路往哪儿走。
  • 逐梦芳华

    逐梦芳华

    【原名《那年我们高三复读》,全面反映高三复读生的酸甜苦辣,以及复读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一本书籍。】 两代人奋斗的故事,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一样的命运,不一样的结局……
  • 任凭风吹叶摇

    任凭风吹叶摇

    刚大学毕业的陆北北搬到了租住的房子,隔壁住的是一位做漫画编辑的19岁少女,这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场海啸,也是一次没有返程的成长,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选择,关于追寻。
  • 春风二十年

    春风二十年

    “人不能忘本,活着就得好好活。”张伟是一个从山里农村出来的娃,看他是如何在90年代这个梦幻一样的年代抓住时机创造自己的传奇人生。书友群:601928557
热门推荐
  • 一盘玉棋300年

    一盘玉棋300年

    “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是一本荟萃了中国当代故事文学创作精华的大型书系,不仅囊括了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内容厚实、情节曲折的中篇故事资源。这些故事发表时就在社会上不胫而走,而今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仍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
  • 清风渺渺何处烟雨

    清风渺渺何处烟雨

    听闻爱情,十有九悲,本书介绍了各种小姐姐的爱情故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珞珈谪仙记

    珞珈谪仙记

    这里是仙侠世界中的“珞珈界”。工学部主教变成通天高楼;网球场变成龙腾云海;鲲鹏广场云抟九万;樱花大道花开千里;鉴海烟波无极;珞樱大帝在珞珈山悟道成圣,于樱花城堡建立珞樱帝国……将珞珈山下的世界变成一片神仙浩土,其中人往来修道,斩妖除魔,生死轮回……歌曰:“天地泰,日月长。珞珈界,图自强。南北东西,樱花无量。乾坤上下,万道争光。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息焉游焉,亿兆莫疆。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藏焉修焉,同于阴阳。念茫茫宙合,悠悠文物。鸡鸣风雨,日就月将。游心太玄兮,踏浪溟沧。明明德兮,履道皇皇。大道兮无亲,珞珈兮永昌。”
  • 道家少年

    道家少年

    人最容易变的时候,就是踏足江湖,接触的人多啦,心也就活啦,对于一些事情自然也就不会在意。有些事情,常常会出乎你的意料,无论你愿不愿意,都是一个结果……
  • 爱和陪伴(第二版)

    爱和陪伴(第二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孩子让父母时刻要反省自我,重新认识自我,这样才能给予她好的榜样;孩子让父母不断唤醒自己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一起创意生活;孩子让父母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一起通过小事来成就自我;孩子让父母用开放的心态带领她一同学习接纳、尊重自己和他人;孩子让父母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持续学习,一起发现新的美好……
  • 异能萌妃抱一抱

    异能萌妃抱一抱

    新书《娇娇女被九叔宠野了》已发,求支持!王妃爬树了,王爷笑了。王妃揭瓦了,王爷又笑了。王爷今天笑一整天了。众人秒懂,王妃昨夜咬咬咬了!二十五世纪强大的吸血鬼少女,穿越异世傻子王妃。“傻子”?说我?等下分分钟弄哭你哦。异能在手,天下我有,唯有美食能挡我!勾心斗角,全不在乎,我有美男罩着我!呔!你这美男,别再靠近。再来我就咬你哦!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五年,等一个怀抱

    五年,等一个怀抱

    高中时,姜白因为很单纯的一眼,就落入了很俗套的环节——只因多看了你一眼,就喜欢上了的剧情。那时的姜白,还属少年时期,没过多的心思,单纯的秉性让她没什么犹豫就选择去追。一年的时间,姜白把所有心思都废在了那个男生身上,却在一年后,他的一句话让她选择不再纠缠。改了志愿,改了因他而改变的装扮,去了相隔一个市的同名C大。本以为这是这段单方面“恋情”的结束,不料对他来说,只是开始,她所以为的结束引燃了他自相矛盾的情绪……
  • 行云画梦

    行云画梦

    寒千繠,本名李青箬,青箬是南国的一种竹子,她是李煜的后人。从她知道自己身世的那一刻起,她活着的目的就是复仇,对宋复仇。然而一个人,如何能对一个王朝完成复仇?这本是不可能的事,可上天却偏偏给了她意想不到的机会。于此同时,她还遇到一个人,一个名叫画行云、和她同样背负着仇恨的人,可他最后却放下了仇恨,那么她呢?是否也能放下仇恨?
  • 清庵莹蟾子语录

    清庵莹蟾子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