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恒和徐光启的努力下,大明的军事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了。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妖风又开始刮起来了,而且还真他娘的大。
天启五年十月二十大朝会,群臣山呼万岁后自觉的分站到自己的位子上。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太监把这句早已烂熟于心但实在没啥鸟用的话中气十足的吼了一嗓子。他看到这些跃跃欲试的大臣们,感觉有点屁股痛,因为没蛋……
“皇上,臣有本奏!”郭允厚已经年近六十,也不知道今天吃错了什么药,他的吼声直震屋顶,好像谁都欠了他娘的几两银子似的。
朱由校对于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什么兴趣,这个朝会不是马斗牛就是牛斗马,没啥看头。他很程序化的回了一句:“爱卿请讲。”
郭允厚深吸一口气,高声喝道:“臣弹劾吏部尚书赵南星,皇上已经颁布圣旨在江南地区试行收取商税之法,但是江南地区的官员全部都不予以配合,不仅如此还多加以抵触和增加妨碍;朝中官员难道就是这样任用的吗?这大明的官员连皇上的旨意都不执行,凡是以赵尚书马首是瞻。”
赵南星听到郭允厚弹劾自己,本能的想出班辩驳几句,但现在自己是被弹劾的一方,如果自己贸然回应难免有越描越黑之嫌疑,于是对着自己的第一战将杨涟使了个眼色。
杨涟听到东林党领袖赵南星都被弹劾了,当时就站立不住准备挽起袖子大干一场,但是在这种时间节点,凡是还是要以赵南星的安排为准才行,于是他时刻注意着赵南星的举动,随时准备应战。接到赵老夫子的暗示之后,杨涟立刻出班大声说道:“郭大人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宾莫非王臣,天下臣子谁敢不遵从皇上的旨意办事?商税之事虽有定论,但是如何收取却还差个章程,郭大人不着手于此事却派人在江南巧取豪夺,本官已经收到数封御史上报的惨案,不知郭大人作何解释?”
郭允厚今日是有备而来,些许顽固之徒被弄得家破人亡实乃其咎由自取,但这些话不能放在明面上来,他冷哼一声壮势道:“杨大人说得挺好,但是杨大人却为何说一套做一套?是谁给江南官员打了招呼不配合户部收取税银杨大人心里应该清楚,锦衣卫调查得一清二楚,许都督自会禀报皇上。现在大明辽东、西南均有战事,西北天灾不断,到处都要用到钱,但是这钱却因为赵尚书和你杨大人收不上来,如果民怨沸腾,你们就是民族的罪人。”
郭允厚避重就轻的将责任全部推倒东林党人这边,这一定帽子扣上去之后,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
朱由校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二人的表演,心中有一丝厌烦的感觉。从感情上,朱由校是很感激杨涟的,因为当时自己能顺利登机,杨涟功不可没。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校觉着自己制定的任何旨意皆出不来北京,仿佛有一张巨大的手把他困在这紫禁城里面,自己想做点事,杨涟就上书,要求自己做一个拱垂而治的圣君,其他的琐事有这些臣子办了就行了。他很想用力挣扎,但是越挣扎这网子就越紧。东林党这三个字逐渐的在朱由校心里就变成了把持朝政的代名词。
根据自己老祖宗的经验,朱由校发现自己身边也有忠心耿耿的太监,虽然他们没文化,没素质,可能会随地吐痰,但绝对不会随意骂皇帝,可能他们会贪财,但是绝对会忠心的执行皇帝的每一项决策而不问是非对错。
由于朱由校对杨涟的感观逐渐的改变,此事有听到郭允厚的这般说辞,他心中的无名火顿时烧起:“杨大人,朕很想知道,这大明的天下是不是朕的天下?大明的官员是不是朕的官员?大明的百姓是不是朕的百姓?”他一字一顿,一句比一句的声音更大,说道最后几乎是大声吼了出来。
杨涟顿时吓得直接跪下。
魏忠贤对所有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而且平时他也没少在朱由校身边下功夫,此刻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不自觉的向右上角浮动,走到朱由校身边轻声说道:“皇上息怒,为了这些目无君主之人气坏了身体可不值得。”
赵南星看情况不对,此刻也顾不得明哲保身的原则,他出班向朱由校说道:“皇上,请听老臣一言。”
赵南星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威望甚高,而且这老夫子眼里容不得沙子,作事也算是对得起本心,因此朱由校多多少少也给赵南星一些面子。
“老尚书请将。”虽然给赵南星面子,但是朱由校心中愤恨难平,因此故意在尚书面前加了一个老字。
赵南星也不在意,对朱由校说道:“商税之事兹事体大,皇上可还记得神宗的税监?当年万历年间缇骑四出,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天下富户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此中惨状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先帝初登大宝时便取消了这一祸害无穷的政策。老臣不想让历史重演,为了我大明的百姓,为了皇上的千秋万代,臣因此才出此下策,此事因臣一人所为,与其他诸位无关。只是,老臣希望在执行税收政策时,需要按照之前所说,切实增加工商和税收部门,而且此中人员必须要有忠义之士担当方可。”
赵南星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杀气腾腾,却在众人心目中树立起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朱由校心中的怒气也消除了打扮。
御史高攀龙出班说道:“皇上,赵大人对皇上之忠堪比比干,对我大明之心可照日月,请皇上明鉴!”
首辅叶向高对于朝堂内众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自己小儿子叶傅谦的建议,对于阉党要让其膨胀才能让其灭亡的道理深以为然,但是朝中保留一些清流作为中流砥柱却必不可少。他出班缓缓说道:“皇上,此事郭大人和赵大人皆是以国事为重,只是双方作事的出发点不一样,中间缺少了沟通和协调,这是内阁失职,臣想在两日之内提出个章程出来,到时再进行廷议,如此误会方可消除,大家才能同心协力为共创大明繁荣昌盛之盛世。”
叶向高果然是老油条,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今日的党争化成了沟通不畅导致的怨气,让众人不得不佩服。
喜欢的朋友请记得收藏,,,,
喜欢的朋友也可以打赏易士心,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