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1200000002

第2章 第一套胜战计(1)

即使自己处于优势,亦不可有胜算在握的高枕无忧之心。因为瞬间的疏忽往往会招致失败。所以在顺境中仍应慎重谋求策略,以达到成功之目标。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注译

[原文]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备,防备。周,周密、周到。意,意志、思想。怠,懈怠、松懈。全句意为:防备十分周密,容易使自己有恃无恐,意志松懈。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这里指的是秘密谋略。阳,这里指公开的行动。对,对立、相反的方面。全句意为:秘密的谋略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而不与公开行动相对立。③太阳、太阴:太,这里是指的极端、特别、非常之意。全句意为:在最公开的行动后面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阴谋。

[译文]

防备周密,往往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秘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最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阴谋。

按语注译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①。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欲之行②,非谋士③之所为。昔孔融被围④,太史慈⑤将突围求救,乃带鞭弯弓,将两骑自从,各作一的⑥持之。开门出,围内外观者并骇。慈竟引马至城下堑内,植⑦所持的射之,射毕,还。明日复然,围下之人或起或卧。如是者再,乃无复起者。慈遂严行蓐食,鞭马直突其围,比⑧敌觉,则驰去数里矣。

[注释]

①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背时,趁着没人在的时候。秘处,隐秘之处。全句意为:(机密的谋略)不能在背着人的时候或者是隐蔽之处进行。②愚俗之行:愚,愚蠢。俗,庸俗、鄙俗。全句意为:这是愚蠢、鄙俗的人的行为。③谋士:智谋之士。④孔融被围:孔融,东汉末年曾任北海相。孔融被围,是指孔融任北海相时,被黄巾军首领管亥率军包围之事。⑤太史慈:东汉末年人,智勇兼备,曾奉母命前往救援被黄巾军围困的孔融。⑥的:箭靶。⑦植:树立。⑧比:等到。

[译文]

施行秘密的谋略,不必选择背着人、隐蔽的地方进行。趁黑夜行窃,钻进僻静的巷子里杀人,(这些)都是愚蠢、鄙俗的人的行为,真正的智谋之士是不屑于这样干的。昔日孔融被围,太史慈要设法突围救援,便骑着马,执着鞭,带上弓箭,领着两名骑士做随从,并让骑士各自拿着一个箭靶,打开城门走了出去。(这时)城内的守军和城外的围兵见了都大吃一惊!却只见太史慈等人牵着马走进了城下的堑壕里,立上箭靶,在那里练习射箭,练完了箭,便又回城了。第二天又照样如此,那些围城的敌兵便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观看,神色不显得那么惊奇了。如此这般地一连练习了好几天,那些围城的敌兵便(渐渐习以为常)一个个躺在地上,连看都懒得起来看了。这时,太史慈(认为时机已到),便整好装,吃饱饭,扬鞭策马,径直突围而去。等到敌兵醒悟过来时,他已经驰出数里之远了。

传世典故

瞒天过海:瞒:隐瞒,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天:天子,即皇帝。瞒天过海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遮挡住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引申为用伪装的手段作掩护,暗中活动。

典故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北路太宗御驾亲征,统兵三十万,欲取高丽。路过辽帆,见到距长安五千余里的辽河水,皇帝即产生了后悔之心。不数日,来到海边,那波浪滔天的汪洋大海,又使皇帝产生恐惧,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谋士们的劝告。东望高丽,隔海千里,皇帝找来前部总管张士贵问计。张士贵无奈,只好请薛仁贵于帐下。薛仁贵献计说:现在天子只是担忧大海难渡,无法征付高丽,我有一计,可以让千里海水,到明天就不见了半点,无论是太宗皇帝,还是士兵,都如同在平地上一样,平平安安地渡过大海。接着他们见了皇帝禀告说:在附近的海上,居住着一位豪富老人,愿为您的三十万兵马提供粮草,太宗皇帝非常高兴,宣豪富老人觐见,豪富老人让太宗皇帝前去海边亲验。当文武百官随太宗皇帝来至海边时,只见眼前上万间房屋都用彩幕遮围着。老人将皇帝请进一间四壁挂着彩绣地上铺着地毯的屋子。皇帝入座,百官进酒,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过了一会儿只觉得四面的帷幕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哗哗的涛声如雷震响,桌子上的杯子盘子翻落在地,身体也坐不稳。这时皇帝心生疑惑,命人揭开围幕观看,只见一望无际的涛涛海水,分不清东西南北,太宗皇帝惊恐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张士贵起身回答说:“这就是我们过海的计谋,借着风势,已快到东岸了。”就这样,太宗皇帝在不知不觉中被人渡过大海。

用计锦囊

“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引诱对方;利用机会、乘人之危来坐享成功的策略。也就是在外表上装作就要采取行动,对对方保持警戒之心;但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此反复伪装,使对方误以为这仅仅是虚张声势,而慢慢怠于警戒。这时即刻抓住对方的疏忽,乘虚而入,给予致命的一击。总之,采取各种隐蔽措施,克服敌方的侦察、监视和封锁,顺利地实施己方兵力的动机。这就是“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此计中的“天”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使“天”变成聋子和瞎子。用“瞒”解除“天”的威胁,“过海”也就不难了。

瞒天过海的情形很多,大而言之,可分为以下几种:

1.隐迹潜踪。即把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一般情况下,对方要根据我们的踪迹来判断我们的意图,要根据我们的行踪来对我们施以干扰或攻击。如果我们把行踪隐藏起来,那么对方就无法判断我们的行动方向和位置,甚至不知我们是否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处在明处,我们处在暗处,我们就可自由灵活地行动了。这就属于《孙子兵法》中的“无形论”。无形论认为:谋划一定要机密,行动一定要无形,使敌人捉摸不定或产生错觉,进而掩盖自己的行动。

2.转移视听。即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公开的行动上来,而使其忽略在这种公开行动中隐藏的不公开行动。在对抗行动中,如果能做到“无形”,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稍有不慎,露出蛛丝马迹,反倒使对方更加警觉。如果以一种行动来掩盖另一种行动,那么对方就会被迷惑,进而产生一定的盲区,我们便可在他们的盲区内行动而不被发现。

3.示假隐真。就是向敌人出示一定的假象,而把真的行动或意图掩护或隐蔽起来。虚假的东西很容易制造,所付的代价或所冒的风险都较小,而对对方的蒙骗作用又相当大,所以这种策略常常被先采用。

4.阳奉阴违。即表面上遵从,暗地里却不执行。表面上的服从可以骗得信任,并削弱对方的警惕,有时甚至可以获得对方主动提供的有利条件,暗中另行其事的时候,则不会被发现。而暗中另行其事则可以实现自己的真正的目的。“阳奉阴违”与“阴在阳内”不同,前者是以臣属朋友等身份出现,以假的隐蔽真的,后者一般公开身份与实际身份是一致的。

对瞒天过海之计,可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1.发现疑点。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事情做得怎样隐蔽,神秘,总要露出一定的蛛丝马迹来。我们便可抓住这些可疑之点,顺藤摸瓜,见微知著,发现敌人的真正意图。绝不可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因为对方为了隐蔽自己,有时要施放一些烟幕弹,让我们辨不清目标,但越是这时我们越要提高警惕,因为“烟幕弹下,必有勾当”,越是遮遮掩掩,就越是可能有见不得人的东西。

2.宁有虚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对那些与我们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的人,更要认真提防。要常备不懈,以防不测。做到“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灾害”,只有把对方时时置于我们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下,才能不被他所蒙蔽和欺骗。

3.及时反馈。无论发现对方有什么新的动向,特别是在策略行为方面的变化,都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做出准确的判断。绝不能熟视无睹,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在这里“及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发现过晚或是反应迟缓,都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最后失去战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4.穷追不舍。如果发现对方正在渡海或者已经渡过大海,并爬上了岸边,我们也绝不要轻易放他们逃走,哪怕只有一点可能,也要坚决穷追不舍,以挽回损失。要想追上已经逃走的敌人,要有比敌人更快的速度,或者选择比敌人更近的捷径。另外,还要预先防范敌人过海之后的企图,使之过海之后也难以实现最终的目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注译

[原文]

共敌①不如分敌②,敌阳不如敌阴③。

[注释]

①共敌:集中的敌人。②分敌:分散的敌人。③敌阳不如敌阴:敌,攻打。阳,这里是指公开、正面、先发制人;阴,这里是指隐蔽、侧面、后发制人。敌阳不如敌阴,指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敌。

[译文]

攻打集中之敌,不如攻打分散之敌。从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打防守相对薄弱之敌。

按语注译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说:“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①;救斗者,不搏击②;批亢捣虚③,形格势禁④,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①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控,抓紧。全句意为:要解开杂乱纷繁的纽结,不能握紧拳头。②救斗者,不搏击:搏,打。全句意为:要解救打架的人,自己不能参与打斗。③批亢捣虚:批,用手打击,攻击。亢,咽喉,比喻要害之处。全句意为:攻击要害之处,攻打薄弱环节。④形格势禁:格,受阻碍。全句意为:受阻碍的困难局面。

[译文]

治兵就像治理洪水一样:对于来势凶猛的敌人,要避开它的锋芒,就好比治理洪水要导流一样。对于弱的敌人,要堵住宅,歼灭它,就好比治理洪水要修筑河堤一样。所以,当齐国派兵去解赵都邯郸之围时,孙膑对田忌说:“要解开杂乱纷繁的纽结,不能握紧拳头;要解救打架的人,不能自己参与打斗。只要抓住敌方要害,攻其虚弱之点,使敌方处于受阻的困难局面,赵都之围便自然而然解除了。”(见《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传世典故

围魏救赵。魏、赵: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两个国家。其中魏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赵都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原意是指在魏国包围了赵国的时候,不直接去赵国解围,而是通过反过来包围魏国国都的办法,迫使其回救而自己解赵之围。引申为通过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的作战方法。

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的齐魏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国派将军庞涓带领八万军队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带兵八万去救援赵国。

田忌接受了齐威王的命令后,立即集中军队,准备粮草,军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召集全军将领商议进军。

将领们到齐以后,田忌说道:“大王命令我们去援救赵国,我们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明天大军兵发邯郸,与魏军决战,救援赵国。”

“是!”众将一齐应道。

这时,军师孙膑却急忙说道:“田将军!我们的大军不应去到邯郸。”

田忌听后,吃了一惊,忙问:“大军不去邯郸,去哪里?军师快说。”

“大军应当到大梁(魏国国都,今开封)去。”孙膑说道。

田忌惊讶地说:“军师!这就奇怪了。魏国八万大军正在邯郸城下攻城,我们军队不去邯郸城下找魏军作战,却跑到大梁干什么?”

孙膑笑道:“请问将军,大王命我们带兵八万去完成什么任务?”

田忌道:“解邯郸之围。”

孙膑道:“要想解开一团乱丝,不能用拳头去乱打;要想替别人拉架,不能去参加搏斗。现在要去解救赵国的危难,直接去死打硬拼也是不合算的。眼下魏国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防御必定空虚,我们如发大军直捣大梁,大梁是魏国国都,庞涓必然要回军自救。庞涓一撤军。邯郸的围不就解开了吗?等到庞涓急忙赶回本国时,我们再在半路上打他个突击,不正好以逸待劳吗?”

田忌一听,恍然大悟,连叫:“好计!好计!”众将也都高兴地赞成。于是,齐国军队不去邯郸,而直接去魏国国都大梁。

魏国军队虽在攻打邯郸,但与国内联系却十分密切。庞涓突然接到探马报告,说齐国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袭击魏国国都大梁去了。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慌慌张张地带领部队撤离邯郸,日夜行军,回师自救。当魏军赶到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时,中了齐军的埋伏。魏军长期在外奔波作战,现在又是急行军,十分劳累;齐国军队却以逸待劳,锐气正盛。魏军抵挡不住,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齐国军队没有花大力气。就打了大胜仗,解了赵国之围,凯旋而归。

用计锦囊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者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者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

在此计中,“围魏”是“救赵”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真围还是假围,不论是明围还是暗围,“围魏”必须能够引出“救赵”这个后果。也就是说,“围魏”与“救赵”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围魏救赵”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打算。

“围魏救赵”有四种含义:

1.以迂为直。就是通过看似迂远曲折的途径来达到近直的目的。某些事情,如果直接去办,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绕一绕弯或增加一些中间环节,就可以把困难避开或者把困难化解掉。这就好比开车上山,从山下直奔山顶,路虽然是最直最近的,但却是最陡最险的,即使能爬得上去,也会费时费力的。如果盘旋而上,虽然多走许多路,但却可因此降低了坡度,绕过一些悬崖和沟壑。这样不但使一些不可解的事情成为可能,而且可以相对迅速和安全。

2.避实击虚。就是主动避开敌人的实处,攻击其虚处。在古代兵书战策中,实和虚是两个具有相对意义的哲学概念,其所指也比较广泛。一般无者为虚,有者为实;空者为虚,坚者为实;弱者为虚,强者为实;无备为虚,有备为实等等。这就是如果解牛,要专门寻找骨与骨之间的缝隙处下刀,因为“骨有隙而刀无厚”,才能游刃而有余。这就是所谓的批亢捣虚。如果举起刀来乱剁乱砍,再锋利的刀也会受不了。所以《孙子兵法》中提出:“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告诉我们不要同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正面硬拼,要避其锋芒,击其弱处。

3.从易者始。就是要从相对容易的地方下手,从相对容易的地方做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抢在对方之前,首先取得胜利,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敌人则是一个严重的震慑。另外,从“易者始”也可以创造出一种破竹之势,使原来的难者也逐渐自行转化为“易者”。如果难易程度相差不多时,则应选择对全局影响较大的地方入手。

同类推荐
  • 空中国防论

    空中国防论

    意大利的朱里奥·杜黑、美国的威廉·米切尔和英国的休·特伦查德是三位X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空军理论,对空军建设和作战理论影响重大,构筑起了牢固的空权理论。《空中国防论》又名《有翼的国防》,是空权论的主要著作。作为卓越的战略家,米切尔认为,航空兵促使了作战方法的革命;空军是未来战争决定性力量;要建起驱逐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三大兵种;由于空军能深入敌国腹地,短时间内摧毁敌之力量,因此一旦获得制空权,牺牲百万生命的长时战争将不会再有;要建立起由监听站、截击机、探照灯和高炮组成的防空体系,以空军的力量保卫国土。
  • 抗日之特战兵王

    抗日之特战兵王

    徐锐,共和国有史以来的超级兵王,又在某军事学院指挥系深造了三年,在一次对抗演习中意外穿越到了1937年的淞沪战场。此时,淞沪会战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军队已经全面溃败。且看徐锐如何凭借超强的军事素养以及超越这个时代的指挥造诣,在抗日战场上力挽狂澜,并最终成为了日军挥之不去的梦魇。是的,这是一部纯粹的战争类爽文。
  • 军事常识悦读

    军事常识悦读

    就目前的军事发展方向而言,以高技术兵器为支撑的战略逐步取代以核威慑为主的战略已经势在必行。所以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以免自己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思想落后的人。本书把军事常识进行了编辑整合,搜罗了众多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将领,跟随本书去认识他们吧!
  • 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先秦众多战争中,以诡诈为特色的战争现象已露出端倪,并逐渐走向了成熟。如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城濮之战、桂陵和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诡诈作战的基本特点:避实就虚、出奇制胜、设伏诱敌、奇正相生等。这种战争指导思想和作战艺术的形成,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背景分不开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先秦时期战争的特点,恰恰体现了时代文化特色。
  • 解放兖州

    解放兖州

    1984年6月至7日,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一部在津浦路中段战役中,对据守兖州的国民党军的一次攻坚战。攻克兖州,切断了国民党军济南、徐州间的陆上联系,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进行的豫东战役,使鲁中南、鲁西南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的国民党军。6月20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包围兖州,激战至25日,扫清了外围,并攻占西关。7月1日山东兵团再度包围兖州,在完成各项攻城准备后,12日17时发起总攻。第7、第13纵队向兖州西关攻击,鲁中南纵队向东南助攻。经一昼夜激战,至13日19时全歼国民党守军2.7万余人。
热门推荐
  •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以前我一直觉得对爱情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不然会伤的太重,但是遇见你之后,什么伤的重不重都不管,我只想用所有来爱你。也许最后我们可能不会在一起,可我还是想把什么美好都给你。70多个爱的故事,10多万字的心灵独白,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感悟,却还远远写不尽你带给我的从未有过的感觉。当我朝你看过去时,发现,你已经在凝视着我,这是最美妙的感觉。《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愿欢喜和困惑交织、告别与告白不断、受伤与成长并行的美好时光在此定格。
  • 顺风车老公

    顺风车老公

    她居然有老公了,而她最后一个才知道。请问这是肿么回事?帅帅老公赶不跑也就算了。可动不动逼她一起洗洗睡,这就不能忍了。她诚心建议:“大叔咱俩离婚好不?”“离了婚谁帮你撑腰?”他微微一笑,“乖乖喊声老公,老公让你翻身做主人。”她明明要把他踹飞银行系,结果猛眨星星眼:“……老公,真的?”“当然是真的。”他似笑非笑,“记着,生一个,送宝马;生两个,送宝岛……”“那——”她眼巴巴地瞅着他,“生三个呢?”
  • 有个刀客

    有个刀客

    一侧是灯火璀璨,一侧是尸骨成山。少年断刀在腰,锈剑在背,轻按斗笠回头小声对身后不肯往前走的小毛驴说:“走着,江湖去!”他从山上来,往人间江湖去!
  • 奸臣为夫,嫡妻太狠辣

    奸臣为夫,嫡妻太狠辣

    本是尊贵的公主,却被夫君当成通敌判国的棋子,她亲眼看着夫君摔死自己刚足月的孩子,又被夫君小妾折磨至死。将离一生行善,所幸上天怜悯,等她在睁开眼睛的时候,居然回到了刚出阁之时。夫君借她通敌判国摔死亲生骨肉?夫君的小妾不将她放在眼里?在重生将离发誓要将之前所受的一一报复回来。想要借她的手毁她的家?那就先让你知道家破人亡的滋味。欺骗她感情?那就让你看着喜欢的女人被收拾无法插手的痛苦。划花她的脸?那就让你终日顶着丑陋面容示人。只是意外偷听到夫君和小妾私语,却原来夫君也是个棋子,一直在背后操纵这一切的,另有其人?……*****“萧哥哥,小时候我就想嫁给你,可惜天不遂人愿……”嫁入将军府当晚,将离为了复仇在婚宴上毫不避讳的利用起他来。作为青梅竹马的他却也欣然接受,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公主若是后悔,也可悔婚。”然后城内城外就开始谣言四起,说明将军夺人所爱,棒打一对青梅竹马……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The Conflict

    The Conflic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能宠婚:重生心机女王

    异能宠婚:重生心机女王

    【甜宠爽文,男女主双异能,女主手辣,男主心黑】前世,她被骗,被辱,被虐,被杀,活的不如狗。重生后,我命由我不由天。伤她亲人?血债血偿!害她惨死?加倍报复!抢她男人?让你生不如死!可说好的不被骗呢?她心伤:骗纸,说好只唱歌跳舞的!!
  • 废土传送

    废土传送

    突然发现一个通向废土的传送点,没得说,抢钱抢女人……不对,追求事业与爱情的正经故事。
  •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The Elusive Pimpernel

    The Elusive Pimpern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