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7700000036

第36章 37.工部的情况

次日,燕京城。

郑文吃过早饭,开始了对各个部门的走访。

郑文来自后世,从各种资料中深深明白官僚的可怕与惰性,领导重视的他们才会重视,领导不重视的,他们就会产生隋性。

后世的领导为什么天天这里巡查,那里讲话,难道他们整天都无事,闲得只能闲逛,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也明白官僚的本性,所以才会到处走走,这是到下方督促、检查工作的力度,告诉官僚们,这些事我很重视,你们要好好做,方才不负我的希望。

而郑文呢也有样学样,所以他开始了对京城各部门的走访。

而第一站,正是工部,他还是比较关心工部的改革情况,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三法司的马元一案和礼部的帝陵案。

因为他深深明白,技术的重要性,而他要把工部改造成一个技术部门,在这个封建时代,是难上加难,但郑文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咬着牙上。

而在工部,孙化陪同他巡视了一遍工部的所有部门,他对工部才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

工部下设工部司、屯部司、虞部司、水部司四大支部。

工部司,顾名思义,就是工部的主职,掌管工部的主要工程建设,掌营建之政令及工部庶务。

屯部司,就是负责开恳农田,但这个部门明显与户部的屯田司功能重合,近几十年差不多已经废了,只是留下编制,但却再也没有开恳出一亩田,只是管理着隶属于工部的一些田亩。

虞部司,就是掌山川水泽之利,既负责全国的矿山管理与开采,也负责工匠的管理。军器监就是其下属机构。在郑文看来,这个部门权力太大,也太臃肿。

水部司,就是掌管全国的水利。

郑文在孙化的陪同下参观了各部门,但也只浏览了一下,具体的情况还是难于察觉,由于改革日段,他也难于看出有什么变化,但他也只需要表现出他很重视的态度就足够了。

期间他拍了一个小官的肩膀,说了声“好”,那人就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郑文是掏心掏肺的,搞得郑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期间他还在工部吃了一顿工作餐,这更是让工部的氛围高涨,工部官员是一副与荣有焉的样子。

这让郑文对官僚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吃过饭后,郑文就跟孙化聊了起来。

郑文率先说:“孙卿,你跟朕好好说工部的具体情况,也让朕了解一下。”

孙化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开口说道:“陛下,工部除了工部司、屯部司、虞部司、水部司四大部门,老臣决定再增设人事司,这个司的主要职能就是工部的各级官吏及工匠进行制档归档及考核。”

郑文听了,点了点头,才开口道:“不错,这个部门设得好,在朕看来,我大乾就是各级人事虚浮,没有尽职尽责。好了,你接着说!”

孙化听了,又开口道:“老臣这几天对工部的在籍工匠进行了整理,在册的大约有三万铁匠,五万木匠,八万石瓦匠,但具体的情况由于时间太短,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至于矿山情况,有大型金矿五处,小型金矿二十三处,每年产金二十三万两。”

“有大型银矿十三处,小型银矿五十六处,每年产银三百二十万两。”

“有大型铁矿六十八处,小型铁矿一百二十七处,每年产铁一百八十三万斤。”

“有大型铜矿二十五处,小型铜矿八十九处,每年产铜六十八万斤。”

郑文听了,点点头,才说道:“不错,铁的产量还是不太少了。在朕看来,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事是钢铁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是钢铁的产量不够,朕希望明年的产铁量至少要翻一番,产量越多,朕会重重的奖励相关人员的,你把朕的话传下去。”

孙化听了,点了点头,表示他明白。而郑文话中那句没有什么事是钢铁不能解决的,他也明白,这是要大兴军兵的征兆,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心中还是有一股热血的,只是可惜年纪大了!

孙化又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虞部司这个司的职能太重,既管理矿山,又管理工匠冶炼,老臣想把这些矿山的管理工作交给屯部司负责,而虞部司则专门负责工匠、治炼等工作,陛下觉得怎么样?”

郑文听了,有些高兴的说道:“孙卿真是能臣啊,朕能得卿之助,实在是朕的荣幸!改得好,朕同意了!”

孙化听了,是满脸激动,这正是他在工部改革的亮点,看得到了陛下的肯定,他心头也是非常兴奋,顿时就觉得与陛下有了共同语言!

遂接着开口说道:“陛下,上层您说的那个工匠考核,臣与各位工部同僚细细考虑过了,把工匠分为铁、木、石等各种类型,再把工匠分为九级,每一级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考核,一旦通过我们就会授予他证书、腰牌,并在人事司留底,是工部在编工匠,我们还会给其相应的待遇,五级及以上的工匠我们就会授予官身。”

郑文听了,极其开心的说:“好,好,好……卿做得不错,工匠本身就是帝国的财富,你们要重视,至于发明各种技术的工匠,你们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他有的积极性,才能为帝国所有。”

孙化听了,也点了点头,才说道:“臣记下。至于水部司,臣希望陛下能够指点。”

郑文听了,遂开口道:“至于水部司,管理全国的水利,那为官的人必须大部分是懂水利官员,不能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还有水部司,要负责全国主要河流的水文勘测,并记录在案,朕希望水部司建立全国性的水文情况,以方便朝庭的查验。唉,朕也希望,在有生之年,黄河水不再黄。”

孙化听了,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臣记下了!”

见时间差不多了,郑文才开口道:“今天差不多了,朕也该走了,至于你的改革计划,写出奏折,呈给朕吧,朕也仔细看看!”

“至于工部的官员欠缺情况,包括工部右侍郎,卿拟一份名单上来,朕批了,卿是忠臣,也是能臣,朕放心,勿失朕望!”

“喏,谢陛下的信任!”孙化是眼眶通红,激动得直流眼泪。

眼前的这位陛下,比起他父亲来,是更容易相处,也更大方,不像他父亲,抠抠索索的,死抓着人事权不放,而且不像他父亲那样惰政,是个明君,是个好皇帝!

就像眼前这位陛下,他既然决定给你信任,就会给到底,你要钱,他给钱,你要权,他给你权,只要你不辜负了他的信任,他也不会怀疑你的忠诚,这才是君臣相处模式!

他为官数十载,历经三帝,也只有在这位陛下身上获得了完全真正的信任与尊重,他内心是感动的!

但也有些无奈,无奈的是年纪太大了,怕是没几年时间来帮助这位他内心欣赏的皇帝。

这是一个好皇帝!

只是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当终于发现有一个欣赏看重你的时候,你却老了。

而此刻,孙化的心中就有这样的想法!

而孙化看着这位跛脚的皇帝离开的蹒跚的背影,心中是感慨万千!

许多朝臣都说这位陛下性情钢硬,眼里揉不得沙子,对士大夫太过严格,不及先帝仁善!

但在孙化的眼中,眼前的这位陛下才是真正的好皇帝,性格坚毅,有雄才,善于把握大势,对下属严格又不失宽容,大方而又礼行下士,这才是真正的好皇帝!

他们是生在一个好时代而不自知!

……

而此时的郑文,出了工部,又去了驻军大营看了看。

三十万河北精兵,在郑文的眼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郑文在河北节度使林苍等将领的陪同之下,视察了驻军。

途中。

郑文遂问道:“林老将军,士兵的训练怎么样?辛苦吗?”

林苍回答道:“陛下,三天一操,算不上多辛苦。”

郑文又问道:“饮食状况如何?”

林苍又说道:“三天一次肉食,算得上顶好的了。”

郑文听了,遂开口道:“还是太苦了,改为一日一肉食,这样好过些,朕会让东厂给你们的准备的。”

“臣代将士们谢过陛下。”林苍单膝跪在地上,声音激动的开口说道。他太清楚了,改为一日一肉食,会付出多大的代价,但眼前这位陛下还是做了,就说明这位陛下是真的关心普通士卒的状况的。

郑文满面笑容的扶起了林苍,才又开口说道:“饷银状况如何?”

林苍开口道:“平时一年三两白银,战时还有奖励!”

郑文听了,点了点头,才开口说道:“还是有些少了,说真的,朕也不知道大乾各地的物价,但朕觉得还是少了。”

“朕刚登基,朝中的事太多了,许多事朕都顾不过来,朝庭的税收是日益减少了,朕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过些年吧,朕会整体给大乾的军队提一下饷银的情况的。”

……

此次军营的视察情况,郑文也就大体了解了一下,但他跟士兵打成一片,走入普通士兵之间,嘘寒问暖的,他要的结果还是达成了。

他毕竟只是想拉近与军方的关系,在士兵中做做秀就够了,但他还是被这些可爱的士兵感动了!

因此,一整天他都很高兴!

同类推荐
  • 皇宋风云

    皇宋风云

    一梦醒来,回到大宋,且看韩晨发家致富的同时如何救国救民!
  • 文人遭遇皇帝

    文人遭遇皇帝

    中国文人,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名人,还是小名人,无论其 为好死者,还是赖死者,应该说百分之九十点九,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 化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对中国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 的壑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还有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 。这也是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 朱元璋、康雍乾这些帝王的原因。《文人遭遇皇帝》保持了李国文“直抒胸臆”的一贯特点,文笔犀利、开阖纵横,畅 快淋漓地抒发着作者对皇权、地位、荣誉的别样诠释。
  • 南明:流亡的悲歌

    南明:流亡的悲歌

    崇祯帝继位后,一步一步带着他的大明朝走向灭亡。南明,那个崩溃的时代,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任何挣扎都无法阻止它衰亡的进程。大明建国二百多年后,一代雄杰朱元璋的皇裔圣种朱由榔,像丧家犬一样,流落到缅甸境内,度过了他人生最艰苦的岁月。在“亡天下”的浅层忧虑和“失身家”的深层恐惧双重夹击下,病态的“清醒者”们,成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文人士大夫内在的号称“坚韧”的精神品格,最终匍匐于刀锋利刃之下。但中华忠烈,不绝如缕。一批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张煌言,或为封疆大吏,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以“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之举和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半明半灭的历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凤子龙孙被抛入了历史的深渊,但鲜活沸腾的灵魂,却从帝国死亡的躯体上腾然而起,引导我们进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 历史教会我们的爱与痛

    历史教会我们的爱与痛

    这本书是青年学者、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魏新的第一本文集。第一部分主要讲古代的各种事,有帝王将相的得失,也有才子佳人的爱恨。第二部分是一些神怪笔记,风趣幽默,又对今人有所启示。第三部分是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追忆和对往事的回忆。第四部分是对社会现象的评判。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个怪咖作者的黑色幽默,如果你是重口味读者,不可错过这本让人捧腹大笑的“恶趣味”合集。
  •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是由王曾瑜编写,《潘家园书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忆黎澍先生》《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教训》《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宋代的绿色革命》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隔壁有个小青梅

    隔壁有个小青梅

    宁静的黄梅镇突然就沸腾了起来。因为时家旁边一直空着的大宅子里来了一户新人家。据说那户人家来的时候,队伍浩浩荡荡足有千人;据说那户人家的婢女都美若天仙;据说那户人家的小公子长的比仙人还好看;据说……一切都是据说而已,时葭撇撇嘴,快速的将碗里最后一个杨梅放到嘴里,丝毫不在意旁边的美少年气急败坏的样子。什么美若天仙的小公子,这人分明是披着好看外皮的大灰狼啊!
  •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我能否相信自己?》《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尔赫斯的现实》《诃夫的等待》《鲁佐德的故事》《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心之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福克纳》《安·鲁尔福》等24篇。
  •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内容始于610年伊斯兰教的诞生,结束于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哈里发时代的中东经济与社会生活;四、异彩纷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逝世之后,穆斯林经过百年努力,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高加索、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哈里发国家。在“三洲五海”的宏大舞台上,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在岁月的磨砺中共同缔造了光彩夺目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它承前启后,汇流东西,使人类文明之薪火得以续传,使相互孤立之民族融通交流,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一个拥有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商界精英,一个在事业中创造了管理神话的商界领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经历的商界奇才。本书是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相信阅读本书过后,会受益匪浅。
  •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等如来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过桥

    过桥

    上面坡的杏花去看望下面坡生产的妹妹桃花,过鹅毛河时,遇到了蹲在那里专等自己的邻居春桥。这是一个八月天,离收割还有段时间。地里的庄稼黑压压的,似乎摽足了劲儿,要再往高往结实长一截,这种日子说忙也忙,说消闲也消闲,忙其实也帮不了庄稼什么忙。心气儿盛的人整天猫在地里,这边转转,那边看看,满脸焦躁又满脸期待,似乎那才是自己真正要待产的媳妇。昨天在被窝里,争强就问杏花桃花是不是这两天生?要是,她应该去,反正地里也用不着她什么了。一早,下面坡就有人传过话来,说桃花生了,后半夜临明生的。传话人是那边的一个货郎,不开车,不推车,挑个担子就过了河。
  • 穿越武林山贼传

    穿越武林山贼传

    就是一个卖包子的穿越成山贼当大王了,然后。。。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历史收藏家的伯父,保守着一个古老的秘密,没有子嗣的原因,希望其侄子能够继承这个古老的秘密。但是侄子没有任何兴趣。他只对开发武器感兴趣。更多的新式武器。赚取更多的钞票。这是他唯一的乐趣。但是,在这个古老秘密传承的过程中,意外出现了。侄子穿越了。来到了战国末期。嘿嘿,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是武器专家,对付冷兵器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你有骑兵,我有机关枪,你冲,我就埋地雷,拉铁丝网,你跑,我可是专家。地上有坦克装甲车,天上有飞机。投降吧。机械化的武器用在古代战场上还等什么
  • 欢喜后宫:来人,皇上又闹了

    欢喜后宫:来人,皇上又闹了

    【耍宝皇后的闺蜜团】343268733刚掀起喜帕,她媚眼如丝。他故意算计:“朕已经病入膏肓看不到明年秋天的落叶,不过朕向你保证,你可以陪着朕去另一个世界看落叶。”随后一口血喷到她的脸上,她面不改色擦干净,笑颜如波:“皇上待臣妾真好,臣妾得了不治之症,不过三天的命,能够让皇上这样相伴,臣妾死而无憾……”再后来,战火纷飞,敌国兵临城下,他却说:“休书给你,天下男儿多了去,你再找一个白首。”她却是撕了休书:“这辈子只要你一人陪葬,其余人何等货色,如何能够配得上我这皇后至尊……”
  • 百步穿杨

    百步穿杨

    本书是作者历经两年的潜心创作,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文言文、白话文和网络语言相结合,用400多个警营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表现了人民警察机智、幽默、乐观和忠诚的职业特质。本书以普通人的视角和“另类”的表达,成为近年来公安文学创作中接地气、书警魂、悦警心的佳作,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好评。作者简介:王健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是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多年来,王健坚持以独特的眼光观察警营生活,并透过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文学思考,其作品写出了公安民警的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