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悲痛欲绝之时,夫子突然道:“小友快走,我自有脱身之法。”
天行心中如逢大赦,慌忙往进城方向逃跑。
夫子说话分神之际,正气变弱,众多妖兽挣扎而起,张牙舞爪,天行惊叫躲避。
夫子一口鲜血喷出,强行提气,再次将妖兽压倒。天行得以安全跑出兽群,呼喊:“夫子,你也快走。”
此时猪脸怪长刀已逼近夫子眼前,夫子长剑一收,拼尽余力纵身一跃,跳离兽群,却是往入山口而去,他并未立即跑远,而是在入山口连发数道剑芒攻击妖兽,引得兽群向他追逐。
天行泪如泉涌,道:“夫子舍己为人,实为我辈楷模。”
牧也叹道:“若为我兄弟,我也能如此,但为没有关系的旁人,我做不到。”
天行忧心忡忡的望着山口,忽听身后有马蹄声响,便见大片官兵手持火把骑马赶来。
夫子此时已是强弩之末,毕竟年老,气力不能持久。妖兽行动迅敏,再次将他团团围困。
天行见来了援兵,急忙冲向山口。牧急道:“你要过去送死吗?”
“我怕夫子撑不到援兵赶来,先去干扰妖兽拖延时间。”
天行离妖兽一丈外站定,这个位置就算妖兽扑来,凭他现在奔跑的速度也不算危险,他手一招,脑中观想龙的样子,一条气龙慢慢凝聚出现,飞向兽群,天行见过真龙,模拟起来惟妙惟肖。
神龙对兽类有着天生的威严,妖兽见了一阵骚动,纷纷逃窜。
天行趁机呼喊:“夫子,援兵已到,快些过来。”
“甚好!”夫子绝处逢生,抓住机会逃离兽群。
但猪脸怪已看出端倪,怒吼一声,震天憾地,气龙瞬间被震碎,它将手中的人头朝夫子掷去。
“我儿!”夫子失声痛呼,抛掉长剑去接那呼啸而来的人头。那人头力道极大,夫子被撞得倒地翻滚十几圈,满身是血,抱着人头倒地不起。
兽群再一次聚集冲上前,天空中突然闪出亮眼的圣光,一尊巨大的古佛像带着圣洁的光踏云而来,那佛像口中宣号:“阿弥陀佛!”右手往下一压,带着无比浩瀚的威力盖住了所有妖兽。
佛手抬起,掌下寸草不生,除了猪脸怪跪在地上在挣扎爬起外,其余妖兽皆成肉泥。
天行头一次见到如此威力浩大,如此震撼的场面,比戮天圣者那一劈的动静还要大十倍。
那些刚刚骑马赶来的官兵正好见到这一幕,多数人都吓得火把都掉了,许多马儿惊慌乱跑。
佛像缩小从云头降落,变成一个年轻的僧人,白面如粉饰,无眉无须无瑕,他身披金黄袈裟,通体泛着神圣光芒,恍如神灵。僧人脚步轻移,步步生莲,来到猪脸怪面前,说话声如洪钟,缓慢有力:“阿弥陀佛,人间净土岂容妖孽作乱。送你往生,早入轮回。”他手掌轻抬摸向猪脸怪头顶。
就在此时,一个黑衣男子突兀的出现在僧人身边,抓住僧人的手,一脚将猪脸怪踢飞向深山口,猪脸怪嚎叫几声,拖着重伤之躯往深山逃去。
年轻僧人身一晃瞬间追去丈数远,但那黑衣男子如影随形,仍然在他面前,且发出一掌,将年轻僧人又震退回来。
年轻僧人面色凝重,深深吸一口气,身上光芒更盛,但光芒照到黑衣男子面前仿佛被吞噬了一般,黑衣男子长发飘飘,脸上如雾相阻,看不见真切面容。
年轻僧人缓缓推出一拳,周围的空气也被这一拳带动全部挤向黑衣男子那边。
天行离得比较近,也被带动着倒飞起来,根本无法站稳。
黑衣男子却没有反抗,任这一拳打在身上,拳头直接穿透了他的身体。待拳头收回后,黑衣男子身体出现一个通透的洞,但又慢慢恢复如初。
“啊!啊!”牧有些失态的大叫:“正气第五阶段正气化身!而且这个化身能力这么强,境界不可估计啊!”
天行虽然不懂,但也是恐惧万分。远处的官兵也都止步不敢上前。
年轻僧人大声道:“这位施主,为何放跑妖兽?”
黑衣男子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
年轻僧人继续道:“这些妖兽可是受你指使?我佛教降妖除魔,捍卫天下苍生,绝不允许你涂……”
话还未说完,黑衣男子化做一阵黑烟消散,来得神秘,去得也突然。
年轻僧人话只说了一半,有些难受,他目光看向深山,在极远的一个山头,坐着一个黑衣男子,衣袖翻飞,长发飘飘,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
年轻僧人若有所思,最终召唤出云朵,盘坐在云朵上,乘云离去。
天行赶紧跑去查看夫子。
“我伤势无碍……无碍,小友不必担心。”夫子声音哽咽,抱着儿子头颅痛哭。
天行不知如何安慰,这时官兵们牵马过来,领头的队长向天行询问情况。天行将自己来贴告示,刚好看到夫子预警妖兽到来,让村民转移,而夫子父子俩拖住妖兽的事说出。
所有官兵一齐向夫子俯身下拜,帮忙收敛马翔尸体。随后队长又派人追村民返回。
天行有些茫然无措,如今这普度寺的事情已结束,他到底还回不回寺?薛公子等人为何都没过来?
天行决定先回家一趟,明天一早就去“弘愿书香”找薛公子。提步正欲行,听得夫子唤道:“小友且慢。”
天行上前躬身行礼道:“夫子何事见教?”
夫子此时老态尽显,声音发抖,道:“我,退居此地,已有,三十载,未见有如小友之材者。唉,今日不便相谈,等过一个月后,烦请前来一叙。可否?”
天行道:“是。”
夫子于是不再理会天行,抚其子之尸而哭。
天行悲其丧子之痛,跟着泪流不止。他心里已认定,正如薛公子所说的,佛教这群外族人为了传播佛教,竟下这种狠手。表面上却又装做为国为民,救苦救难,虚伪至极!
若不是夫子,附近的村民必定都要丧于妖兽之手。夫子舍己为人的大仁大德与佛教的无情虚伪使得天行义愤填膺,正气与怒气充沛全身。
回家的路上,天行实在无法抑制胸中的气,他凝气成拳,狠狠的砸向不远处的一棵大树,树身被他砸得晃动了一下。经过一个村子,他记起曾来贴过告示,出于对佛教的愤怒,他凝聚气手将告示撕下,扯得粉碎。
他光顾着生气,却未曾发觉自己已经可以用气手干涉物体了。
第二天,天行去了趟“弘愿书香”,门虚掩着,但依旧没人。
天行心里本来有些怨念,此时不禁有些担心。他有很多问题想要向人请教,只好去了万书堂,买了很多关于儒家学问的经典,希望书里可以解答。
夫子的行为激励着他,他将自己关在房里闭门苦读,虽然很多地方不解其意,隐晦难明,但结合当年在学堂里朱夫子所教,以及薛公子所授,大部份道理还是能融会贯通,不懂的也不去深究。以儒家的道理省察自己,虽然自己没多大的成就,但最基本的孝悌以及对人的忠恕还是做得挺好,都是发自于本心。
父母见他有心上进都很高兴,除了做好饭菜送过去外,从来都不打扰他。
一个月过去了。天行不舍的合上书,现在他对如何成为一个君子有了大概的认识,对儒家的各种行为规范也已了解。
“薛公子说得对,我以前确实放错了重心。总是想着修炼法术,而忽略了自身的素养。成圣的关键在于修心养德,我要去请教夫子,如何修心。”
天行走出房门,报知父母道:“我要去马家村向那边的夫子请教一些问题。”
母亲看着他,笑道:“你变了。”
天行去照镜子,问道:“没有吧?”
母亲道:“以前你只是单纯的老实,现在多了一些成熟。”
天行很高兴,但也知道自己所学远远不够,现在只是有所了解,还没有去实践,只有真正实践了,完全把仁的学问摸通并上身了,也就是达到了诚意正心的境界,才算有点成就。
天行走出家门,看到秦凤在门口有些陌生的看着他,不禁微笑道:“小凤不认识我了?”
秦凤点点头道:“嗯,感觉有点不一样。头抬起来了,腰也挺了,走路也沉稳了。你哥教了你什么仙法吗?”
天行道:“我房里有一些书,有空你也去看看。”
秦凤大喜,赶紧跑去看了。
天行再次前往马家村,这次他没有狂奔,只是快步行走,一路上以不同以往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希望自己也能做好,发现别人有不对的地方,多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缺点。
好在一路上所见的,人人都谦和有礼,有说有笑。天行不禁感叹我儒国民风淳朴,以礼治国果然高明。
到了马家村,询问了夫子住所,来到门口,门开着,有两个妇人在洒扫,一小女孩在院子看到了他,迎上来道:“哥哥你是来找爷爷的吗?跟我来吧。”
经过两妇人旁边时,天行轻轻躬身行礼,跟小女孩进入屋内。来到一个房间,夫子靠卧在床头,须发尽白,老态病容。
天行深深弯腰行礼,关切道:“夫子,身体如何?”
夫子笑道:“上次运功过度,又受了点伤,人老了,恢复太慢。若是年轻时,早就好了。”
小女孩搬来凳子让天行坐在床边。
夫子问道:“小友如何称呼?是哪里人啊?”
“学生姓天名行,是大村人。”
“哦,朱禁的同村啊?”
朱禁是天行的学堂老师,天行经常去那里借书看。
“是的,朱老夫子是我老师,可惜三年前过世了。”
“朱禁还比我小七八岁,唉,想不到比我先走。看小友精神状态,已到达诚意境界。资质不错啊。”
天行道:“我只是有些运气,吃了智慧丹。学识尚浅,好多疑问想向你请教。”
夫子道:“正好我也想与你研究。你问吧。”
“正气功法主要修心,如何修心?”
夫子道:“顺从良知就是修心。”
天行道:“什么是良知?”
夫子道:“你认为对的,就是良知。”
天行道:“照你这么说,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那岂不是随心所欲。”
夫子摇头道:“非也,非也,认为对的事你未必会去做,而做的事未必就是你认为对的。”
天行道:“不会吧,做什么事不都是认为对的才做,难道还会有人故意跟自己作对?”
夫子举例道:“譬如你在路上捡到一锭金子,你内心知道还给失主是对的。如果遵照这个想法去做了,那么就是顺从良知,就是修心。但人都有利己私心,会想着占有这锭金子,而且会想出很多理由来蒙蔽自己的良知。”
天行道:“想占有也很正常啊,虽然是有一点点心虚。但或许这是上天奖励自己的呢。”
夫子道:“知道心虚,就说明你已经违背了良知,无论你给自己什么理由都是借口。真正坚持顺从良知的人,心中堂堂正正,不找借口,不搪塞良知。这样的人,才能勃发正气。”
夫子又举了个例子:
“千年前儒国有一位圣人,名叫许衡,他未成圣前,曾因妖兽袭击村庄而与村民一起逃亡,路过一棵梨树,长满梨子。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大家都口渴难耐,纷纷去摘梨子吃,唯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村民问他为何不摘?许衡回答:不是自己的,不私取。
村民又说:此树无主,取之无妨。
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心岂无主!坚守道义,丝毫不能松懈。
许衡时时刻刻坚守自己的良知,不随波逐流,最后成就了圣贤。”
“梨树无主,我心有主。”天行情不自禁的咀嚼这句话,陷入思考。
夫子见天行似有所悟,又道:“人之初,性本善,良知原本是一面明镜,人的欲望使它蒙尘,我们要做的就是去除私欲,还它明亮。这就是修心。”
“去除私欲,顺从良知!梨树无主,我心有主。”天行咀嚼着这个道理,终于明白了修心的方法,同时也明白一时的顺从良知容易,时时刻刻坚守良知,不为私欲妥协,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