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0000000106

第106章 但高歌

火药落地的声音十分巨大,硝烟弥漫。这种声音的的确确是震慑,不光是人,马匹都惊恐嘶鸣不已,火星与烟雾更是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许多倭寇甚至扑倒在地,嚎哭一片。一道道血雾飚出,一具具尸体倒在发烫的坡地上。

疯狂的排炸一轮,陈惇下令大刀手再冲上去补刀,果然如他所料,别看这火药声势浩大,其实当场炸死的人着实不多,倒是炸断了胳膊腿的人不少,都在地上哀嚎着,被大刀队冲上去一刀了结了。

“又来了,”陈惇听到大庄主的叫声:“又来了一波,一波大的!”

陈惇冲入牛车之后,却发现满载的武器几乎已经用掉了太半,他心中一沉。

“现在怎么办,”大庄主被成远架着,气喘如牛地跑过来:“撑不住啦!”

陈惇忽然咧嘴笑了一下:“咱们杀了多少倭寇了?”

“没有八百,也有一千了!”大庄主胡乱道:“可是这一波一波的,什么时候能杀完?”

“杀完恐怕有点困难,不过再杀几个还是绰绰有余,”陈惇叹道:“咱们也杀得够本了,不过不能将倭寇尽数杀了,替绍兴、宁波的百姓报仇,我真不甘心啊。”

“有一件事,我骗了你们,”陈惇望着聚在他身边的乡勇们,“下一次可别这么轻易被骗了,长点心眼……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他说地稀里糊涂地,大庄主刚要开口问,一阵强劲的箭雨落下,众人急忙拉下车板遮挡。成远和陈惇藏身的一块木板更是被射成了刺猬,让陈惇不由自主哀叹了一声。

“怎么了?”成远吓了一跳。

“裂了。”陈惇指指头顶的木板:“我原本打算用这块木板立个牌位的,集贤五百乡勇埋骨之地,你觉得怎么样?”

“不错不错,”成远哈哈一笑:“可是以后要是有人路过,却并不知道咱们的功绩,不知道咱们杀了多少倭寇,无名无姓也就罢了,总也要人知道,咱们都是好汉子。”

“五百好汉捐躯于此,报国杀敌,死而不弃。”陈惇道:“若问来历,浙江百姓;若问名姓,大明子民。”

成远点了点头:“很好!”

陈惇从地上捡起一身罩甲,又带上了唯一一顶凤翅兜鍪,这兜鍪帽檐边缀铁帘笠状重檐,均是红色,想来当初制造,只是为了威风,并没有上战场使用。谁会头顶这么个鲜明的标志呢,早就被人一箭射死了。

“……问荆卿、田横古墓,更谁载酒为君酹。”陈惇想起不知道从哪儿看到的几句伶仃话:“……此生不愿多才艺,功名马上兜鍪出,莫书生、误尽了人间事。”

他手擎大刀,又在自己的胳膊上系上了红棉布,“龙山路断,走马台荒,渭水秋风,沙河夜市。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

“但高歌!”

王忬看到了那夺目的一点点朱色,艰难地移动着,却死死向前,义无反顾地冲向黑压压的人潮之中,心中一颤,一时之间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孩儿们,”默默站立了不知道多长时候的朱六爷忽然道:“可愿与我杀敌?”

“愿,愿!”他身后的锦衣卫们齐声应诺:“唯命是从!”

“朱六爷,你疯了不成,”参政郭世卿怒目而视:“你要干什么?”

“我干什么,你该问问你们在干什么,”朱六哼了一声:“倭寇围了省会,已经是前所未有之奇耻大辱了,尔等浙江父母官,却只做覆羽的鹌鹑,缩头的乌龟,连自救之心都无。你们说杭州百姓提不了刀,上不了马,那我锦衣卫的人,扈从天子,娴熟弓马,总算还能驰骋一番,我带着自己人去,大人应该没什么说的了吧。”

“你胡闹!”吴伯宗怒道:“城门不能擅开,万一倭寇杀个回马枪,我杭州岂不是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王大人,”郭世卿对王忬道:“锦衣卫的人,也太恣肆了罢!分明大人才是浙江巡抚,您还没说话呢,他们倒擅自做主,干预地方军政!这可是大罪,本官不信到了皇上面前,锦衣卫还能如此嚣张!”

“六哥,”朱九爷呵呵一笑:“想来大都督这么多年来太过仁慈和气,时时刻刻约束着咱们锦衣卫,不让咱们到处撒野,才叫人渐渐忘了咱们在武宗爷爷手上的旧模样了,竟然有人要在皇上面前告咱们的状,还真是翘首盼望求之不得呢。”

这话说得阴测测地,竟叫这一众大小官吏如芒在背,一时之间又想起正德时候江彬的许多事迹来,甚至洪武时期的毛骧,永乐时期的纪纲,这些臭名昭著却又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一个个都浮现了出来。

“锦衣卫做事向来恣肆地很,”朱九就乐呵呵道:“说起来咱们杀过江湖大盗,杀过穷极恶徒,杀过公卿大臣,杀过草莽小民,也逮到过倭寇的细作,只不过还没怎么折腾尽兴呢,人先一命呜呼了,那就真没有杀过倭寇,不知道那倭寇的脑袋,斫起来是软是硬,跟其他人有何不同。今日孩儿们就跟我试试手,等我们回来,把这杀贼的感觉,给众位大人好好说一说!”

“你、你——”吴伯宗目送朱六带着人呼啸而去,气得怒发冲冠:“王大人,你管不管呐?”

王忬却一言不发。

“开城门!”朱九勒马:“杀贼去喽!”

锦衣卫齐齐将腰上绣春刀解下,换上了斩马刀,于马上一跃,十七骑径自从缓缓打开的城门中,呼啸而过。

黄烟弥漫处,汹涌的火光再次连成一片。又是大片肉体扑倒地面声音,周边的嚎叫声有如阿鼻地狱一般。

陈惇自觉最神奇的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死,甚至背后只有一道被火光迸溅的擦伤。他既然没倒下,身后的乡勇们备受鼓舞,竟然都围在他身边,随着他的身影,往战场倭寇最多的地方扑去。

山坡上满坡的血,明晃晃地太过刺眼,陈惇已经分不清究竟是血光,还是对面刀甲的寒光一闪而过,他微微眯了眼,手上去提刀,却一下子失去了力气。背后传来一阵阵惊呼,陈惇却完全听不到了。

就在此时,一柄斩马刀从斜侧里倏然插入,刀锋一转,那倭寇便滚在坡上,发出声嘶力竭的嚎叫。

“九爷?”陈惇瞪大了眼睛,看着有如神兵天降的朱九爷杀了过来。

“果然是你啊,”朱九又好气又好笑,一抹怜惜从他眼中一扫而过:“你小子真是胆大如卵,可惜差点把自己搞死。”

陈惇哈哈了一声,却被朱九毫不留情地摘掉了头上的兜鍪。

“你这傻鸟,”朱九怒骂道:“戴着这东西,唯恐送死不快啊!”

“这不是想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逞一回英雄嘛,”陈惇由衷道:“怎么我每次死到临头,都是九爷你来救我,我陈惇想好了,回去以后立马要给您立个生祠,早晚三炷香,日日夜夜潜心供奉。”

朱九呵了一声,一把把他拉起来,架住了迎面倭寇的大刀:“小子,也许这回生祠立不了,一人一个坟堆,成了归宿!”

“那也好啊,”陈惇捡起大刀,径直捅入倭寇的腹中:“能和九爷做个邻居,我觉得也不错。”

陈惇已经看到,朱九只不过十几人,如今杀入阵中,根本是杯水车薪。

而彭老生远远观战,看到乡勇的箭矢越发稀疏了,心中大喜,嚎叫道:“他们的箭没了,冲上去!”不单是他,更多的倭寇都察觉到这个情况,顿时精神百倍,大吼起来:“全部冲上去!杀死这些区区小民!”

放眼整个山坡阵地,潮水般的倭寇蔓延而来,嚎叫着冲过来,转眼已经离最后一道防线不过二三十步距离了。

也就在这时,地面忽然微微震颤起来,旧的尘土还没有落下,新的尘土已经飞扬起来,同时一阵尖利的警报声由远及近传来。

彭老生一个哆嗦,他对这声音太敏感了,“这是卢镗的军警!他回来了!”

他竟来不及说一声撤,扭头拍马而逃,跑出约莫百余步,却忽然听到耳旁风声一变,他神色急剧变化,反手就用腰刀刺了过去。

陈惇从马上挑下一个倭寇来,见彭老生勒马欲跑,翻身上马,一下子追近他,用手中的斩马刀横劈了过去。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一股股血箭喷溅,彭老生翻滚扑落。而陈惇的左腹也霎时被鲜血浸透。

血雾弥漫在天空,陈惇摁住伤口,翻身落马,一刀斩下彭老生的人头,“老贼授首!”

兵败如山倒。

望着远处扬起的“明”旗,所有倭寇,不论悍勇的、畏缩的、观望的,心中都浮现这个词,那密密麻麻蜂拥而来的军队,正是卢镗、汤克宽和俞大猷合兵一处,浩浩荡荡而来。

大势已去,倭寇像是忽然之间就知道了什么是害怕,他们一边逃跑着,一边惊恐万分地回头,那跑得慢地,已经被乡勇们追上,乱刀砍死。

马蹄声声。

俞大猷策马而来,他手中一条长槊横在马鞍上,从逃窜的倭寇身边经过,那一个个倭寇的脖子便有如切开的倭瓜,人头横飞。

他已经看到了这一场战斗,不禁赞道:“打得好,真是好汉子!”

他从陈惇身边经过,却忽然调拨马头又转了过来,看着陈惇马头上挂着的人头,双目露出赞赏的光芒来:“你这后生,胆气可嘉!”

陈惇眯着眼睛打量马背上的人,只见此人身着一套精钢盔甲,头戴红缨毡帽,腰间别着马刀,此时正握着一把长槊,夹带着一股锋锐之气。

陈惇紧盯着那张宽厚的国字脸,忽然知道了他是谁:“你是……俞大猷,俞将军!”

俞大猷哈哈一笑,又朝他点了点头,方才策马而去。

同类推荐
  • 宋货郎

    宋货郎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朝政昏暗,为建万岁山,大兴花石纲,拆毁桥梁,凿坏城郭,百姓苦不堪言。后世学生凌空穿越而至,凭借一手高雅清丽的绘画,风流倜傥卓立于世,混迹于波谲云诡的官场,驰骋于金戈铁马的疆场,汇聚天下财富于一身,馈送万千货物与万民,救民于水火之中,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人称宋(送)货郎
  • 锦衣镇山河

    锦衣镇山河

    抄家是一门手艺。锦衣卫查检百户贺六,专注抄家二十年。金砖、银锭、金玉、古玩。他抄过的财宝堆起来足有一座山。身披锦衣虎皮,拿着安逸饷银,上司吃肉自己跟着喝口汤,养活自己萌萌哒女儿。贺六很知足。指挥使陆炳却让贺六这个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人做了锦衣卫十三太保之一。十三太保的位子看着风光,麻烦事也多。这让贺六很头疼。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明朝宫廷秘史

    明朝宫廷秘史

    《明朝宫廷秘史》共一百二十回,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讲述宫廷内部的政治与情感斗争。皇帝在管理整个国家的用人与做事方面都有描写,在宫廷之中皇帝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感情问题,妃子与妃子之间又是如何争宠夺利的,皇后通过什么手段来保证自己至高无上的位置……许啸天专著的《明朝宫廷秘史》为您揭开埋藏几百年的宫廷秘密。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热门推荐
  • 玛格丽特的秘密

    玛格丽特的秘密

    “这是一个奇异的故事。上海美术馆里展出一幅16世纪的法国油画,画里就是著名的玛格丽特王后。林海是学法语的大学生,当他看见这幅油画时,竟突然昏迷。更离奇的是,当晚他去图书馆查找玛格丽特的史料,遭遇一名神秘男子在他手心写下一行法文,意为“救救我”!林海心存恐惧,在老屋阁楼夹层里发现一卷手绘羊皮书,上面写满了晦涩难懂的中世纪法文。林海找到了悬疑作家“我”。法国伏尔泰大学的奥尔良教授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力邀“我”带着羊皮书赴巴黎鉴定。然而,浪漫之都等待着“我”的却是惊心动魄的昼夜。”
  • 更生斋文集

    更生斋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省长安

    大省长安

    天大地大不如百姓大。看吕大省(xǐng)如何将长安八大门派聚拢在顺义盟旗下,与明军,与清军,与流寇,与各路明末英豪斗智斗勇,换得一方太平。杜鹃啼血不过三寸柔肠,桃李芳菲皆是一腔爱恨,柳念心、康柳儿、古飞凤、左盈月……到底谁才是一生挚爱?
  • 白墙

    白墙

    咋还不死!这是我的奶奶面对爷爷的时候惯常使用的一句口头禅。说这句话的时候,爷爷就像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侧脸冲着奶奶微微一笑,用袖子擦一把鼻涕,扭头说,就死了,就死了。然后不管不顾伸手向奶奶要馍馍吃,他傻傻的表情甚至比我四岁时的样子还要憨厚。奶奶肯定是不轻易给他馍馍吃的。她坐在上房廊檐的蒲团上,用拐棍敲打爷爷的手腕。打第一下的时候,爷爷还不知道躲闪,奶奶也知道爷爷不会躲闪,所以她的力道不轻不重。爷爷的手腕在碰到拐棍的时候只是略微缩一下,然后嘿嘿嘿地笑笑,接着再次伸手出去。奶奶再打,他便知道躲闪了,可也只是稍纵即逝,瞬间便又伸出来。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将门遗孤之嫡女无罪

    将门遗孤之嫡女无罪

    削他,削!削!削!明明是贱男一枚,却喜欢装清冷,装可爱。抚宁侯嫡女乔凝性温婉、貌倾城、重情义,却碰到极品渣男。什么?渣男,“姑娘,你的唇好甜。”某女飞起一脚,踢中要害,让某男变太监。某男勾起唇角,捏住眼前巴掌大的小脸,欺身上前。想逃,也看她有没有那能耐。
  • 业绩才是硬道理

    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市场的大草原上,胜者永远是竞争力强的狼。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狼族的竞争尤其强烈。狼不但要面对与其他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套献给孩子们的书。一如它的名字“阅读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孩子们开始求知的成长旅程时,一套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书无疑为他们的人生……
  • 婚后缠绵:老公,爱太深

    婚后缠绵:老公,爱太深

    她被自己的前夫和妹妹设计成了他人的女人,明明先出轨的人是前夫,却当场抓包,说她先出轨。她有幸遇到他来帮她解决离婚的问题,却不料离婚之后,身为帝国集团总裁的他,居然是要娶她。后来她才知道,他之所以要娶她,不是因为看上了她这个人,而是看上了她二婚的身份,为的就是气自己的爸爸。不料,他们却在相处之中爱上了她。当全世界人都是在纳闷儿为什么他会娶一个二婚的女人,而他却在已经将他宠上了天,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就是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这篇小说主要描绘了主人公所在的西部落后村庄——田家屯里所发生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图景,主人公田华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年轻青年。他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起了村长的重任,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变旧有观念过程中,培养新人,让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