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只有四十岁左右,但近几年整天都在辽东与蛮子们打交道,主要从事带兵砍人的业务,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弯弯绕。
“哦?何等物件能在这冰雪之中行走?”袁崇焕不禁好奇的问道。杨恒笑道:“大人看后便会知道。”
几杯酒下肚后,不胜酒力的袁崇焕便红着脸对杨恒说道:“杨大人如此年轻便能训练出如此强悍的士兵,让我汗颜啊。想我大明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却唯独在军事上萎靡不振,这辽东之地便埋葬了我大明多少仁人志士!”袁崇焕不禁想到阉党祸国乱政,多少忠良之士惨遭毒害,心里不禁一阵悲哀。
杨恒面色沉重的说道:“军事的积弊非一世而为之,振兴我大明的国防军事正是我辈之夙愿。此次皇上命下官训练新军便是重振我大明军威的一个信号。”
“但愿如此,只是辽东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普通一把剑悬在我大明的头顶,不把这把剑拔掉我大明始终寝食难安。孙督师费尽心力也只能做到目前这种不让战火蔓延到关内的局面。我大明始终还是处于防守的弱势,这被动挨打的局面可真不好受啊,有时我都想派兵和这群建奴堂堂正正的刚一次正面,到辽东虽大,精兵太少,分散到各处后更是难以集中。而且我们的家底就这么点,可不敢轻易的败光了,不然到时我们就是大明的罪人了。”袁崇焕面红耳赤,说话的时候满嘴都喷着酒味,但是他那精明的眼神却被杨恒看得一清二楚。
杨恒也不点破,只是随口说道:“袁大人这是老成持重之言,下官敬佩。”
袁崇焕被杨恒这句话给呛得晕头转向,只能尴尬的笑了一笑。
酒足饭饱后,袁崇焕安排人带领特战队将之前朝廷特意叮嘱运送到宁远的物资全部搬出来。
在众目睽睽之下,杨恒将包裹的油毡打开,只见里面有放有两根一段呈弧度上翘的木板子,在板子中间有两个锁扣;另外两样物件很像拐杖,又像是棍子。
袁崇焕来到辽东已经几年了,但是重来没有见过这种怪异的东西,他很怀疑这东西能在雪面行走?他娘的,带上这东西走路都困难好不?
杨恒一声令下:“全体都有,佩戴好滑雪装备,准备出发!”
一千名士兵静悄悄的穿戴着滑雪装备,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总之全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穿戴好装备后,每个特战队员背上都背着一个大包,然后排列成整齐的队列,依次报数后杨恒喊道:“稍息”。
杨恒转身笑着对袁崇焕说道:“袁大人是朝廷肱骨之臣,一切好自为之!”杨恒在前世谈到看到过各种版本关于袁崇焕影视剧或者电影,根据历史讲述,袁崇焕虽然有各种性格缺点,但是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是坚定的。杨恒相信,只要能给袁崇焕足够的制约,他在辽东的战场上是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
此次杨恒未与袁崇焕进行过多的接触,首先是时间比较紧,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杨恒想通过自己的行动给辽东这帮娇兵悍将们来上一堂生动的科技战争课,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因为我杨恒,将会改变战争的形态!
袁崇焕并未想到杨恒有如此多的想法,虽然他通过这一千名特战队员所展现出的军事素质杨恒的练兵能力相当赞赏,但是常年在辽东血战的他却深知练兵和带兵出征是两码事。此刻杨恒在宁远只做短暂的停留,让袁崇焕结交京城皇帝身边将领的愿望落空,袁崇焕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此刻杨恒这样一说他也没当回事,只认为杨恒说的是客套话,并未放到心里去。
“出发!”一声令下,一千名特战队员有序的出发,场面宏大但丝毫不显混乱。通过集中性的滑雪板训练后,这一千名军事素质和思想素质过硬的特战队员都具备了基本的滑雪技术,刚开始的适应期过后,速度很快便提升起来,借助山间陡坡的势能,很快的便消失在了袁崇焕的视线中。
袁崇焕依然保持这远眺了动作,心中五味杂陈,也许自己这次也应该随着他们去搏上一次,当然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如果能打胜仗固然是好,但是这杨恒如此年轻,又没上过战场,初出茅庐便想与群雄争锋,难道我辽东健儿都是酒囊饭袋不成?袁崇焕想到这里之后心中便有股怒气,不由得小声说道:这几年在辽东死去的将领太多了,他们刚来的时候都是踌躇满志,但是青山自有埋忠骨,现在坟地上的草已经涨到一丈高了。
冰原行军是很危险的,不仅仅因为地势的原因,更多是因为低温,想特战队这样使用工具急行军更容易出现冻伤甚至出现非战斗性减员,所以保暖是杨恒最先考虑的问题。
在这个有钱人穿裘皮,没钱人穿破棉袄的年代,想找到轻便并保暖的衣物很困难;棉衣厚重,在冰原上的保暖效果也不算太佳;裘皮更别想了,哥们儿是来辽东是来砍人杀建奴的,不是搞啥时装秀。
杨恒当年在四川过冬时便想搞一件羽绒服来穿穿,只是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根本就不好临时找到这么多鸭绒;所以开年后,杨恒将这个想法提出来,在四川境内四处搜刮鸭绒。结果现在一千名特战队员全部清一色的羽绒服、羽绒裤。虽然外形没那么好看和时尚,但是保暖效果奇佳,且非常轻便,让每个人能够随时携带更多的制式武器。
为了避免雪盲症,杨恒更是出重金从特殊渠道从西夷人买了一些有色玻璃,然后制作成了眼罩给每个队员佩戴。此刻众人疾驰与雪原之中,两旁被雪覆盖了树梢的大树正飞速的往后退着。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疾驰着,看到远处巍峨的群山,杨恒心中也是生出一丝豪迈之情:我要让大明的历史在我的手上改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喜欢的朋友请点击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